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业建筑范文

时间:2023-03-05 16:41:51

城市工业建筑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1篇

1.1城市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改革开放的这36年中我国城市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加大。仅2013年我国就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新开工630万套,建成470万套。据周干峙院士预测,我国到2020年城市化可达到60%的水平,在生产和生活上也都还比较适宜。而根据《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城市人口总规模将突破10亿。可见,我国的城市化正保持并将继续保持一个快速发展的势头。

1.2既有工业建筑的概念

既有工业建筑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谈“既有工业建筑”就需要先明确什么是“工业建筑”。顾名思义,工业建筑就是供工业化生产中各类活动使用的建筑和构筑物。其不仅包括各类直接服务生产活动的生产厂房;包括提供能源、动力的厂房和设施;也包括除尘、除烟、除湿的各类构筑物;还包括一系列仓储、中转、储存空间和具有特殊功能的水塔、栈桥等构筑物。因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工业建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被修建起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实状况的变化,这些工业建筑不再发挥原有的服务工业生产的功能。为了将这些建筑区别于正在用于工业生产的建筑,而将这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工业建筑称为既有工业建筑。

1.3既有工业建筑的特点

首先,既有工业建筑具有对历史和文化独特的承载力。既有建筑的产生和淡出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既有建筑上可以寻找到难以人为再造的历史痕迹,并具有别具一格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其次,既有工业建筑通常具有特殊的结构或特异的形式。既有工业建筑往往为满足工业生产而修建,其结构与当时的机器设备和科学技术有关,因而在建筑上体现出具有特异性的结构和形式。一些特殊结构的烟囱、冷却塔、水塔、燃烧炉、煤气仓等,可以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标志性。再次,既有工业建筑具有较大的面积或较强的体量感。既有工业建筑一般规模都比较大,有的狭长深邃,有的宽敞开阔,还有的为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而具有较高的举架。既有工业建筑的这些特点是改造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利用好这些特点就能改造出较好的作品。

2既有工业建筑改造需求

既有工业建筑作为工业建筑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其中蕴藏多个方面的潜在价值。这些潜在价值都有转化并进行利用的必要,且存在对既有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现实需求,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2.1经济效益需求

既有工业建筑在修建之初往往位于城郊或远离城市中心的偏远地段,随着城市的扩张和服务业的迁入,工业建筑所在位置会越来越接近城市中心或变得越来越重要。人和地的矛盾会改变土地和房屋的供求关系,进而推动地价的变化。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有利于对土地和区位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效益。

2.2环境效益需求

新建筑的修建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而旧建筑的拆除则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不论是砖瓦建筑还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这一拆一建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建筑垃圾而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且在这一过程中对周围经过若干年才变得郁郁葱葱的树木、草地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都会造成破坏性的恶劣影响。故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对既有工业建筑进行改造是合理可行的。

2.3社会效益需求

既有工业建筑承载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积淀了几代人的点滴回忆。脱离和抛弃这些进行建筑的拆除重建,不仅是对建筑没有情意,更是对历史的割裂和对文化的摧残。城市化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程,让既有工业建筑既能够保留城市的“记忆”,又能够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方法

既有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手法丰富多样,具体的改造设计可以按改造程度和改造方式的不同分成以下四种较实用的方法。

3.1室内重装的改造法

室内重装的改造法主张对既有工业建筑外部立面进行保护,尽可能多的保留建筑本来的面貌,同时尽可能少的触及建筑的结构。用最少的投资,使既有建筑中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元素得以保留和再现。室内重装的过程是对既有工业建筑功能的革新和再造,原本用于工业服务的建筑部件或室内设施在经过改造和再设计之后,可以使新装修的室内空间具有与众不同的效果。“沈记菜馆”的主人将既有工厂厂房重装成一个类似江南酒馆的民国风茶餐厅,为消费者提供别具一格的餐饮服务。

3.2格局重构的改造法

既有建筑较大的空间和较高的举架为格局重构留足了做文章的余地,当简单的“重装”不能满足既有建筑改造需求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对建筑内部的格局进行重构。格局重构的改造法可以分为水平重构、垂直重构和延伸重构三种不同的手法。水平重构主要是改变既有建筑对高度方向空间的利用,通过增加隔层、错层或楼梯来改变空间布局,增加空间的趣味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垂直重构主要是对平面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和规划,从实际使用需求出发考虑各部分所需要的空间大小,用墙体、隔断、玻璃、帷幔、植物、家具或者屏风等设施对空间进行重构。与水平重构不同的是,垂直重构并不必然改变建筑的物理结构,通常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心理认同让人感觉空间进行了重构。延伸重构是要突破现有隔层和墙体的限制,在必要的部位或者以“加”的手法使空间获得实质的延伸,或者用“减”的手法去除建筑中多余的部分,使视觉可以获得延伸。如拆除部分砖墙并在原来的位置修建透明玻璃墙,使空间更加通透。通过格局重构的改造,可以改变建筑原来的使用功能,使既有工业建筑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3.3景观重置的改造法

这里所述的景观不仅包括既有建筑周边的花草树木、溪流湖泊、道路广场和各类设施,还包括既有工业建筑中可用作室内外布景的老旧机器部件、辅助设施和建筑部件等。既有工业建筑的景观重置与拆除再造新的景观并不一样,是通过重新组合既有的景观并适当的增加新的景观来实现对景观的改造。这种景观重置可以包括内部景观外用、外部景观内用、景观位置变换、景观组合重构等具体方法。景观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景观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使原有的物件具有一定的美感,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经过艺术加工的景观可以保留更多的记忆,又可以减少改造的投入,减少资源的浪费。

3.4建筑重建的改造法

对既有建筑进行重建的改造与室内重装和格局重构相比,是投入较高的一种改造方法,在重建改造中可以分为外立面重建、扩建加建和整体拆除再建等不同的做法。既有建筑的外立面通常是要首先予以保留的,但有时候也需要进行外立面重建改造才能使建筑获得新的生命力。温州创意街区运用设计大师蒙德里安惯用的表现手法进行了建筑外立面的改造设计,获得了较好的改造效果。在既有建筑已经不适合城市发展的情况下,将既有建筑整体拆除并进行重建有时也不可避免。在重建改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利用旧有的材料,尽可能的进行新旧交织的再生设计,这样才能使既有工业建筑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4既有工业建筑改造评价

有对既有工业建筑的改造,也就必然要有对其的改造评价。笔者认为这种评价应具有三个层面,即改造前的诊断评价,改造中的方案评价,以及改造后的效果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评价法以及能值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既有工业建筑改造评价之重要,作用之大,意义之深远是毋庸置疑的。可喜的是2014年年初,由建设部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公布,现在正在征求有关专家意见。从这一征求意见稿中可以看到,该标准拟将既有建筑改造的评价分为了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两大方面,并设定规划与建筑、结构与材料、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与自控、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等7个方面具有不同权重的指标。预计这一标准很快就会正式实施,今后我国的既有建筑改造评价便有标准可依,有章法可循了。

5结语

为适应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对既有工业建筑的改造设计已经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人们在经济、环境、社会三方面的现实需求,分别考虑对不同情况的既有工业建筑,采用室内重装、格局重构、景观重置和建筑重建的方法进行改造设计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信伴随我国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完成,我国既有建筑改造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工业遗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及条件,论述了城市工业遗产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工业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工业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大量的劳动力由第

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许多位于市中心的传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地价上涨、环境保护等因素逐渐衰落或迁出市内,位于市内的旧工业建筑大多丧失了原来的产业功能,面临着人们去与留的选择。这些旧工业建筑往往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承载着社会发展的信息。由于大量的工业遗产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很多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的威胁。

1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中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还有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工业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以及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人创造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2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物质见证,具有不同与自然文化遗产的特有的史料价值,在肯定工业遗产价值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业遗产所涵盖的历史信息,再则要做好再利用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业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

旧工业建筑在基础设施、结构状况、区域位置、历史文化性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改造利用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

首先,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不用增加新的市政设施接口,只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或改变位置,改进设备即可,此一项即可有效减免投资方和政府的前期投入。其次,工业建筑往往都具有坚固、耐久的主体结构,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共性,便于安全可靠地进行改造。最后,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比起一般的旧居住区的住宅拆迁矛盾来说,工业建筑则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无需考虑居民的返迁补贴,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

2.2旧工业建筑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平整简捷,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旧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在空间结构上,工业建筑一般空间比较宽敞,不仅层高较高,跨度也大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在平面形式上旧工业建筑一般规模大、占地多,建筑空间的布局往往遵从一种体现效率与生产逻辑的秩序。因此,建筑的平面形状大都规则整齐,可以适应多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立面造型上我国旧工业建筑大都为近代建造,建筑立面一般简捷、整齐,而且其外墙一般为围护墙,改造时可以根据需要拆除重砌或直接加以利用,为立面的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可塑性。

2.3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

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把时间所赋予旧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场所精神与现代的崭新空间进行对比、碰撞和交融,往往能造就出不朽的建筑杰作。

3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大。类似广州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仅仅依靠若干大型的体育活动场馆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而现如今广州市区内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已经基本没有可供开发修建的剩余用地,大量的老建筑,尤其是有着良好利用条件的老工业建筑就成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切入点。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要素。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人们比较关注社区文化建设为满足城区居民所提供的精神需求和智力支持。随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区的相当部分工业建筑已被拆除,建成了商品房和公共绿地。但还有剩下的部分老厂房、老仓库零星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各个区域,客观上要求加快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利用。事实上,在总体实施“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旧厂房由于内部结构破旧,外观景致陈旧,周边环境脏乱,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不相符的“瑕疵”,要么被关闭闲置,要么随意改变土地、房屋用途、临时地租借给小商铺、小公司、小作坊和外来务工人员。这是一种自发的、非常规的从各自利益为出发点的改变,缺乏整体协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行政管理职能的交叉,造成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仍旧无法体现土地最佳利用效果,阻碍了区域功能和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不利于土地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沟通、理解和友谊,为城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环境和街道建设的文化品位,有利于社区及街道的招商引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有效的和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结合起来,使老工业建筑从新获得新生。

4结论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工业遗产的内涵,明确了城市工业遗产的价值,探讨了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及条件,论述了城市工业遗产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工业技术的飞跃带来了城市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随着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传统的工业文明受到强烈的冲击,大量的劳动力由第

一、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许多位于市中心的传统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经营不善、地价上涨、环境保护等因素逐渐衰落或迁出市内,位于市内的旧工业建筑大多丧失了原来的产业功能,面临着人们去与留的选择。这些旧工业建筑往往只有近百年或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们同样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承载着社会发展的信息。由于大量的工业遗产没有纳入文物保护范围之内,很多范围内的工业遗产不断受到毁灭性的威胁。

1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根据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之下塔吉尔》中的定义,工业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技术、审美启智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工厂车间、磨坊、矿山和机械以及相关的加工、冶炼场地,还有仓库、店铺、能源、生产和传输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

工业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对认识普遍的或某类工业活动和过程具有典型的重要的意义。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记载了普通大众的生产和生活,是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

(3)科技价值在机械工程工艺建筑和规划等方面具有技术和科研价值。

(4)审美启智价值,在工厂(场)建筑和构筑物的规划设计工具和机器的设计以及建造工艺方面具有美学价值和启发后人创造思维的启智价值。

(5)独特性价值:有的工业遗产在场地适应、布局、机械安装、城镇等工业景观、档案及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习俗等非物质遗产方面,都具有内在的独特性。

(6)稀缺性价值某些遗产在工艺场地类型和景观方面濒临消失,使该工业遗产独具价值而需备加关注,那些早期的具有开创性的工业景观更是如此。

2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的优势

工业遗产是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物质见证,具有不同与自然文化遗产的特有的史料价值,在肯定工业遗产价值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业遗产所涵盖的历史信息,再则要做好再利用工作,这样才能使工业遗产的生命得以延续。

旧工业建筑在基础设施、结构状况、区域位置、历史文化性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改造利用的独特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2.1旧工业建筑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坚固的主体结构,改造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投资风险小。

首先,旧工业建筑的基础设施在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动力等方面的容量远高于一般的民用建筑,改造项目可以以原有的基础设施为依托,不用增加新的市政设施接口,只需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扩大容量或改变位置,改进设备即可,此一项即可有效减免投资方和政府的前期投入。其次,工业建筑往往都具有坚固、耐久的主体结构,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共性,便于安全可靠地进行改造。最后,旧工业建筑的拆迁矛盾小,比起一般的旧居住区的住宅拆迁矛盾来说,工业建筑则少了很多限制问题,不用安置拆迁住户,无需考虑居民的返迁补贴,可以快速改造,重新投入使用。而且还节省了拆除原有建筑和清理场地的费用。

2.2旧工业建筑空间开敞,平面规整,立面平整简捷,改造利用的可塑性强

旧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在空间结构上,工业建筑一般空间比较宽敞,不仅层高较高,跨度也大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在平面形式上旧工业建筑一般规模大、占地多,建筑空间的布局往往遵从一种体现效率与生产逻辑的秩序。因此,建筑的平面形状大都规则整齐,可以适应多种建筑功能的使用要求。在立面造型上我国旧工业建筑大都为近代建造,建筑立面一般简捷、整齐,而且其外墙一般为围护墙,改造时可以根据需要拆除重砌或直接加以利用,为立面的改造提供了更大的可塑性。

2.3旧工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性的优势

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把时间所赋予旧工业建筑独特的历史场所精神与现代的崭新空间进行对比、碰撞和交融,往往能造就出不朽的建筑杰作。

3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随着人们对文化娱乐活动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活动场地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大。类似广州这样的超大规模城市,仅仅依靠若干大型的体育活动场馆是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而现如今广州市区内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已经基本没有可供开发修建的剩余用地,大量的老建筑,尤其是有着良好利用条件的老工业建筑就成了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切入点。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要素。近些年来,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切入点。人们比较关注社区文化建设为满足城区居民所提供的精神需求和智力支持。随着大规模的旧城区改造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区的相当部分工业建筑已被拆除,建成了商品房和公共绿地。但还有剩下的部分老厂房、老仓库零星分散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各个区域,客观上要求加快旧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和利用。事实上,在总体实施“退二进三”的结构调整过程中,旧厂房由于内部结构破旧,外观景致陈旧,周边环境脏乱,成为与中心城区功能定位不相符的“瑕疵”,要么被关闭闲置,要么随意改变土地、房屋用途、临时地租借给小商铺、小公司、小作坊和外来务工人员。这是一种自发的、非常规的从各自利益为出发点的改变,缺乏整体协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行政管理职能的交叉,造成土地利用效率降低,仍旧无法体现土地最佳利用效果,阻碍了区域功能和形态的进一步升级和优化,不利于土地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发挥。新晨

社区文化建设与城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加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沟通、理解和友谊,为城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提升社区环境和街道建设的文化品位,有利于社区及街道的招商引资。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有效的和工业遗产的改造利用结合起来,使老工业建筑从新获得新生。

4结论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市;工业遗存;利用;休闲产业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2.060

自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与此同时,新的信息产业取代城市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下降的比例,成为新的世界产业结构。 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导致原有占领工业区的城市中心区开始转移到城市周边,大量城市工业区的工业建筑闲置,面临着转型和装修。 通过转型,让这些建筑发光新的面貌,成为城市的一道新风景。

1 近年来工业建筑遗存保护和再利用的发展

在世界各地,一些国外的工业建筑,保护和利用相当成功,已经在世界广泛关注。在纽约曼哈顿“苏豪区”被认为是世界的经典案例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工业遗产。在过去,有很多工厂仓库,聚集在纽约,大部分的铸铁结构。工厂搬迁,一群艺术家在这里感兴趣的廉价的租金和宽敞的工厂浪费,将会变成一个相当大的艺术工作室,展厅和工作室苏豪区人气飙升,该地区已经扩大。现在,这里不仅是一个“文学青年聚会场所”和时尚的代名词,但也变成了一个重要的综合商业区在纽约。

近年来工业建筑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理论、经验逐渐传入我国,国内一些城市出现了许多利用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江苏和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最早的城市之一,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目前,国内的工业遗存建筑改造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城市,并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已溶入许多时尚、休闲、娱乐等因素。

2 对江浙一带较为经典的改造案例的考察分析

通过考察发现,这类工业遗存建筑在改造过程充分考虑建筑原真性的要求:“工业遗存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是对城市空间的谦让、对生态系统的维护,也是给普通百姓找回记忆的归宿”。

2.1 江苏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该街区位于常州市内京杭大运河南岸,主要由原有老街、老巷、老厂,提炼出“创意、记忆、工艺”的内涵,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的三大主题,利用原常州恒源畅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等五家厂房的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加以改造和利用,建设一个设施完备、服务全面的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平台。街区内房屋建筑格独特,有少部分早期民居、日式建筑,大多数是厂房,内部主要有摄影中心、美术馆、博物馆等业态,还引进了极富现代创意特色的80创意工厂,包含了创意展示、办公、特色餐饮、酒吧、书吧、陶吧等休闲内容。

项目总结:项目定位为低端旅游休闲产品。建筑体态及外立面主要为老厂房建筑外墙,成本虽投入较低,但立面改造处理过于简单,项目人气有待进一步提升。

2.2 上海老码头创意园

创意园上海南外滩核心区域内还保留作为海派建筑经典之作的十六铺建筑,创意园原是由上海油脂厂及仓库改建而成,十六铺码头久经沧桑,而海派文化也早在这里根植。老码头创意园建筑风格融合历史人文与现代时尚,将文化艺术注入现代商业、休闲产业,以商业、休闲产业的特色化和国际化,改造成为以“壹号会所”为中心,周边配以新建建筑,以餐饮为主导,主题定位是高端休闲餐饮广场,结合创意办公、商业休闲的创意园,是上海的“新”与“旧”最好的融合之处,其空间因为冲突而变得生动有趣,甚至可以让斑驳成为建筑的特色。

项目总结:项目定位为高端旅游休闲产品。项目环境及建筑体态及外立面主要为老厂房建筑改造与新建筑融合在一起,成本投入不高,但具有较高人气及品味价值。

2.3 上海M50创意中心

M50创意园位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普陀区苏州河南岸莫干山路50号,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纺织工业建筑群,均以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老建筑为主。已吸引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等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140多位艺术家及工作室、画廊、工业设计、广告影视、服装设计、高等艺术教育机构、建筑师事务所及其它各类文化创意机构入驻,是上海目前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之一。

项目总结:项目是以艺术群落、创意设计、品牌拓展、创意产业孵化为特色的现代设计企业集群及艺术创新平台,浓厚的艺术创意气息不仅为上海城市的发展创造着新的活力,而且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是开发得较为成功的厂房改造典型。

3 对城市工业遗存建筑保护和再利用今后发展方向的思考

通过寻访和研究,城市工业遗存的开发利用总体目的是为了探寻一条工业遗存最佳的改造和保护模式,以使其经济和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掘。因此,今后的发展方向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1)在新形势下,必须根据旧工业区发展的内外因素,如工业区产业结构和业态、建筑形态、环境状况、配套设施、发展趋势区位条件、等进行分析,并从全局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综合评价旧工业区的功能定位,依照新的功能定位进行分类分级改造。

(2)工业遗存建筑自身应加大改造力度,要以精品建筑、精品环境为目标,结合现代设计和运营理念,打造出符合潮流和现代人消费品位的业态产品。

(3)围绕工业遗存建筑群,加快其周边的建筑的改造力度,创造优质、高效环境,打造新旧结合的体系效果,来增强各业态的人气和品质价值。

4 结束语

现代城市工业遗存保护和再利用必须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外因素综合评价,既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需求和趋势,又要立足贯彻政府“产业第一”的发展要求,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织部分,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国涛.工业建筑遗存保护和利用[J].山东建筑大学内刊,2011.

[2]梁敏.近代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策略研究[J].中国城市规划,2014.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5篇

关键字: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投资主体;开发模式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city the re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lf astern into three", "back into the garden city" policy, the issuance of a large number of idle in industrial building..This article is in the nationwide investigation of system is summarized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group) the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project mo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project aims to provide certain experience material, guarantee of the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group) regeneration projects can use more smoothly.

Keywords: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recycled; the investment subject; development mode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国内各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退二进三”、“退城进园”政策纷纷出台,中心城区出现了大量的废弃的工业厂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建设的“绿色”性,提高建筑的使用价值,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关键点。旧工业建筑的合理开发和再利用可以高效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减少建设施工中的碳排放量,更好的体现城市特色。但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主要针对新建项目,对于旧工业建筑的再开发利用缺乏具体的政策和操作依据。对相关案例也缺少系统性的总结。综上所述,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开发模式和操作方法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1]。

2 旧工业建筑

2.1 旧工业建筑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生产技术和运输方式的转变、工业建筑由位于城市边缘到被城市包围,以及土地价格差异造成的级差地租现象,均造成中心城区传统产业的持续衰败。各个工业建筑由于生产工艺淘汰、厂区搬迁、破产倒闭、厂房使用过久安全性能不能保障等原因而闲置,失去原功能价值。这样,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大量的旧工业建筑(群)。

2.2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的一般优势

2.2.1 经济优势

目前国内闲置的旧工业建筑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多数远未超过其50年的使用寿命,基础设施完备、主体结构可靠,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同时改造施工有效降低了湿作业的工作量,大幅缩短了工期,进而可靠降低了施工成本。一般来说,对此类建筑进行改造利用相较于同样规模标准的新建建筑可节约25%~50%的费用。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具备建设周期短、收效快、成本低、投资风险小等有利因素[1]。

2.2.2 设计优势

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以钢筋混凝土结构居多,存在部分砖木结构及钢结构建筑。具有跨度大、层高高、空间宽敞、采光效果好等特点,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要求,改造时在空间上具备良好的再利用设计条件。同时,工业建筑设计时考虑动荷载、冲击荷载的影响,设计时考虑的荷载偏大,其承载力远高于一般民用建筑,改造时安全系数高。

2.2.3 社会效益

(1)历史意义

旧工业建筑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产业调整的空间体现。旧工业建筑再利用过程中对建筑的留存不仅仅保留的是一个具有使用功能的房屋结构,还有一段历史、一种工艺。兼备城市工业文明展示、城市发展过程记录的功能。

(2)环境意义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有效的利用了已有的建筑结构,避免了不必要的拆除,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和运输、处理。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响应了低碳经济的一般要求。相对于新建建筑,从环保角度来看,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相比推倒重建再利用的开发方式可减少建筑垃圾其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周边环境的影响,减轻施工对城市交通、能源的压力。

(3)社会意义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可以极大限度的为原厂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的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不仅整合中心城区大批闲置工业建筑,还有效调和了中心城区密集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仅改造成创意园区的项目,其年均产值增幅超过了10%,解决了20万以上人口的就业问题。为解决人员就业以及再安置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2]。

3 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开发模式

工业地产不同于商业地产,其发展背景、利润获取方式、开发商的运营管理实力要求、投资风险均不相同。商业地产的发展受所处区域的商业化发展和宏观经济背景的影响。而工业地产主要受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和生产要素成本的影响;商业地产的模式比较灵活、有多种组合方式,例如租赁与出售多种组合,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工业地产的利润获取方式更加多样,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与制造商合作开发赚取适当的利润,是工业地产开发的较初级阶段的表现形式。另一种是开发商自建后进行出租或销售,运营商则以其专业的素质和优质服务赚取租金收人和管理费;其中,中、小型生产商多选择以租赁方式付出租金,而出售多以定向建设为主即根据购买企业的特定需求建造工业厂房。这种模式是我国国内开发商多采用的。与商业地产比较,工业地产的开发商除了要有良好运营土地和资金的实力外还要具备更加专业、复杂的后期运营管理能力,还应该具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包括拥有广泛的企业资源和先进的运营理念;由于我国工业地产的起步较慢,与商业地产相比较,其风险防范体系还有很大的漏洞,所以投资风险相对较大。

经过对无锡、苏州、上海三个城市的调研发现,从投资主体的角度,可以将目前国内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常见方式分为自主开发、出让开发以及合作开发三大类。

3.1 自主开发

由于产业淘汰、停产、转型、迁移等原因,原有部分或全部旧工业建筑闲置,原工业企业将其按照新的功能需求经过改造后自行利用或出租。如北京789艺术区、苏州第一丝厂、上海名仕街等。

在上海,从九十年代开始,有一些企业、作坊为了经济自救开始了转行或是转租,这种类型的厂房一般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多被改造为家具城、建材或餐饮场所。如由原申新九厂布厂改造成的红子鸡餐饮等。

3.1.1 工程案例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6篇

关键词:工业遗产;建筑空间;重构;改造

凯文・林奇说过:“一个事物是新的,然后变旧过时,然后被废弃,只有到后来他们重生之际,才有了所谓的历史价值。”一幢平平淡淡毫不起眼的建筑,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就会像老人一样充满故事和回忆。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变迁,是城市历史文化脉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几乎所有的城市规划学家都认为,一座城市,不能割裂历史的片段,而历史的片段要靠具体的物资和精神去连接。一座城市如果没有了时代历史的载体,没有保留下每个时代的积淀,这个城市注定是单薄的、浮躁的。

1城市工业遗产

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有诸多理解方式。一般而言,学术界普遍认为《下塔吉尔》中对工业遗产的界定较为准确且完整地反映了工业遗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社会意义、建筑和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车间、磨坊、工厂、矿山,以及相关的加工提炼场地、仓库和店铺、生产、传输和使用能源的场所、交通基础设施。除此之外,还有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其他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供给、宗教崇拜和教育。

工业遗产建筑的空间分为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内部空间的特点决定了其适宜改造的特性。因为大多数的工业建筑都是劳动力聚集或者设备集中进行批量生产的场所,所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建筑内部空间较大,层高较高有采光良好的天窗和通风设施;在建筑结构方面因为空间的连贯性,采用了跨度大,分布均的结构,非常的持久和稳固。在工业遗产的改造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建筑内部的跨度大小来决定改造的方向,通常在室内空间跨度较小的情况下,适宜改造为商业空间、休闲空间,反之,多改造为展示空间、商业展览空间。

城市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蜗居在城市中心,是城市早期工业化的产物。虽然这些工业遗产已经繁华不再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们仍然具有诸多价值。第一,历史的价值。工业遗产是一个时代的鲜明记忆,是被时间忘却的幸存者,记录了城市变化发展的足迹,它的存在能够传递历史的信息,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第二,社会价值。工业遗产的社会价值,往往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了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在它承载了人们一种记忆中的生活方式。第三,审美的价值,很多工业遗产在建筑和工艺方面展现出所在时代的风貌和审美,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城市工业遗产改造现状

追溯到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进行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改造,到20世纪80年代,关于工业遗产的空间改造理论已经趋于成熟,拥有大量的宝贵经验。里卡多・波菲尔改造的水泥厂办公楼就是工业建筑空间改造中的一个典范,将整个办公楼置身于厂区的植被中,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事务所”。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真正意义上有意识地改造工业遗产建筑的开端,但是发展的势头比较缓慢,且仅限于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传统工业在近些年的迅速衰落,让很多工业建筑迅速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合肥在城市扩张和建设的过程中,也迁移拆除了很多工厂建筑,如合肥化工机械厂、动力机械厂、荣事达老厂房、叉车厂、轴承厂和锻压厂等。原厂旧址大都成为地产开发商争相进入的乐园。

现阶段我们和国外的差距还比较大,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人们对于城市工业遗产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认识存在缺失,导致在短时间内,许多工业建筑纷纷被拆除,还有很多正在闲置。在一些二、三线城市,人们根本没有保留这些旧工业建筑的意识,往往认为建筑的快速更迭才能看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殊不知被拆除的那些建筑,才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第二,国内现有的工业遗产建筑改造,包含的范围比较小,大多数都是一些厂房和仓库。第三,改造的手法也略显单一,技术手段、处理方式和材料运用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城市工业遗产空间改造研究

建筑空间有内外之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内外的分界线似乎又不是那么清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用有无屋顶来作为区分内外部空间的标志。日本建筑师芦原义信在《内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也使用这种方法来界定的。建筑的内部空间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功能)而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从自然空间中围隔出来的,他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大。建筑外部空间主要借建筑体形而形成,与建筑内部空间形成互逆的关系。

3.1外部空间改造

城市工业遗产建筑置身于环境中,无形中周边环境就成为与它紧密相连的外部空间,这种联系表现为虚实关系。如果在规划和改造的过程中,忽略了个体建筑与外部空间的关系,那么空间环境的质量一定会大大降低,所以对于外部空间来说,即使是绿化、铺面处理也必须要认真对待而不可等闲视之。必须要在改造前对周围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合理的规划。将工业遗产建筑区域外部空间和整个城市的空间关系、历史关系、生态关系处理得当。

重庆黄桷坪艺术街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坡半岛,三面环江,交通便捷,曾经是重庆的重要工业基地,工厂中保存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和零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这里大多数曾经欣欣向荣的工厂已经废弃已久。街区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居民楼和交织的巷弄,还保持着20世纪的风貌。一直向南走就是艺术氛围浓厚的四川美术学院。很多艺术家和美院的学生都将一些废弃的仓库作为自己进行艺术创作的工作室,同时带动了周边工业建筑改造的风潮。

坦克库艺术中心被独具一格的涂鸦街串联在四川美术学院周边。它外部空间的改造,延续了一种历史文化,保留了周边废弃的工业元素。废旧的坦克放在艺术中心的尽头,红砖铺砌的建筑物,见证了这里历史记忆的延续,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原先存放坦克的两组并列的大仓库门口,有着玻璃和钢架组成的门廊,两种不同材质的对比组合,使古朴的红砖和精致的玻璃,十分符合周边的空间环境。坦克库外部空间的改造,带动了整个街区的发展,为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

3.2内部空间改造

我们在改造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时,首先一定要尊重它的固有结构和造型美感,在原空间已有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改造后建筑的使用效率,达到美观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通过设计师充满灵感和创意的手法,将新旧建筑空间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在改造中就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原始空间。园区内几幢修建于清代的建筑,在保留建筑物原始肌理的情况下,对部分的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整修,对立面、屋顶和门窗进行修旧如旧的改造。园区内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鲜明,富有张力,简洁朴实。所以在保留其原有建筑风貌和肌理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极简介入的方式,加入一些简洁的立面分割,使其功能更加完善。工业遗产建筑内部空间改造分为局部改造和空间重构两种。

(1)局部改造。局部空间改造,是指在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完善空间布局和形态的装饰,如门廊、坡道、楼梯、廊桥等等。这种局部重构的建筑改造方式,经常被设计师所采用,具有改造速度快、操作方便、适应性强、设计灵活多变的优势。局部增加和局部拆减是空间改造的两种常用手段。局部增加的改造方法,大部分的情况下不需要考虑建筑的结构性问题,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减少增加部分的质量,采用轻质的材料,如玻璃、合金,以减少建筑物整体结构的负荷。北京751艺术区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由脱硫罐改造的时尚回廊,由10个铁红色圆筒状金属构筑物加建而成。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室内共有11个展厅用于举办活动。一层是新建部分,两边分别为5个脱硫罐,新加部分和原设备罐融为一体,可以用作开放式办公室、会议室、休闲娱乐或举办小型活动的展览展示空间。旋转楼梯采用回旋式楼梯,和脱硫罐形成对应,有一种老工业的味道。建筑物一边延伸出的天台,由脱硫塔群延伸而出,用红砖搭砌而成,配以铁锈色的栏杆,整个设施浑然一体。局部拆减的改造方法,适用于空间不够连贯,希望通过拆除非结构性的梁板柱来达到空间贯通的目的。建筑进行局部拆减在保证建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还可以对结构部分进行重点加固。法国巴黎著名的奥赛博物馆,就是由原先一座废弃的车站改建而成。车站与博物馆在建筑空间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都要求有高大宽敞的连贯空间。因此,在改造为博物馆的过程中,就将原来车站内部的一些隔断和部件拆除,满足展厅的使用功能要求。

(2)空间重构。空间重构,是指整个空间进行重新组织和再构建,对内部空间进行结拇性的改造,改造速度缓慢,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难度较大,但是往往会收获令人惊喜的效果。对整体空间的重构再设计方式,往往取决于建筑物自身属性。建筑物垂直空间高,面积小的,可以采用横向划分的方式,将内部空间合理隔断,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建筑物面积大但层高不够的空间,可以采用纵向划分的方式将大空间合理地围合成一个个小空间,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对于多个空间相连接的建筑,可以将它们通过一些小的建筑空间相连接,达到空间整合的效果。1)横向划分。横向划分是一种现在常用的重构空间的方式,常用于层高较高的旧工业建筑空间,用水平界面将空间切割成与地面平行的空间,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和价值的转换率,营造出不同的空间形态。但是,在新增水平界面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原本建筑的空间高度和结构的稳固性,空间高度最好在六米以上,才能保证分割后的空间不至于显得过于压抑,以达到良好的改造效果。结构的稳固性是前期考察的重要内容,改造时新增的界面构件是否会对原有的建筑结构造成影响和损害,是否会给改造后的建筑带来安全隐患。最后,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在未进行分割的空间其通风设备和采光设备都是在一个空间内的整体考量,如果加入水平界面的切割,势必会对原有的采光和通风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改造之前应该做好相关的设计规划工作,以保证通风和采光的正常运转。2)纵向划分。纵向划分多用于多层的建筑空间改造,因为空间使用功能的需求,将原有的连贯空间划分为若干个小空间。这种通过隔断来划分空间的灵活方式,应该注意原建筑的结构承载能力,是否能够满足新增隔断的重力。根据划分后空间的用途,有用于住宅和办公空间私密性好的完全隔断,还有用于教学与餐饮空间的局部隔断和用于展览的可灵活移动组合的隔断。西建筑科技大学华清校区就是对轧钢车间等体量巨大的厂房建筑室内空间进行横向或者纵向上的空间划分,运用加建夹层、设置灵活隔断等多种空间划分方法,使各个功能区域都获得良好的空间体验和采光体验。

4细节处理

空间改造和整合的过程除了整个内部和外部空间的协调统一,还包括各空间内的细节处理。

4.1立面处理

立面围合空间,立面的肌理、装饰、文字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是直接的,是整个建筑空间改造的重要方面。在改造的过程中,要根据立面本身以及所在空间的具体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改造。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立面的方式:第一,维修保护。年代较为久远的墙体,对其进行保护性修复,尽量保持原来的风貌特色。若施工水准达不到标准将会影响原有建筑的风格,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第二,改造翻新。建筑立面在不能体现其改造后新功能和无法满足设计风格体现其审美价值时,在不影响建筑物结构稳定的情况下,对建筑立面进行改造翻新。优点是新的材质和表现手法能带给人们新的视觉体验。但是有时候会削弱原本建筑整体风格特征。第三,新旧共存。这种立面的处理模式应用十分广泛也获得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很多旧的工业建筑,在保留原有建筑立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建筑元素,如玻璃、合金、木材等,将原有空间和新增部分整合创新设计,创造出一个新旧共存,对比强烈的具有和谐美感的空间。置身于其中,既能够感受到历史文脉,也能够感受到现代文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设计师们偏爱这种设计方式的理由。

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立面的处理上就采用了以上几种改造方式。外立面改造的时候大量运用了涂鸦的手法,通过元素的运用将创意园南北两个区域统一起来。在对OTC当代艺术中心的厂房进行改造的时候,对结构进行了加固,对原有的东西和改造过程中的痕迹进行了保留,形成了粗放多样的风格。展厅外墙基本保持原样,唯一的立面处理是沿南北两侧出挑的屋檐下支撑起金属框架并以镀锌的金属网覆盖,包裹着整个仓库。金属网与旧库房的岁月痕迹同时出现在库房上,感觉到新旧时代的强烈碰撞。

4.2工业元素利用

工业建筑的框架结构、生产线、零件、工业产品和生产标语等工业元素,用创意的手法重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工业建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是延续历史记忆的最佳载体。高大的烟囱和水塔,热火朝天的标语口号,是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和象征。重新改造整合建筑空间的时候,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元素,可以丰富建筑语言,提高建筑品味。在重庆的坦克库艺术区,两排仓库的外立面写着当时生产生活的口号,还有艺术区高高耸立的工厂的烟囱,人们能够通过这些物质载体与过去的空间进行对话和思考。

4.3门窗处理

门窗的改造是细节改造的一个亮点,在保证采光、通风功能性完善的前提下,追求一些更加新颖的表现形式,来满足装饰方面的需求。旧工业建筑的门窗一般面积比较大,利于采光通风。可以根据改造后建筑空间的实用性需求进行合理调整,如新增、分割、组合或者材料替换。

5总结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业遗产;多元化;历史文化街区

1 工业遗产产生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了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中央采取一系列的方针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大搞工业建设,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当时国家的156个项目就有11个落户长春。如 国营第二二八厂 后来建设的拖拉机厂、柴油机厂、设备总厂等。

1.1 长春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意义

1.1.1 延续城市文脉

保留下来的这部分工业遗产,具有一定影响力,而且是那个年代的风格的建筑,有一定的时间性,比较独特,它们是这个城市的文脉。

1.1.2 具有保护历史的意义

旧建筑改造与新建筑相比较,其最大的不同和优势就是其历史文化性,时间在旧建筑上留下了历史的烙印。旧工业建筑作为工业时代的产物,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城市发展史关于工业时代的实物展品。

1.1.3 具有一定的环保意义

将这里旧的工业厂房、仓库作为现存的环境资源开发再利用,不仅避免了因拆毁重建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减少了垃圾及粉尘污染,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

1.1.4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对这些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再利用,大大降低了建筑重建的费用,同时一些具有创意的改造设计,又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资,可谓是低投入,高回报,这是其显性的经济效益;

2 长春工业遗产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2.1 特征:

2.1.1 建筑历史时间短,易于操作。

工业建筑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距今不过150多年,与古代建筑相比,存在的时间并不久远,而长春这样城市的工业建筑是在50年代建造的,距今不过几十年,因此在修复及改造过程中,房屋的安全质量较高,因此降低了房屋的安全隐患。

2.1.2 建筑形式具有自身特点,可识别性高。

这些旧工业多为一些大型的制造厂、设备厂、仓库、机械厂等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体,其结构和形式,留有很多的工业痕迹,如废旧的铁皮、钢架结构等等,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有一定的场所感。

2.1.3 改造空间大,易于创新。

这些旧工业建筑与一般的民用建筑相比,在空间结构、平面形式、立面造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改造优势。在空间结构上:工业建筑一般空间比较宽敞,不仅层高较高,跨度也大于一般的民用建筑,如有些单跨厂房的跨度就有24m甚至更大,(如长春拖拉机厂厂房)而双跨、三跨的建筑空间则更大,这为以后的改造设计提供良好的空间条件。

总之这些工业厂房,其建筑空间大,大跨度的钢架梁柱、中性化的使用结构、宽大的楼层空间,都为空间的重塑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能,对一些创新形式的元素产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1.4 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有明显优势

如前所述,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类型和特征为其改造成为多种民用建筑类型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和可能性。此外,旧工业建筑在基础设施、结构状况、区域位置、历史文化性以及建设周期等方面均具有改造利用的独特优势。

2.2 另外由于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工业遗产保护的意识淡薄而造成了一些问题比如:

2.2.1 很多工业遗产的建筑物凌乱不整齐

2.2.2 环境脏、乱形成城市的死角

2.2.3 很多厂房被拆殆尽或进行毁灭性改造失去了应有的历史氛围

3 改造对策

3.1 首先要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调查,比如年限、改造前后的使用功能、周边环境、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等。综合了其各方面条件,就要对建筑进行评估,比如说,如果其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那么就要对保护层面做得更多,以修复为主,尽量复原,同时对其周边环境进行改善。另外还要考虑到一些基本原则的使用如:新旧肌体的对比原则、新旧对比指新机体采用当代材料、构成方式、美学特征与旧肌体形成鲜明对比。新旧对比可使人对旧肌体的历史文化氛围有更深刻、强烈而戏剧化的感受,这是一条简单的美学原理在建筑遗产再利用中的具体表现。

3.1.1 对旧机体重复原则

也就是把建筑风格与原始建筑相统一,复原史料的原真性、可读性及其历史文化风貌。

3.1.2 新旧交织原则

也就是处理二者空间关系。主要是指有新肌体应在旧肌体的什么地方,二者所占的比例关系等。这需要在设计时进行合体的调配与把握。所以要对它们进行功能的调整,还应该注意两点:

(1)外部空间的优化与重组

外部空间整治的目一是疏通交通,使这些建筑遗产更易到达,更易与社会生活无障碍地紧密联系,创造更为人性、富有个性、设施完备的城市空间,如绿地、街道等;二是使建筑遗产的历史文化氛围更为清晰、纯化。

(2)内部空间的优化与重组

在对这些旧工业建筑(厂房、仓库等)进行改建的时候,为了满足其新的功能需求,就要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不改动原有建筑结构,只对非承重墙的位置进行调整,或者通过夹层,获得新的内部空间分隔,这种改造实施起来较容易,但由于受到原有建筑结构的限制,不能实现很大的变化。另一种是重新组织内部空间关系,并对有影响新功能的原有建筑结构进行局部改动。

4 小结

这些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将成为长春市再生的一个契机,从深层意义上说旧厂房改造热表现出对现代城市问题的一种反思,表层意义上说它更表达了城市人的一种文化和审美价值取向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艳峰 国外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再创造 2004年第一期

[2]侯凤武 周立琨等 国内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理念在析 2010年40卷第二期

[3]沈实现 旧工业建筑的自我更新 北京林业大学 2005年35卷第8期

[4]刘伯英 冯钟平著 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2009年10月

[5]王柔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表现语言 2007年第一期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8篇

在现代社会,我们欣喜地看到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从忽视它的价值与作用开始逐渐转变为对它进行内在的激活和再次的利用。但是,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区位环境的工业遗存却被简单的处理成为相同类型的功能空间,而如此方式的后果必然是更严重问题。本文从影响方式选择的因素出发,探讨针对不同遗存的合理恰当的功能置换方式。

关键词:工业遗存;功能置换;方式选择;改造利用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工业遗存改造的社会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世界从工业社会走向后工业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的产业也发生着内部功能和结构的转型。对于这些工业遗存的态度,人们已经从当初大张旗鼓地拆建转变为对其进行部分的修缮保护,再到注入活力有效利用,这种转变是时展所需,同时也是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变化。

中国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了一批工业建筑遗存更新的项目,如:北京798、上海8号桥、沈阳铁西工业博物馆等,在这其中不乏优秀案例,但同时也有很多改造过于以经济效益为主导,违背了重新焕发建筑活力的初衷。也有一些工业建筑遗存在改造前没有经过仔细的分析就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导致改造后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带来其他的问题。

其实一个成功案例出现,是基于对影响该方案的多重因素慎重比对以及深刻分析后才产生的,分析的过程也是在整体观念下,弹性变化,层层进行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和设计,对遗产建筑能够充分认识,做到有的放矢的激活利用,让其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真正做到可持续的利用。

2指导功能置换的影响因素

2.1国家政府政策

国家的目标,政府的政策是城市发展最基本的参照依据,当目标政策在出台的时候,就已经经历过专家学者的多番论证,有极大的可行性。因此在进行功能置换的时候,往往会有政府的政策优惠,以及实施的便利。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920年,德国政府成立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成为鲁尔区最高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州联邦的权力部门。从20世纪60年代起,该协会担负起了对鲁尔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指导作用,以及对工业区的整体规划,这直接影响了全区的建设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2土地性质

每个城市工业地段都有着其自身发展的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用地也不断从中心向外扩张,原来位于城市的工业区,也会逐渐被城市所包围,这种情况下,它就变成了城市的中心地区。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整体定位以及功能规划被重新梳理,原来的工业用地会被其他用地属性所代替。因此,工业建筑在新规划的土地性质的影响下,会被赋予新的属性。

2.3城市功能关系

为城市工业区注入新的活力就好比再生细胞,它虽然从原有细胞演化而来,但已有别于它之前的属性,再加上它会不断发展进化,并与周围其他功能细胞不断交互、同化、改变,甚至颠覆。因此,功能植入就不能是简单的拼贴和选择固有的模式,而是应该从城市功能关系入手,以此为主导,和谐城市各功能部分。

2.4区位环境

通常情况下,需要改造的工业地段往往处在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地区,如城市中心地带或者滨水沿线,由于受到周围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如交通、地形、朝向等,在进行改造的时候会受到很多限制,并非所有功能都能置于其中,这就要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仅留下曾经记忆,而且焕发新的青春。

2.5财政因素

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各个地区的贫富差别,以及政府财政的不同,投资力度也会有不同,这就会使得功能选择也会发生不同。在相同的投资下,公共广场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开发成商业区,则会有效益的收回,因此也就决定了功能的选择。而创意产业园则投资需求会更少,成为大多数工业遗存的转变形式。德国鲁尔区改造时,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收购关、停、并、转企业闲置下来的土地,并建立专门机构,对土地进行评估处理,使其重新得到利用。

2.6工业遗存自身评价

城市工业遗存的自身特点也是限制和影响功能选择的因素之一,而且这种限制更加的纯粹,比如工业遗存它的结构就会有大跨度厂房、常规型厂房,改造起来就会产生空间跨度大,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大型的公共建筑和公寓、旅馆和办公楼等不适于高大空间的功能改造,此外还会有其他特殊形式的构筑物的改造;工业类型的价值也可以左右选择,有些是以它的历史价值为重,有的则是以其经济价值为重,第一种就成为工业博物馆,而第二种就会成为创意产业园或商业历史街区;还有最为重要的本身空间大小,方向往往会成为最为主导的因素。

2.7社会公众需求

工业遗存的功能植入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面貌,美化环境,同时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公众参与的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功能定位,是使其能够在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作为市民共有的文化精神财富,公众是这些城市功能的使用者,是城市功能之间发生联系的媒介,理应有着自己的话语权。在这其中包括原有附近公众和即将到来的公众两种人群,正是由于工业遗存不能满足原有公众的需求,他们则从改变、置换的角度出发,更多需要新的功能属性;相反,新到来的公众,对此原来并不太熟悉,因此更多会想要从保留的观念出发,体会这里的历史豪迈。

3.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

城市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的过程需要具有整体观念,特别是城市空间对局部设计更多关注其在整体中的位置与作用,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局部与其他局部的相互关系。城市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从城市出发,从国家政策到区位环境,从城市功能到土地性质,要对城市工业遗存的多种要素进行宏观考量;与此同时也需要从市民角度出发,从城市工业遗产的本体评价出发进行功能置换的微观考察。

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主要矛盾,它们是推动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即使对于工业遗存的功能置换是需要多方面考虑的,但我们也并不能面面俱到的照顾,要有所取舍,正确处理所有限制因素的相互关系。

上海红坊国际文化艺术社区,其前身是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房,闲置多年后,上海市政府把这片区域确定为公共文化用地,于 2005 年转变成为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对它的功能地位是综合性的,入驻了包括艺术文化、创意设计、办公贸易、休闲娱乐、广告传媒五大类。这是土地性质和功能定位方面的影响,是宏观方面的。而红坊内最能吸引人群停留的就是在园区的大草坪,所有建筑围绕之呈包围之势。建筑则利用厂房原有结构形成有利于交流活动发生的灰空间;并且所有商户还都各自参与了它的调整和变化,按各自需求进行了修饰,这是从微观方面进行考虑和分析,包括对本体功能、结构、空间以及公众需求进行了考量。不难看出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本体功能是它的主导因素。

5.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的工业遗存的改造不能盲目跟风,不能全部都以经济效益为重。功能置换与定位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是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并且存在一种或者几种因素来作为功能置换的主导因素,支配保护与再利用的进行。只有综合考虑了影响因素后,才能选择适应该工业遗存的转换方式,激活地区内在功能,调整和促进城市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1]宗轩 肖L ,工业建筑遗存更新中激发社区活力之设计策略研究――以上海三个工业厂区更新为例,城市建筑,2012-08-05

[2]叶瀛舟 厉双燕,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及其借鉴,上海城市规划,2007-06-15

[3]张毅杉,塑造再生的城市细胞――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城市规划,2008-02-09

[4]丁华,浅析工业遗产改造的功能置换与定位,中外建筑,2013-05-01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建筑改造; 表现语言

1 引言

建筑是城市的史书,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而旧工业建筑则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生动展示,用建筑的语言诉说着过去的辉煌。20世纪60年代,欧洲最先出现了大规模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20世纪80年代至今,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掀起一股热潮,很多工业建筑的厂房车间被改做生活、休闲和办公、工作空间;有的甚至改做艺术馆、博物馆:有的则以工业建筑出色的空间品质而吸引了一批前卫艺术家,成为了前卫艺术家们的创作舞台;有的则改做工业文化公园,成为对工业历史进行回忆和反思的一个途径。

近几年,中国的旧工业建筑改造,尤其是旧厂房改造成为一种潮流。并设计出一些值得学习的成功例子。如北京东郊的“798”工厂是艺术家的居落、上海苏州河工业仓库区的“艺术中心SOHO区”(“798”工厂)。它们都成为了城市发展的新亮点。这些项目的改建成功,使得旧工业建筑历史文化承担起现代生活中新的社会职能,既可以使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取得有效的成果,也可以带动一定区域的文化生活发展,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2 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与类型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实例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表现出了许多共性,它们集中反映了当前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特征、手法和思路,即保留旧工业建筑外观形体,只做必须的修缮,让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充分保留旧工业建筑原有的结构,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拆除和加建,只是为了满足现代功能需要而进行必须的少量的改建,充分灵活的组织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为各种不同的新功能的需求创造可能,完全展现出新、旧工业建筑在形体、空间、功能和材料之间的差别,让人们在欣赏现代艺术文化的同时体会到旧建筑的魅力所在,并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既是对过去的回忆又看到新需求的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类型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大跨型”旧工业建筑,是指单层跨度大的建筑,其支撑结构大都为混凝土钢架和拱架等,形成内部无柱的开敞高大空间。这类建筑常见于重工业厂房、大型仓库等。这类旧工业建筑可以改造成博物馆、美术馆等要求有高大空间的建筑,改造费低,一般控制在总造价的10%-20%,却极具实用价值。其次是“特异型”旧工业建筑,是指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构筑物,如煤气贮藏仓、贮粮仓、冷却塔等。这类形态特异的建筑,对改造形成很大的制约,但同时也为再生创作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这类建筑适合改造为大小不一的建筑,如艺术中心、娱乐中心和各类工作室。最后是“常规型”,是指层高较“大跨型”低而空间开敞的建筑,这类建筑常见于轻工业的多层厂房、多层仓库等。其灵活的建筑空间适合改造为餐厅、办公楼、住宅、娱乐场所等多种建筑形式,这种改造类型的数量也占到改造项目的绝大部分。

3 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的语言

对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意义已经超过了对建筑物本身的利用,需要尊重已经成熟的周边建筑环境和生活需求,我们是通过创造性的挖掘原有建筑的潜在价值,并结合现代建筑工艺手法给予新的诠释,最大限度的利用旧建筑,使其得以再生来实现的。事实上,现代建筑设计的种种技术工艺如今已经大都被广泛的应用到旧工业建筑改造设计当中,优秀的设计则表现出各种风格手法的综合运用。建筑师的创新设计、景观设计师的综合考虑并结合现代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旧建筑形象或新建筑语言并不是改造的目的,新旧建筑环境共同围合形成的再生空间才是建筑师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3.1高技表现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高技术的设计手法已经深入人心,从早期探索钢和玻璃的材料表现力,到现在的节能高技和适宜技术,高技美建筑思想已经渗透到现代建筑设计的各个领域,钢和玻璃为表现素材的建筑就是公众对现代建筑的朴素理解,运用这些材料可以尽量减弱建筑本身的厚重和体量感,这也自然带来有别于传统建筑的审美观。在旧工业建筑内部空间改造中,钢和玻璃等现代材料的运用,与旧建筑砖、石材料的悠久质感容易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表现新旧的更替和融合因而被广泛采用。

3.2玻璃表现

玻璃作为一种有着独特个性的现代建筑材料,有自己特有的风采。它的应用从屋顶到地面,从门窗到墙体,从陈设到装饰,几乎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样,在旧建筑改造和更新这个建筑设计领域,玻璃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从材料的应用角度,在旧建筑改造中,出于旧建筑的真实性和可读性的要求,与旧建筑肌体直接相连的新改造部分的新肌体,应尽可能采用与旧建筑不同的材料。与混凝土相比,玻璃则是较为广泛使用的理想的改造材料。玻璃与砖石等材料可以明显区分和识别。玻璃与旧建筑连接时,对旧建筑特有的肌体的破坏程度小,还有易于拆卸等优点。另外,玻璃具有真实虚幻的现代建筑形式美,能与旧建筑的历史氛围形成良好的对比。正是由于玻璃特殊的光学性质以及鲜明的时代性,它在旧工业建筑改造及更新设计中,更是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3.3混凝土表现

混凝土建筑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使得混凝土建筑获得空前的研究和发展。这种被称为所谓的“低技”材料不仅具有理想的可塑性和丰富的表现力,而且成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并使得混凝土材料成为和砖、玻璃同等重要的表现素材。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许多破败的旧工业建筑都会袒露出其混凝土的质地,展现出特有的结实的粗糙质感。改造旧工业建筑不再强调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的内在逻辑,而是强调其作为承载历史文脉的情感内涵,并成为建筑表现的中心,与新技术设计的更新相结合,表达了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精神所在。

3.4木结构表现

木结构是旧建筑中使用寿命较短的部分,在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必须对其加以改造,使之与旧工业建筑中使用寿命较长的部分和新添加的部分相适应,以提高建筑的整体寿命,这也是旧工业建筑改造需要达到的一个目的。现代人对木材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但是因为木材特有的质地,也是因为建筑的木结构曾经是建筑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混凝土一样,很多旧建筑都会有木结构暴露出来。混凝土材料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感觉,那么木结构给人的则是宁静的想象空间。

3.5异型体表现

早期解构主义建筑热衷于异型体的创作,按照其自身系统的逻辑关系生成了很多建筑,拓展了人们对建筑的传统印象,也预示了建筑的多种可能性。而许多旧建筑的空间和结构大都矩形平面、单调呆板,显得规整有余而生气不足。但这为旧建筑改造寻找一个新旧结合的契合点:即在规则的即有空间中增加活跃空间的形体元素。

3.6构件雕塑化表现-

在建筑空间设计中雕塑的作用显而易见,雕塑不但是构成,同时也留给人们许多回味和思考。由于旧工业建筑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特殊性,建筑中的机械设备和一些特殊生产构件,在改造过程中便利用这一特性进行创作,将其雕塑化处理,使其在新的建筑空间中发挥新的功能,这些实物的继续存在就是对历史和文化最好的追忆。

3.7极少表现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有一种回归简洁的趋势。简练的形式、纯净的空间和精巧的构造是极少主义建筑所要表达的内在本质。极少主义建筑表现的就是一种简约之美。在旧建筑改造方面,SOHO区的住宅大都利用早期工业建筑改造成居住建筑,改造中尽量保留原车间或仓库的阔敞空间,以“空”的韵味取胜,从繁杂中解脱出来,变成了洁净而直截了当的建筑美,也表现了业主对平静单纯、朴素清雅的一种向往。

4 结语

城市工业建筑范文第10篇

在欧洲,与上述工业建筑升级模式并存的,还有相对积极的保护模式,这种设计模式同样关注和重视工业建筑遗产与区域研究,但更关注建筑与区域升级的当代意义。近期,由策展人同时也是建筑\城市评论家的史建策划、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主办的“升级策略:OCT-Loft概念设计国际邀请展”便基于这种对工业建筑积极主动的“保护模式”,邀请了伯纳德・屈米、多米尼克-佩罗、MVRDV、都市实践、藤本壮介等国内外顶尖建筑设计大师参与概念设计及展览,通过他们对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区的理解和概念设计创作方案,最终完成区域的升级和华侨城当代艺术馆的改造。这些建筑师均为具有工业遗产再生设计成功案例的国际著名建筑师,展览针对世界最年轻城市工业区向创意文化园区的转型,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概念设计。

作为本次展览场地的B10空间,作为创意文化园整体开园活动的展览空间以及北区升级系列活动的核心,曾成功举办了多场展览活动,首层展厅经过彻底改造,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展示空间。未来B10将升级为华侨城当代艺术馆深圳总部,本次的国际邀请展正是围绕这个空间进行核心概念设计,展览的探索性内容和高品质设计,将与待升级建筑空间形成强烈反差,带动尚处于超速发展进程的中国城市对工业建筑升级模式的全新考量。

图1滕本壮介(日本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 苍穹之冠

图2荷兰MvRDV建筑事务所 文化高峰

图3多米尼克・佩罗(法国多米尼克・佩罗事务所) 当代艺术馆

图4都市实践 OCT aLoft

图5伯纳德・屈米(伯纳德・屈米建筑设计事务所) 圆与方

展览时间:2011年7月30日至2011年10月30日

上一篇:美术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下一篇:创新设计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