城市交通管理范文

时间:2023-10-29 09:22:25

城市交通管理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对策分析

1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1城市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现象严重

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人员出行的密集性和物资交流的频繁性,增加了城市交通运行压力。(1)机动车数量增长快,道路通行能力不足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加快,平均增长速度为20%,虽然我国道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人均道路面积却仍处于低水平状态。(2)路网规划不合理受经济、技术水平的影响,我国现有城市路网存在密度低、功能混乱、干道间距过大等问题,降低了广大城市居民的出行效率,难以满足现代交通出行的需要。如某城市,其城市中心结构显著,居住区和办公区距离跨度较大,且居住区均以办公区为中心,从而导致城市中心矛盾突出。(3)公共交通发展滞后由于我国对公共交通投入不足、公交优先战略落实不到位,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缓慢。虽然城市公交数量和公交线路长度增长较以往有所增加,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1.2停车难的问题突出

目前,我国民用机动车有2.64亿辆,汽车占58.3%,数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汽车总量的15%。中国35个城市汽车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等10个城市汽车超过200万辆。从汽车的千人拥有率来看,我国许多城市理应达到限制小汽车阶段,但从停车管理水平、政策标准、信息化程度等软实力以及停车场配建、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等硬实力上来看,我国一、二线城市最多处于停车发展的第三、四阶段,三、四线城市因停车建设欠账太多,理应处于第二阶段。城市汽车拥有量的不断上升,使得停车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就目前而言,行政办公区、城市居住区、中心商业区等区域的停车问题更加严重。

1.3交通污染

交通给人民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包括噪声、废气等,以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图3为不同城市市民认为的噪音源比较。据了解,汽车排放的废气占大气污染物质的80%,加之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污染程度进一步恶化。许多学者认为,增加城市汽车的总量,应以道路网络容量为度量,同时也应考虑环境容量。

2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交通管理缺乏全局性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要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高效利用,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避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现象。

2.2调节城市交通需求结构手段单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通过购买私人交通工具以提高出行速度和质量,从而增加了人们对道路的需求,然而,在城市公交系统建立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公交的主体地位,而城市居民对出租车、私家车的选择,造成了城市交通需求结构不合理。若仅通过口号宣传,依靠行政手段改变交通需求结构,则调整手段较为单一,且力度不大,而忽视了经济手段的可操作性与高效性。

2.3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

通过研究发现,城市交通管理缺乏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首先,对参与者重视程度不够,在城市交通建设项目中,公众成员较为单一,不能实现有效的相互监督、自我监督;其次,参与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部门较多,权利、义务等责任主体不明确,因此,在交通规划、建设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最后,城市居民参与程序不完善,由于工作程序的可操作性有待考证,使得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越权、执法违规的现象。

2.4城市交通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技术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通管理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交通运行进行技术监控,但存在有些交通管理者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在交通管理过程中执法不当的行为,对城市交通管理造成了恶劣影响。同时,执法人员的自身文化背景、管理知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易造成违规现象,且在执法环节过程中,还存在人力化操作较多的情况,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容易引起管理效能低,执法发生纠纷的情况。

3城市交通管理对策

3.1加快交通管理体制改革

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要求,城市政府急需加快改革,寻找交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保障城市交通合理发展。

3.2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容纳量

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小型交通为辅的城市交通系统架构,以满足城市发展与市民出行偏好所引起的交通需求。因此,努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容纳量,改善城市交通运行质量。快速公交系统因其拥有公交专用车道,而行车速度比常规公交快,同时运用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其舒适性。安全性、可靠性等特点使得其城市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运行质量的重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由于高密度运转、列车行车时间间隔短、行车速度高、列车编组辆数多而具有较大的运输能力。轨道交通在运行过程中,不受其他车辆的干扰,车速快,准点性高,舒适性好,能够有效缩短城市居民出行时间。

3.3健全城市交通公共参与机制

健全城市居民参与体制,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在城市交通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让交通领域的专家、城市居民及其他行业的代表参与进来,听取他们的建议,能够使得城市交通建设更具有真实性和可实施性。

3.4技术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

在技术手段方面,应引进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系统解决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引进智能化的信号灯测算系统,改善交叉口拥堵现象;通过增设电子警察、监控等技术手段规范交通行为,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在行政手段方面,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对交通流结构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增收私家车购买税,降低私家车的使用需求;通过合理限行,缓解个别路段及时间段的城市交通管理压力等手段提高交通管理能力。

4结语

城市交通在城市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分析城市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交通管理对策,对提高城市交通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依民.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2]李貌.昆明市城市交通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3.

[3]张文艳.浅析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J].交通企业管理,2011,26(7):27-29.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2篇

城市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城市面临新的交通问题,交通管理部门承担前所未有的管理压力和挑战。交通设计作为一个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经济有效的手段,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提出。然而当前国内城市交通设施从规划到设计再到建设的一系列工作中,交通设计作为交通规划(含交通管理规划)与道路工程设计之间学科专业间的系统衔接工作,一直没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阶段性工作来完成,使得部分交通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改造项目与交通管理要求脱节,难以发挥设施的最大能力。细分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决策流程,推动城市交通设计工作的开展,是改善城市交通管理现状,优化城市交通环境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交通设计交通管理交通信息控制

引言

为提高江西省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江西省交警总队于2011年7月组织全省设区市和各县(市区)交警支队、规划建设部门主管领导、业务骨干等相关人员前往同济大学参加“畅通工程暨现代城市交通管理技术培训班”。笔者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参加了培训班全过程的学习,感触颇深。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交通常态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停车难等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担负着维护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责任,城市交通警察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直接管理者,在承担着其本身工作压力的同时,还承受了来自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

城市交通设计的意义

交通设计的含义是基于城市与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成果,运用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与工业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便利、效率以及与环境和谐为目标,以交通系统的“资源”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整合优化的设计工作。其特点就是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精细化确定交通系统及其构成要素,特别是确定交通的时间和空间要素及运行条件。交通设计还是是交通规划(含交通管理规划)与道路工程设计之间学科专业间的系统衔接工作。

现阶段大多数城市的交通设施建设基本按照: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的流程实施,如城市道路建设,其基本流程是:交通规划道路几何构造及结构设计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设计除考虑线形、视距与交通有关的因素外, 更多的是考虑设施是否齐全、设计标准、使用寿命与结构问题,缺乏对城市交通设施功能、交通服务、管理需求等方面的考虑。

对于城市交通参与者来说, 道路交通设施不仅仅是城市中的构筑物,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交通功能,满足其交通需求、保障交通安全;而对于交通管理者来说,更多关注的是在保证道路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如何使道路交通便于管理,交通流可控,确保城市交通安全有序的高效运行。不考虑交通参与者与管理者需求的道路设计常导致诸多的交通问题。

交通设计上承交通系统与管理规划,对下指导交通设施的土木工程设计。对应于城市设计,交通设计的思想也需要贯穿于整个交通规划、工程设计、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现阶段由于交通设计环节的缺失,导致宏观性的交通规划与设施建设及管理脱节、交通规划意图难以实现,常使得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存在先天缺陷,导致后续交通管理难度大、交通运行环境难以改善。因此,现阶段应该改变传统的建设流程,增加交通设计环节的工作,以图1所示的合理流程实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决策。

图1 合理的交通设施建设流程

城市交通管理面临的常见问题分析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机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城市交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很多交通问题都与设施的设计有关,或者通过更精细的设计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交叉通管理问题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对整个路网的交通容量和运行状况起到关键的作用,交叉口的交通管理尤为重要。

现状城市交叉口渠化率低,渠化不合理,道路进口道未展宽的现象比较普遍。对于一些非渠化大型(干路相交)交叉口,转角缘石转弯半径过大,造成交叉口面积过大、车辆停车线后移、穿越交叉口距离过大、右转车通行轨迹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易造成较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距离的增加,在缺少中央行人过街安全岛的情况下,造成行人过街清空时间过长进一步增加交通控制的难度、整体通行效率下降,同时也对交通弱势群体交通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在部分人流和车流均非常大的大型交叉口,由于缺少非机动车和行人二次过街的管理控制和安全设施,造成交叉口各类交通流冲突严重,交叉口秩序混乱。甚至在道路进口道由于车道数设置不合理,车道宽度设置过宽,路权划分不科学,导致车辆排队次序混乱,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既浪费土地和道路资源,又降低交叉口通行效率。

以上交叉口主要交通问题,大部分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进出口道车道数和车道宽度,匹配通行能力,减小交叉口冲突面,交叉通渠化和人行过街人性化设计,指导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得到改善和避免。

路段交通管理问题

城市道路路权分配(道路断面设计)对道路功能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道路由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通行空间的分配不合理,导致机非混行严重,甚至一些机非物理分离的道路,由于分隔设计不合理,交通管理不当等原因,大量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严重影响车行道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使得道路空间利用率下降。

路边临时停车的设置与管理也是路段上的主要问题之一。路边停车位的在运营中会占据相当部分的道路时空资源,进而影响动态交通运行。现阶段利用交通设计方法,合理确定各类交通流的通行空间,提高城市路内停车设置和管理水平,同时提高路外停车的引导,对于改善城市(特别是老城区)动态交通运行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用地出入交通管理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指导,导致现状城市建成区,特别是老城中心区道路功能混乱;道路沿线用地出入没有科学管理和控制,现状道路沿线用地开口繁多,甚至用地直接朝交叉口开口,加大交通管理的难度。特别是一些城市主干道,用地到达交通与道路通过通冲突严重,影响道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整合优化道路沿线用地出入口是降低路段进出交通与通过通冲突的重要方法,是城市交通设计的重要内容。

公交和出租车停靠

随着国家公交优先发展政策的实施,全国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各大城市公交车辆和线路增加,运营状况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由于公交线路设置缺乏科学指导,公交线路设置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部分道路公交线路的高度集中,公交线路覆盖面小,加之现状公交停靠设施设计不合理,现阶段绝大多数道路设施设计和管理及控制实际上并未为公共交通赋予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先。

公交站台候车乘客占路候车现象严重,导致部分公交站点公交停靠困难。港湾式公交站公交车辆难以进站,进而影响外侧车行道车辆通行;公交站高峰小时公交“列车化”现象明显,几乎影响外侧两条车行道车辆通行。一些机非混行的路段,公交停靠严重影响非机动车的通行。

出租车辆则多缺乏出租车营业站及招呼点,随意停靠载客的现象比较普遍。高峰时段的临时停车常引起系统波动,是交通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隐患。

公交优先设计城市交通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改善公共汽车的通行和停靠空间,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设计,保障公共交通系统高效运行,使公交优先重大交通政策落到实处;出租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在交通设计中主要解决其停靠问题,通常与公交停靠一并考虑。

交叉通控制问题

随着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交叉通信号灯控制率不断提高,在一些大中城市,主要交叉口基本均实现灯控;而且在大多数县城,近些年在主要道路沿线和一些相对重要的交叉口也基本采用了信号灯控制方式。

采用灯控的方式管理道路交叉口,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交通管理者的压力。然而,信号灯的配时和相位设计,对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起着关键作用,现阶段城市道路信号控制多为单点单方案控制,而且配时和相位相序设计与交叉口的变化情况结合不够,常导致交叉口信号设计不尽合理造成交叉口通行时空资源浪费。绿波协调控和区域协调控制在城市交通控制中的应用较少,交通分时段控制的策略在实际中没有得到体现。

交通设计通过对交叉通流和交叉口通行空间的详细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科学合理设计信号控制系统各类参数,高效有序协调各项交通流在交叉口的运行,提高交叉口的时空利用率。

交通管理服务信息问题

交通信息系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子系统,而且在未来的城市交通管理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两大类,静态信息主要是指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各类静态交通标志、标识,路面施画的标线等;动态信息主要是指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手段,获取的实时道路交通信息,经过信息中心的处理后,以各种途径实时向交通参与者的信息,目前主要的手段有VMS、交通广播、交通电视台等。

目前,大多数城市在静态交通信息设置时更加注重各类标志标线的齐全与否,但对信息需求者的考虑较少,未能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考虑信息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特别是道路标线的设置随意性较大,缺乏对交通安全的考虑。动态信息的采集和在大部分城市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市通过少量的VMS和交通广播提供,还未发挥动态信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随着城市交通信息功能由传统的管理向管理和服务转变,信息服务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信息系统的科学设计和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从宏观层面管理城市交通系统的必然选择。

综合分析城市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难看出,绝大多数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城市交通设计阶段工作,缺少对交通安全、功能和效率等方面的统筹考虑,详细深化设计所致。因此,在现状道路交通改善和管理中,科学利用交通设计方法;在城市新建道路交通设施过程中,增加城市交通设计环节工作,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系统运行,从源头避免一些交通问题的产生,是城市交通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城市交通设计的内容

城市交通设计涉及面广,涵盖内容繁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交通信息系统设计、公交优先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流的通道,是城市各类交通设施的物质载体,是城市交通设计重要内容。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交通组织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交叉通设计、道路沿线用地出入及停车场交通设计、慢行交通设计等。

交通组织设计是在有限的城市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的组织交通流,使道路交通始终了处于有序、高效的运行状态,保障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主要有单向交通组织、变向交通组织、禁限措施和优先管理(如公交优先)等。

道路断面设计的目的主要是根据道路性质和交通构成,对道路资源的合理科学分配,保障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同时尽可能节约用地。常用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科学确定断面形式、路段和交叉口机动车道宽度设计、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设计、各类分隔带宽度设计等。

交叉口是道路网中产生交通阻塞的关键,交叉口设计是城市交通设计的核心,合理确定交叉口形式,通过路段与交叉口进出口道通行能力匹配设计、交叉口渠化设计、交通管理控制设施设计等手段,提高交叉口的时空资源利用率和通行效率。

道路沿线用地出入及停车场交通设计是通过优化整合用地出入口设置,合理确定道路沿线机动车停靠范围,以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顺畅运行,对于改善老城区主要干道交通管理运行状况效果尤为明显。

慢行交通设计主要是针对城市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系统的设计,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保障城市交通弱势交通群体的交通权益,改善其交通安全环境。

交通信息系统设计

根据香农的定义:“信息是人们对事物了解的不确定性的消除或减少”。交通参与者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不断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各类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指导自己的交通行为,因此,一定程度上交通参与者在交通系统中的活动可以抽象概括为交通参与者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交通行为输出过程的重复。

城市交通信息系统设计主要包括道路交通标志信息的合理设计和设置、科学布设各类交通标线和完善各类交通标识等静态交通信息的设计;交通诱导信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控制信息)等动态信息的设计。

公交优先系统设计

包括:公交停靠站设计、公交信号优先设计、公交枢纽设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城市公交系统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提升公交在道路交通系统中的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交通战略。公交优先设计主要通过通行空间上的优先(公交专用道)、通行时间上的优先(信号优先)、公交停靠和换乘枢纽等方面的设计,改善公交车辆的行驶环境,降低交通流间的干扰和交通事故率,提高公交通行效率、便捷性和安全性。

现代交通管理的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管理的关键是对交通参与者的管理,保证交通参与者在道路通系统的安全、高效出行,是交通管理的根本目的。随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突出,交通参与者(特别是交通弱势群体)交通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以人为本”的交通管理理念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高低的的重要评判标准。

城市交通运行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逐渐提高,从整个道路交通体系出发,采用系统诱导控制技术,从宏观层面管理城市交通,是解决未来城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技术手段。

信息是控制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信息传输,管理控制的意图才能得到实现。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是逐步实现城市交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动力,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将成为今后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的主要方向。

城市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需求的相关性

从图2可以看出,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关系密切,交通设计工作是解决城市现状交通管理问题,适应未来交通管理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无论是现状交通改造,还是新建道路交通设施,为保障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运行,交通设计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图2交通设计与交通管理的相关性

结论

城市交通管理所面临的绝大部分问题,均可通过优化道路交通系统前期的规划、增加交通设计环节得到改善或避免。因此,为改善现状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城市交通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在交通规划设计决策过程中的参与性,大力推广城市交通设计工作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徐循初.城市交通设计问题总结和经验借鉴[J].城市交通,2006, 4(2):49-55.

[2] 张玉轻,刘小明.交通设计的必要性及设计流程[J].市政技术,2006,24(2):83-84.

[3] 杨晓光,等.交通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通工程;管理;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速度日渐扩大,城市发展进入了战略化发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对应的城市交通也就愈加发达。城市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发展的血脉,其发展程度是评判一个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指标,因此交通质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在交通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要想保证城市发展的和谐稳定,就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开始分析,运用现代化智能交通促进新型城市的建设,采取合理妥善的管理方式,提高交通管理质量,改变城市交通发展的症结。

一、城市交通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受到城市发展迅速、人口激增以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城市交通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相对于国外的交通管理发展水平而言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

(一)城市交通管理跟不上城市发展节奏。近年来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巨大挑战。私家车、客车、货车乃至摩托车的数量都有明显增长,路面状况愈发复杂,这就给交通管理增加了难度。随着车辆的增多,我国的道路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公共交通的质量却没有明显提高,不但影响了群众的出行,也加剧了交通管理的难度。

(二)管理混乱。大多数城市的城市规划和道路管理工作是由建设部门、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共同参与管理的,各部门容易出现职能分管混乱的情况,这种多头管理体制最终会导致交通市场管理尺度小、依据小,间接影响了交通市场法制化建设进程和政府的依法行政。只有内部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明确,各级之间的职能清晰,才不会出现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问题。

(三)管理方式不科学、效率低下。由于管理部门众多,机构重复,办事效率低,人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人、才、物等资源的浪费;从管理人员的执业水平上看,一些交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落后、城市交通工程设计和规划不妥善、交通施工人员和监督人员责任心不强、交通工程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差等原因都制约着城市交通的发展。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在很多城市,交通建设缺乏有利的监管机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出现偷工减料、牟取私利、质量不佳,交通工程后期维护跟不上等。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使交通工程得到有力保障。

二、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建议

城市交通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进程,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管理,推动城市的前进。城市交通管理发展趋势是建设现代化的多层次综合交通体系,即涵盖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道路网络系统,专用的停车站点,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一)发展现代化交通,保障城市发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将有限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满通运输的需求,并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以提高综合效益;交通战略现代化,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

(二)增强城市交通综合管理能力。在现代交通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制定现代化的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对城市交通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协调交通运行,使其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服务。

(三)提高交通工程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个完善的交通工程管理体系中,要求工作人员拥有专业知识,能够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及各种先进技术;要求工作人员恪守岗位职责,树立公仆意识。因此,在工作中,要适时的组织培训学习,使工作人员掌握最先进的知识技能。

三、结束语

城市道路就是一个城市的血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生命。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城市交通的质量,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伟.我国交通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

[2]潘晓明.浅谈城市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

[3]李富国,谢兆斌.浅谈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11.8.

[4]罗闪波.论我国目前交通工程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5]杨荣实.浅谈我国交通工程的现状与发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8.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4篇

一、明确交通管理与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关系

遵循“定位要高,落地要实;内容全面,突出重点;谋划长远,立足当前”的原则,《规划》主要从以下4个层面展开。一是交通发展战略层面。站在全局高度,对城市重大交通发展战略,如合理引导机动车发展、加强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切实落实公交优先、鼓励低碳交通方式出行等,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以发展的眼光制定中远期相关交通政策、发展对策和实施计划,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二是广义交通管理层面。从交通管理角度对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尤其是道路系统、公共交通、慢行交通、停车系统等与交通管理联系紧密的专项。改变当前交通管理较为被动的状况,主动参与上位的交通规划和设计工作,实现交通规划、建设与管理之间的统筹协调。三是狭义交通管理层面。重点围绕市交管局职能,从交通组织管理总体方案、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秩序与安全管理、交通管理法制建设与执法、交通宣传与教育、交管系统队伍与内外协调体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实现规划的指导、咨询作用,明确行动方略,提高交管行政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四是近期规划实施层面。在上述3个层面交通管理方案制定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交通现状和近期主要发展方向、建设任务,按照系统改善的思路,拟定近期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实施项目,重点拟定交通管理近期行动计划。

二、明确道路交通组织管理总体要求

武汉市“三镇鼎立、江水分割”,城市地域面积大,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交通设施都存在功能、特征和管理要求的差异性。在城市总体交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区域交通设施建设着重点的差异,需要本着“完善设施、挖掘潜力、合理组织、强化秩序”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不同的道路等级进行分类。同时,要提出符合实际需要而又比较明确的交通管理总体要求,作为对具体对象制定详细交通组织和管理方案的指导。一是针对不同的道路等级,提出道路建设技术条件和配套交通管理设施的要求,提出沿线城市土地控制和利用的准则,提出不同方式交通组织和管理的总体要求,提出常规公交、路边停车、货运交通的敷设和组织要求,对潮汐交通、合乘车道、单行线等交通流优化的相关措施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对于武汉三镇,根据各自的地域特点、用地布局和路网结构,结合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明确交通管理的主要思路和方向,提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做好用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组织管理的有机统一。三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微循环区域,根据其交通特征,从“通达、秩序、慢行、分流”等方面,提出在各自区域应该重点考虑的措施,包括微循环系统建设、单行系统设置、路边停车管理、公交线路优化、交通宁静化等。交通组织管理总体要求的明确,既是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等环节的积极反馈,也是交通管理自身工作的总体部署,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三、落实交通秩序与安全管理具体方案

交通秩序与安全管理是交通管理职能的核心,也是狭义交通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在具备完备的交通设施基础、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前提下,为达到城市交通运行目标而采取的引导和优化措施。一是加强交通秩序管理。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大方面明确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的要求,做好不同交通的引导和分流。其中,对于机动车行驶行为主要任务是进行规范,包括规范和管理小汽车的行驶和停放、加强公交专用道和公交港湾式停靠站的建设与管理、对货运交通进行分级和分类禁限等;对非机动车和行人主要是给予保障和保护,保证有连续、独立和安全的通行条件,做好与机动车交通的分离,以减少人车冲突、保障交通安全。加强对各类特种车辆的管理,明确渣土车、工程车的行驶时段和范围,采取安装导航系统和限速装置等具体措施加以限制;限制环卫车辆的作业时段,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明确危险品运输车辆、高污染排放车辆、快递车辆的禁限管理。二是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借鉴瑞典和纽约的经验,提出“交通零伤亡”的交通安全愿景。通过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优化道路交通设计、减少事故隐患;对交通事故采取主动积极预防措施,对事故多发路段、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进行集中的整治。尤其关注新城区事故防控网络组织建设,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成立新城区事故预防网络,与安监、交通、农机、运政、派出所、路面施工、管护等责任单位协调联动。同时,推行轻微事故自行协商处理办法,建立完善的交通应急响应系统。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与依法管理。根据武汉市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武汉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不足、路边停车混乱、非机动车违法违章突出等问题,建议配套出台武汉市机动车道路临时停放管理、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非机动车道路管理等相关办法或条例,从交通建设、规划、管理等各方面构建系统化、人性化的交通管理法律体系。同时要明确部门职能,加大交通违法处罚力度。四是加强健全执法管理机制。以交巡警、派出所为主体,打破各警种界限,构建“区域布警、全时流动、一警多能、部门联动”的警务机制,在全市开展合成化巡防工作。五是加强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以确保交通安全为目的,从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低碳出行三方面着手,针对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各种不文明交通行为,开展交通文明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劝导,综合治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违法行为,严治重管,严管重罚,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优化出行环境。教育与严管并重,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四、全面推行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综合考虑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环保要求以及交通整体运行质量,通过“推动+拉动”2种手段,从“规划引领源头控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机动车保有及使用管理”3个方面构建广义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体系,着手优化调整城市总体布局和城市交通结构模式。图1为武汉市交通需求管理总体策略框架。

五、全面启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结合《武汉市智能交通示范工程》的推进,通过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资源共享、高度整合,示范引领、深化应用3个层次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服务功能。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武汉大数据中心,建设交通研究、决策支持、行业服务、公众服务4个平台,推行一站式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快速路交通信息服务、智慧交通综合片区3个示范应用。图2为建设内容分布。

六、机制体制与队伍建设

城市交通管理涉及城市规划、道路建设、交通设施、秩序管理、公众意识等诸多方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城市的文明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是一个社会问题。只有通过政府统一领导,完善市一级高位协调机制,落实市区两级共建共管体制,明确交管部门加强交通规划建设参与和服务的内容,并做好局内业务分工和协调的机制下,大力加强交管队伍建设,确保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实行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才能实现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明确近期重点项目

综合考虑武汉市所处阶段和未来发展要求,通过完善中心区道路基础设施,依法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精心优化交通组织,切实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武汉市交通管理“三年保障畅通,十年构筑品质”的分阶段目标。在拟定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3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提出近期需立即启动的8项任务,包括加快推进交通管理设施提档升级、提升交通智能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交通组织优化工作、加强公交基础设施配套和保障公交优先、全面优化路内停车泊位和严管路边违法停车、大力改善交通运行环境、进行事故多发路段的综合排查与治理、研究实施过江通道和快速路需求管理措施等。

八、结束语

交通承载城市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交通拥堵是世界性难题,破解该难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政策、文化等方方面面。交通管理发展规划涵盖跨度大、范围广,既要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谋划,又需指导具体实施;既要考虑城市交通方方面面,又需切实围绕交管职能。目前,尚没有相关部门出台明确的编制办法,因此,在具体的规划编制实践中,需要交通规划和管理者结合城市发展态势、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交通源头入手,妥善处理各种交通流的关系,统一思想和行动步伐,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确定研究对象和方案举措。若能通过交通管理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使得社会各界能够上下一心、突破阻力、打破壁垒、切断利益,统一行动目标和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行动步伐,系统推进各项工作,就有望处理好城市交通问题,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交通阻塞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大多数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及堵塞现象,尤其是随着以小汽车进入家庭为重要标志的机动化交通时代的来临,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落后正在成为制约城市以及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在城市管理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突显,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就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规划和现代化管理。

一、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

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加快。1994 年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 500 万辆。20 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 2000年全国机动车拥有量达 5776.97万辆。同时,私人汽车的数量也急剧增长,而且大多集中在大城市,截止 2004 年 4月底,北京市私人小汽车已突破100万辆。[1]

城市道路建设规模加大。我国城市普遍存在道路密度(道路总长度/城区建成总面积)、道路面积率(道路面积/城区总面积)偏低的问题,这是我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城市道路的密度只有6.8 km/ km2,在20世纪 8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就已达到 20 km/ km2。2000年,我国城市道路总长达到159 617km,平均每万人拥有道路长度达到 7.6 km;道路面积达到 190 357万m2,平均每万人拥有面积达9.1万m2。[1] 近年来,国家虽不断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但仍赶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且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

出租车增长迅速,轨道交通开始起步。1978年全国城市拥有出租车1628 辆,2000年就达到了825746 辆,尤以北京、上海、天津市增长迅速,分别达到65127 辆、42943 辆、31939 辆。[1] 目前,我国拥有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同时南京、武汉、长春、沈阳、大连、杭州、成都、西安等城市都在兴建或准备修建地下轨道交通,还有一些城市正在计划或修建地面轻轨交通系统。

公共交通萎缩不前。过去的 20多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倍多,但平均运营速度却下降近1倍。[2] 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公交公司长期依靠政府补贴经营,而且亏损严重。由于公共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降,其承担的客运量在城市总客运量中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而刺激了其他交通方式客运量的增长。

交通管理水平低。尽管机动车拥有量大幅增加,但是我国城市中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现代化设施却很少。在车辆、道路和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城市交通管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和信息提供技术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近年来,虽然有少数城市研究和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交通信号管理系统,但由于交通管理设施不足、管理水平低下,我国交通事故率仍居高不下。

城市车辆行驶速度逐年下降。目前不少城市交通运量的年增长率超过了20%,但是车辆行驶速度却普遍下降,一些城市机动车的运行速度只有15km/h,大城市中心区的车速甚至降到10km/h左右。[2]

二、针对城市交通问题的交通管理模式

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分为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二类。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量,从而减少道路交通流量,缓解交通紧张局面;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交通系统管理通过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管理及对交通流的管制与合理引导,提高交通设施容量,平衡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阻塞问题,通常的做法是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然而,基础设施的改善会诱发小汽车的大量发展,进一步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使交通拥挤状况不但没有缓和,反而变得更加严重,陷入恶性循环。由于单纯依靠交通供给的手段无法解决交通拥挤,许多国家转而从交通管理本身来做文章。所谓交通需求管理(TDM),广义上是指通过交通政策等的导向作用,促进交通参与者的交通选择、行动的变更,以减少机动车出行量,减轻或消除交通拥挤;从狭义上说,是指为削减高峰期间的小汽车交通出行量而采取的综合通政策。TDM主要包括五种方式:一是改变汽车行驶路径,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等提供道路交通实时信息,引导机动车改变行车路线,以分散拥挤区的交通量;二是改变交通手段,通过加强公共交通建设以及公交优先等政策,加大公交出行的百分比;三是改变出行时间,通过改变上班、上学制度,缓解交通高峰时间段的交通量;四是调整交通发生源,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及交通拥挤地区的工作形式,以减少交通量。美国于1990年规定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圈规划机构(MPO)必须开发包含改善交通运营与需求管理政策的拥挤管理系统(CMS),其中TDM、改善公共交通、开发智能交通系统(ITS)、限制道路容量等是最为重要的CMS政策。荷兰于1990年开始实施ABC区位政策,以抑制个人汽车利用和推进公共交通的利用。 [3] 可见,交通需求管理在已经实现汽车化的发达国家倍受重视,并得到了具体应用与实践。我国也应大力推进交通需求管理,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

交通系统管理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节点交通管理策略:以交通节点(交叉口)为管理范围,采取一系列的管理规则及硬件设施控制,优化利用交通节点的时空资源,提高交通节点的通过能力。常用的节点管理方式如下:(1)交叉口控制方式;(2)交叉口管理方式:进口拓宽、进口渠化、信号配时优化;(3)交叉口转向限制。二是干线交通管理策略:以某条或若干条交通干线为交通管理范围,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优化利用交通干线的时空资源,提高交通干线的运行效率。干线交通管理不同于节点交通管理,它以干线交通运输效率最大为目标。干线交通管理应以道路网络布局为基础,根据道路功能确定具体的交通管理方式。常用的干线交通管理方式有:单行线;公共交通专用线;货车禁行线、自行车禁行线(或专用线);“绿波”交通线;特殊运输线路等。三是区域交通管理策略:它以全区域所有车辆的运输效率最大(总延误最小、停车次数最少、总体出行时间最短等)为管理目标。区域交通是一种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模式,它需要以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为基础,以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具体形式有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和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

三、其他要注意的解决办法

城市交通是一个高度综合而复杂的问题,在进行交通管理的同时,必须从政策、机构、体制、管理、收费与价格、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等各个方面同时入手解决。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交通的需求急剧增长,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既对我国城市交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改革城市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城市的交通管理存在着体制分割、机构重叠、职责不清的弊端,造成政出多门,缺乏协调和相互掣肘的现象,降低了管理效率。因此改革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强化政府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是十分必要的。a 要强调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在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城市道路路政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强化依法执政。 b 实行政企分开,切实解决好现有机构职责交叉、职能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为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决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运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完善。c 加强国有公共交通企业的改革。我国城市国有公共交通已有相当规模,而且在城市客运中占有主体地位。国有企业应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国有公交企业的效益和服务水平。

建立合理、稳定的城市交通建设资金渠道。要建立合理、稳定的城市交通建设资金渠道,必须改革相关税制,实行机动车燃油税、轮胎对加税、非机动车使用税等制度,使城市道路的使用价格与收费一致。并且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建立以市政公共设施有偿使用为主体的价值补偿体系,用经济杠杆调节交通供需关系,形成合理、稳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资金主渠道,确保现有设施的正常运转。[4] 另外,也可以利用国内外各种优惠贷款或发行建设债券等方式,以及通过出让经营权吸引投资建设和经营。

实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政策。面对我国城市日趋紧张和拥挤的交通状况,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的合理对策,不仅可以获得城市交通的总体效益,还能为城市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低价格的出行选择机会。发展公共交通,在投资、价格等方面不仅需要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而且必须在道路使用、交通管理、设施保障等方面给予全面的优先。根据我国的国情,在诸多公共交通方式中,应以发展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对快速轨道交通也要做出相应的计划和安排,同时,还应提高全民交通意识,采取交通限制措施,以适应私人小汽车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是每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城市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优化建设、超前预警、科学管理,才是解决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作者单位:解菲,物资节能中心; 陈,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 马智辉. 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9): 135-136.

[2] 杨增光. 更新理念,破解城市交通难题[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14-15.

[3] 王中亮. 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思考[J]. 上海经济研究.2006,4:76-81.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6篇

1.1组织者的构成

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组织者也会因为城市交通管理的内容和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城市交通管理的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组织者,但是组织者的构成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交通管理利用已经成熟的组织机构来组织公共参与。另一种是由于城市交通管理出现特殊情况要组织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公众参与。在城市交通建设前期,主要工作是对城市交通项目进行选址研究、可行性分析、城市交通项目设计和规划,这个阶段的组织者主要是政府部门、交通部门和城市交通项目的建设单位,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组织者可以是其中单独一个部门,也可以两个或者三个相互结合组成的。在城市交通建设时期,城市交通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起到的作用最大,这个时期可以是建设单位单独作为组织者来组织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在建设阶段,国家政府和交通部门也会有相应的政策,政府和交通部门也可以是组织者。在城市交通建设后期,城市交通项目的建设单位已经完成任务,就不再属于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组织者。城市交通项目投入使用,就需要政府的监督和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政府和城市交通管理部门是这一阶段的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组织者。

1.2组织者的职责范围

组织者的构成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组织者的工作职责都是一样的。首先要遵守城市交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城市交通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去执行,并保证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工作,使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机制能够顺利的展开。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不能没有计划的进行,这就需要组织者提前规划好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活动原则、内容和步骤,保证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能够井然有序,并且让参与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参与城市交通管理。在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过程中,组织者要起到监督的作用,让参与者真正的为城市交通管理作出贡献,对于参与者需要帮助的地方,组织者要积极指导和帮助。在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后期,组织者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参与者所提出来的问题和建议,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公布。针对参与者提出来的问题,要积极与参与者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整理公布,为后面的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要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为以后进行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活动提供参考。组织者的工作能否做到位,对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组织者不能忽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促进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不断完善。

2工作程序

2.1设定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的设定与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参与度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工作程序太简单,在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时候,参与者对整个过程的了解程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也就不能提供更丰富的建议,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参与者的作用。如果工作程序太复杂,会让参与者找不到城市交通管理的重点,不能够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和建议。所以在设定工作程序的时候,要结合城市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与参与者的工作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一般由四个阶段组成,即准备阶段、展开阶段、统计阶段和总结阶段,让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提高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度。

2.2工作程序的内容

在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一般是对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准备,例如会场准备、材料准备等,在准备阶段还要收集整理城市交通管理前期的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在展开阶段主要是做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馈,城市交通管理的参与者之间对相关信息进行交流讨论,并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意见。统计阶段就是将展开阶段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统计,并进行总结,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工作中那些得到采纳的意见,让城市交通管理相关信息保证公开化。在总结阶段,要对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城市交通管理最后决策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参与者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后及时反馈,并总结整个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为完善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提供依据。

3结束语

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的要素对城市交通的管理至关重要,影响着公众的参与度和公众参与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性,希望我国城市交通管理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完善,促进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和进步。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U121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新昌县位于浙江省东部,绍兴市东南。近年来,新昌县用地建设由原来的老城区逐步向七星新中心和南岩工业区推进,同时机动车保有量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加,导致新昌县城区内 “行路难、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

为改善城区道路交通的混乱状况,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我大队编制了新昌县交通管理规划。

1 编制目的

充分发挥交通管理效能,科学组织,合理限制,均衡调控,充分挖掘道路交叉口、路段、网络的交通容量潜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合理控制城市交通总量。制定科学、实用、完善的交通管理政策和执行保障体系。

2 现状交通特征与问题

(1)出行特征

新昌县居民日均出行次数3.77次,平均出行时间约16分钟,步行和非机动车仍是新昌县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比例高达75%,机动化发展水平增速较快,私人机动化出行方式比例持续上升,公交发展相对滞后,分担率不足10%。

(2)道路设施

出入境车辆需穿越新昌县城区,对新昌县城区城市交通影响较大,出入境交通与城市交通不能较快地分离。老城区道路建设时间较久,路网结构不合理,东西向道路供给不足,出现瓶颈。道路宽度较窄,横断面多为机非混行一块板式,大多道路没有设置机非隔离带。部分节点设计存在问题,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合理。

(3)公共交通

新昌公共交通以公共汽车为主体,辅以出租汽车和人力客运三轮车。公交车站多为直线式,公交车站位置设置不合理,公交进出站对城市交通干扰大;另外人力客运三轮车占用机动车道行驶,乱穿马路,对道路交通通行存在影响。

(4)停车

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发展,使得新昌停车设施出现了严重的“增量未决、旧帐未清”的状况,导致目前新昌县各类小区、公建停车情况均十分紧张,一些建设年代较早的住宅、公建没有设置停车泊位;一些建设年代较晚的住宅、公建虽然建设了停车泊位,但随着居民、员工拥有车辆比例的不断提高,停车供需矛盾也相当突出。

(5)交通流特征

新昌县老城区道路上车辆主要为非机动车、摩托车和小客车;其中非机动车所占比例最高,为36%,摩托车次之,约占28%,小客车第三,占27%。

老城区交通流分布不均匀,大多路段交通压力不大,道路运行状况较好,少数路段集中了主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出行量。

(6)交通管理

目前,城区主要采用信控路口、单行线、隔离和人工的管理方式。

2 新昌县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

交通管理主要包括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两个方面。交通需求管理是对交通源的管理,是一种政策性管理,交通需求管理影响城市交通结构,削减不必要的交通需求,减少道路交通流量,从而缓解交通紧张局面。交通系统管理是对交通流的管理,是一种技术性管理,交通系统管理通过对交通流的管制及合理引导,使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重新分布,均匀交通负荷,提高道路网络系统的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1)交通需求管理规划方案

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

进一步改善七星城市中心、老城区及南岩工业区等地的交通区位,促进城区职能向七星片区转移,形成城市新中心,完善、提升南岩组团地区工业产业物流体系,促进南岩产业发展;加快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之间交通联系的建设,实现七星与老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同步编制各层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完善新建或改建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估制度等策略,合理调整城市居住人口和工作岗位的分布,尽可能地均衡区内交通量分布,有效控制交通需求。

区域差别化

根据城市布局和用地,实现停车设施供应的区域差别化和使用类别的差别化,城市中心区、保护区、风景区和城市新发展区域在各类停车建设指标、费率、管理政策上采取差别化管理。

优化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通过合理设计步行街道、灯控过街方式,提高和完善步行交通环境;对城市自行车采取因势利导的方针,在老城区内积极建立自行车交通网络,充分发挥自行车交通方式便捷、无污染等独特的优点;加强出租车发展政策研究,制定合理的票价水平;在未来应采取相关措施严格限制进入老城区的小汽车数量。

交通政策

采取错时上班、弹性工作制、夜间货运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开交通高峰和交通流量集中所造成的交通压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以高科技加强管理。

(2)交通系统管理规划方案

道路横断面设计与管理

针对新昌目前道路功能研究不足,车道宽度普遍较宽的问题,制定新昌县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原则,总体来说,车行道宽度一般为3.5m,非机动车道宽度为2.5m和3.5m,主要干路机非隔离,双向4车道,次要干路为双向2-4个车道,尽可能保障机非划线分隔。

道路交叉口设计与管理

交叉通设计与管理相对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而言,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便于采用的措施。根据信控交叉口、无控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三类,对新昌城区50多个路口进行规划设计。主要路口设置4进2出和3进1出,老城区内路口展宽难度大的,采取3进2出和2进1出。

交通信号灯优化设计

结合交叉口渠化设计对现状交通矛盾突出的信号交叉口信号控制形式和配时方案提出新昌近期改进方案;根据城市道路网建设规划成果提出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想,对于鼓山西路等主线通行通流要求较强的干路实行绿波线控;并提出远景城市区域信号控制系统建设目标和分阶段实施计划。

区域交通组织

从区域交通、系统最优的角度进行区域交通的协调组织。包括采取道路分级管理、单行交通、禁左等限行组织措施等。重点研究了新昌县老城区现有道路条件及交通背景下东西向主要干道的单向交通系统。

停车交通管理

近期以扩大停车场供应为主,停车需求管理为辅,远期以停车需求管理为主,停车场建设为辅的策略。为确保不欠新帐,严格执行浙江省停车配建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

旅游交通管理

由于新昌县旅游资源与城市紧密结合,因此通过设置科学合理、连续、系统的交通标志指示系统,确保旅游景点与对外交通上三高速等有较好的连接;对外连接主要道路上设置有能满足旅游交通需求的交通设施,保障对外交通的快速、安全;景区周边规划设置足够的停车设施,保障旅游车辆有足够的停放空间等措施,合理引导旅游交通,确保旅游交通与对外交通枢纽衔接顺畅,减少旅游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冲突。

(3)道路交通管理保障体系设计

通过建设城市交通指挥中心、加强交通管理警力和装备配置、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交通法规与安全宣传等方面构建新昌交通管理保障体系。

7 结语

小城市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交通管理的要求与大城市也有较大区别。本文依托新昌县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和城市自身特点,避免了全面照搬大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模式,提出了适合小城市自身的交通管理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 新昌县城区交通管理规划[R].杭州: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2011.

[2] 王玮等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指南[R].人民交通出版社.

[3]刘君健. 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法及应用研究 [R] 2009.

[4] 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5] 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8篇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二、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管理;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预测

当前,世界现代城市交通正进入以信息化为目标的新时期,一个包括道路建设、客货运体系和交通控制管理组成的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衡量当前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现代化水平,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

一、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1、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3、大城市作为区域交通的枢纽作用日益明显。

二、当前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

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汽车增长速度过快

最近几年是大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年平均在15%以上。

3、公共交通日趋萎缩

80年代中期开始,大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含无轨电车)相继萎缩,从运营效率到经营管理,从服务水平到经济效益,出现了全面的衰退。1978~1995年的17年间,全国公交车辆和线路长度分别增长了2.5倍和2.8倍,公交车辆达到0.62辆/千人,但公交车辆的运营速度由每小时12~14公里下降到5~10公里,新增的运力被运输效率下降所抵消。90年代初,公共汽车在居民出行交通结构中,多数大城市从原来30%下降到10%以下。其原因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票价政策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4、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由于历史和认识方面的原因,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的现代化设施很少。从停车场看,大城市别是中心区严重短缺停车设施,车辆大都停在道路和人行道上,加剧了拥挤堵塞和事故发生。此外,国际上正在研究并开始使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

5、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研究交通需求和供应的平衡,还要考虑土地和财力的可能,是一项决策性很强的工作。当前出现的城市交通问题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整体交通战略和规划,治理工作往往顾此失彼,前后失调,投入不小,而收益不大。

6、长期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公共交通是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在经历了痛苦曲折之后,都鲜明地选择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密度高,适宜于公共交通运输,所以国家早就制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落实,城市交通疲于应付,导致了公共交通的萎缩。

三、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1、目的: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2)现状分析与问题的诊断

3)城市交通需求分析通过交通需求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4)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制定一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往往是由多种管理策略和数种管理措施组合而成的。

5)城市交通管理方案的评价通过方案评价,分析交通管理措施是如何影响交通流的,预测交通管理措施实施下的交通运行指标,分析是否达到了管理目标。新晨

四、城市交通的几点措施建议

1、坚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公路、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预防交通事故合力。

2、广泛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公路沿线村民、中小学生及摩托车、农用车驾驶员的交通法规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对客运企业、客运车辆和客车驾驶人的管理,落实安垒生产责任制,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4、全面排查、整治辖区事故多发路段,消除事故黑点。

5、提高民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加强公路巡逻监控,对车辆违法行为做到见违必纠,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加强城市政府对交通的统一领导,建立大城市的交通委员会。

7、增加路网密度,提高交通建设决策水平。

8、疏解大城市中心区人口,调整城市土地使用功能。

9、落实优先发展公交的政策,调整过低的公交票价。优化公交运行条件。

10、采取交通限制措施,适应私人小汽车的需要,车和路的发展相互协调。

1、加强经济可行性研究,重点发展特大城市的轨道交通。

12、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13、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提高全民交通意识。

五、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城市交通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设计;技术

在经济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下,我国的城市交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交通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大,促使在大多数城市中都存在着交通堵塞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下,随着小型汽车的不断涌入,城市的交通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人们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下面主要就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案设计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对城市需求管理策略和交通管理系统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对城市交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在规划城市交通的过程中,设计者应认真分析交通的需求量、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应注意的事项等,以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对应的管理策略,从而使道路发展达到有效的实施。

1.1优先发展策略

城市交通设计规划技术应始终与道路实际系统相联系,在对道路进行规划设计时,设计者应抓住道路的特征进行合理的规划,对交通的出行优势进行有效的利用。如在大多数城市交通运行的过程中,人们应首先考虑利用率高、污染低、能源消耗少等优良的交通出行方式,这样不仅对城市道路发展起到有利的作用,还有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当前的道路系统中,人们采取优先发展的措施对道路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2控制发展策略

随着交通需求量不断地增大,道路交通网络已达到一定的负荷水平,持续地运行对交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面对此类问题,人们应该对道路交通实施方式采取有效的控制发展策略,进一步改善城市道路运行的状况,以防止交通系统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如对交通运输效率低、污染大、能源消耗较高的一些交通出行方式可采取一定的控制或限制,适当控制大型货车的出行数量、控制小型汽车的出行速度,从城市道路的具体情况上采取有效的改善策略,以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同时,人们对城市交通采取相关策略的时候,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一定的分析与评价,并结合可能造成的正面影响,处理好控制发展策略与城市交通之间的关系。

1.3禁止出行策略

在道路交通运行的过程中,随着交通车辆的逐渐增加,为了避免道路系统达到饱和的状况,道路交通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形对车辆出行采取一定的禁止策略,以促进道路规划更好地实施管理。例如,在城市某些重要的通道路口或极易出现交通拥挤的路段中,实施交通工具单双号通行的策略,或者在某些重要的时段对车辆采取禁止通行的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交通拥堵的现象,对道路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案。但同时,禁止通行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城市交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管理者在实施时应对此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研究,以达到客观评价的标准。

2、交通系统管理策略

在城市交通管理方案设计的过程中,交通系统的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应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探讨,加强交通系统的管理。

2.1交通节点管理

在城市道路中,交通主要节点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范围,应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在对交通节点设计管理方案时,可根据不同的节点采取不同的规划设计方案。如对交叉口进行交通管理时,可首先采用信号灯的设计方案,同时在对交叉口进行道路设计时,可增加道路的车道数,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对于车辆的转向设计,即可充分利用信号灯的优势,通过设计信号灯的配设问题,从而使车辆在绿灯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通行,以达到安全通行的目的。道路节点的设计在城市交通中是比较重要的管理区域,不仅要求设计者的设计方案合理有效,还需要增加对道路的使用率,因此对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主道路管理

城市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其中城市主干线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大重要部分,采取有效的技术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现状,增加交通运输量。城市主干线主要是以某条道路为中心,并由此展开网络布局的交通系统,其主要用途即是能够最大化地提高交通干线的运行效率,提升道路的通行效果,以达到交通运输最大化。因此,交通主干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体现城市道路的发展潜能。目前,城市道路中常用的交通主干线管理方式有单行线、公交专用线、自行车专用线等多种交通线路,明确的交通通行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发展。

2.3区域交通管理

在城市的交通系统中,区域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另一种形式,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管理中的最高形式,需要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与关注。在交通实施过程中,区域交通管理主要是以提高区域范围内所有车辆运输效率为主的,希望达到运输效率最大化的目标。在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区域管理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的创新化来运行的,主要是以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管理设备,从而达到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例如,目前使用的区域交通管理形式有智能化区域管理系统,其能够为车辆导航、规避应急路段或者突发状况,为安全交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结束语:在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运行过程中,合理的道路规划及有效的管理技术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在城市道路建设的过程中,交通工程项目应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且人们应结合相应的设计技术完善道路网络系统,以合理缓解城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诸多的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当下,大部分城市也以开展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但其设计方案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着交通的先进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迟宇峰.浅析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144.

[2]王仕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存在问题及建议[J].铁道工程学报,2011,06:76-80

上一篇:园艺科学研究范文 下一篇:汉语言文学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