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素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22:09:24

财经素养论文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1篇

笔者认为,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走综合类大学和师范院校的路子,不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从事中文教育人才为目标,而应以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结合院校自身的优势,调整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入探讨,力求培养出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的西安财经学院中文系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创建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夯实学生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功底与人文素养(“一体”)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重点培育学生的应用能力(“两翼”),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下文试就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夯实专业基础强化人文素质

强化人文素质和文学素养的培育,是中文本科专业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基础化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承担着传承与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任,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他们的社会观念与价值观念。学生将文化知识内化之后所养成的精神境界、意志品格与人文情怀,虽然在实际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但却能使他们受益终生,有着实用性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语言学、中外文学史及基础写作等中文专业传统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理论和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财经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不能机械地以实用性专业的应用性作为衡量标准,应该在充分考虑本专业人文性的前提下来理解应用性的内涵,这样培养的学生才有深厚的根基,才有发展的后劲。

西安财经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是2001年6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四年制本科专业,该专业方向定为高级秘书及宣传出版,主要为培养高级文秘方向的实用性人才,故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多侧重于公文写作等实用技能的培训,从而相应地压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的课时。这样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素养不够,基础不扎实,没有底蕴,没有后劲。虽然一时上手易,但跟进时代难,缺乏持续竞争力。而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较宽广的基础知识和厚实的专业理论,不能因为突出应用而缩窄专业知识面,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因此,我系在培养规格上,按照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模式塑造人才,逐步加大基础理论课的份量。我们不断修订培养计划,遵从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与前瞻性等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在借鉴其他同类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取消了一些与中文专业相容性不大的课程,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有机地衔接相关课程,并选用能够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理论的课程教材或部、省获奖等重点推荐教材。通过不断地调整培养计划,我系的培养特色愈加鲜明,培养质量愈加提高,收效也很明显。由于增加了汉语言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课程与课时,使得我校学生在考研时与外校学生能同台竞争,大大提高了考研升学率,如2009年汉语言文学20人参加硕士生入学考试,上线16人,在学校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二 增强知识储备适应社会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既要有理论的修养作功底,又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职业技能的培养,这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应用性的基本定位。由于财经院校所培养的学生不是研究型的而是应用型的,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期望不同,毕业生主要是走向市场融入社会,从人才定位上,还是从办学实力上,其建设发展方向应是应用型的,培养的人才应是适应现代经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学习好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需广泛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大胆突破学科体制的限制,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与应用能力,探索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社会的结合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现代转型。

我系根据不同行业与领域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在夯实汉语言文学基础的前提下,对专业进行方向分流,形成基础加特色的培养模式,开设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感。我们利用学院在经济学、法学、新闻学、外语与广告学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给广大学生开设了会计基础、财经写作、法律实务、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创作与欣赏、实用英语口语和广告设计等跨学科的选修课程,从而大大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如文秘知识和办文、办事、办会的能力,新闻知识和文字宣传能力,法律知识和起草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书的能力,广告策划知识和广告文案创作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平台。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既有比较厚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功底,又有适应未来就业方向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从而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我系培养的学生除了考取公务员及中文专业的研究生之外,还有的考上了法学、新闻学与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有的甚至还考取了会计资格证,从事金融行业方面的工作。

三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技能

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文科人才培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财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体现以培养侧重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有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我们要想使自己培养的人才有市场竞争力、专业针对性和快速适应性,就必须在实践教学方面下工夫。

第一,突出课堂实践教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培养出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还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要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主要是加强实验课,开设技能课,并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我们按照“一体两翼”培养模式的要求,建设了投资180多万元的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实验室及语言实验室两个实训中心,从而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充分锻炼,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胜任未来的工作。

第二,强化论文写作训练。具备较强的写作功底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安身立命之本,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系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第一、二学期开没基础写作,第三、四学期开设公文写作,使学生熟悉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能够熟练撰拟各种公文和常用文书。此外,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及毕业论文的系统指导。我系每年专门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学生举办学年论文知识讲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很多学生还将学年论文进一步加工为毕业论文。我们每年从中精选一些优秀论文结集出版,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许多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发表了相关的学术论文。近年来,我系已有8名学生在正式期刊上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有3人还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

第三,加强校外实习实践。实习是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规范有效地开展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财经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然举措。许多院校适应社会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新的需求,纷纷建立广泛的实习实践基地,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其岗位适应能力。我系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依托,开展广泛多样的实践活动,与西安电视台、陕西日报社等十多家单位签订了建立实习基地的协议,我们经常安排学生到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社、出版社等“挂职”锻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通过不断学习,学生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操作能力、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办事能力等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三元结构体系;饭店管理;教学创新

一、饭店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饭店管理尤其是高校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深陷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科研创新与立足实践之间平衡点的迷局,进而导致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性之间的巨大矛盾。此外,我国高等旅游院校的教育模式基本沿袭了传统教育模式,师生互动缺乏、教学地位不对等,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更加导致了旅游科研、实践参与能力的下降。

尽管柳光露、刘红主张构建经营管理战略发展能力、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岗位作业技能能力的三维能力体系,但其能力结构过于强调实践能力而忽视了理论教学,无疑容易导致教学的高职化。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2-11高等院校,自然不应止步于实践能力培养,更要求我校正确处理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科研创新与立足实践的矛盾。

二、构建科研、教学和实践的三元结构体系

(一)三元结构解析

Research(科研),education(教学)andpractice(实践)简称“reap”模式。Reap为“收获”之意,意为将更多兼具课程基础知识、科研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吸纳到旅游专业中,从而为旅游业这个“朝阳产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进而使旅游业“收获”更美好的明天!同时,也旨在将教学功能、科研功能、实践功能都聚集在校园中,创造更好的人才培养环境,从而“收获”更多的旅游业发展人才。

(二)三元结构发展方式

通过图示不难看出,教学、科研、实践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有所交融。这一结构在保持普适性,即适用于所有涉及教学、科研、实践的学科实践的同时,又能够适应不同学科的特殊性要求。针对普通高职高专学校,应致力于提升实践比重,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针对普通高校,则应根据不同定位在三者中力求平衡点,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独创之路。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目前其饭店管理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应着力提升学生实践与科研能力,形成三者鼎足之势。

三、饭店管理教学创新举措

(一)教学

1.教学理念创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推动教学理念创新,由注重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向发挥主导地位转变、由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向更好满足市场需求转变、教师授课方式由“B续性细节式”向“探索素质式”转变,充分挖掘、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市场引导作用。

2.教学课程重组,明晰课程划分界限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饭店管理、餐饮管理等课程设置有所重复,易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学生积极性下降等问题。教学创新应着眼于明确课程界限划分标准,对课程设置进行重组,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

3.增设实践应用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英语重书面表达能力、轻口语表达能力,对饭店管理相关实践认识较肤浅等问题,加强学生饭店管理英语表达能力、饭店管理相关软件应用能力等的培养,促使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

4.教学设计模式创新,教学相长

课程教学要勇于突破传统单向教学模式,适当增加情景表演、案例教学、社会调查、专业实习等活动,并积极邀请业内专业人士定期进行相关行业知识、行业现状、行业前景的介绍,促使学生对本专业、本课程有更加准确的认知,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力争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优良品质,并提升其行业敏感度、岗位适应性,从而提升其实践、科研能力。

5.考核体系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课程考核应突破传统的期末试卷考察的方式,综合考察学生饭店管理的综合素养。在具体实践中,适当增加平时考核比重,平时可采用情景模拟、课程实践、专业论文写作等综合考查方式。

(二)实践

除上文中提及的教学中更多涉及实践外,学校应开设本校饭店管理课程实验室,促使学生更好地在实践中消化专业知识。与国内饭店开展合作,促使学生在饭店营销、饭店规模扩大、饭店连锁和联号经营实践中锻炼实践素养。

论文写作、课程实习的频率也应提升,积极推动课程实践的全面化、层次化、阶段化。积极丰富实践形式,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实践活动、针对学生个人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的提升实践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大一、大二学年应加强课程情景模拟表演、最新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利用寒暑假加强学生饭店实习工作,从而增强其实务能力,促进教与学的更好融合。大三、大四加强学生更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培养,以学年论文为标准引导学生加以创新,进行论文写作;由老师带队参与相关专业前沿比赛,促进三元结构的更好融合、利用。

(三)科研

饭店管理方面科研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脱离实践、空洞化、理论化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设立上文提及的饭店课程实验室,促使实践、科研的更好融合。该课程老师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前往所在城市甚至全国的饭店进行现状调研,促使学生在调研中更加深切的感受到饭店管理的现状与前景。其次,本校应加强与全国甚至世界科研前沿机构的合作,拓展学生视野,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增强学生科研热情。

四、结束语

基于三元结构的教学创新无疑是饭店管理教学平衡教学理论化、实践化,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提升学生积极性的必然之路。通过三元结构体系的解析与应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系应结合时代、市场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应对之策,促使饭店管理课程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加珍.饭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J].莆田学院学报,2006(4)

[2]柳光露,刘红.基于从业能力提升的饭店管理教学创新设计[J].江苏商论,2010(3)

[3]孙萍.饭店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探讨[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作者简介: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发展的需要,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等院校在财经教育方面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具有远见卓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财经创新人才。作为培养财经创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都认可的共识。然而,在初步参与了国际交往和实际竞争之后,人们发现我国高校以往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差距就更大,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因此,为满足面向21世纪、面对参与国际经济的需要,高校财经类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的本科学生,除少数进八硕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将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经济方面的种种工作。也就是说,高校财经类专业所培养的本科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财经类专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尤其突出。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在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定性轻定量等倾向。实践教学在财经类专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过时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材中。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财经类专业课程实践主要集中在平时作业,有的课程是模拟练习,有的课程是小结、小论文的形式。实践课程仅有几个传统的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个专业最多有两门实践课程,有的根本就没有实践课。全部是理论课。而大部分课程特别是理论课往往是由教师讲述。增加几个案例就是所谓的实践教学,平时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课程实践,课程结束多数以试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在教学形式方面,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实践课教学中,某些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就是让学生到相关部门、学校、公司、企业去参观一下,由于实践方案、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管理比较松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毕业实习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面对就业的压力,一些高校减少了毕业实习时间,甚至取消毕业实习,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放松了要求,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财经教育的教师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人才到高校任教的也不多。少数理论水平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副教授,教授又把精力主要放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上,很少承担本科层次的讲课任务,更谈不上从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讲台,从学生到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实践锻炼,缺乏财经实践经历。这部分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引用实践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和原理,不能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在专业教学中,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排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职称、岗位津贴、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安心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上财经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单位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工作,由此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从学校自身来说,由于受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制约,对财经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很少,财经类专业一般很少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完全没有。学生的实习变成了走过场,甚至干脆“放羊”,学生实践环节的实习包括最重要的毕业实习基本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明确认识、落实制度。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使实践教学成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根本实现。

(二)构建科学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四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开设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认知和验证性实践教学课时以及单独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这部分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应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即组织学生在大三或大凹的一个学期到公司、单位进行3~5个月的集中实习,让学生与公司、单位正式员工一样按统一要求进行各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参加公司、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由学生向正式员工角色的转变。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可采取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暑假实践、社会调查、青年自愿者活动等。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更新内容,改进方法

培养财经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求他们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耍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采用传统的单枪匹马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也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更多地采取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考试方面,考试形式可灵活多样,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相互结合,综合考核。

(四)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能够很好开展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1、学校要在人员编制、岗位配置、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稳定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投身到本科实践教学中去。财经类教师一般应有从事实验教学的经历,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进实验室,指导、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2、可以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金融理财规划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3、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专家兼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

(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4篇

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抓住契机,结合本校实际,对如何在财经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进行了充分讨论和深入思考,形成了一个基本认识,即“财经院校必须高扬人文旗帜,推进教学改革,矫正学生‘趋利’的思想倾向,在义与利之间寻找平衡支点,借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锻造儒魂商才,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构建和谐理论体系,为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广泛的人才基础”[2]。以这个基本认识为基点,大学语文教研室对大学语文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性改革。

目前贵州财经大学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由林红、蔡录昌、句磊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年出版。该教材由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应用写作六个板块组成,其中文学作品60篇,应用写作2章。大学语文教研室在确定讲授篇目时,宏观统筹,严格把关,为实现大学语文的准确定位奠定了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一、既摒弃漫无边际地纯文化熏陶,又避免一味向财经类专业靠拢

教研室极力避免将大学语文上成文学史课,强调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不少综合性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通常是以文学史的形式展开的。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轮廓,形成完整的文学史观,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文学熏染。但对财经院校来说,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从事面面俱到的文学史的学习,一来不太现实,二来无法凸显财经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教研室以遴选相关篇目集中讲授的方式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这些篇目各有侧重,有些侧重传统文化,如《小雅·采薇》的诗情画意,《论语十则》、《孟子·尽心下》的儒家情怀,《哀江头》的悲天悯人,《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旷达豪迈,《惊梦》的人性之美;有些侧重现代思潮,如《谈生命》的乐观豁达,《回答》的冷峻深刻,《相信未来》的矢志不渝,《亚洲铜》的炽烈执着;有些侧重异域风情,如《伞下的侗寨》的绚丽新奇、《我在美丽的日本》的凄美纤细;有些则与财经专业密切相关,如《谏逐客书》、《货殖列传序》、《林家铺子》。

篇目的这种分布格局既有利于实现《全国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的会议纪要》中提出的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又有利于凸显财经院校的专业特色,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顾此失彼或重此轻彼。

二、注重挖掘与财经类专业相关篇目的文化价值,丰富“儒魂商才”的内涵

贵州财经大学提出的“儒魂商才”是指“具有‘儒魂’之‘商才’,也就是具有中国的人文精神、秉承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即爱国家,爱人民,具有忧患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勇于担当并注重行动,坚守诚信之德性的‘商才’”[3]。大学语文教研室围绕“儒魂商才”这个核心,特意选取了《谏逐客书》、《货殖列传序》、《林家铺子》三篇作品作为重点讲授篇目。《谏逐客书》尽管与经商之道没有直接关联,但充分发掘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的价值、为我所用的管理学思想不言自明;《货殖列传序》旗帜鲜明地论证了人类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并阐释了发展生产、交换贸易、积累财富的社会意义,倡导富国裕民之道,体现了司马迁卓越的经济思想。《林家铺子》则是民国时期民营资本家惨淡经营、最终倒闭的经济行为的一个活生生的写照,它向学生展示了外敌入侵、政治黑暗、经济萧条、同行恶性竞争的社会图景,引人深思。对这些文章中涉及到的经济学思想和经济现象进行实例分析,有利于学生对“儒”与“商”及其相互关系产生直观体验,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有所悟,以此获得传统文化中经济学思想的陶冶,形成正确的经济观和财富观。

三、考虑财经类专业注重应用的特点,增设应用文写作实践

与综合性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不同,财经类院校学生更加注重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点,大学语文教研室在精心选择讲授篇目的同时,增设了4个课时的应用文写作实践,为学生讲授应用文的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计划、总结、通知、演讲稿、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常用文体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写作应用文的能力。

大学语文教研室通过严把篇目筛选关,构建了一个既注重文化熏陶又凸显财经院校特色、既注重宏观了解又强化动手实践的三维立体教学格局。该格局的构建体现了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大学语文教研室对本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清晰定位,那就是以“儒魂商才”为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经济学养和实践能力。

当然,大学语文课程改革还涉及到教育理念、教学思维、教师素养、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相信,随着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贵州财经大学的大学语文课程会取得新的突破,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可,在教改的路上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

[2]杨经华.重铸儒魂商才——财经类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与改革对策[J].考试周刊,2011,(43).

[3]周杰.立足贵州,锻铸真正的“儒魂商才”[J].当代贵州,2009,(6).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影响到我国高等财经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发展的需要,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加强实践教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高等院校在财经教育方面必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具有远见卓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高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以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为基础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是面向21世纪、面向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

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而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特别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财经创新人才。作为培养财经创新人才重要基地的高等院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参与国际竞争、加入全球化的洪流已经成为普通中国人都认可的共识。然而,在初步参与了国际交往和实际竞争之后,人们发现我国高校以往建立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在许多方面还难以做到“与国际接轨”,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差距就更大,而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因此,为满足面向21世纪、面对参与国际经济的需要,高校财经类专业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是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财经类专业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其培养的本科学生,除少数进八硕士研究生行列外,大部分将进入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从事经济方面的种种工作。也就是说,高校财经类专业所培养的本科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理论研究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财经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财经类专业发展迅速。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等财经教育的各种问题也日渐显现,其中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尤其突出。

(一)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校教学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理论教学体现了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补充。在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重定性轻定量等倾向。实践教学在财经类专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

(二)内容陈旧,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改革的滞后,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某些已经过时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材中。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目前,财经类专业课程实践主要集中在平时作业,有的课程是模拟练习,有的课程是小结、小论文的形式。实践课程仅有几个传统的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一个专业最多有两门实践课程,有的根本就没有实践课。全部是理论课。而大部分课程特别是理论课往往是由教师讲述。增加几个案例就是所谓的实践教学,平时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课程实践,课程结束多数以试卷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情况。在教学形式方面,仍旧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实践课教学中,某些专业实践环节一般就是让学生到相关部门、学校、公司、企业去参观一下,由于实践方案、教学目标不明确,加之管理比较松散,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不大。毕业实习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一次检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但面对就业的压力,一些高校减少了毕业实习时间,甚至取消毕业实习,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放松了要求,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毕业论文答辩。

(三)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从事财经教育的教师一般都缺乏一定的企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人才到高校任教的也不多。少数理论水平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副教授,教授又把精力主要放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上,很少承担本科层次的讲课任务,更谈不上从事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一线的主要是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讲台,从学生到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应的实践锻炼,缺乏财经实践经历。这部分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引用实践案例阐述基本理论和原理,不能用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来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胜任实践教学工作。在专业教学中,学校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安排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实践教学往往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加之受职称、岗位津贴、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一般不安心实践课程的教学。

(四)实践教学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高校特别是财经类专业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加上财经专业的特殊性,实习内容往往涉及到单位最敏感、最核心的部分,单位一般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使接收也不会让学生接触到真正的业务工作,由此导致学生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从学校自身来说,由于受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的制约,对财经类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很少,财经类专业一般很少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或完全没有。学生的实习变成了走过场,甚至干脆“放羊”,学生实践环节的实习包括最重要的毕业实习基本流于形式。

三、加强高校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不是主从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明确认识、落实制度。真正把实践教学变成锻造合格人才的熔炉,使实践教学成为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以保证培养目标的根本实现。

(二)构建科学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当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把知识传播、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体系。具体包括:课堂实践教学、现场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四部分。课堂实践教学是指配合课程教学,以促进学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实践和计算机上机实践。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开设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认知和验证性实践教学课时以及单独设置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教学课程。课堂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的课堂和模拟实验室进行,具体可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现场实践教学是指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条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操作性实习、专业技能训练以及毕业实习。这部分实习,特别是毕业实习应采取“顶岗实习”形式,即组织学生在大三或大凹的一个学期到公司、单位进行3~5个月的集中实习,让学生与公司、单位正式员工一样按统一要求进行各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参加公司、单位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由学生向正式员工角色的转变。课外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道德意识为主要目的的科研训练、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具体可采取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暑假实践、社会调查、青年自愿者活动等。毕业论文(设计)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教学活动。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和质量,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更新内容,改进方法

培养财经类创新型人才,必须要求他们掌握经济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宽厚的基础,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这就耍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更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而不是向学生灌输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防止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采用传统的单枪匹马的方式。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也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要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更多地采取讨论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在考试方面,考试形式可灵活多样,笔试、口试、实践操作、调查、参与课题研究等相互结合,综合考核。

(四)加强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建设一支能够很好开展实践教学的、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师队伍。1、学校要在人员编制、岗位配置、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吸引稳定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投身到本科实践教学中去。财经类教师一般应有从事实验教学的经历,每年要有一定的时间进实验室,指导、参加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工作。2、可以安排教师到有关部门、公司、企业挂职锻炼。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各种高层次的职业资格考试,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金融理财规划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3、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在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专家兼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教师。

(五)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高校要进一步加大对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其中主要是要加强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如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等。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落实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实习教学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践教学质量。为此,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争取社会和企业的大力支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按照校企“双赢”的理念。多途径、多形式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在政策上支持高校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2]龙成长,陈占葵关于财经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探讨[J]中国市场,2006(17)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6篇

大家好!我叫姜**,现年**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经济师职称,现任局团委副书记。**年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在熊集财政所、局办公室、预算科工作。九年来,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我都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把每一项工作当作一个新起点,做出新业绩。我多次被评为全省、襄樊市财政宣传信息调研先进个人,全市财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十大劳模、优秀公务员等称号,我所从事的财政收支分析工作也连年被襄樊市局评为先进。荣誉的取得,是组织关心培养的结果,是同志们支持帮助的结果,同时也是自己多年来敬业守业勤奋追求的结果。

今天,我虚拟竞争的岗位是调研科科长。我认为我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虚心好学的精神。多年来,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以书刊为教材,以实践为课堂,拜能者为师,勤问勤记,勤思勤写,广泛涉猎了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领域的知识,摘录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达90万字。我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提高了水平。

二是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长期以来,我为人处世的原则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生活中,真诚待人,表里如一,严以律己,乐于助人;工作上,顾全大局,务实肯干,任劳任怨;作风上,谦虚谨慎,严谨细致,不事张扬。

三是有一定的综合写作能力。在大学里,我系统地学习了财经写作知识。工作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默默耕耘在字里行间,经我起草的工作报告、调研报告、收支分析达130多万字,被《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财经报》、《湖北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采用稿件达300多篇,其中有90多篇论文被《中国财政》、《预算管理与研究》、《粮食问题研究》等杂志采用。有2篇论文还被省财政学会评为二等奖。

四是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参加工作后,我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工作,与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服务对象接触,锻炼了我待人接物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参与了许多调研活动、大型会议和协调督办事项的组织工作,从未出现过大的失误。

应该说,我现有的一点理论知识、业务能力、文字水平以及不同岗位上的经验积累,都是局领导和同志们长期关心爱护的结果,我应该把这些有利条件充分运用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去。假如我竞选调研科长成功,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1、履行职责,不辱使命。“春天开不出鲜花,何以对得起阳光和雨露?”面对新的挑战,我将不折不扣地落实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拼搏进取,敬业奉献,恪尽职守,决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厚望信任。

2、务实创新,搞好服务。“快速流动的水永远不会结冰。”在新的岗位,我将勤于思考,活跃思维,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坚持调研为枣阳财政现实服务,为局党组中心工作服务,围绕财政工作的热点、焦点、难点开展超前性、开拓性调研,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同时与兄弟科室搞好配合,带动群众性调研活动的开展,写出有价值、有份量的调研报告,为建立稳固平衡的枣阳财政而努力。

3、加强学习,以人为本。我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争取五年内取得研究生文凭和注册会计师资格。注重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充分调动科室同志们的积极性,共同塑造科室的美好明天。

4、淡泊名利,勤政廉政。财政调研远离财政权利分配,清贫辛苦,我将重工作轻名利,勤政为民,廉洁奉公,靠更多更好的工作实绩赢得信任支持。

以生机、发展、未来铸就的,是以责任、艰辛、奉献展示的。路漫漫,我将上下而求索!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文化;教学;财经院校

作者简介:黄凤丽(1979-),女,广西桂平人,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讲师;赖振丹(1979-),女,广西桂林人,广西财经学院信息与统计学院,讲师。(广西 南宁 530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40-02

因校制宜,培养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既是新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高校教学的呼吁,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核心任务之一。财经院校是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载体,培养具备数学知识、能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具有数学文化素养的现代化经济管理人才是新时期对财经院校数学教学的要求。但我国财经院校的数学教学现状令人担忧:一方面我国财经院校数学教师普遍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和进行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大学数学的认识存在误区,对数学没有兴趣;另一方面大量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中:运用数学建立经济模型去寻求经济管理中的最佳方案,运用数学方法组织、调度、控制生产过程,运用数学处理数据来获取经济信息等。[1]可见,我国财经院校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培养现代化的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探讨适合“培养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的财经院校数学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正是基于此意义下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的理论探讨

1.财经院校需要数学文化教学

什么是数学文化?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综合而言,数学文化是指人类在数学行为活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物质产品是指数学命题和数学语言等知识性成分,通俗来说就是数学科学技术;精神产品是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等观念性成分,通俗来说是指数学素质。对于财经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从事的并不是数学专业的工作,更多的是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他们参加工作以后,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可能很少使用,而能够让他们受益的往往是在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的数学素养,但这又恰恰是他们有所欠缺的。这些数学素养包括: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出发点,把实际问题简化和量化的习惯,有条理的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意识和能力等。[2]数学文化教学的理念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数学知识中蕴涵的数学思想、精神,把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财经院校选择数学文化教学理念符合财经院校培养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的目标,符合时代的需求。

2.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的语言(符号或图形)和方法,通过抽象、合理简化建立能刻划或近似刻划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数学建模的题目一般来自工程技术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论文的形式完成,论文包括模型的假设、建立与求解,计算方法的设计与实现,结果的检验与分析,模型的改进等方面。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可以与3位同学合作,利用网络资料和各种文献资料帮助理解与解决问题;同时,数学建模过程会涉及较多的数据处理和一些定量的分析,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应用计算机软件和数学软件。[3]简而言之,数学建模是一个将抽象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应用综合知识和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团结合作的一个过程,是学生获取数学素质的一个过程。

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程度。”近年来,数学文化在人文、社会、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成功渗透,更充分地证明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在计算机技术发达、通过数据获取经济信息的今天,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可以说不懂数学、不会运用数学就无法进行经济研究。在我国,数学教师在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教学水平毋庸置疑,对于财经院校的学生而言,懂数学并不是他们的主要问题,缺乏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管理中的问题的能力才是他们一个显著问题。数学建模可以给予财经院校的学生更好地学会运用数学的实践机会。

综述所述,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非常必要,对实现国家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目标意义重大。将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文化教学中是适应时代要求,符合财经院校培养人才目标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启迪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主动探索、锻炼创新能力,培养高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的实践探讨

一种教学模式能否实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可行的措施和保障。本文从六个方面探讨实施“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模式的一些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有更多的学者和教师提出更多、更好的措施与建议。

1.学校明确数学文化教学目标

学校教学目标的选择将会对本校的教学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只有明确数学文化教学的目标,并从政策上、经费上给予支持,打破“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建立激励和保障机制,如对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在评职称、年终考核等方面给予肯定,激励数学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营造本校数学教师积极参与数学文化教学改革的氛围,数学文化教学才能进行实质性的开展。

2.加强教师数学文化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其关键的一个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一个引导的角色,如果教师没有对数学文化充分的理解,没有强烈的数学文化教学意识,教师怎能引导学生获取数学所蕴含的数学素质?因此,学校可以组织数学教师进行数学文化认识的研讨,以及对当今社会发展趋势和需要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的认识,让教师从本质上意识到数学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强化教师的数学文化教学理念,以实际行动为数学课堂带来新的改革气息。

3.制定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教学大纲

对于部分教师而言,数学建模是比较难讲授的一门课程。要在全校中开展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文化教学,首先要制定一份可行的教学大纲。这份大纲能够指导教师掌握讲授教学内容的深度、宽度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帮助教师如何选择适合的数学建模例子,达到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目标。比如,指数模型、蛛网模型可以在函数和极限的知识中应用;最优批量、最优价格模型等可以和导数与微分知识融合,等等。为此,学校可以挑选部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对数学建模研究较好的年轻教师,一起探讨教学大纲的制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教学大纲。

4.开设数学实验课课程

数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用语言难以表述清楚,学生不好理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机将数学的一些概念和结论通过图形来体现,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像中通过观察来体会和理解数学的内涵,更容易接受数学思想。同时,数学建模也需要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和数学软件解决问题。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学实验课实现。因此,开设数学实验课课程是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关键措施之一。同时,数学实验课与数学课堂理论课同步进行效果会更显著。

5.鼓励和支持数学教师学习相关经济管理知识与计算机软件

财经院校的数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数学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因此,数学文化教学中应强化数学与经济管理知识的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生动性和有用性。数学建模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是与经济管理有关的问题。如连续复利的计算模型,可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极限式于经济分析中的能力。但是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是从数学专业毕业,缺乏经济管理知识,要数学教师参与经济管理相关的实践,将有较大的困难。同时较多的数学教师,尤其是年纪较大的教师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不强,而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文化教学却需要教师掌握相关软件。要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鼓励和支持数学教师通过进修或培训等方式掌握相关经济管理知识和软件操作能力。

6.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高教社杯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或其他的数学数模竞赛,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获得一种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了解并参与到数学建模活动中来,感受数学建模中所蕴含的数学素质,师生能更深刻体会数学建模融入数学文化教学的意义。广西财经学院从2002年开始,每年坚持参加高教社杯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较好成绩;广西财经学院的领导和师生更加关注数学建模,很多学生都希望自己有机会参加竞赛。因此,学校把“数学建模”作为一门选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课程中,体现了学校对数学建模的重视。

三、结束语

虽然数学文化教学在我国尚处于以理论探讨为主、实践为辅的阶段,但我国高校已普遍重视数学建模教育并有了较多的实践经验,计算机软件和数学软件也开发得比较完善,如果教育管理者能在政策和费用上支持与保障数学教学改革的开展,教育者在教学行动中实践数学文化教学理念,数学建模融入财经院校数学文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将会在数学课堂上得到实践和推广,也将会使数学教学充满活力,为培养具有综合数学素质的现代经济管理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方延明.关于数学文化的学术思考[J].学科发展,2012,23(1).

[2]顾沛,戴瑛,温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数学文化融入“大学文科数学”的教改[J].大学数学,2010,26(2).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5C-0062-04

笔者近期运用文献分析法,将“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作为主题,在万方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搜索,并运用Note Express软件审核每篇文章内容,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关联的学术研究论文(2007―2012年)共计280篇。

三、分析过程与数据统计结果

(一)文献按专业类别统计分析

参照2012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专业)划分,将文献分为农林牧渔、建筑、机械制作(含车、钳、焊、数控)、电子电工(光伏发电)、交通运输(汽车)、石油化工、信息技术(含物联网)、财经商贸(含财会、物流)、旅游服务(含职业英语、酒店、导游、烹饪)、医药卫生(护理)、休闲保健(美容美发)、服装、艺术、其他(非省赛项目)、综合(论述大赛本身或大赛与职业教育教学关系的文献)等15类,分布情况如表1。

(二)文献按来源期刊统计分析

280篇研究论文里,除1篇学位论文、1篇会议论文之外,其余278篇分别来自于134种期刊,前10位的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

上述11种期刊中,《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2版),其余123种为非核心期刊。

(三)文献按年度统计分析

相关文献按年度统计情况如表3所示。

(四)文献按省别统计分析

论文按第一作者工作单位所在的省市区分类统计时,除25篇作者单位不详外,255篇文章分别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云南、青海、海南三省与、宁夏两个自治区空白),文献数在前10位的见表4。

四、研究结论与讨论

(一)论文数量增长势头强劲,对大赛功能认识更加清晰

从2007―2012年6年间,从各类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论文数看,2008年至2012年研究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特别是2012年增幅明显,较2011年增加了43篇。这说明研究者对技能大赛的研究热情逐年高涨,作者不仅有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及校长,更多的则是教学一线教师。通过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作用、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技能大赛的评判标准、技能大赛的组织形式及评委构成等诸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到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乃至不可或缺性。如湖南常德财校的刘文清老师在《计算机光盘软件应用》2011年21期发表的《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中指出,需按专业结构的相互关联程度整合成一系列项目体系,将相关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知识的“无缝对接”。因为,技能大赛的裁判评分标准,为考核标准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评判标准中,既有对基本理论的考核,又有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结果的考核;既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养进行考核等。[1]

(二)研究论文内容涉及各专业大类(多专业)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按专业分为16个类别:财经、测绘勘探、电子技术、交通运输(汽车)、旅游服务(美容、酒店)、能源、农业、轻纺食品(烹饪、服装)、石化、土建、外语、物流、信息技术、医药卫生、制造、资源环境等。

江苏大赛如前所述为13大类,与国赛比较,缺少了资源环境类,多了艺术类。6年来,万方数据库收集的280篇论文,涉及到除农业(农林牧渔)之外,所有开设国赛与省赛项目的专业,可谓“全面开花”。当然,信息技术、电子电工、财经商贸、医药卫生、机械制造五类的专业论文数较多,这说明了三点:一是开设这几类专业的学校较多,这几类专业的教师总数较其他专业有绝对优势。二是这几类专业的省市、学校、教师极其重视技能大赛,竞争较为激烈。三是这几类专业的教师注重科研,关注技能大赛的研究,善于探索发现。正所谓,科研引领教育教学工作,科研对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更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与保障。教科研、技能大赛与职业教学质量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三)研究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和大赛水平提高

文献如按省别统计看,除5个省、自治区外,其余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技能大赛的研究论文,区域涵盖面较广。且看前5位的省份,江苏省经济发达,处长三角的核心地区,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都领先于全国,为职教大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优势,无论中职、高职、五年制高职、“3+2”、“5+2”、“3+4”、高职本科、应用本科、专业研究生办学业绩均位于全国的前列。具体就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而言,江苏省除第一届(项目较少)外,其余各届均为总分、金牌第一。

天津市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祥地,也是第二届以来的国赛永久主赛场,其技能大赛成绩优异,大赛研究论文数量、质量上乘,占有天时。广东省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发达省份,职业教育水平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广州的五星级酒店数居全国第三,旅游中等职业教育在全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如广州旅游学校的技能大赛(旅游类)成绩长期保持在国内前十名。

河南省从产业结构而言,可谓农业大省,但改革开放以来,二、三产业的发展迅猛,其增长率往往超过了广州、浙江、江苏几个发达省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首部有关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专著《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出自河南省,其作者为河南省教育厅职社处的科员史文生先生。[2]

比较遗憾的是,经济发达、职业教育领先、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北京市论文数仅排第九位,上海市则在十名以外。唯一的解释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相关学校教师对技能大赛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较低。

(四)课题引领研究

280篇论文中,属于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研究成果(阶段性成果)的共有54篇,占总论文数的19.3%,其中部级项目相关论文5篇,占9.3%;省级项目相关论文23篇,占42.6%;市级及以下项目论文26篇,占48.1%。

综上,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课题(项目)引领了技能大赛的研究工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发端于2007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开始于2008年,相当数量的省、市级(院级)课题、资助项目则立项于2008年,2009年以后有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的立项与研究,2011―2012年立项课题数还在上升。

2.课题立项级别较高,归因于思想重视,并付诸行动。大赛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研究亦晚,大部分研究者是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教研室人员及职业院校一线教师,虽然无论是职称,还是职位、学历,较资深大学或研究所的专职科研人员要稍逊一些,但是从万方数据库调查反映情况看,比预期好很多。其中,论文涉及到全国教育规划课题2个,国家社科哲学基金项目有2个,教育部规划课题1个,并有省规划课改课题、省社科项目等。从这50多个院级以上课题的立项与完成情况看,无不说明各级科研机构组织、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研究人员对技能大赛及相关研究的高度重视,不仅思想上重视,而且能付诸行动,在大赛实践中思索,形成研究成果,再以研究成果引领、指导大赛实践,环环相扣,螺旋提升。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综上所述,280篇专业论文中涉及的专业类别多,研究广泛,其中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研究的深度不一,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却也存在些许不足,主要呈现在如下几方面。

1.有关技能大赛与教学管理关系的研究尚显空白。有几篇论文提及技能大赛弊端:一些学校或系/部因参加省市比赛的项目较多,导致一年中有部分参赛教师无法上课,而另外一些专业教师的周课时多达20节以上;因为实训场地的冲突,相当多班级的操作课改为理论课或自修课,课程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无法实施,省市赛期间部分班级无教师上课……一言以蔽之,技能大赛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管理无法按常规实施。然有破无立,其解决之道和有效策略实难找寻。

2.研究深度尚浅,调查不实,多泛泛而谈,缺乏系统理论支撑。从上文中得知,280篇论文分别来自于134种期刊,其中北大核心期刊仅为4种,即《教育与职业》、《职教论坛》、《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5年来,这4种期刊发表有关技能大赛的论文总篇数为27篇,仅占9.5%。再如江苏发行量较大的职教杂志《职教通讯》也仅发表了2篇,与职教大省、金牌大省与其93篇的总篇数实不相称。究其原因,其调查数据分析不透,观点不够精要,研究的系统性、理论性、延展性、深度不够,因此不受权威杂志的青睐。诚然,这与中国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07年刚刚起步有关,短短的6年时间要形成系统的理论难度较大,这或许需要我们职教人今后的不懈求索。

3.缺少对比赛项目设置、比赛内容及评判标准的研究。比赛大类的设置主要依据中高职专业目录以及专业群的有效组合,其次是该专业群(专业大类)的社会需求及现有学校的开设情况与学生数,再次是开设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包括资金、场地、评判标准、评判专家等。项目的设置、比赛内容(组成部门)的设置也是如此,然而280篇论文中却少有论及。为何要开设该项比赛,如何设置比赛内容、如何评判等问题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培养目标的达成均有引导和促进作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很值得职教理论研究者与职教实践者共同探讨研究。另外,目前国赛省赛的项目设置、使用设备软件、评判标准、评委组成等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都可形成新的研究点,需要研究者与实践教师通过共同探讨研究改变和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刘文清.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教学水平的促进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应用,2011(21).

[2]史文生.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The Review of Skills Competi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7-2012)

CHANG Gang

(Wuxi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of Tourism & Commerce, Wuxi 214045,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There are in total 280 research papers about skills competi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Wangfang database from 2007 to 2012.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there are direct links between the skills competi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from this angle is inadequate.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9篇

从研究看,国内运用英文戏剧表演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的资料较少。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些尝试,主要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以及校园英文戏剧表演本身的功能,目的是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给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英文戏剧;大学生;人文素养

1.引言

人文素养是大学生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迫在眉睫。当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内英美文学课程设置及英文教学课堂上的戏剧表演对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鲜少研究对在师生中影响力颇大的校园英文戏剧社团在大学生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校园英文戏剧发展蓬勃的湖北地区高校进行研究,为该课题提出有效建议及对策。

2.人文素养的含义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这其实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3.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解湖北地区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为对象,对其进行人文素养水平调查,以客观反映其结果,归纳特征。

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其一,重功利轻理想,精神追求贫乏。市场经济强化了社会与价值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的价值取向,也强化了大学生对物质的追求。但价值取向的日趋功利化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的偏离。在“对社会上以金钱论成功的价值取向怎么看?”的问题上,68.9%的大学生表示认同,将追求物质财富放在较高位置,反映了大学生被功利化思想所侵蚀。其二,理想信念观缺失。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重要目标,在树立人生理想问题上,选择“有理想,并未实现理想而努力”的占50.4%,但选择“无所谓理想,每天得过且过”的学生仍占到15.6%,本问卷还进一步考查大学生的信念观,信念是激发一个人不断进取,实现理想的重要支撑力量。自认“总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占40.4%,而自认“有时有信念支持”的大学生则多达50.2%。大部分大学生在信念问题上处于摇摆状态,既想努力向前,又有畏难情绪。其三,道德水平下降。大学生四六级作弊,剽窃他人论文成果,当“”等事件屡见报端。

4.湖北地区英文戏剧社团蓬勃发展

1996年以前,湖北高校届只有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等少数几个英语话剧社。英语话剧社在当时的演出活动更被视为是一种英文教学活动。直至1998年以后,各大高校的各种形式的英文话剧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如今湖北地区形成了武大莎剧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莎剧社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英文话剧社。

在第七届“中国大学莎士比亚戏剧节”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代表队表演的《驯悍记》一举囊括了最佳导演奖、杰出女演员奖、最佳男演员奖、最佳服装奖、最受观众欢迎奖、团体第三名六项大奖。英文话剧社团定期演出莎翁经典作品,王尔德,以及尤金奥尼尔等名家之作,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让经典走进大学校园。

5.英文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

作为校园文化和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英文戏剧作为校园戏剧的特殊形式,一直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相对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有其特有的优势。

在对戏剧社团的调查中发现,校园英文戏剧特殊的吸引力表现在:其一,英文经典戏剧有着不衰的人文魅力。英文戏剧大多改编自名家之作,当中所蕴含的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对真善美的赞扬,资本主义裸的金钱的鞭笞以及对自由独立精神的歌颂,都可让大学生从中汲取到文学大家的智慧,从而修正自己的处事之道,树立对高雅艺术及文化的追求。

其二,英文戏剧有其特有的亲和性与非功利性。有人并不看好英文戏剧的发展前景,认为语言理解是很大的障碍。但实际上由于英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湖北地区高校的英语戏剧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风景线。戏剧社参与门槛较低,许多英文戏剧社团的成员大多是没有表演经验的本科生,学生们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投入到戏剧表演中,获得极大地精神享受。康德认为艺术的本质就是游戏。所谓游戏就是指不带实用“目的”,不受外在束缚的“自由的愉快”,远离功利的校园戏剧更纯粹,更符合艺术的“游戏”的性质。在校园戏剧的天地里,学生可以最大可能地不受束缚,心情舒展。这种只问过程,不问结果的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其三,戏剧表演的过程就是培养健全人格的过程。学生在参与戏剧表演之时,若是演员,则感受着戏中角色的喜怒哀乐,极大地体会着创造的快乐。同时通过与同剧演员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若是社团的工作人员,则通过协调舞美,灯光,道具等,培养了责任感,实际操作能力。若是戏剧观众,则在观赏戏剧过程中,感受着经典戏剧的美韵,培养了高雅的文化致趣。而人文知识,美育精神,创新精神,以人为本,追求人的本真恰恰是人文素养的核心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小川.英文话剧-湖北高校校园文化的奇葩[J].今日湖北, 2000(8):19-20

[2]马抗美.中国公民人文素质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文俊,王小波,陈令霞.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曹祥英,王娟.利用英文短剧表演,培养学习兴趣[J]安徽文学,2007(11):128-129

财经素养论文范文第10篇

1.混淆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文书学课程的功能性质。目前,大学语文逐渐成为财经院校的公共基础课,但也有部分财经类院校以应用文写作、文书学等实用型课程代替大学语文,或者开设大学语文便“砍”掉应用文写作。这说明部分院校在课程定位上, 将大学语文等同于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尚未清楚其独立地位。

2.大学生的语文素养下滑。据笔者调查显示,大学生写错常见字词的现象严重;语法、文面等语文常识缺乏;大部分大学生对名家名作缺乏阅读兴趣,如在调查的近千名学生当中只有不到10人知道沈雁冰是茅盾。外研社对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出版市场调查发现的两个主要矛盾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急剧下滑的语文素养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养的期望值之间的矛盾。

3.大学语文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待提高。据笔者了解,在40余所财经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的院校中均缺少大学语文教师, 甚至有的近万名学生的大学仅有三、四名教授大学语文的教师。另外,目前在大学语文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居多,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二、围绕财经专业特色,进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一)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明确财经院校大学语文的定位

目前,我国大部分财经院校围绕“应用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很多学生也倾向于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速成”效果。因此在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应强调语文在专业运用中的实用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夯实就业基础。

“语文”从字面上理解即“语言”和“文字”,或者说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可以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写擅文”的能力。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只精通专业知识的人才, 语言文字的规范熟练运用能力广泛渗透在各行各业中,大学语文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品评、写作各类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面对不同类型人如何运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想法的能力,如何迅速获取语言信息而从容应变的能力……,总之,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创造更多机遇,提高竞争力。有研究者调查发现,51.2%学生认为在大学语文中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交际能力的提高”;58%被调查者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应根据市场需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可使学生使学生尽可能地适应工作。为此,应适当突出大学语文独特的实用性,它不像专业知识一样,掌握技能就可以见到立竿见影的“速成效果”,而是在长期过程中逐渐显露的“无形力量”。 要使学生认识到大学语文的学习效果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转化为经济资源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使趣味性成为教师引导教学的主线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同学生步入文学宫殿的引路人,要使学生欣然随引而至,最好办法便是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因此,使学生对大学语文产生兴趣是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1.以实用目的促兴趣。对于更注重实用性的大学生来说,提高实际能力是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兴趣所在。因此,使学生知道大学语文的用处和好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快捷途径之一。如,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具有专业背景的教学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兴奋点。还可以运用学生应聘过程中因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差而导致失败的真实案例来使学生树立语文学习是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生真切意识到大学语文是值得学习的。

2.以点带面重引导。大学语文史料知识的广博,名人轶事的丰富,汉字演变的新奇,民俗风情的多样等为课程的趣味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也受到了限时限量的课堂教学的限制。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点带面,以文本分析带专题解读”的方法。例如,讲授陶渊明诗歌时,我们可从陶渊明的生平出发,精选魏晋名士趣事,透析魏晋时代风气,使学生在自己反复阅读陶渊明诗歌时感受魏晋时代背景下作者特有的精神境界。这种侧重品味作品的思想性,透过一篇作品、一个作家解读一种文化思潮的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文学知识的积极性,也缓和了大学语文内容多时间少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财经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只有围绕专业特色、根据学生现状,在教学内容上去粗取精,在教学方法、手段及教材建设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才能全面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定明.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问题研究[DB/OL]. 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2] 彭书雄.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一)[DB/OL].省略/runwen/xklw/yw/200702/105590.html.

[3]陈治平. 试论大学语文课程的现状与出路[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8.

[4]刘咏梅. 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再审视――由高校千份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J] .大学时代,2006(9):57-60.

注:本文是河北金融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X200736)的部分研究成果。

上一篇:南方教育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院财务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