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9 05:41:57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200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协调文物处完成了陈抟庙的工程建设和陈列布展,并与09年元月正式竣工并对外开放。

(二)协调文物处完成了花戏楼4a景区环境整治工程,对整个景区进行升级改造,现该工程基本结束。与此同时完成了花戏楼内部空间“亳商文化展”陈列。

(三)为打造“中华药都,养生××”文化品牌,协调文物处完成华佗中医药博物馆建设、内部陈列及馆区药圃绿化和环境改造工作。

(四)协调市博物馆编写市博物馆陈列大纲----《穿越五千年—××文化寻源》。完成市博物馆外部改造和内部陈列设计及施工招标工作,并与9月底开工建设。在开工建设前,完成该项目环评工作。现外部改造工程按序时进度完成过半,内部陈列也按时开工建设。按原计划明年4月份完工并对外开馆。

(五)按照市政府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完成了市文化活动中心(市文化馆和市图书馆)项目建议书编写和上报市发改委立项工作,选址工作也正在和市城建委、市国土地局协调中。

(六)编写12个文化建设储备项目并上报市发改委,为文化旅游、广电事业以后发展储备了项目,奠定了前期基础。

(七)协助文物处完成我市文物普查中城区新发现的10处市级重点文物确立和公布工作。

(八)在市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成立之前,和原旅游局相关科室一起完成了文物景点门票的调价报批工作。

(九)承担了原文广局安全生产材料整理和月报表工作。

二、2012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继续协调市博物馆完成市博物馆工程跨年度的建设。

(二)积极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

(三)加强文化旅游项目库建设工作,积极做好项目库项目的可研论证等前期工作。

(四)协调文物处做好第7批国保的申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经过国家文物局党组扩大会议的认真研究,*年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上,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加快文博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新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文物保护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大力推进调查研究,着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以理论创新促进文物工作各个方面的创新,争取文物工作的更大成就,为全面完成文物工作“十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打好基础。围绕这个目标,国家文物局对*年的工作要点做了全面部署,将在会后很快印发给大家,这里我着重就*年需要加强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谈几点意见。

深入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文物保护法》,我们要尽快把大家的认识统一到新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文物保护法上来,把行为规范到新的文物工作方针和文物保护法上来。及时组织力量根据新《文物保护法》所确立的原则和制度对现有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文物工作进行一次集中清理。以《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的修订为核心,重点抓好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工作,确定轻重缓急,任务分工和时间日程,分步实施,分期完成。加快《博物馆管理条例》、《长城保护管理条例》、《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分级标准》等的起草工作,力争短期内颁布实施。积极开展《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条例》《博物馆登记管理办法》、《文物修复管理办法》、《文物经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定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尽快启动立法程序,重点做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定额预算管理办法》、《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田野考古奖励办法》、《考古涉外工作管理办法》等既有法规的修订工作,构筑更加完善的文物法律法规体系,用法律来指导和规范文物工作,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大力推进基础工作和文物事业的基本建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稳步、规范地推进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工作,启动二、三级文物建档工作。继续推进考古资料的整理发表和移交工作,深入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召开考古调查与聚落考古座谈会。完成《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工作与保护对策研究,继续做好并逐步推广我局与财政部的“文物调查与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扎扎实实推进全国文博单位基本情况普查,文物保护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召开大遗址保护规划座谈会。

进一步提高文物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程度与科技含量。完成《博物馆藏品文物信息指标体系规范》、《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的起草修订工作。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定《文物藏品代码与条码》国家标准。制定《文物信息化数字化资源管理办法》。《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意见》。召开全国文博信息化工作会议,推进文物信息化工程建设。

继续积极组织协调配合三峡水库、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以及其他跨省重点建设工程的文物抢救发掘和保护工作。重点抓好三大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山西应县木塔、云冈石窟保护、北京故宫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召开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座谈会,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项目审核制度。

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物收藏、保护、科研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和教育功能全国馆藏。制定《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馆藏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积极向社会推出各种类型的陈列展览,继续实施陈列展览精品工程,向公众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做好第五届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间收藏活动和流散文物的引导与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文物市场秩序工作,做好文物经营、拍卖和出境的鉴定审核许可工作。加快制定《文物鉴定管理办法》、《文物拍卖管理办法》、《文物复仿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开展文物商店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召开文物流通管理工作会议。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征集珍贵文物和接收境外索回文物工作。

继续做好《世界遗产名录》档案工作和申报规范化工作,以申报促进文物保护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地方政府在环境整治、保护规范落实以及专项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间的联系和沟通,筹备成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管理协会。筹备和开好在我国江苏苏州市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二十七届会议工作。

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继续推进文物风险单位风险等级达标工作并完成第三批一级风险单位的审核确定。完成公安部标准化委员会下达的《建筑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的起草并尽快。加大安全防范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力度,会同公安部对文物安全防范和重点发案区进行调研,并对部分省重点文物案件进行布置侦破的配合和协调工作。联合公安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召开打击文物犯罪工作协调会议,进一步遏制盗窃、盗掘文物犯罪活动。

进一步扩大文物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研究、参与、认真筹备并开好将在我国举办的国际会议,继续加强与国外和文博界的合作,协调、组织、安排我涉外文物展览及来华文物展览。加强外事工作计划、外事法规建设和外事纪律管理力度,提高我国文物工作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

开放要有新局面,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工作应有新举措。为了更好地完成*年的工作计划,切实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应当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树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基本建设、做好基础工作、规划工作和计划财务工作,抓好重点难点,抓宏观管理的工作思路,为全面完成文物工作的十五规划和文物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面对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新形势,要正确认识文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文物工作基础理论和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研究,通过扎扎实实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政策研究、管理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探索、发现解决文物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和难点、重点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勇于实践推动文物事业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将经过调查研究、认真思考、充分论证的认识、结论和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到工作计划、保护规划和规章制度甚至法律法规。对分布范围很大并和当地发展经济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密切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古建筑等大型不可移动文物,要在对其历史、科学、艺术、文化及社会经济等价值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进行开放利用的合理方式以及文物承受能力的限度,制定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长远规划并纳入到适当的社会发展计划当中。通过规划工作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旅游开发的关系,保证文物利用的合理、有序。进一步做好计划财务工作。要把计划财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各单位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亲自来抓,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来争取财政支持,整合调配人财物等相关资源并提高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部门和项目预算的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要加强文博队伍建设,加快机构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步伐。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文博事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良好的管理运作机制是做好上述各项工作制度保障,国家文物局正按照岚清同志指示,加紧组建文物保护理论研究中心、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古建筑维修研究中心和文物信息资料中心等四个中心,就是为了切实加强和推进这一方面的工作。要通过推进机构改革、体制创新等措施,建立开放、流动、竞争、规范、协调的事业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文物事业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要逐步引进一些了解世界前沿要逐、精通业务、熟练掌握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的高层次人才来加强我们的文博队伍。加强文博人才培养和文物保护修复传统技艺的传承工作,逐步形成文博专业的人才梯队。要大胆选拔中青年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到关键的工作岗位上。要逐步确立资质认定、持证上岗的管理思路,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各级文物局长、处长、文管所长、博物馆馆长、考古所长等进行岗位培训、轮训,使他们具有更加全面的素质与合理的知识结构。要不断提高文博从业人员的思想情操与职业道德水准,使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甘当祖国文化遗产的守护神,绝不允许再出现象湖北荆门博物馆王必胜,河北承德外八庙管理处李海涛这类监守自盗的文物败类。我们要把文博人才队伍的建设当作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基础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要逐步造就一批思想好、作风硬、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文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始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牢牢树立文物安全的观念。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安身立命的根本,保护文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文物出了问题,其他一切工作都将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警钟长鸣,时刻严防,毫不放松,不能有丝毫马虎,不能出任何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文物单位的安全防范制度,对重要的开放场所,要事先制订安全预案,严密的防范各种突发事件,切实保证文物安全。当前,尤其要加强对古遗址、古墓葬、田野石刻、寺院文物的安全防范,文物犯罪案件多发地区要建立打击、文物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文物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要结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和文物保护法的学习宣传普及,进一步加强文物宣传工作。要开展几次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成效显著的文物宣传活动。要将文物宣传工作列入日常的工作计划当中,从经费、人员和工作安排方面予以保证。要充分利用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利用展览、讲座会议及举办各种活动等形式,开展面向社会和公众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深化和完善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新体制,为文物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和社会环境氛围。要加强面向世界的宣传,让世界了解中国优秀的文物遗产,关心和爱护中国优秀的文物遗产,使文化遗产成为文化交流、理解沟通的信使,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__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加快推进“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稳中求进、竞进提质目标的落实之年。第一季度,各县市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文化工作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指导思想

__年全市文化(含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下同)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城为奋斗目标,全面落实全省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省广播电视工作会议、省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紧贴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全面推进文化襄阳建设。

二、工作目标

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有明显发展,文化服务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文化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在全省的位次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重点

我们将重点实施“行动”,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环境。

(一)围绕增强建设文化襄阳的自觉和自信,深入推进十八精神学习贯彻行动

党的十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作出战略部署而召开的重要会议。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深刻阐述,为文化工作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以党的十精神统领全局。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充分认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明确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落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文化建设四项任务,抢抓“黄金十年”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坚持学习理论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把学习贯彻十精神与全市文化改革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建设文化襄阳、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的重大决策上来。针对当前文化襄阳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新思路、制定新对策,努力突破文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推动襄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重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行动

3、强力推进市区“两馆一院一中心一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襄阳大剧院、文化艺术中心、__艺术学校)等市区地标式文化设施建设。襄阳大剧院、市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博物馆、大剧院今年完成主体工程;艺术学校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年内动工兴建;各项目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4、全面落实县(市)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和扩建任务。已经纳入省项目库的“两馆”建设项目,今年要如期开工建设;未纳入省项目库的,今年要全部挤进国家计划“笼子”,并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5、重点启动市区虎头山、南漳雷家坡等8座高山无线发射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2个台站在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

6、抓好“乡镇文化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至少有一个乡镇文化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

(三)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施基本文化权益保障行动

7、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申报和建设。进一步优化申报报告、充实创建规划、研究创建制度、完善设计方案,培育具有创新性、带动性、导向性、科学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创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创建成功。

8、深入抓好文化惠民活动。继续开展送戏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工厂、进学校“五进”活动,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000场以上,送电影下乡3万场次以上,开展“欢乐襄阳”文化惠民活动150场;举办“群星音乐厅”活动12场以上,举办“好戏大家看·优秀剧目展演”活动12场,新建社区流动图书站30所;继续做好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流动图书站等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完成城乡“公共文化地图”和“公共文化服务指南”的编制和完善工作。

9、提升基层文化网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进一步提高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等基础设施的功能发挥和使用效率;启动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群艺)馆数字化建设;继续推进县级数字影院建设。

10、打造具有__特色的文化品牌。继续打造“十里汉江文化长廊”、“__讲坛”、“欢乐襄阳”、“群星音乐厅”、“文化__好戏大家看”、“书香溢__”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打造培育一批地方文化活动品牌。

(四)围绕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实施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和宣传推介攻坚行动

11、全面实施“五项文化艺术工程”。即:上映一部电影;力争开拍一部电视剧;创作一批文学艺术作品;推广传唱一组歌颂襄阳的优秀歌曲,完成“歌颂襄阳”歌曲征集综评,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展演一系列优秀剧目,每月安排一台优秀剧(节)目在襄阳演出。

12、重点打造富有襄阳文化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继续抓好《踏歌襄阳》、《乡村调解员》等优秀剧目、剧本的攻关打磨,将豫剧《水镜先生》立上舞台,力争更多富有襄阳历史积淀和地域特色的舞台艺术作品在全国、全省产生影响,成为我市新的文化品牌。

13、鼓励文艺家多出好作品。以优惠的政策措施、宽松的创作条件、必要的资金投入支持本地文艺家参与创作实践,力争在绘画、书法、音乐、地方戏剧等文化艺术领域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作品,成为展现襄阳魅力的亮丽名片。

14、积极筹办和参与重大节会及专题展演活动。围绕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大主题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招商活动,举办好各类专题晚会、专场演出活动;全程参与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的筹备、策划、展演等活动;举办好襄阳市首届文化艺术节。各县(市)区也要在文化艺术节会、展演、文化宣传推介方面,有新的更大的突破。

15、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配合市属媒体与中央及各级主流媒体、境外媒体交流合作;支持本地优秀剧目、文化艺术品、文化遗产精品对外展演;积极引进文艺表演团队及文化名人来襄阳展演、考察、采风、讲学,提高襄阳文化的吸引力。

(五)围绕传承和弘扬襄阳历史文化,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利用行动

16、加大重大文物项目的保护和建设力度。尽快完成习家池二期工程,加紧展开米公祠改扩建项目建设;做好打通护城河、贯通古城墙、修复襄阳王府、商业会馆等文物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完善襄阳大遗址名录,争取邓城遗址、楚皇城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名录,培育大遗址公园。

17、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对襄阳市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为申报第四批市级、省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储备项目;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培养后继人才;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着手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和保护示范基地。同时,启动古籍普查工作,加强古籍修复和保护性利用工作。

18、健全贯通全市文物保护网络。健全市县两级文物保护网络,定期开展文物安全单位大检查,加强对博物馆、古墓葬等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认真执行文物行政执法与安全监管情况公告制度,完善文物保护安全应急预案,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做好东津新区、高新区等重点工程区域内的文物勘探发掘工作,做到服务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两不误。

19、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鼓励民间收藏者、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建设参与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民办博物馆,建设汽车博物馆、根雕艺术博物馆、奇石博物馆等小型特色博物馆,争取有2家民办博物馆挂牌;依托博物馆藏品,做好文物交流、展示、复制工作,增加文物展出机会。

20、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宣传推介襄阳。重点是利用带有襄阳三国文化、荆楚文化、汉水文化和古城文化元素的文物资源,开展多种宣传推介活动,扩大襄阳文化的影响力。

(六)围绕增强襄阳文化发展后劲,实施推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行动

21、加大项目招商力度。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采取定点招商、驻点招商和大员上阵亲自招商等形式,重点开展对央企、对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文化集团的大型招商活动。力争全市引进20家投资规模在亿元以上的文化项目,引进资金总额超过100亿元,全市新增各类文化市场主体100家。

22、强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四园区”、“四基地”建设;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四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中部特色文化产业园、唐城、汉城等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各县(市)区也要规划建设各自的文化产业园区。

23、培育和拓展市场主体和文化产业门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投资门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下大力引进娱乐业、会展业、创意动漫产业等文化门类落户襄阳,繁荣襄阳文化市场;注重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培育襄阳文化产业集群,拉长文化产业链条,使襄阳成为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聚集洼地。

24、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文化立市建设文化__的实施意见》要求,从土地政策、财政扶持、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多方面支持文化企业;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拓展投入渠道,促进文化产业诸要素在全市范围内合理流动。

(七)围绕提高行政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实施行业监管水平提升行动

25、狠抓“扫黄打非”。坚决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和色情出版物;以校园周边为重点,重点扫除以未成年人为题材和主要销售对象的有害出版物;严厉打击非法报刊、非法网络报刊、假记者站、假记者以及违规报刊;重点查处非法进境和非代销场所销售的境外报刊;加强歌舞娱乐场所监督检查,强化网络文化产品内容监管,严厉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歌舞娱乐场所涉黄涉毒等违法经营行为。

26、加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加强报刊出版秩序管理,依法规范新闻采编和报刊经营秩序;加强印刷管理和发行行 业管理;积极开展版权保护宣传,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争创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进一步规范印刷业管理秩序,从制度上、源头上对企业违规、违纪行为进行防范;拓展版权行政执法领域,以软件、网络和教材教辅为版权执法的重点领域,以查办大案要案为突破口,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行为。

27、强化广播影视行业监管。认真落实国家广电总局播出审查、值班值守、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提高调度指挥、技术监测、队伍应急处变能力,确保播出安全。加强宣传管理、广播电视传播秩序管理和互联网传播试听节目管理,坚决抵制各类低俗之风。加强卫星电视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广播电视公信力。

(八)围绕提升文化系统队伍整体素质,实施文化人才引进和培育行动

28、实施文化专业人才引进计划。将文化人才引进纳入“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做好2013年新公务员和系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招录工作;各县(市)区文化部门也要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争取支持,以优惠的条件,引进优秀的文化人才。

29、实施文化人才“千人”培训计划。对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进行分类培训。按照分级培训的原则,重点培训1000名文化辅导员、__名农家书屋管理员、100名基层文化站长、100名群众文化骨干,全年力争培训5000人以上。

30、实施襄阳文化领军人才培育计划。通过培育、挖掘和引进等措施,培育一批在文化艺术界、学术界和本专业领域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大家和领军人物,打造引领新时期文化潮流的“文化襄军”群体。

四、措施和要求

31、创新工作理念。要从就文化抓文化的工作模式,转变为经济手段和行政管理并重、发展文化事业与壮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文化改革和文化发展“双管齐下”、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互结合抓文化的工作模式,力争实现文化建设的“硬件支撑”和“软件提升”双向突破。

32、抢抓发展机遇。紧紧围绕“文化立市”、建设文化襄阳战略,抢抓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争取更多的文化项目挤进国家计划笼子,更多的文化企业落户襄阳。

33、强化服务意识。市县两级文化单位,特别是承担服务、管理及综合执法职能的文化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进一步优化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环境,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34、争取领导支持,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各级文化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力争把文化工作放到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像抓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及时解决文化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加强与相关部门联络沟通,取得社会各界支持,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抓文化的良好氛围。

35、完善工作制度。全面落实《文化__发展战略规划》、《__文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__文化项目建设五年计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重点工作实行项目化管理、路径化操作、路线图化落实、倒排工期式结账;市局组建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公室、招商引资办公室等五大办公室,进一步落实责任分工;通过落实班子成员工作周报制、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制、重大项目督办落实制、科室干部工作月报制、县(市)区局工作季报制等制度措施,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打防并举,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

20__年,全省文博系统警钟长鸣,全面加强和改进了文物安全工作,截至目前,馆藏文物无安全事故发生,野外文物安全形势基本平稳,零星盗掘古墓葬和遗址现象经过打击已得到有效遏制。

为全面分析“九五”以来全省文物安全工作形势,总结文物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探索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省文物局与省公安厅联合召开了全省首次文物安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文物安全工作,出台了省文物局和省公安厅《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联席会议制度》,讨论修改了《甘肃省重大文物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和《甘肃省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管理办法》。

文物单位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榆中县博物馆、合水县博物馆等7个文物收藏单位安全防范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加大了文物单位安全防范工作的日常管理力度,对出现安全隐患的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对相关单位进行了督促整改。

加大了文物执法督查工作力度。对武威、白银、天水、临夏等地野外文物安全情况和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安防、消防工作进行了检查。协调拆除了泾川县西王母宫周边违章建筑,调查处理了武都县福津广严院被信教群众非法侵占事件。对张家川县木合乡和白银市平川区种田乡古文化遗址被盗掘案件及时督促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加大打击力度。积极配合公安部门破获了永靖县香炉台古遗址被盗掘案件,共收缴各类文物73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7件,处理涉案人员31名。

二、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结束,向国家文物局推荐了我省48处文物保护单位,完成了申报文本制作。制定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重新公布前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完成审定,已报请省政府公布。

“四有”工作再上新台阶。完成了全省馆藏一级文物纸质档案备案工作,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工作进展顺利。锁阳城、骆驼城遗址和鲁土司衙门旧址、炳灵寺石窟等文物单位的总体保护规划制定工作进展顺利。

三、文物保护维修工作取得新进展

组织制定并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了12项文物保护维修方案。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开展了民乐圆通寺塔维修、镇原石崆寺岩体加固、西峰北石窟寺岩体加固、敦煌莫高窟北区加固、永登鲁土司衙门旧址保护维修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其中石崆寺岩体加固工程已经完工,北石窟寺岩体加固工程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因气候及方案因素暂时停工,待明年继续进行。在中小石窟保护方面,北道仙人崖石窟安全防护设施工程进展顺利,华亭石拱寺石窟安防建设已完工,肃北五个庙石窟和玉门昌马石窟已经完成前期勘察设计。完成了张掖高总兵宅院、夏河八角城遗址、两当文庙、渭源灞陵桥、永登红城大佛寺、临夏东公馆保护维修的勘察、测绘和设计工作。由敦煌研究院实施的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质量优良,得到方面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评价。

四、保护先行,配合基本建设积极开展文物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

积极配合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做好考古调查和抢救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312国道清水至嘉峪关段高速公路、安西至敦煌铁路、天水至宝鸡高速公路沿线文物考古调查,制定了保护方案,已逐步付诸实施。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文物调查已经与有关单位达成了协议;九甸峡、寺沟峡水电站文物调查前期协调工作已经结束,即将展开调查。会同有关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了环青藏高原古代游牧民族文化和早期秦文化遗存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西河滩遗址年度考古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取得重大收获,发现了一批墓葬及重要遗迹。

五、落实“三贴近”,不断加大博物馆建设与管理力度

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工程按照既定计划进展顺利,目前土建施工已基本结束,大楼内外装修正在紧张施工,室外三网工程及周边环境规划方案制定完成。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积极落实文博单位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全年全省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共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近12万人次;建立健全了未成年人教育辅导队伍,截止目前全省共有28个对外开放的文博单位成立了未成年人教育辅导小组,辅导员110余人。

丝绸之路博物馆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建设、陈列展览、文物征集和管理水平都上了新台阶。我省组织制定的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方案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招标中一举中标,试点工作目前已全面铺开,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年底有望基本完成试点任务。

认真做好博物馆宣教工作。组织专家论证修改了包括省博物馆新馆在内的七个陈列展览设计大纲。组织举办

了全省博物馆及开放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解员讲解技巧与业务培训班,经比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了“雷锋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两名选手获个人三等奖,我省代表队获团体三等奖。

以“博物馆与无形遗产”为主题,全省“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规模、活动方式比往年均有较大改进,特别是我局会同兰州市文化出版局及在兰各行业博物馆、民间组织在兰州举办的大型集中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社会各界引起很大反响。 积极协调,依法办事,认真开展天梯山文物移交工作。天梯山文物移交工作省上十分重视,专门召开过工作协调会,我们认真落实会议纪要,明确了移交工作的原则和前期必备的文物保护条件,并组织国内专家对武威方面提出的文物运输、保护、安全防范等方案进行了论证。

进一步做好社会文物管理。20__年,全省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征集流散文物1200余件。省文物鉴定站截止目前已为社会各界鉴定文物400余件,为公安部门鉴定涉案文物30余件,为拍卖公司鉴定列入拍标文物200余件。进一步规范了我省文物市场和文物拍卖行业秩序。

六、积极推进文物科研及文物资料整理工作

根据20__年全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的精神,20__年,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全省文物科技工作取得突出进展。首先是做好《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将文物科技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其次是在文物保护维修工程中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敦煌研究院“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和省博物馆“潮湿环境下壁画地仗加固保护材料与技术研究”两项课题获得20__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敦煌研究院还被列为国家文物局三大重点科研基地之一的古代壁画保护重点科研基地;第三是承担和参与了多项国家文博基础研究试点项目,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及同步开展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规范”制订工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十一五规划”制定等两项课题进展顺利,后者已完成了前期调研,正在编写正式文本,拟于12月中旬报国家文物局;第四是结合省内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工作的实际,开展了多项研究课题。敦煌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文物局《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莫高窟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和《俄藏敦煌写经叙录》等课题已结项。《莫高窟游客承载量及开放对策研究》、《壁画颜料数据库》等课题进展顺利。围绕莫高窟保护利用设施立项的各项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开展了洞窟三维数据采集验证、主题电影验证、洞窟实景漫游验证、多媒体播放验证、莫高窟游客流量与承载力研究、莫高窟保护利用项目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此外,按照国家文物局的安排,派员参加相关培训,制定工作计划,开展了博物馆文物腐蚀调查工作。

文物基础资料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取得较大成果。通过实行课题承包责任制,在解决考古资料整理欠帐方面取得突破,放马滩秦简考古发掘报告已整理完成交稿。即将交付出版,其他简牍发掘的资料整理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及礼县圆顶山春秋秦墓发掘简报的编写工作;《敦煌石窟全集》雕塑、服饰、宗教、总卷等图册的编辑工作已经完成,《麦积山石窟文化论文集》、《佛国麦积山》、《昔日炳灵寺》已交付出版;《甘肃文物精华》已完成了文物遴选、照片拍摄等工作,计划年内完成文字部分撰写;“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规范”课题研究所需的《博物馆环境》和《博物馆保护与展览》两部专著的翻译工作已基本完成,现正在审稿,预计年内可交付出版。

七、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文博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由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布置的以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为核心的我省文博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指导下,由省文物局牵头,全省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紧密配合,经过近两年的紧张工作,今年已基本完成试点任务。目前,全省馆藏三级以上文物的调查及数据采集和审核工作已全部完成,共采集三级以上珍贵文物文字数据108,311条,二维影像数据141,465幅,视频文件450个,全省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基本建成,甘肃省文物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在全省文博系统进行了信息化普及培训。全省文博信息网络二级节点建设已确定敦煌研究院开始试点。“甘肃文物”网站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即可开通。局机关局域网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办公自动化(oa)系统正在建设,年底前即将投入使用。通过此项工作,更新了观念,锻炼了队伍,为我省文博信息化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积极开展文物对外交流,促进文物保护国际合作

文物外展工作保持了发展势头。配合中法文化交流年,组织了赴法《中国敦煌艺术展》;配合大英图书馆在伦敦成功举办了《丝绸之路:贸易、旅行、战争和信仰展》;参与筹备了《中国国宝展》和《走向盛唐展》,已成功在日本和美国展出。

为更新观念,提高工作水平,先后两批组织我省文物工作者赴欧洲学习考察。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的合作进入第15个年头,取得重大进展,联合完成的莫高窟第85窟保护修复研究课题获国家文物局20__年度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第二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敦煌学的影响;双方已商妥继续开展第二期交流项目,重点在培养文物保护修复高级专业人才方面进行合作。该院与美国梅隆基金会、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的合作项目也进展顺利,继续取得成果。

不断巩固我省与日本秋田县间业已存在的文物保护合作交流关系,继续做好20__年度互派研修生工作,作为合作项目的中日联合发掘磨咀子汉墓工作按计划开展,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九、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成功举办

8月15日至20日,由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省文物局和敦煌研究院承办的敦煌研究院成立60周年暨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敦煌隆重举行,甘肃省和国家文物局领导及国内外敦煌学专家学者和常书鸿先生亲属近300人出席了纪念活动。李膺副省长和童明康副局长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

,充分肯定了敦煌研究院6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对常书鸿先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领导开创敦煌文物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的不朽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敦煌文物保护事业的更大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纪念活动期间,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暨常书鸿先生故居经过大规模原状维修正式对外开放,还举行了纪念常书鸿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和敦煌石窟保护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展现了我国敦煌学研究和石窟保护的水平。

十、综合工作全面推进,确保中心任务圆满完成

----加强文物宣传,扩大文物工作影响。认真处理各类工作信息,办好“文物工作动态”和“文博要情”及其他专题性工作简报,为省上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我省文博工作动态信息起到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文博宣传信息工作,推动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反映我省文博事业的发展成就,还召开了全省文物信息宣传工作会议,表彰了近年来在文博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通讯员,制订了《甘肃省文博系统信息宣传工作管理办法》。

----文物法制工作。配合省人大赴外省(区)就《甘肃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开展了立法调研和前期修改工作;对局机关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自查清理;按照省人大要求,整理汇总了近年来我省文物保护立法和管理工作情况;完成了对国家文物局《文物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的修改工作。

----“两会”提案建议办理工作。20__年,省政府交办和省文化厅转办的“两会”提案和建议共20件,我局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按程序将提案和建议及时分解到各承办处室,明确了办理要求和办理时限,积极协调做好面商和现场办案工作,所有提案和建议均按期办结。

----《甘肃省志?文物志》编撰工作开始启动。《甘肃省志?文物志》属于我省首轮修志任务,而现在第二轮修志工作已经启动,《文物志》编篡工作却长期停滞不前。今年,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多次进行调研,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和方法,落实了人员、经费和办公场地,编篡工作开始起步。

----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20__年,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理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发挥我省文物资源优势,开发富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物复(仿)制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开拓市场。派员观摩了在西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文化产业博览会,借鉴外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有益经验。按照省委宣传部和兰洽会组委会的部署,我们精心布展,组织相关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积极参加甘肃省第二届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交易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文物展区荣获了优秀设计奖和布展奖。

----继续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与秦安县五营乡的对口帮扶关系,参加了帮扶单位座谈会,就今年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衔接,同时积极开展扶贫助学活动,对31名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进行了资助,帮助他们重返校园,给五营乡中心小学捐款5000元,赠送复印机一台,改善了办学条件。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全省文博系统继续教育工作,完成了局机关新进公务员的招录工作。选派人员参加了省委党校组织的省直单位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国文物局(处)长和博物馆长培训班,国家文物局西部文博管理干部培训班,从省直文博系统和基层文博单位选派4名业务人员参加了中意合作文物保护修复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我省文物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20__年,是全省文博系统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努力奋斗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优良的工作作风是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做到周密计划,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根据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党组的安排,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点学习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以及与文物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学习形式上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有关专家就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行政许可法》等方面问题为局机关干部做了专题讲座,形成了浓厚的理论学习氛围。实践证明,通过学习,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培养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进度,较好地完成了一批重点工作项目。

发展抓项目是文物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抓项目,促发展,对于投入相对不足,文物点多线长的我省文物工作来说,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尤为突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带动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抓省博物馆展览大楼工程、以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为起点的文博信息化建设、在平凉市博物馆进行试点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工作等。通过狠抓这些项目的落实,既为全省文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牢了基础,又对缩小我们与文物工作先进省份的差距,提高我省文物工作的科技含量,实现我省文物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断改进和加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实行目标管理,推行项目责任制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今年以来,我们创新考核形式,注重总结经验,剖析问题,进一步改进了目标管理工作。对于重点工作实行项目责任制,明确责权利,有效地推进了一些进度长期停滞不前的老大难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如整体工作安排的计划性、科学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个别重点工作的安排存在顾此失彼或延误问题,检查督促力度不够,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全省文物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持续健康发展。

展望20__年,我们有如下工作打算。

----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方面。召开全省文物保护四有工作会议;组织开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工作;编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

----文物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进一步配合做好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文物考古调查,继续开展秦早期文化调查工作。

----文物保护维修工作。组织开展张掖大佛寺、马蹄寺石窟群北区、东千佛洞、南石窟寺文物保护加固维修工程;加大中小石窟保护力度,肃北五个庙石窟和玉门昌马石窟保护工程开工建设。

----博物馆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省博物馆新馆开馆筹备、正常运行和陈列展览的设计布展工作,年内正式恢复开馆;继续做好天梯山文物移交工作,推进文物调查摸底和修复方案制订工作;为一批基层文物收藏单位安装防盗报警系统,抓紧完成平凉市博物馆试点工作,通过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主持的试点项目验收。

----文物科研和资料整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和既定课题的管理结项工作,修改完成“甘肃省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规范”;向国家文物局提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研究报告;完成国家文物局下达的博物馆腐蚀文物调查任务;已实行项目责任制的文物资料整理工作要有新突破;完成《甘肃文物精华》编辑和审稿工作,上半年交付出版;完成《博物馆环境》与《博物馆展览与保护》翻译工作并交付出版。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xx县文化局领导班子积极组织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更高标准,追求更高水平,以文化品牌塑造xx形象,以文化氛围营造xx文明,以文化交流扩大xx影响,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构建和谐xx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20__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以举办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为主线,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精心组织节庆文化系列活动:举办我县第花灯展、20__年元宵焰火晚会、农民花会调演和庆“七一”、庆国庆文艺联欢活动,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的节日气氛。二是举办我县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三是开展特色文化旅游。四是举办第三届社区艺术节、“芦台之夏”纳凉晚会和广场文化活动。五是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

二、以打造名剧、名品为龙头,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

坚持三贴近原则,组织专业作家和业余作者,积极创作反映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具有地方特色和较高艺术质量的文艺作品。争取在市级、部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获得好成绩。

围绕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建军81周年、庆“七一”、庆国庆等重大活动,抓好文艺创作规划的制订和落实。

继续办好《七里海》文学季刊,筹建我县戏曲研究会,完善七里海文学研究社和县书画协会,为广大文学作者、文艺骨干搭建才华展示平台。创办xx文学网站,宣传xx文化建设成果,展示xx文化底蕴,扩大xx文化对外交流。

三、以筹建县图书馆、博物馆、书画院为重点,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1.筹建县图书馆、博物馆和书画院。认真做好选址、图纸设计和立项等前期准备工作。积极跑市跑外,争得国家文化部和市发改委、市文化局的支持,争取建设项目配套资金。

2.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在完成县电子阅览中心的基础上,20__年完成14个乡镇基层中心和全县所有行政村服务点建设任务,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

3.规划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

4.大力发展民办文化。

四、以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为契机,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

1.加强文物保护。本着“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原则,完成天尊阁二期内部维修工程。

2.完善文物安全管理。组织文保人员对市、县级文物名录进行编制,建立全县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和数据库。年内组织文物管理和文物执法人员参加市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文物管理和执法水平。

3.做好文物普查活动。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加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和舞蹈等项目的抢救工作。

五、以打击盗版、侵权行为为切入点,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

1.强化对网吧的管理。

2.强化音像图书销售管理。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工作,以不断提升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县”和 “文化旅游经济兴县”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局职能作用,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促进全县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二、工作总体布局

围绕一条主线,即围绕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建设**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产业县”和“文化旅游经济兴县”这条主线;实现两个转化,即深入挖掘**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潜力,把潜在的民族、民间文化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把文化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突出四个重点,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色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围绕总体布局,推进各项工作,做到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上水平,实现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2012年工作重点

(一)努力争取国家扩大内需建设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积极抓好“两馆一站”建设,做好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规划、可研,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二是做好**县民族文化中心的项目规划,对古句町文化大观园项目进行招商引资,争取项目的尽快实施;三是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请示、汇

报,争取增加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充实专业技术人才,理顺乡(镇)文化站管理机制,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服务社会。

(二)扎实开展好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服务社会。

(三)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

,扎实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加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工作进度,并做好相关的文档记录,使文物普查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二是扎实做好文物征集工作,积极筹措文物征集经费,争取支持,按已上报的征集计划,全力做好散落在民间面临损毁、流失的珍贵文物征集工作,充实馆藏展示内容。三是积极推进两馆的提升改造,加大文物管理所、博物馆的建设力度,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充实内容,完善馆藏条件,提升展示的条件和水平,增强安全保卫,充实提高解说服务的内容和质量。 四是抓实**古城楼恢复重建的可研编制上报,抓好昊天阁、侬氏土司衙署、文笔塔等省、州、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和保护项目申报力度,多方筹措资金,做好县内各历史文物古迹的抢救、维修、保护,恢复原貌,提升**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五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申请保护工作。

(四)延伸图书馆服务领域,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于“三农”。

加强图书馆建设力度,开展好阵地服务工作,强化图书馆的服务和辅导工作,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提高工作服务力度,增加建设图书分馆,指导好“农家书屋”建设;结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建设,努力推进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进程,努力争取县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乡(镇)文化站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通过信息化、网络化、进而推动图书馆服务手段和模式,提高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抓住试点契机积累普查经验

2011年12月,国家文物局确定陕西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省份,2012年2月17日“陕西省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启动动员大会暨第一期培训班”在西安举办,西安博物院有幸成为“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单位。西安博物院提出要以承接“陕西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单位为契机,全面彻底摸清盘点馆藏文物家底,不仅要为文物遗产保护提供一份满意答卷,也要为全国范围开展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树立示范,积累经验。西安博物院将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列为2012年全院年度重点工作,院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召开文物普查全院动员工作会议,明确了相关牵头部门,制定详细的普查方案,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

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账,由于年代久远,账面信息与新规定的文物信息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十余万件一般文物信息在质量、尺寸、照片等方面极不完备。虽然2008年至2011年,西安博物院在陕西省“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中完成了珍贵文物和部分一般文物共计3.5万件文物信息的采集,但是仍有7万余件文物信息缺少详细的备案信息。受历史原因、保护技术、库房展馆场地面积等限制,长期以来很多文物“养在深闺人未识”,不仅无法一一展出,甚至无法开箱整理、修复、保养,各类藏品保存和备案状况各异,普查工作压力很大。

为了确保文物普查工作高效开展,西安博物院对2008年至2011年开展的“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创新提炼出了“文物普查六步走”:第一步,学习普查规则。组织普查人员认真学习普查规则,围绕普查手册,掌握采集文物数据的各项要求及详细的注意事项,对先期开展文物信息采集和照片修改工作参与人员,进行文物安全制度、安全操作、照片修改要求的讲解、演示培训。第二步,制定普查流程。对普查表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操作性、专业性将普查具体工作划分为文物信息采集、文物形态特描述和数据录入完成普查表三部分,在具体操作中根据人员、设备、采集数据的难易程度等将工作分步有先有后地依次展开;将人员科学分组,合理分工,确保文物提取、登记、搬运、核对、测量、拍照、归位的安全有序进行以及照片修改命名的准确无误。第三步,严控普查进度。实行库管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将工作量计划到天,工作量每日汇报,按日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发现问题、立刻解决,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依照计划保质、保量每日推进工作。第四步,多方位查校。借助文物的多角度照片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完成文物形态特征描述,对已完成的文物形态描述采取同类型抽查、不同类型逐一检查、本库查校、换库查校等方式对文物形态特征描述进行查校,确保文物信息的准确性。第五步,普查信息数据化。普查表格的填写与电脑科技公司合作,在签署协议明确责权的前提下,由数据公司将采集到的一般文物信息录入电脑并完成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表,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推进普查进度。第六步,开展级别文物普查,由库管员参照“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数据库的内容填写级别文物普查表,在填写过程中同时对数据进行校对,即保证了普查的质量又做到了珍贵文物信息的保密。

虽然此次试点普查步骤较多,头绪繁杂、参与人员众多,工作要求高,但是由于西安博物院创新的推出了“文物普查六步走”,实践中符合西安博物院文物馆藏实际,流程科学规范,加之工作中领导和员工能够及时交流沟通,发现问题现场立即解决,大家群策群力、不怕困难,不避麻烦,团结一心,加班加点,普查试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截至2012年9月底,西安博物院如期完成普查工作,普查文物103572件。

持续深入开展普查 全面盘点摸清家底

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0月,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2013年8月,省文物局举办了“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班”。

西安博物院可移动文物普查正式工作也随之正式启动。由于前期试点已经完成10万余件文物的普查,所以此次普查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两大项:第一项是对西安博物院2012年普查试点结束到2014年新接收的7000余件文物进行普查,这批文物中有西安博物院征集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铜器、玻璃器,有社会有识之士捐赠的精美铜器,还有考古单位移交的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墓葬出土文物。有了试点经验,新接收文物的登记、测量、描述、拍照、填普查表工作进展的十分顺利。第二项任务是按照正式普查表要求对试点期间整理出的普查表进行重新修改。此次正式普查表在试点普查表14项基本指标项的基础上增加了11类附录信息以及照片影像资料,且在部分文物基本指标项栏目填写要求上进行了修改,对文物照片的命名格式做了新要求,几乎是对试点文物普查表全面重新的修改补充。用一年时间按正式普查要求修改补充10万余张试点普查资料和重新命名30万张文物照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西安博物院普查人员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分解,由专人负责,将工作量计划到天。在本院普查员满负荷的情况下,聘请高校博物馆、历史专业人员协助工作,确保普查人力充足保证普查进度。普查进展进行日报、周报、月报,普查员定期开会讨论并解决遇到问题、查校完成的普查表,将普查进度和出现的问题控制在计划范围内。整个修改补充工作枯燥单调,普查人员冒着严寒酷暑,每天、每周甚至连续几个月都是在面对计算机操作键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终于在2014年10月如期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2015年6月开始普查数据审验阶段,积极配合省普查办数据质量审核工作对数据进行查校,2016年6月完成全部数据审验工作。

细数家珍明缺漏共享宝藏挖价值

西安博物院2012年到2016年历时5年的大规模文物普查工作虽历经艰辛,但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对馆内珍藏的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藏品(重要古籍、文献资料等藏品)的文物普查,硕果累累,共计完成1 10742件组文物普查任务:金银器427件、玉器759件、青铜器12449件、陶器24326件、瓷器976件、石器1147件、字画碑拓34860件、古籍8920件、钱币21289件、杂器5589件,其中一级文物199件、二级文物149件、三级文物10392件,一般文物100002件,真正摸清了西安博物院馆藏文化遗产家底,为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及传统文化弘扬奠定坚实基础,也为历史文化研究、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西安博物院在普查中还发现了许多历史遗漏藏品。如:2007年至2011年间有151件上账文物未入库,有2件长期在外展出,其余149件修复后未能及时回到库房;另有572件2007年以前接收的文物由于管理人员变更导致遗漏未整理登帐;同时还有2012年前后接收的社会移交、捐赠等来源文物390件真伪存疑未能上账。正是普查发现了文物管理上的遗漏,通过普查对遗漏文物进行整理、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并登帐普查,推进藏品管理的规范化,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

通过普查,西安博物院不仅及时改进了藏品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还整理出一批珍贵古籍文献。在全面清点、梳理馆藏文物帐物记录时发现,过去的藏品管理中存在文物总登记号重复、文物分类不规范、断代不准确、计量单位不规范、重复登记等问题,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馆藏文物的实际数量和规模,博物院立即边普查边修正,确保每一个文物都有一个准确的“身份证”。西安博物院馆藏古籍总数有十余万册,普查发现,虽然过去进行过整理、造册、上账,但不严格,还有登错、乱放现象,并且在库房的移交搬迁过程中,出现了搬运造成的次序混乱现象,如:(清)李元祺编辑《佩文广韵汇编》五卷、(清)林则徐撰《林文忠公政书》三十七卷1函6册等十余套古籍原账登记为两书,实为一书。西安博物院在普查中按照书名、著者、年代、函册、出版者、尺寸、完残情况等相关信息,对馆藏古籍全面M行编目整理,将一般的古籍书分为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一类的编号顺序又基本按照古籍的刊刻年代,先清代后民国,依次上账。其中最多的一套民国年间铅印的《四部备要》单册多达2495册。除清代和民国的古籍外,也不乏一些有代表性善本,如汲古阁刻的《三国志》《后汉书》等。共整理编目各类古籍8920部,彻底摸清了馆藏古籍的家底,是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收获。

西安博物院借助普查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现状同步进行了一次全面细致的梳理。西安博物院各类文物藏品11万余件,这些文物在出土、流传、保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人为和环境的损腐。普查不仅是文物清点的过程也是文物安全检查过程,经过普查,西安博物院对馆藏文物的保存现状、保存环境有了全面认识,为下一步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和方案提供依据。

博物馆收藏的目的是展览和研究,通过普查明确了各类文物的收藏情况,对存放库房已久的文物再次审视,使得一些具有珍贵历史、艺术价值的文物重新被发现,拓展了陈列展览和文物研究的思路。西安博物院2015年参展的赴美国“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展、2016年博物馆日举办的“环肥燕瘦”展、参加首都博物馆的“大元三都”展以及目前正在筹备的“十年”展等展览中,部分展品来自于平时很少选用的一般文物,正是文物普查过程中对文物全面的再认识,丰富了文物选展的思路,让尘封已久的切合展览主题的文物发挥自己的价值,丰富了展品内容,充分发挥文物社会教育展示作用。

历时五年的文物普查也充分锻炼了西安博物院的人才队伍,快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文物普查各个环节都直接接触文物,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并遵守与文物相关的各项制度及要求,从进出文物库房、提取归还文物、搬运摆放文物、到登记、测量、计数、描述等环节都要做到安全有序、保质保量,使工作人员的实际操作和专业知识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有利于藏品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挖掘“四川制造”的品质资源

四川,中国西部工业门类最全、优势产品最多的产业基地,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2015年10月,四川省《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目标直指信息化普及、智能化转型、高端化突破;此后陆续出台的《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暨建设质量强省2016年工作计划》 《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四川省“十三五”质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则使“天府质量”的价值导向更为清晰和精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四川制造”已积累了众多精品样本,2016年,4家川企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总数已达253个,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22个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中四川占据3席;5个工业园区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1564个四川产品被确认为四川名牌。四川省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挖掘和光大传统品牌资源并引导企业对标升级以培育新的四川品牌,一直是全省质量工作的重中之重,第4届四川质量奖、第12届四川名牌评选在全省主导优势产业中推出了数以千计的质量标杆企业和标杆产品,四川名牌产品企业产值超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37%,利税占比超过27%。四川省质监部门还创新性地会同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起草《质量对经济贡献率研究报告》《四川省质量发展状况白皮书》,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联合开展“四川制造消费品质量状况调查”,同时,围绕全省主导产业、重点产品搭建知名品牌产品与本地同类产品实测比对信息平台,为四川企业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与知名品牌进行质量对标提供了技术依据。

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蝉联两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的省属国有企业。在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交流时,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明对川航“基于客户接触点的全流程管理方法”感到十分自豪。对于因何连获国家大奖,李明将其归结于川航渗透于组织内部、以追求卓越为核心要义的“大质量文化”――质量、安全、运行、产品、技术五个维度的管理平台互联互通,全网全程耦合式管理,从模块联动增内涵转为向体系整合要效益,确保质量管理全面可控。相关资料表明,到目前为止,川航已安全飞行29年,成为国内民航系统的安全品牌。“属地化”追求更使其建立起“中国元素、四川味道”的特色服务品牌。

总部位于绵阳的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努力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信息家电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质量对标加快了这一前进的步伐。长虹公司副总工程师阳丹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作为中国制造业500强排名第58位的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长虹积极参与四川省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其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的“DTMB系统国际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为我国自主制定数字电视标准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我国数字电视领域强制性标准在海外应用的历史,带动了行业技术、产品、服务和文化产品成套出口。

拓展“天府质量”的发展空间

产品和运行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力地助推着“四川制造”的品质革命进程,“天府质量”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又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使命。在四川,《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部门联动”形成“质量共治”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发改、国资、经信、科技、质监等部门密切协作,使适应国家重大部署和地方发展需求的质量政策日益完备;农业、环保、住建、质监、工商、食药等相关单位对接迅速,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四川制造”的外延及内涵;以质量法律为主体、部门规章为基础、地方性法规为补充的法规体系和27个国检中心、55个省检中心则为其提供了强大的专业支撑。

四川农业可谓一个集约利用耕地资源的典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修建后,天府之国更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然而,由于缺少知名品牌,四川的农副产品附加值始终难以得到提升。近年来,四川开始实施品牌提升、品牌孵化、品牌信息、品牌创新和品牌整合五大工程,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参与这一“品牌引领”的创新进程,主动支持农副产品的品质认证和品牌推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市长、州长亲自担任本土农副产品的“品牌营销主管”,农业、质监等部门的厅长、局长们也积极参与其中。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质量工作的一个重点,作为物种多样化的宝库,四川是天然的地理标志产品富集区。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当作富民强省的“金钥匙”纳入重点工作,并出台了《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战略》等规章,在政策、经费、人员、宣传等方面提供全力支持。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时,该省地标保护产品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成为推进富民强省的巨大动力。郫县豆瓣、蒲江雀舌、剑南春酒、峨眉山茶等地标产品还成功实现“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互认”,有力地推动了“四川制造”走出国门、做大做强的步伐。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各镇广电站制作服务卡片和服务公示牌,通过广播自办节目,加大对服务内容、服务项目的公示力度;建立了领导组和服务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服务活动。广大广电员工统一着装,深入村组一线,开展送资料、听意见、排故障、修广播、整网络等系列服务活动。4个余月来,除正常开展新闻宣传、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外,累计整改67个村共105公里的网络线路;为边远地区新架线路80多公里;义务上门设点为群众修理调频音箱2500多只;为35个村域调整的村部进行了二次联网;抢修因雷击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电源箱、放大器、分支器损坏故障累计近千件;向广播电视用户下发《满意服务承诺书》、《调频广播使用要点》、《便民服务卡片》等资料20万多份;新安装有线电视7029户(其中边远地区的群众650户),新安装调频广播3500只。在奥运会重要播出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加班加点调试放大器,突击安装广播电视入户,跟踪巡点故障区域,及时排除广播电视故障,确保了广播电视信号的安全优质不间断播出。

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市场面广量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管好这个市场,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此,我们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管好这个市场,重点在依法科学管理、严格规范经营行为上下功夫,努力探索一条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管理路子。

争先创优工作:

一、力争非遗工作获得市政府表彰

积极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活动,把所承办的活动搞得隆重、热烈而有特色,体现高标准和严要求,力争获得市政府的表彰。

二、积极参加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争取承办比赛项目

加强与市体育局的沟通和协调,力争组队代表市参加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门球、体育舞蹈、健身气功、健身秧歌、健美操、信鸽、棋类等七个项目的比赛。积极争取承办省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部分赛事项目。

三、积极参加市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争先创优评选活动

一是组织参加“出版奖”争创活动,组织区内出版印刷企业参加市的出版(版权)创意奖、印刷精品奖和优秀书店、优秀“农家书屋”的评选活动,组织印刷企业参加市“十大印刷企业精英”评选活动;二是积极参加争创“国家出版创业园区”活动,力争取得好成绩;三是积极参加印刷评选活动,组织区内印刷企业参加“印刷精品展”和“印刷企业星级评定”活动;四是积极开展发行工作评优活动,以“农家书屋的建立和管理”、“购书节暨全民读书活动”和“出版发行星级评定”等为内容,力争发行工作获得优异成绩;五是积极参加版权工作争先创优活动,以“创建国家版权保护示范城市”和“申请世界知识产权保护试点”为工作内容,力争版权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六是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强力推进“扫黄打非”进社区活动,在有条件的社区率先建成1-2个“扫黄打非”进社区的示范点,受到市的表彰。

全力推进年各项重点工作

一、切实抓好灾后重建重点工作

此项工作已在工作计划中第二点作汇报,此处不再重复。

二、全面完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此项工作已在工作计划中第三点作汇报,此处不再重复。

三、配合保利198区域项目建设,规划调整文化布局

配合保利198项目建设在其周边进行文化建设布局。一是在保利198附近的三河二台子地区规划建设一处高标准的街道文化中心;二是建设一处大型文化广场,用于大型广场文化活动的开展;三是打造民俗风貌文化街区,将新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及非遗资源项目以建筑符号、活动展演、工艺制作、饮食文化服务等形式进行全面展示和再现;四是在保利198文化区域新建一座大型电影院、歌舞和网络会所,满足各层次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配合保利198品牌打造,开展各类高端文体活动

以保利198品牌打造为契机,借助保利198大型文体活动设施,组织开展各类城市级高端文体活动。如:保利198国际音乐节、意大利光雕展、国宝展、书画展、大型音乐演唱会、宝光桂湖博物馆·保利博物馆文物大联展、保利198郁金香文化旅游节、新都荷花旅游节、新都桂花旅游节、高尔夫球赛、攀岩赛、航模赛等,促进保利198生活模式的推广。

五、努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此项工作已在工作计划第四点中作汇报,此处不再重复。

“文明指数”测评结果的整改措施

一、加强对区图书馆的宣传和管理,充分发挥城市文化设施的作用

一是加强区图书馆知晓度的宣传,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公益性活动,让广大市民了解图书馆、知道图书馆、走进图书馆;二是努力提高区图书馆个人使用率,在进一步加大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基础上,努力拓展服务窗口,开展各类书评、征文、阅读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层次市民对图书馆的使用需求,以多样化的服务来提高图书馆的使用率;三是优化服务窗口,努力改善区图书馆的使用便利度,按照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坚持“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对图书馆的功能服务区进行调整,方便老人和少儿以及其他特殊人群的阅读需求,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便民服务措施,开展便民优质服务活动,切实提高图书馆的使用便利度;四是进一步增加馆藏资源,全面展示馆藏文献,按照部颁标准,继续保持图书年度新增藏量,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充实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购置各种图书、报刊、电子文献、视听文献,建立桂湖、宝光寺专题文献数据库,对图书馆网站进行扩容和数字更新,提高图书馆文献借阅的开架率,设立读者书目查询机,方便读者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博物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文化遗产日”,使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扩大;国务院审议通过了《长城保护条例》,使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事业的各项基础工作得到明显增强;各项保护目标得到有力推进;各项保护经费得到持续增长。同时,文化遗产事业在国家外交大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文化部党组的有力领导下,在国家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文物部门和全国文物系统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团结奋斗,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又取得了可喜成绩和新的发展。

一、认真抓好国务院《通知》精神贯彻落实

《通知》对文化遗产保护未来10年的总体目标做出了科学规划,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启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协调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大事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更好地发展,国家成立了由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组成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陈至立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国家文物局召开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的座谈会,文化部孙家正部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共同学习文件精神,共商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计。

全国文物系统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切实把学习贯彻国务院《通知》精神落到实处。各级文物部门积极贯彻《通知》要求,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湖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河南、河北、辽宁、新疆、云南、宁夏等地省级人民政府分别召开全省(区)文物工作会议和文物局长会议作出具体部署。

根据国务院《通知》要求,各地积极推动建立文化遗产保护领导机构,并在安全保障、考核机制、机构设置、经费支持等方面有新举措。山西省将文物安全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浙江省杭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等地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干部考核体系;河南、内蒙古等地推动市县一级设立文物行政部门和行政执法机构。一些地区开始从城市建设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专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

二、扎实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各项基础工作

1、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长城保护条例》于*年12月1日起施行。这项法规的制定,不仅是长城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而且是我国文化遗产法规体系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作为我国首次为单项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立法的开创性实践,一方面,使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另一方面,必将推动其他各类文化遗产保护专项法规的立法进程。

今年以来,部门行政规章《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的公布实施,使古人类化石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各地文物行政部门根据工作实际,积极推动立法工作,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继出台。陕西省修订通过《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四川省审议通过《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江苏省颁布实施《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

2、文化遗产行政执法督察工作进一步加强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各地文物行政部门积极开展上一年度行政执法督察中重点专项督察案件的整改和复查工作。使各项违法案件得到依法处理和纠正。福建省福州市认真汲取教训,不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塔周边违法建设进行纠正,而且举一反三,加强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工作中,严格依法办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继续开展*年度行政执法督察工作,由有关省文物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带队,对北京、重庆、河南、内蒙古、安徽、广东、贵州、宁夏等地进行专项督察。将广教寺双塔违法建设案件、大足石刻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案件、大王庙石刻文物遭破坏案件、库伦三寺保护范围内违法建设案件等列为重点专项督察案件。会同各省级政府督促有关地方政府彻底纠正违法行为,制定整改方案并付诸实施。

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工作。通过与公安、海关、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防范和打击各类文物犯罪活动的力度不断加大。陕西省周密部署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河南三门峡市、江苏徐州市开展了“古墓保卫战”等打击盗掘古墓葬专项活动。继续推进《文物系统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达标工作,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辽宁、江西、浙江、江苏等省文物行政部门举办文物行政执法培训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实行目标化管理,文物安全风险大大降低。山西忻州各级政府部门逐级签订文物安全责任状;吕梁地区实行文物安全一票否决制;河南省巩义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年龄45岁以下的宋陵保护员80名;江苏省苏州市成立了由200名市民组成的古城保护志愿者队伍,文物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3、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建档工作进一步开展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全国博物馆一级文物藏品建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调研和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等四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全国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建档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进展顺利。河北、浙江、广西、陕西、四川5省馆藏文物的数据采集工作有序推进。继续开展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备案工作。

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以利于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高保护管理整体水平,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经报请国务院批准,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动员,落实条件,组织培训。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工作,在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宁波市开展的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4、文化遗产保护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

继续举办第四期省级文物局局长、省级考古所所长和省级博物馆馆长培训班,举办第三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班。在湖北省依托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地市级文博管理干部培训试点工作。在实践基础上,依托四所高等院校完成了《地市级文博管理干部培训试行大纲》,将在近期颁布施行,用以指导全国地市级文博管理干部培训工作。

国家文物局在吉林省举办东北三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班,积累开展行业培训的经验。陕西省文物局与陕西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市县主管书记、市长培训班,拓宽了文博培训工作的领域,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意识,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措施和领导责任制,抵制法人违法行为。国家文物局转发了陕西省的培训总结,将这一经验向全国推广。

涉外培训工作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中日合作丝绸之路沿线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培训进展顺利。根据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的协议,国家文物局机关派出5名工作人员赴意大利研修学习。与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就进一步开展培训合作达成共识。在中国文物研究所举办的“亚非国家文物保护管理研修班”,有15个国家23名文化遗产管理官员参加了培训,扩大了与这些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

5、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科技工作进一步展开

国家文物局编制印发《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行业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修改完善了7项行业科研管理规范,文化遗产保护行业科研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标准化建设,成立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5项国家标准和19项行业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对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科技自主创新工作提出要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完成“指南针计划-中国古明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实施前期准备工作。加大重大科技专项的凝炼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2)”等4个项目被批准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获得资助经费逾亿元,同比增长17倍。

狠抓科研管理工作,完成13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技专项的年度检查、39项科研课题的中期评估、116项科研课题的结项验收,课题结题率由原有的31%增至87%。行业科技工作得到认可。美国盖蒂保护所阿格纽先生被我国授予*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所苏伯民副所长被授予“*年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被授予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6、文化遗产保护财政专项经费进一步增长

积极争取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支持,中央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今年再度大幅度提升,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35%。同时,狠抓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编制及项目库建设工作,特别是争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补助经费、大遗址保护经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项目补助地方经费,以及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经费的工作取得了实效。

地方财政安排的保护资金也有明显增长。北京市“十五”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财政投入;浙江省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从2003年的1000万增加到*年的2500万,并新增800万大遗址保护专项经费;辽宁省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每年2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广州市两年来投入近亿元用于文物保护维修。

专项经费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了专项经费年报和“十五”期间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联合检查工作。财务部门积极发挥财务会计工作对主要业务工作的支持和服务作用,在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着重开展和做好部门预算执行的监督和通报工作。同时,在国家文物局系统开展财务检查工作,进一步促进了直属单位的财务管理,对局机关各部门严格按照各项规定执行预算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稳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各项重点工作

(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效显著

1、集中力量开展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

围绕完成三峡水库三期蓄水做好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计划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60余处,共有52支考古队伍参与考古发掘工作。与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对《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定额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文物安全。

2、大力推进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实施

以编制保护规划、制订规范标准和推进保护展示示范项目的实施为重点,启动了《“*”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第二批64处国家重点大遗址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偃师商城等20余项大遗址保护规划得到批准。大力推进丝绸之路(新疆段)、西安地区大遗址、洛阳地区大遗址、渤海遗迹、大运河等重点示范项目的实施。配合财政部对陕西省大遗址保护工作和项目进行了调研和检查。

3、核准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年5月,国务院通知,正式公布了第六批108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多、内涵十分丰富,注重体现文化遗产体系的完整性。其中包括一些反映我国民族、民俗和近现代历史的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及时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讨论如何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工作。开展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状况调查,制定保护方案。

4、正式启动长城资源调查和保护维修工程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2005-2014年“长城保护工程”总体工作方案》,正式启动长城保护工程。组织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制定《长城资源调查工作规范》、《长城测量技术方案》等一系列标准规范;在河北、甘肃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展开长城调查工作;与国家测绘局签署协议,正式启动长城地理信息资源调查工程;山海关长城等保护维修工程正式开工。

5、重点实施元代以前早期建筑保护维修工程

从今年起开始实施山西晋东南和陕西韩城元代以前早期建筑保护维修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将使我国半数以上的元代以前早期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尤其对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国家文物局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召开应县木塔维修方案专家论证会,提出了在整体保护维修方案确定、实施以前,认真制定现状加固方案的工作思路,为下一步的保护工作明确了方向。

6、科学组织重点维修工程

集中力量推进《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快制定、审批相关的保护规划,为保护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抓紧开展存在险情隐患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工作,力争在“*”期间实现一至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重大险情隐患。积极组织指导受灾文物保护单位抢险救灾工作。

7、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河南安阳殷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继续开展后续申报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计划,达成中国与中亚国家联合申报行动纲领。召开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落实《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巡视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启动重新设定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工作,克服“重申报、轻管理”的倾向。

8、深入研究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趋势

*年4月,召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形成《无锡建议》,有效推动了全国各地工业遗产的保护。*年5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建设部共同召开第2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会议通过的《绍兴宣言》,强调城市化加速进程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应采取的各项措施。

(二)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各项职能

1、全面促进博物馆的持续建设与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北京首都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江苏苏州博物馆等竣工开放,广东省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等开工建设,表明重点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持续快速发展,大量珍贵文物的保管条件得到了改善。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的筹备建设,将使博物馆体系更加完善。

2、努力落实博物馆工作“三贴近”的社会要求

积极推进河南博物院“三贴近”试点工作。努力实践服务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的办馆宗旨,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举办展览近万个,接待观众1.5亿人次。其中文物系统博物馆全年举办展览7000多个,接待观众1.2亿人次,接待未成年观众3200多万人次。“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举办两个月来,观众超过201万,社会反响强烈。

3、积极组织博物馆展示服务的提升工程

组织博物馆采用最新科技成果提升陈列展览的科技含量。编制完成《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工程“*”规划》及《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工作规程》。组织开展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工作。积极引导各级政府加大对博物馆在藏品保管环境、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相继在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等地区启动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试点。

4、突出优势探索具有文化底蕴的特色活动

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结合实际,积极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围绕“博物馆与青少年”的主题,积极探索,突出优势,推出具有民族优秀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活动,架设起祖国传统文化与广大公众心灵沟通的桥梁。中国博物馆事业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受到国际博物馆界同行的认可和尊重。

5、切实加强对社会文物的行业规范管理

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修改完善《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文物出境审核标准》,起草《民间收藏文物鉴定管理办法》。召开全国文物进出境管理工作会议,加强对进出境审核机构的管理。对2004、2005年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的企业审核换发《文物拍卖许可证》,检查企业合法经营情况,企业积极主动申报,自觉接受文物拍卖的审核管理。

6、积极争取流失海外珍贵文物回归祖国

充分发挥国家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重点珍贵文物征集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举办“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成果”展览,取得社会良好反响。通过多种渠道继续积极争取流失海外文物回流。“国之重器”商代子龙鼎等,相继征集成功,入藏国有文物收藏单位。

(三)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理论研究

编制完成《国家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分析、深入研究文化遗产事业所面临的形势、问题和任务,正确引导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方向,全面提升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启动“文物事业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研究。开展博物馆免费开放和社会服务、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管理等专题研究。

召开了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深入研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协助全国政协调查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全国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如何把握时代机遇,促进博物馆建设从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提高方面进一步统一思想。第三次全国文化文物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力支持了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四)积极配合外交大局开展文化遗产对外交流

在主席、总理和相关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国家文物局分别与阿富汗和印度的文化遗产部门签署了《关于合作保护文化遗产谅解备忘录》。与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签署了《关于合作建立中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谅解备忘录》,启动了中意文化遗产中心合作项目。国家文物局与越南文化遗产局签署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

通过对外实施文物修复援助项目扩大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影响。在总理和洪森首相的见证下,国家文物局与柬埔寨文物局签署了关于保护吴哥古迹二期项目的协议。国家文物局并与蒙古国相关部门签署援助工程协议,启动博格达汗宫门前区维修工程。赴肯尼亚开展了“肯尼亚出土的中国古代瓷器调查与研究”和中肯合作水下考古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积极扩展与各国文化遗产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的合作。经国务院授权,国家文物局分别与意大利文化遗产部、印度文化部签署了关于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政府间双边协定。经过艰苦申办,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10年在我国上海举行,有关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保护中心在陕西西安成立,将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研究和培训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积极推动中、外文化遗产展览交流。不断提高出国、出境展览和来华展览水平。赴德国的《文物展》等受到广泛好评。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珍品展》、首都博物馆举办的《大英博物馆250年藏品展》等深受观众欢迎。《古代印度瑰宝展》来华展出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走向盛唐展》的归国汇报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五)努力扩大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社会宣传

各级文物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纪念活动,各地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主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据统计,全国约有600万人参与了当天的各项活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举办的“中国记忆——文化遗产日特别节目”,在4个小时的直播时间内,央视网络在线人数超过5万,网页访问超过50万人次。

集中宣传报道文化遗产保护一线的先进典型。组织中央在京主要媒体记者专题采访南水北调等工程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通过大量详实报道,不但展现了一线文物工作者的时代风采,而且宣传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陕西省扶风县连续涌现保护国家珍贵文物的农民群体,表现出强烈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高尚情操,受到各级政府和文物行政部门的奖励和大力宣传。

以文物保护法的宣传为核心,围绕文物保护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宣传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举办了首届文化遗产动漫大赛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邀请驻华外交官参与文化遗产地绿化和参观活动,介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为保护文化遗产所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组织“驻华外交官走进中国文化遗产活动”,邀请驻华外交官参观湖南省博物馆和考古发掘现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结合“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开展了表彰活动,文物系统70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倡议设立“文化遗产日”的11位专家被授予“文物保护特别奖”。开展“郑振铎-王冶秋基金”文物保护奖活动,表彰了西部基层12个先进集体和40名先进个人。继续开展“文物工作先进县”表彰活动,全国36个县区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积极争取与人事部联合表彰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和个人。

同志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文物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年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文物工作的总体水平仍与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文物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需求不相适应。

1、基础工作依然薄弱。法规体系尚待完善;专项法规、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缺失较多;行业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相对滞后。家底不清,基础数据不准的情况尚未根本转变。文物藏品保管条件较为落后,一些博物馆、文物收藏单位的库房面积不足,保存设施短缺,不具备应有的藏品保护环境。

2、由于监管机制薄弱,致使在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方面,出现了资金支出不合理、项目执行不及时、实施程序不规范等问题。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管理方面,存在重审批、轻管理等薄弱环节,致使质量监督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整体水平滞后于发展需要。

3、科研水平不高,课题意识不强,成果推广不够。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与科研课题结合不够紧密,重工程轻研究的现象普遍存在。文物建筑修缮报告和科研成果整理出版工作相对滞后,清理积压考古报告工作需要继续加强。在文物本体保护难题面前,科研成果的普及应用亟待提高。

4、文物保护经费与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文物保护经费虽然有所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历史欠帐过多,以及资金渠道单一,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等原因,致使文物保护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严重影响工作开展,成为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瓶颈。

5、一些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在面向社会、服务群众、普及文化等方面,与“三贴近”的要求和公众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在新馆建设过程中缺乏主导作用,在陈列展示方面缺乏互动性、趣味性、观赏性,在管理方面缺乏科学规范,在服务方面缺乏主动性。

6、安全形势仍然严峻。破坏和损毁文物的事件屡见不鲜,违法建设、盗掘古墓葬、盗窃馆藏文物、文物非法交易等行为屡禁不止。文物犯罪活动集团化、智能化、暴力化趋势加剧。一些地方在“旧城改造”工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推平头”式拆迁;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兴建高层建筑,使历史环境风貌遭到严重破坏。

总结*年的工作,我们有几点深刻体会: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我们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年,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多次视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主席、总理多次亲自见证了国家文物局和意大利、印度、柬埔寨、阿富汗等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双边协议的签署。我们的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积极主动,科学谋划,抓好落实。

二、文物事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始终抓住加快发展不放松。要拓宽视野,准确把握文物工作的规律性,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文物工作必须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文物保护必须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服务社会必须坚持“三贴近”要求。

三、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只有不断夯实文物基础工作,不断排除安全隐患,才能为文物事业全面科学发展提供保障。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在全国文物工作者不断努力下,文物基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文物保护的各项基础工作仅仅是初见成效,必须坚持下去,常抓不懈,不断在广度和深度上开拓创新。

四、通过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全国文物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开展文物行政执法工作是文物行政部门职责所在,是加强行政管理、规范执法行为的必然要求。通过行政执法工作,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树立了法治政府的形象,履行了主管部门的责任,体现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不仅使文物得到切实的保护,而且有力地促进地方政府对文物工作的重视。

五、文物外事工作积极融入国家外交大局,成为文化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的影响与日俱增。文化遗产事业在我国的国家外交工作中地位越来越高,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理念在国际上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六、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得到大幅增长,为文物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物保护经费的增长,一方面说明文化遗产事业做出的成绩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说明文化遗产事业与经济社会的进步休戚相关。经济社会的进步为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则为经济社会的进步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七、文物事业是全民族的事业,保护的责任是全社会的责任。只有我们不断加强宣传、努力工作,才能使人们分享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富价值,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并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氛围。

2007年重点工作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2007年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1、健全文化遗产法规体系。完成《博物馆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并上报国务院;制订并颁布《文物保护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修改并颁布《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修订《考古发掘管理办法》;研究并起草《文化遗产影响评价条例》;颁布实施《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召开全国文物法制工作会议。

2、加强文化遗产理论研究。贯彻落实《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文物事业“*”发展规划》;继续开展“文物事业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课题研究,形成指导事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理论体系;召开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国际研讨会。联合建设部召开城市文化研讨会。

3、加大行政执法督察力度。除了继续组织对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督察工作之外,还要着重开展对基础工作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情况的执法检查。

4、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继续举办省级文博专业管理干部培训班,扩大地市级文博管理干部培训的试点范围。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负责人培训,配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开展相关培训。推进涉外合作培训项目的积极开展。

5、推进文化遗产科技工作。贯彻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强重点项目的凝炼与可行性研究工作。抓紧组织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中华文明探源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遴选公布第三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研究、起草,初步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

6、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各地应在建立文物普查工作领导机构,组建普查基本队伍,制订普查工作计划,开展普查人员培训和推广普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技术手段,力争在明年全面展开实地调查。

7、继续做好三峡水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川气东送工程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中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三峡库区考古发掘和地面文物保护工程的检查验收。做好南水北调工程沿线第二批控制性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实施“南海一号”沉船整体打捞。

8、继续做好大遗址保护。重点做好丝绸之路(新疆段)、西安片区、洛阳片区等重点大遗址保护工程和大运河文化遗产前期调查、勘探及保护规划编制,启动并完成一批大遗址保护规划。完善长城调查标准、规范和工作程序,为高质量全面完成长城调查打下坚实基础。完成明代长城调查,尽早公布测绘数据。

9、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体系。规范文物保护工程的招投标活动;加强对工程的监理;加强工程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规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工作。

10、做好山海关长城、山西晋东南及陕西韩城地区元代以前早期建筑、青海塔尔寺等保护维修项目;推进应县木塔维修保护工作进程;开展十大工程的相关前期准备工作。

11、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重点建立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机制。完善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咨询机制,加强对遗产地保护管理的监督指导,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开展预备名单动态管理,将列入预备名单的遗产地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系统。继续做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

12、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制定全国博物馆评估定级标准和工作方案。《博物馆建设用地指标》、组织编制《博物馆建设标准》。协调支持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重点博物馆的建设。召开全国革命文物工作座谈会,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力度。

13、继续推进博物馆“三贴近”及展示服务提升项目。充分发挥省级博物馆的示范作用,继续推动县市级博物馆展陈水平提升。举办第七届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评选表彰活动,协调迎奥运系列展览筹备工作,组织好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继续推动馆藏文物保护。修订《全国馆藏珍贵文物保护“*”规划》,争取中央和地方加大对馆藏文物保护力度。继续推进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组织非文物系统的国有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的建档备案工作,提高馆藏文物的保护管理水平。

14、继续加强文物市场管理。加强文物拍卖标的审核,重点检查有无出土文物进入拍卖市场。国家文物局将在各地审核的基础上实行复核,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及负责审核的文物鉴定部门实行黄牌警告制度,对屡次出现问题的企业吊销《文物拍卖许可证》。加强文物进出境管理,健全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

15、加强文化遗产宣传工作。认真总结各地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成功经验,开展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各界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动员。与人事部联合评选表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16、加强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合作。落实与各国政府或文化遗产部门签署协议中的合作项目。启动中意文化遗产中心建设。继续配合国家外交大局,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签署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双边协定。配合国家友好年,举办各项文物展览及相关活动。继续做好与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项目。完成蒙古国博格达汗宫门前区维修保护工程;推进柬埔寨吴哥窟二期保护工程的准备工作。

上一篇:行政管理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综合办重点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