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学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6:45:26

博士学历论文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作者结构;学术水平;国家经济实力;统计分析

中分类号:G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243-03

一、研究背景

科技发展到今天,必然是在继承、借鉴和积累的基础上得到揭示和发展的。科研人员的创新与发展是以论文的形式来表现,而论文质量的好坏代表着学术水平的高低,反过来学术水平也将影响科学研究。因此,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学术质量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表明,国家经济实力与该国的科研水平密切相关,科研水平受学术水平的影响。国家要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推动科技进步的,正是科研人员,即学术界的作者。论文作者,作为从科研能力到学术水平转变的重要角色,其结构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能否顺利完成这个转变。所谓作者结构,是指学历和职称等评价作者能力的相关指标。虽然学历和职称不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科研水平的全部反映,但对于评价作者能力来说,是直观而且较为客观的指标。目前,关于中国作者群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1-3],该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范围内,其目的是为搞好期刊工作、提高期刊质量。同时,关于学术水平问题,仅停留在定性评论阶段[4,5],没能从定量角度研究现状和问题的成因。

本文从研究作者结构入手,探询该结构对学术水平的影响,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揭示我国学术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根据经济实力不同,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作为对比,选取经济实力发达的美国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通过对中美两国学术期刊的作者群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出两国作者结构情形和各自特征。对两国作者结构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作者结构与国家经济实力存在依存关系。文中最后,针对揭示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试图为搞好学术工作、提高学术质量提供建设性启发。

二、作者结构统计数据

在对学术作者群进行抽样调查时,采用分类抽样法(又称分层抽样法),即把总体按一定标准先行分类或分层,然后按类层抽取一定数目的对象。此法比单纯随机抽样法的代表性要强。根据分类抽样法,首先进行作者群分类处理,根据学科类别,将作者群主要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史经济两大类;其次,由于作者通过期刊发表文章,在对作者群统计时,要通过调查期刊获得数据,因此将期刊按照级别划分为重点和普通两类。所谓期刊级别,是按期刊在国际上影响程度区分,本文依据是否为国际上发行,将调查期刊分为国际期刊和国内期刊两种级别。

根据上述分类,分别对2000年和2005年的学术期刊调查,以获取两国作者群结构的数据。针对每类作者群,各选取10种学术期刊,统计两国作者发表文章数量和作者结构。数据来源于图书馆藏书和网络资源,随机抽取各类期刊论文作为样本。调查时,将学历分为博士、博士研究生和其他三类,其中其他类别主要由硕士学历构成。虽然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尚未获得博士学位,应归属硕士学历,但由于其数量众多,所以将其单独列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进行统计。职称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其他三类,其中其他包括讲师(相当于国外助理教授)、工程师和尚未取得职称的在读研究生。对样本数据整理,以各类期刊统计篇数作为权重,将各年份不同种类期刊作者构成进行加权平均,得出如下资料(以下资料中作者是指第一作者)。

(一)美国学术作者群结构

根据表1对美国作者群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出作者结构在表2.2中列出。在统计美国作者群时,发现许多国外学者(包括中国),在美国求学、工作,并得到美国资金支持,其归属于美国,因此把该类作者归类在美国作者群中。

1.美国作者群抽样调查表

2.美国作者构成表

(二)中国学术作者群结构

对中国作者进行抽样调查时,在数据处理上,将未注明学历、职称为教授的作者都假定为博士学历。因为历史原因,最初中国没有实行学历制度,因此职称为教授的作者,其学历已达博士水平。

3.中国作者群抽样调查表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作者构成如表2.4所示:

4.中国作者构成表

三、统计结果分析研究

(一)美国学术作者构成特征

通过抽样调查,发现美国作者构成有以下几个特征:

(1)作者学历层次高: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作者构成中,91.74%的作者已经获得博士学历,在读博士生情况较少,仅占6.54%。

(2)作者来源广:在对美国作者群进行调查时,发现作者来源广泛,且来自于该领域落后的国家,到较为领先的美国求学,并工作在美国。

(3)跨国合作情形多:除了对第一作者情况统计,对第二作者情形也给予关注。发现跨国合作情形较多,一篇文章的作者可以来自于不同国家。而且合作大多在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之间进行。

(二)中国学术作者构成特征

中国作者构成特征如下:

(1)作者学历构成分散:作者学历构成三分秋色,博士学历稍占优势,其次是博士生群体,从2000年到2005年增幅较大。

(2)合作情形特殊:教授之间合作极少,多数合作出现在学生和导师之间;跨国合作情形较少,基本上都出现在国际期刊时,中国作者常和国外学者合作。

(3)作者流失现象严重:在对美国作者进行统计时,发现有许多中国籍作者,为美国做贡献,此类作者所占比例不容忽视。

(4)部分领域国际领先:在对部分国际期刊调查时,发现中国在理工类较为领先,如模糊控制等领域,在该领域的国际期刊中,中国作者占据比例较高,作者群层次明显高于其他类别作者群。

(三)两国作者结构比较分析

把表2.2和2.4中的加权平均数据用柱形图3.1中,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两国作者结构的比较。从图中和以上两国作者结构特征可以看出:

图1中美两国作者结构图

(1)美国作者的学历水平远高于中国。美国学术作者基本上已获得博士学历,然后才进入研究阶段,其作出学术性论文,具有较高质量。而在中国,在读的博士研究生逐渐成为论文作者的一支主力军,要在读书期间完成理论学习、试验和论文创新,时间显得较为紧张,同时,中国高校要求完成任务后才可获得博士学历,因此论文数量上去了,质量却值得置疑。

(2)美国论文作者职称稍高于中国。美国作者结构中,教授比例稍高于中国。在对第一作者结构调查时,对合作者构成也予以关注,发现美国合作者职称也较高。

(3)中美两国论文合作情形类似。虽然图中显示,两国合作情形不分伯仲,但是对数据研究分析发现,中国学术论文基本上是由博士生导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影响了文章内容的丰富度。美国学术论文大多由本领域内的教授合作完成,且不同国家之间也进行合作,拓宽了论文思路,丰富文章内容,同时提高论文质量。

(4)美国作者群来源广泛,尤其是在美国领先的领域内,汇集了世界各国学者。而中国作者群来源过于狭窄,基本上很难看到国外作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这一个层面上,就可以看出美国学术水平明显高于中国。

(5)中国论文数量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篇数平均增幅为56.63%,远高于美国的13.27%,幅度比为4.27:1。有资料表明,这5年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66.53%,美国增加幅度为29.45%,幅度比为2.26。根据学术水平高低受国家经济实力影响这个观点来看,中国虽然数量较多,增长幅度比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比,但是论文质量却没有同比例增长。

(6)中国作者构成以博士研究生为主,有关科技人才成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生阶段不仅培养和提高了青年科技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其研究经历和工作积累,也使其更具有自信心和独立科研能力,研究方向和目的更加明确。因此,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博士生将担负起国家科学研究的重任,经过学生时代的积累和锻炼,必将推动学术和经济加速前进。

四、启发与建议

根据统计调查结果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学术作者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此影响学术水平难以到达高层次。为此,针对以上学术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为提高我国学术水平提供建设性启发:

(1)鼓励跨学科合作。比如新近涌现出的金融数学和金融物理学,就是融合数学、物理学知识于金融学,因为学科之间是相通的,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不是单一领域的,一般都是跨领域的研究学者。博采众长,才能有所进步。

(2)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学术论文创作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反复的过程,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反复,如果一定要求博士生在完成论文创作任务后才能获取学历,就要面临研究生为毕业而做文章的质量风险。

(3)规范学术论文内容。论文者,学术之重要载体。为提高学术水平,必要规范论文内容。要追求论文内容新颖、观点鲜明,坚决杜绝抄袭现象。

(4)控制杂志论文数量。盲目追求数量增加,实际上是建立在牺牲质量的基础上。虽然中国论文作者数量增加,但是该作者群质量有待于提高。只有发表精品论文,才对学术水平有促进作用,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目前,关于如何提高我国学术水平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讨论和研究。在这里,笔者在对作者结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揭示出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薄建议,以抛砖引玉。

以上建议的提出只是针对数据分析揭示的问题,此外,透过表面现象,发现目前我国学术界存在严重危机:(1)在国际期刊论文中,中国作者结构较为合理,基本上和美国一致,这就说明中国作者重视用外文写、在国外发表的文章,那些较好的研究成果纷纷向外输出,读者或受益者多为外国人。中国出版业地位受到重大冲击,学术界骤然出现信心危机。长此以往,中文的地位在学术界亦将自动消失,因为举国学者都以英文为学术语言,而13亿人口用的中文只是“方言俚语”,难登大雅之堂。

(2)近年来,研究生扩招速度惊人。从1999年高校连续扩招以来,研究生教育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招生规模年递增的速度是平均26.9%。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质量下降。而研究生作为未来科研人员的基础力量,其质量下降意味着科研水平将受到冲击,同时影响学术水平难以达到较高层次。

(3)在对中国国内期刊中作者群结构调查时,发现有些作者重复出现频率较高,或作为第一作者,或作为第二作者,这不排除其在该领域具有权威地位和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等可能。但是存在的问题是,国内有些期刊对文章进行审查时,对该领域权威作者的文章较为推崇,而对新鲜面孔的论文比较排斥,这样就形成一个期刊一个作者圈,圈内作者发表文章较容易,圈外作者想冲进圈内需要加倍努力。这种不良现象影响了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把高质量文章推向国际期刊,阻碍中国学术水平的快速提高。

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术质量和科技发展,当然,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经阶段。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学术界起步较晚,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只有正视问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出对策、加以改正,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美莺,从作者结构变化谈高校学报改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6:657-649.

[2]刘庆文.研究生――科技期刊值得关注的作者群[J].编辑学报,2004,1:54-55.

[3]杨志清.我国科技论文作者群统计分析.中国信息导报,2003,5:8-11.

[4]李大鹏,刘云.美国研究生培养的资助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9:86-89.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2篇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指认冯德莱恩在个人履历中乱用这所世界名校的名称,在没有参与学校任何官方项目或取得学历的情况下,在个人履历中写明曾在斯坦福大学学习。

履历受到质疑 斯坦福大学一名发言人说,冯德莱恩既没有在任何学校官方项目中注册登记,也没有获得任何学历。

对于学校的这一指认,冯德莱恩的一名发言人辩解道,这名国防部长持有一些在斯坦福大学学习的证据。

这名发言人说,冯德莱恩多次在这座学校进修和工作,包括以访问学者身份参与这座学校的研讨班;自愿在斯坦福大学医疗管理中心工作;与一名在校生合作完成一篇有关不孕症治疗的论文,尽管这篇论文没有发表。

德新社报道,冯德莱恩在国防部网站上公布的个人履历显示,她于1992年至1996年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市,1993年在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作为“旁听生”,1995年在斯坦福大学卫生服务医疗管理中心担任市场分析工作。

不过,对于冯德莱恩这名发言人的辩解,斯坦福大学发言人说,冯德莱恩没有获得任何学分,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她在学校读书或完成任何项目。

“她(冯德莱恩)没有参与学校任何颁发学历或学位的正式项目,”这名发言人说,因此,冯德莱恩的经历不能作为在个人履历中使用斯坦福大学名称的证据。

论文涉嫌剽窃 除学习经历受质疑,冯德莱恩近来还被曝博士论文涉嫌剽窃。

德国反学术造假网站VroniPlag Wiki上个月指认冯德莱恩1990年发表的医学博士论文涉嫌剽窃,共计62页的正文中,27页的内容涉嫌抄袭,占比43.5%,其中5页抄袭内容超过75%;另有3页包含0%至50%的抄袭内容。

这家网站说,冯德莱恩的论文多处直接从别的文章中抄袭,没有改动,也没有注明出处。

冯德莱恩否认论文抄袭。她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否认抄袭指认……互联网上一些激进分子试图散播对政治人物论文的质疑,不是什么新鲜事。”

冯德莱恩要求汉诺威医学院派遣专业和中立人员调查这件事。这一说法得到汉诺威医学院证实。

学校管理层9月28日决定就此开展正式调查,尚未公布结果。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3篇

大致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季建业马不停蹄地攀升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点。几乎他的官位每提高一级,他的学历也随之提高一级。

恕我孤陋寡闻,见过官员读“在职博士”的,但真没见过能从“在职硕士”,一路绿灯读到最高段位“在职博士后”的。利用十年“在职时间”径直摸到中国高等教育天花板的人,就只有这位刚刚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免职的江苏省南京市市长。

事实上,博士已经是高等教育中的最高学位,而“博士后”并不是一种学历,而只是表明一种工作经历。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博士后研究人员一般不超过四十岁,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还需要提供脱产证明;对博士后研究人员不能再授予其他任何名义的学位称号,同时“博士后”也不是专业技术或行政职务。

然而,吊诡的是,在当下中国社会,很多人把“博士后”看成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或许,这就是季建业“在职博士”毕业了还想去读“博士后”的主要原因,更何况他年龄早已超过四十岁,也不可能提供所谓“脱产证明”。

每当看到“硕士”、“博士”这些字眼,我的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那些没日没夜坐在教室里,或者黎明前就在图书馆门前排队、抢座位的莘莘学子们。季建业的工作记录表明,近十年正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十年,身为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市长,每天大会小会、讲话汇报、征地拆迁、挖坑砍树、开工剪彩、出国考察、迎来送往,能有多少时间来读书、应付课程、考试和写学位论文呢?

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从季建业的人生经历看,他显然是“比别人聪明一点”,但季建业绝不是超人。比如,从季建业的博士论文里人们就发现了破绽:早在六年前就有人提出指控,季建业的博士论文涉嫌抄袭他人论文。从被侵权人罗列的证据看来,这一指控有理有据,季建业事后也未做任何回应。此外,依照公众的一般判断,他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博士后出站论文”是否真的由他本人撰写完成,其中依然悬疑重重。

近十几年来,官员们的学历年年跃进,文凭逐浪攀高。可是,这与我们今天所见所闻的事实大相径庭。很多官员平时并不热衷读书,或忙于工作事务无暇读书,但他们却往往能在短期内“”式地取得学位。那些身居高位或者准备身居高位的官员们,之所以需要这样一纸文凭,显然为的不是更新知识,而是在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升迁铺路石。

官员学历造假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腐败行为,不但损害了高校的学术风气,助长了官员造假之风,同时也侵占了全日制大学在校学生拥有的教育资源,其结果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公平和信用造成不良影响。

这些年,每当人们谈起中国的大学,一些图案就会浮现于我的脑海。一幅图案是:那些在教授们面前目光焦虑、神情紧张、恭敬谦卑的年轻学子们,他们勤奋好学、求知若渴。另一幅图案是:近年来,中国各地大学的硕导和博导们(以法学和经济管理学专业最为突出)开始成为一些官员的座上宾。

在任何一个国家里,全日制大学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廉价的文凭又是怎么被出售给这些官员的呢?难道我们的大学就没有责任吗?

【原载2013年11月14日《法治周末・专栏》】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4篇

“在职”是什么?“在职”就是不离开工作岗位的业余学习。这种进修形式本无可厚非,为了提高干部的理论文化水平和科学知识水平,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是件好事,我们不否认有许多在职研究生学历的干部确有真才实学,他们是党的宝贵财富。但有一种倾向是值得特别注意的,这就是:有相当多的干部“在职”目的不纯,他们是怀着个人的歪心私利,是要通过这种方式,弄虚作假,获得一张“在职研究生”的假学历,以便把这种学历当做代表身份、命运、飞黄腾达的一种手段,千方百计钻政策空子,把“在职研究生”作为漂洗自己的学术池子,在里面扎一个猛子就换了一副面孔,头上有了光环,以此来换取更大的官帽。

按照国家教育政策规定,凡考研者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力,获得学士学位的才有资格。而在职研究生却门槛很低,一般都是学校自主命题,自主阅卷,自行划定单科和总分数线,自主决定录取人选,即使是考硕、考博也是举手可得。最近,笔者就在手机上看到这样两条短信,一条是“北京大学管理EMBA、资本运营董事长在职研修,直读工商管理博士DBA学位班3月26日北京开课,免试入学”;另一条是“在职工商管理硕士和管理哲学博士学位班开课,免试入学,国际认可,人事部建档”。两条短信都注有联系电话。这说明如今这种所谓“在职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生”,是极为容易获得的。这种缺乏监督的程序为大批不合格者打开了大门,学校需要高昂的学费,只要你有钱、有权,校方有教无类,优劣通吃。于是手中握有财政权、人事权、各类项目审批权的大员们就堂而皇之地成为“在职硕士研究生”和“在职博士研究生”了,也就为后来的加官进爵谋到了筹码。

真正读研是很辛苦的,不敢说像古人那样头悬梁,锥刺股,但没有充裕的时间,没有刻苦奋发的努力,是很难拿到文凭的。但“在职”的官员,大部分都轻松得很。据有关资料披露:在职读研的官员基本上是自己不去听课,有秘书代劳;不写作业,有导师布置专人完成;不写论文,有捉刀。再说官员的单位和学校不在同城,相距甚远,他既要在岗工作,又要跑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到学校上课,现实也不容许啊!中国的事情奇妙就奇妙在这里,只要你是手握大权的官员,只要你能交得起巨额学费,校方自然会妥善处理一切的。从上课、作业、论文、答辩、毕业证颁发,一条龙服务到底,根本不用你操心。这就是官学勾结、钱权交易、学界和官场的狼狈为奸,让假的真学历辱没斯文,亵渎学问。

以上这类官员报章网络曝光得多了,民间正义之士就尖锐提出,对不上课、不听讲、不写作业、不写论文、干拿文凭的官员应该进行清查,他们不仅欺世盗名,而且巨额学费掏的是公家腰包,有挪用贪污之嫌,应该追究刑事责任。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5篇

完善的科研管理模式主要分为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和科研奖励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实际上却是有机的一体,前者是医护人员获得物质或精神奖励的基本条件,后者为医护人员从事科研工作提供了动力。由于医疗机构的工作强度大等原因,医院往往忽视了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使医院各个科室普遍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不利于医护人员科研能力的提高。在科研奖励方面,一般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虽已制订了较为系统的科研奖励方法,如工作人员的论文若被SCI、EI、核心期刊等收录,分别给予不等的经济奖励等,但其中的致命缺陷为科研奖励是一个统一的标准,如以发表SCI收录的论文为例,少数博士学历或主任医师职称的高级人才,经过努力可能会成功发表,但对于更多的医护人员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更多的人来说形同虚设,显然医院的科研奖励工作并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首先将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对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加以完善。并根据医护人员的能力,在科研工作组织培训和科研奖励两方面均采取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医院原科研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2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过程

2.1医护人员的分级分组

2.1.1医护人员分级

医护人员的职称和学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其科研能力,因此医院可根据医院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确定选用哪一种方式来分级。如某医院处于高速发展期,近年来聘请了大量的医护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可按学历进行分级,即分为博士、硕士、学士和学士以下4个级别;若医院处于稳定期,则可通过职称进行分级,即分为高级、中级、初级3个级别。以此作为科研工作组织培训和科研奖励的基础。

2.1.2医护人员的分组

在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过程中,若仅将全体医护人员分级后进行培训,无疑培训队伍人数过多,无法保证培训的效果。相反,若以科室为单位开展培训,每个科室同一级别的人数又太少,增加了医院科研工作组织的强度,也不可行。为了保证医院科研组织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对医护人员合理分组,采取按医院科室分类的方法更为合理,即将医院的科室分为内科科研组、外科科研组、妇科科研组、男科科研组、儿科科研组、传染病科科研组、皮肤病科科研组等。

2.2科研工作的组织培训

2.2.1差异化的确定培训人员

培训人员的确定需要经过以下两个过程:一、划分培训人员级别。根据医护人员的分级,确定培训人员的级别,向下一级别逐级承担科研培训工作,其中学士以下或初级职称人员处于最低级别,不承担科研培训工作。二、确定教师团队。根据医护人员的分组,最终确定各个科研小组的教学关系,如内科科研组的博士层次医护人员组建为内科博士教师团队,向硕士层次承担科研培训任务等。通过该方法确定培训人员的优势非常明显,因为除最低级别的医护人员外,医院每一名工作人员在科研学习的同时,也承担了培训工作,分担了医院整体的科研培训工作;另外科研能力的等级差异,也能够较好的保证教学质量。

2.2.2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培训

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非常巨大,加之绝大部分医护人员均有夜班任务,若规定统一的培训时间,无法保证较高的出勤率;另外医院大型会议场所非常有限,也不具备同时面向多个科研培训小组提供场地的条件。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其最好的方法就是医院构建专门的科研教学系统,将教学视频录像存储在系统的服务器中,这样相关的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浏览、下载和学习。若医院不具备构建科研教学系统的能力,也可以通过使用QQ等软件的文件上传和下载功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存储和使用。

2.2.3制定科研培训的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对科研培训的教学双方均需要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由于整个教学过程采取现代化的手段完成,简化了科研培训制度的制定环节。具体内容如下:在培训端,规定培训人员以周或其他时间段为单位,必须上传教学资源,并时长不得少于2h;在学习端,规定学习人员每周的学时长不得少于教学资源的时长。整个教和学的过程均采取分数累计的制度,即科研培训人员和学习人员按要求完成培训和学习任务,累计1分,若超量或为未完成任务,相应的增减分数。然后以月为单位进行统计,根据分数给予相应的奖惩。

2.3差异化的开展科研奖励

2.3.1奖励标准的初步制定

科研奖励的整体框架分为高级奖励和基本奖励两部分,高级奖励部分针对高水平的论文展开,如论文被SCI、EI、核心期刊收录分别奖励3000元、2000元和1000元人民币经济奖励;基本奖励是为青年医护人员新增加奖励部分,只针对中、低水平的论文展开,如在部级和省级期刊,分别奖励300元和200元人民币。

2.3.2建立医护人员个人科研系数

根据各个医院按医护人员的分级情况,由弱至强的制定个人系数。如A医院按学历条件对医护人员分级,在这种条件下,博士、硕士、学士和学士以下人员的系数分别为1、1.2、1.4、1.8。

2.3.3差异化的实施科研奖励

由于科研奖励框架分为高级奖励部分和基本奖励奖励部分,相应的两者采取不同的差异化奖励。在高级奖励部分,按论文收录情况与个人科研系数两者相乘,所得结果作为医护人员最终的奖励标准,如同样以A医院为例,研究生和学士学历的医护人员若均发表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分别奖励1200元和1400元,以鼓励低学历医护人员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基本奖励部分仅针对低学历、低职称医护人员开展,由于奖励人员的学历或职称差异不大,奖励时不乘以个人能力系数。

3医院实施差异化科研管理模式的建议

科研工作是衡量医护人员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在大部分医院,科研能力却没有成为衡量医护人员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建议将科研能力纳入医院员工的考核体系中,如规定低学历或初级职称医护人员,每年必须发表1篇省级期刊的论文;高学历或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每2年必须发表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等,使人员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差异化的科研管理模式从医护人员科研能力因人而异的角度出发,构建了较为合理的组织培训体系,同时在科研成果的奖励上,对科研能力较弱的人员有所偏重,以此充分激发青年医护人员的科研热情。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6篇

1医学科技期刊尚无针对学科专业的编辑准入标准

具备丰富学科专业知识的科技期刊编辑可体现出更好的学术把关能力,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判别能力,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3]。而长期以来,外界普遍认为编辑职业是对文章修修补补、为人作嫁的陪衬行业,此类原因导致编辑的学科专业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科技期刊对编辑入职前的学科专业、学历水平、专业实践经历、科研实践经历等学科素养缺乏相匹配的准入要求,使得编辑从业门槛过低。近年来,有的出版单位已面临编辑人员构成复杂、人才梯队结构失衡、关键岗位人才青黄不接等现状[4],这与缺乏编辑的准入标准不无关系。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医学科技期刊是传播医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也同样具备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因此需要对编辑从业者提出相应的学科专业要求。缺乏医学学科素养不利于发挥编辑在医学论文初审中的初步评价作用,对于一些医学专业性问题如疾病表现、治疗原则、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理解、判断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或误区,影响对医学论文的恰当评价。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缺乏针对医学学科专业的编辑准入标准,医学编辑职业的入口较宽、入职要求很低,使得编辑队伍的学科专业组成比较复杂。石朝云等[5]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中,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占编辑总数的70.7%,其余为工科(15.1%)、农科(9.5%)及其他专业,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专业组成有一定的复杂性,多种专业背景的存在与编辑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从学历方面来看,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也存在学历不高的现状,虽然近几年随着加入科技期刊队伍的高学历青年编辑增多,以及编辑继续教育的开展,学历水平正得到逐步提升,但总体学历水平仍有待提高。据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地方性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中,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者占57.9%[6]。刘晓涵等[7]于2015年对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40岁青年编辑调查发现,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86.37%,与2006年相比,青年编辑中的研究生比例大幅度提升。我们于2016年对山东省11家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调查显示,拥有硕士、博士学历者占52.7%,表明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总体学历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编辑学历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也与缺乏学科专业准入标准有着密切关系。

2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

一是充分发挥编辑医学学科素养对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助推作用。编辑的学科素养作为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可以强化编辑的信息筛选职能和选题策划职能,体现出编辑学科素养对于期刊的重要性[8]。随着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提高,编辑对于更高端的前沿研究、更复杂的科研方法、更先进的研究理念都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在临床及科研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编辑对审稿中临床内容及科研内容的恰当评价,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有明显的助推作用。因此,是否具有医学背景对审稿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有的医学期刊研究者认为,医学期刊的编辑应该既是编辑、又是医生,完全脱离医学、临床的结果很可能是眼生手生,连编辑的工作也完成得很吃力[9]。多个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实践证实,编辑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弥补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不仅是培养编辑骨干的好方法,还有助于办出优秀期刊[9-10],体现了医学临床实践背景对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虽然在审稿流程中有同行评议专家的审核把关,但作为对医学科技论文进行初审评价的第一关,医学编辑同样需要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依据作出初步、合理的评价,准确筛选出初审合格、有送审价值的稿件进入专家评议流程,避免送审存在较大缺陷的稿件而浪费外审专家的宝贵时间,并能够对退稿稿件提出充分、合理的建议。此外,编辑的学科专业背景也有利于编辑发挥学术人脉优势,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组稿约稿、参加或组织学术会议、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塑造期刊品牌、参与医学实践等。以上这些要求均有赖于期刊对编辑入职时的准入要求,体现出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二是尽快弥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与国外先进期刊差距的需求。有科技期刊研究者认为,国际大刊刊载的学术论文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主要原因是编辑的专业学术水平普遍高于我国[11]。Science期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其编辑均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国际顶尖期刊Cell、Nature、NEJM等的编辑基本都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或医学家,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博士以上学历的编辑占比很高,使得期刊能够及时反映科研前沿热点。由此看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与国外先进期刊在编辑学科素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造成期刊学术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科技期刊也开始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天津大学期刊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编辑准入制度,要求求职者具有博士学位,精通英语及计算机,而且是著名导师的优秀毕业生,通过提高应聘人员入职的学术能力标准,保障编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12]。虽然这些尚为少数科技期刊的积极探索,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编辑学科专业准入的认识程度、推动科技期刊行业的准入标准制定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三是适应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发展要求的呼吁。目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学科准入方面的要求已得到越来越多期刊从业者的认可。谢新洲等[13]认为,高学历专业人才加入到科技期刊中可以为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良好保证,这也与国际期刊出版的经验相吻合。韩磊[14]建议,医学科技期刊应提高编辑的准入门槛,着重引进具有科研经历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以缩小编辑人员与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认识差距。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调查报告,93.2%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认为应设立编辑准入制度[5]。我们对山东省11家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调查结果显示,83.3%的编辑认为应设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准入标准,91.7%的编辑认为应将学历及学科专业背景纳入准入标准,66.7%的编辑认为应将准入学历设定为硕士以上,41.7%的编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临床实践经历纳入准入标准,58.3%的编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科研实践经历纳入准入标准。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科技期刊已开始重视编辑准入制度。医学科技期刊对于编辑准入制度的呼吁,表明期刊对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愈加重视,也体现了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

3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设置

结合当前国内医学研究及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现状,按照与当前编辑人才结构合理衔接、适度提升的原则,提出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学科专业方面的准入条件,以学科、学历体现医学知识结构要求,以临床工作经历体现临床实践要求,以科研实践经历及发表学术论文体现科研素质要求。具体准入标准为:同时符合基本条件中的三个要求,且至少符合一个提高性条件。

3.1基本条件

①学科门类为医学,在一级学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15]方面应与期刊的报道方向一致或相近;②学历水平为本科以上;③公开发表过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3.2提高性条件

①研究生学历;②具有1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③具有1年以上在科研机构的科研实践经历。

4学科专业准入条件解析

4.1学科门类

医学科技期刊的专业性较强,所处理的稿件均为医学方面的稿件,因而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门类要求应为医学。一级学科应与所在期刊的报道重点一致或相近,如基础医学类杂志应侧重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类杂志应侧重于临床医学,药学类杂志应侧重于药学、中药学。对于综合类医学期刊来说,其二级学科要求可侧重于内科、外科等覆盖面广的大专业,兼顾妇产、儿科、基础医学等其他医学专业,以建立覆盖多个专业方向的人员结构,增强对不同研究领域论文的评价能力。对于报道重点为二级学科专业的期刊,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护理学等,可将编辑的学科专业要求设定为相应的二级学科,乃至与期刊报道重点更匹配的具体专业,如心血管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等。

4.2学历水平

笔者认为,对于在学历方面准入条件的设立,应本着覆盖面广的原则,因此将学历准入条件设置为本科。

4.3临床实践经历

有临床实践经历的编辑对临床诊断、治疗过程有比较直观、感性的体会,从而在评价稿件时对医学专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对稿件的筛选及妥当修改,可避免将一些有常识性错误的临床类论文提交审稿专家,减少对审稿专家的低效使用。本编辑部一位编辑具有三年的急诊科工作经验,对急性有机磷中毒具有较丰富的救治经验,他在审稿中遇到一篇应用新型洗胃方法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稿件,依据其专业知识判断所报道的洗胃方法确实有一定创新性,但治疗方法中却没有提到对有机磷中毒有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如解磷定、阿托品等的用法用量,评价疗效的指标中也没有针对中毒程度的胆碱酯酶活性、阿托品用量等主要指标,既没有合理均衡药物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也因评价指标不合理而无法确切评价该方法的治疗效果,属于存在较大方法缺陷的稿件,因而在初审阶段就给予退稿处理,避免了进一步进入复审及专家外审流程。

4.4科研素质

首先,具备一定的科研实践经历者能够更敏锐地捕捉、紧跟科技前沿,其自身的科研实践经历用于编辑工作后,有助于发现科研设计中的不规范之处,从而更好地辨析稿件水平、指导作者合理修改。自然出版集团(NaturePublishingGroup,NPG)的高影响力旗舰刊物NatureReviewsMolecularCellBiology(NRMCB,3年平均影响因子为39.99)对编辑的要求为应有高学历及科研经历,期刊在招聘全职主编时就基于这一要求,吸纳了多位有科研经历的博士、博士后[16]。因此,科技期刊编辑的学术水平应至少与大部分科研工作者的水平相当,能够了解研究的热点,熟知研究的门道,才能游刃有余地评价其他研究者的水平,从而具备更好的科研前沿报道能力。由于科研实践经历大多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才开展,少数未经历硕士阶段的研究者因从事过比较完善的科研理论学习及实践经历,也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因此在本准入标准对科研实践经历的设置中,对硕士及以上学历或1年以上科研实践经历予以同等体现。其次,科研实践阶段的过程十分有助于编辑对论文的审稿及编辑加工。作为评价、编辑出版论文的科技期刊编辑而言,自身要具备论文写作及发表的经历,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能够形成理性认识,才能在进行审稿或编辑加工时,做到不仅知其然,还可知其所以然,进而提高审稿或退修意见的专业性、针对性、建设性,更好地对稿件进行评价、编辑加工。撰写、的过程就是一个进入科研深处的“窗户纸”,经过这个阶段,写作者需要将实验阶段的方法、数据进行综合考虑,哪些指标该取舍,哪些方法该改进,数据处理该用什么方法,论文主题如何确定,文字表达如何说明问题,如何运用书面语言、学术语言合理表达等,都需要反复考量,这个过程能够使写作者的论文写作能力大大提升。这种在论文写作及发表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十分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开展,如果缺少论文写作经历,编辑无法深入感受论文写作的表达方法,十分容易在稿件处理中有“隔靴搔痒”般似是而非、拿捏不准的感受,影响对稿件的评价和编辑加工。最后,良好的科研素质对于从事编辑工作后开展编辑学研究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编辑学研究与编辑工作相辅相成,对保证期刊质量及编辑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科技期刊编辑学已经破土而出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成为编辑学家族中颇具活力的一门新生的分支学科,其发展壮大需要科技期刊界研究型、学习型编辑的参与[17]。无论在哪个领域,科研工作的方法论都是共通的,无论从事编辑工作前是对哪个领域进行研究,都有利于从事编辑职业后将科研思维及方法嫁接到编辑工作中,从而更加方便、科学地思考编辑学课题、开展编辑学研究,这对于促进编辑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具有博士后经历的《农业工程学报》编辑刘丽英,从事编辑工作后,利用科学性思维方式研究科技期刊论文外流的情况,将其掌握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用于人文社科研究,弥补了人文社科研究在定量分析方面的不足,并探索得出了编研结合是编辑成长有效途径的工作研究方法[18]。因此,在编辑准入机制中纳入科研素质因素,将有助于实现科研素质与编辑工作“1+1>2”的效果,从而有力地助推编辑学的发展。

5实施学科专业准入应处理好的关系

5.1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

对编辑学科专业的准入要求应将岗位需求及编辑的个人能力结合起来,实现准入标准与岗位需求及从业者能力的有机结合。例如,在学历方面,可按照期刊的学术水平定位及发展需求适当提高,确定选取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学历。再如学科专业方面,虽然可将一级学科专业相近者作为选择对象,但这种相近性应体现为相关性密切的专业,例如与临床医学相近的可为基础医学、临床药学等,与中医学相近的可为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

5.2学科素养入职前限定与入职后再培养的关系

入职后再培养是目前医学科技期刊提高编辑学科素养的主要方法[19-21],但再教育的效果往往受限于编辑的学科知识结构、专业背景、职业兴趣、学习能力等。如在入职前没有必要的专业学术积累,则编辑对岗位职责的承担能力较低,个人职业发展比较缓慢,无论对编辑部还是个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6]。如果说入职后再教育的目的是将编辑职业嫁接于从业者先前的学业或职业生涯中,使从业者在编辑领域中获得新的职业生命形态,那么选择优良、富有生命延展力的可嫁接树苗,就是决定嫁接成果———是否能在编辑岗位焕发职业第二春的首要要素。学历、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科研经历等学科素养属于基本固定的因素,如在入职后再教育则收效缓慢,且时间成本较高,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应在入职时通过准入标准使学科素养得到必要的保证,可使编辑在较高的专业起点上进一步在编辑工作中提升学科素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科发展。

科技期刊管理者在吸纳新编辑时常常需要衡量的是,如何在入职要求中协调学科素养要求与编辑出版业务能力、计算机能力、新媒体技能、营销能力等编辑业务能力要求的关系。根据笔者多年来对青年编辑的带教实践,编辑基本功可在入职后通过参加全国出版专业考试、自学、带教、各种形式的再教育等方式在1~2年内完全掌握,因此笔者认为,考虑到学科专业能力对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性作用以及这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入职时的考察要求应侧重于学科专业方面,编辑业务能力则可通过入职后再教育予以提升。

5.4学科素养与职业兴趣的关系

对于编辑工作这项“幕后”工作来说,对职业发展起长远作用的是从业人员的兴趣,好的编辑应是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人。对于一个打算长期从事编辑工作的人来说,兴趣在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中的作用远超过专业技术本身的作用,即使专业水平并不高,但依靠对编辑事业的兴趣,也完全有可能突破自身的局限,开拓出编辑事业的新天地。如果从业人员已有较高的学科专业水平,但在编辑职业中找不到兴趣点、拓展不了职业空间,无法将自身的学科专业与编辑工作进行良好的融合,也难以发挥一个合格编辑的作用。因而,对编辑职业的兴趣应是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5.5实施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利弊

虽然实施学科专业准入标准可为期刊完善人才结构、提高期刊学术水平、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明显的推动作用,但同样可能存在一些潜在的不利因素。例如,提高准入门槛可能使部分期刊在吸纳新编辑方面遇到困难,使符合准入标准的求职者减少,导致吸纳不到符合条件的充足人数。笔者认为,本准入标准的要求并非过高,学历、、临床经历及科研经历的条件均设置为较基础的水平,仍具有较广的选择面;更重要的是,期刊管理者既要树立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观念,也要具备前瞻性、高起点的求贤观念,要通过期刊结构调整、制度优化升级,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环境和机制,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吸引力、社会地位、待遇等,吸引高水平学科专业人员的加入。虽然实施学科专业准入后可能会有一定时期的阵痛,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一条实现期刊人才结构性调整、优化发展、尽快实现我国科技期刊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7篇

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进行曲旋律中,国防大学校长邢世忠中将一一将5位学子博士帽上的红穗由左侧拨到右侧,并向他们授予了博士学位证书。

当天,新华社向全国消息;国防大学培养出我军首批军事学博士……

这5位学子是战役学专业的于国华上校、作战指挥专业的李(jing)中校、后勤组织指挥专业的黄成林大校、潘竞科少校、龚飞少校。在此之前举行的论文答辩会上,由来自总部、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后勤指挥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对他们的博士论文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开拓性分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手抚博士学位证书,他们5个人的脸上绽出平静的笑容,内心却都涟漪难平——毕竟,他们每个人都跋涉了很多年、很多年,才赢得了今天的辉煌和幸运。黄成林以前从不敢想自己能成为博士

45岁的黄成林是5个人中的“大哥”,也是他们5人组成的博士班的党小组长。

他说,他以前不敢想自己能成为博士。

他在“”前只读过两年初中;1970年入伍,到某汽车团;1977年从汽车团调到军区后勤部分部,一直干到1990年。这20年中,他先后当过电话员、通讯员、驾驶员、打字员、保密员、警卫员,并由战士到班长、排长、参谋、副科长、科长、正团级仓库主任。

如果不是那一天,他看到了那块小黑板,他的命运或许不会发生这样大的改变。

1990年6月的一天,黄成林出差归来,在走进机关办公楼时,看见一块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一则通知。通知的大致内容是:国防大学招收军事学研究生,年龄可放宽到40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大专学历、在本职岗位上工作满4年并取得优秀成果的部队干部,可以报考。

那一刻,他的心怦然一动,一个仿佛在心里沉睡多年的愿望随之电光石火般地醒来。

这一年,黄成林38岁,此前他已获得党政干部自学考试的大专学历,通过了中央电视大学英语单科的结业考试,并在军内外的刊物上发表了一些后勤专业的研究成果。

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则通知上的各项报考条件似乎都是专为他特别规定的,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会。

接下来,他与国防大学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积极做好考前准备,并于11月份报了名。就在备考期间,由于过度疲劳,他突发胸膜炎,住进医院。医生让他静养,他只住了一星期,便开了各种药品出院。爱人见他如此“不要命”,只好请假回家给他做保健医生。1991年初,他到北京应考时仍未痊愈,爱人还是背着药包一路“保驾”。

苦心人,天不负。黄成林终于被录取为国防大学1991级后勤组织指挥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4年,黄成林毕业,留国防大学后勤教研室任教员;同年,国防大学设立首批军事学博士点,他又考取后勤组织指挥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孙秀德少将攻读博士学位。

在国防大学攻读的6年中,黄成林十分刻苦,以至于同学们总是劝他“不要太玩命!”

玩命苦读的黄成林有欣慰,也有心痛。

他欣慰他的硕士论文《高寒地区抗敌局部入侵后勤组织指挥研究》和博士论文《世纪之交宏观后勤机制研究》都获得了好评;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8篇

300名新入学的博士生齐聚一堂。2009年9月初,位于重庆市的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又迎来了一批新人学的博士生,令外界侧目的是:“新同学”中有一些是重庆市各Ⅸ县的党政一把手。

事实上,重庆市所辖40个区县的党政一把手已有10余人取得博士学位,其中接近一半为西南大学培养,多数专业学的是经济和管理:沙坪坝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巫山县委书记,巫溪县委书记,武隆县委书记,永川区委书记,忠县县委书记、江津区委书记等。

2008年11月出版的《半月谈》曾经报道:“一些国家部委领跑了‘官员博士化’进程,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潮流。”

目前,报考博士学位需要两种条件:一是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二是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或6年以上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培养方式则分为“脱产”和“在职”。现在,“博士书记”、“学者官员”的称号随处可见,在职官员追求高学历、高学位利弊的口水之战此起彼伏,一些党政部门和高校也每每成为舆论焦点。

几年前,本科、硕士还是官员们热衷的目标,而现在他们中不少人的新名片上赫然多了“博士”的称谓。

博士证书多样化

“现在各种各样的办学机构,学位证书颁发机构很多,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均包括,可以说鱼龙混杂,比较混乱。”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院长朱华山说,无论普通群众还是官员,愿意参加学习、接受教育是好事情,但是现在这些情况渐渐变了样,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文凭的颁发泛滥上。“包括曾经很难获得的博士证书也呈多样化形势,不要说普通老百姓,许多党政部门都无法区分真伪,或者都弄不清楚哪些才属于国家教育部门正式认可的。”

2008年12月20日下午,在西北五省(区)党校研究生班咸阳考区:等场里,身为该校07级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员、陕西省乾县的科技局局长王显亮对一位重申考场纪律的考区负责人声称“我掏饯买文凭,你有啥资格管我”,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早在2004年,中组部等四部委经过清查,发现接受调查的67万名县处级以上干部中,每40名就有一名文凭有问题。还有相当多的干部将培训班、进修班等非学历教育填写为学历教育,将在职教育学历填写为全日制教育学历;还有部分办学单位滥发学历、学位证书。

“随后中组部专门发文对此情况进行了清理,规定了正规学历、学位文凭必须经过教育部门的最后认证。”朱华山说,“验证的方法很简单,可以通过教育部门进行查询,甚至通过相关网站就能验证是否在册。”事实上文凭能够被教育部门所认可的博士,其入学考试、学习过程和毕业答辩等程序都很正规,每一个步骤都是很严格的。但朱华山承认,作为教育部门,对很多事情也无力解决。

现实中,即使是“正规博士”的围栏也不断被突破。由于博士招生都是由高校自主命题,自主阅卷,同时自行划定单科和总分数线,然后确定入围复试名单,最后由博导组成的复试小组决定最终录用人员,所以在外界看来程序监督方面并不完善。

重庆市一名在读博士生透露:某些高校、某些导师对于“特殊考生”均采用“单独辅导”、“开小班”等等办法帮助考生过关,由于博士生入学考试都是各高校自己出题,操作起来远远比高考、硕考容易。加之入学名额年年有限制,竞争很激烈,“有排队就会有插队”,有些情况让应届毕业生和普通考生根本无法参与角力。

“党政部门的某些处级、厅级干部,利用自己的权力,如干部考察任命权、财政审批稽查权等,与某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暗中交易,换取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民盟中央委员马清早在2005年3月就指出,“这种现象全国各地都存在。在某些人文社会学科博士点,每年的博士生中,处级以上干部占1/4甚至1/3以上,他们中一些人就是通过权学交易‘考上’的。”

但是马洁的担忧并没有得到遏止,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人形象地比喻:“官员博士不用愁:一是学费不用愁――渠道多多;二是时间不用愁――书桌太无聊;三是毕业不用愁――代劳;四是文凭不用愁――绝对真实的‘假’文凭。”

在建立第一个博士点25年之后的2007年,来自国务院学位办的统计显示,中国的博士授予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而在这些博士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的在职公务员,不少甚至身居要职。现在,这些数量巨大的博士的含金量已经成为公众质疑的一个热点。

2009年6月被的前深圳市长毕业于湖南省交通学校汽车专业,属于中专学历,但其学历随着职位不断升迁也不断“升格”,其首先以“在职读研究生”拿到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的硕士学位,其后又成为“美国国际东西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尽管后者的学历并不被美国教育部门承认,但其以“双硕士”头衔在官场荣耀了好多年,最终沦为笑谈。

2008年6月被的原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西南财经大学博士,仅用约两年时间完成经济学博士课程,写成博士论文,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并通过答辩。由于其工作地点在北京,而西南财大在成都,其如何上课、考试,都令人疑惑。全日制博士生在正常情况下需要3年多时间才能拿到学位,在职博士生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却比正常学制的学生毕业还要快。

无独有偶,因、巨额财产而于2006年4月被判死缓的原成都市委宣传部长高勇,其1987年毕业于西南财大经济系本科,随后几年里又以“读在职”的方式获得该校的硕士、博士文凭,仕途上也一路攀升,其间甚至还指导四川豪吉鸡精厂老板严俊波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另外,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在2008年4月“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透露,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现实中,当正规的博士们大量进入公务员队伍,也势必对原先文凭不高的官员们形成压力,造成刺激。

官员读博两“容易”

“以前很多情况都弄不清楚,既然不需要严格考试,对外语考试也没有明确要求,也就糊里糊涂交费报名参加某大学的博士生学习了。”云南省一名正处级干部黄华(化名)说,“主要原因是身边的领导干部们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文凭学习班、考试班,从专科到博士都有,在这样的风潮下,自己很难不被卷入。”

他表示,学习时间延续了3年,钱交了好几万,其实也没上多少课,最后就得到了一本“博士学习结业证”,但

是这样的证书并不为本单位特别是组织部门认可,后来到教育部门一咨询,才知道那样的学习只是一种“学习培训”,根本无法获得教育部门认可的文凭,所以在加工资、提拔方面没有什么直接用处。

“可以说我这个‘博士’是白读了,而且后来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黄华说,“因为基本上都是偷空去学校,所以上课时间少,比较匆忙,老实讲也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但是大家都是各种领导,大学校园也倒成为了一个‘交朋友’的好去处,互相间也顺利地办成了不少事情。”

在前几年,可以说95%以上的官员参加的都是类似的研究生班,他们所获得的文凭、学位证书等等都被教育部门和组织部门拒之门外。于是,一些官员大呼“上当”,另一些也不以为然,表示并不吃亏,“以前官场交朋友在饭桌上,后来转到了网球场和高尔夫球场。再后来就到了高校学习班上了。对比下来,似乎在高校里交朋友更有档次和信誉”。

黄华也表示,其实也不是所有的地方或部门都不承认这样的学位,“比如在很多企业里,在个别地方党委政府会在一定期间承认,因为他们的主要领导也拿着这样的学位或证书,总之教育部门的意见不可能管住所有的情况”。不过他也承认:“换一个单位,或者换一任领导,这样的情况经常也就发生变化了。”

云南省某厅的一名干部甚至还质疑说:“凭什么教育部门要垄断起来,他们说有效就有效,说无效就无效?而且,教育系统又怎么能证明其承认的学历都没有水分?”他认为,中国的教育情况有自身的特殊之处,比如党校、军校的文凭教育在其他国家就不一定存在,但是在中国却不能否认其重要性和必需性。

“现在的情况是,级别越高的官员越喜欢拿高文凭,相反基层干部并不是很热衷,大家往往有个大专、本科足矣。”黄华说,“之所以更高级的领导干部能够去拿高文凭,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入学容易,有些学习是不需要入学考试的,即使需要考试他们也有办法通过;二是不担心学习经费和学习时间,作为领导都很容易解决,最终名利双收。”

他表示,在职博士学费很高,让普通脱产考生望而却步,他们不得不为了获得公费或者全额奖学金而放弃工作机会或现有工作。但由于种种“潜规则”和“学术腐败”的存在,只要满足了上面两个“容易”条件的领导干部,却可以“做官、读书两不误”,最后要拿到博士文凭、学位并不难,“而且文凭放在抽屉里也不累人,有用无用先留着备用”。

当然也有人提出,领导干部的工作很忙,有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学校上课,因为“脚踏两只船”的结果往往是不理想的,同时如果经常到校上课,那么官员们的工作出勤怎么计算?

“真正读博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官员们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去读博士,那就证明其工作内容和责任是可有可无了;那么在读博士期间,其工作岗位和工资待遇是否应该保留,应该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黄华说,“各级组织部门、纪委监察部门应该对类似的情况有个说法,甚至是否应该进行监督、处罚,否则将给社会各方面带来危害。”

大专学历已够条件?

具体负责选拔干部工作的组织部门又是怎么看待这种情况的呢?

“现在在职官员获得高学历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些人不问青红皂白把责任推到了组织部门身上,其实很没有道理。”云南省的一名组织部干部说,“事实上上级领导要求我们考察、任用和提拔干部时,很少把是否拥有高学历作为主要条件,就目前的现实情况,一般只要有大专以上学历就可以。现在教育工作很发达,用大专作为最低学历标准应该不过分。”

他透露,之所以组织部门有时候会对一些岗位进行“文凭要求”,主要是考虑工作的便利和效率,即用文凭杠杆来先筛掉一批人,“否则需要面对的人太多了,组织、人事部门根本无法开展工作。根本原因并不是唯高学历论,其实也是对文凭泛滥的一种无奈,这样的责任应该从没有把好学历关的高校那里去追究”。

“当然,也不能否认在同等条件下,有高学历,尤其是博士的官员会得到一些优先考虑,即‘博士帽’兑换来更高级别的‘乌纱帽’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他还表示,“但是也可以这样想,只有优秀的人才会愿意不断学习,而对于真正优秀的人来说,拿个高文凭其实也不是难事。”

事实上,近年来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在选拔干部时,早已不把“大专学历”当回事,而是明确把博士学历作为一个优势条件,这自然使“官员博士”的浮躁之风愈演愈烈。

“我觉得许多官员已经把‘博士’头衔视为一种时髦、实惠的玩意,即他们对博士含义的理解已经进入了误区。”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名博士生说,“博士应该是一种专心研究的学者称呼,是一利学术成就的表现,而不应该是一种衡量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准。”

他表示,中国的行政权力早已经过分异化,并且很深地介入和主导了学术圈,之所以许多高校、导师愿意接纳官员博士学生,众所周知多是由于背后的利益交换所致,即官员可以得到高文凭,而高校和导师可以透过官员权力达成自身利益所需,比如导师不仅可以顺利拿到很多科研项目,而且能借助官员的行政权力获得诸多社会资源。

“有人质疑过,作为官员热爱学习有什么不好,在工作的同时能够获得高文凭有什么错?”这名博士生说,“近年来大量官员成为博士生,花了点国家的钱,占掉了些学生名额,耗费了点国家资源都还是小事,更大的危害是让真正苦读寒窗、潜心研究的其他人失去了信心,因为多年的辛劳竟然比不上一时的官员权力。中国的官员们实在了不起,他们能够把这两样东西一起‘通吃’,而且把‘文凭泡沫’的一切过程都安排得挺像回事。”

不过也有例外,2008年3月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仅有中专学历,2009年8月新任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的蒋宏坤学历为“在职大专”。在目前官员高学历的队伍中,这样的文凭的确显得“卓尔不群”,竟然获得社会上极大的赞誉。

“幸亏张平和蒋宏坤早已经从政多年,如果放到现在博士、硕士满天飞的官场里,凭他们的中专学历、在职大专学历,估计连进入仕途的机会都没有。”黄华说,“事实上对于许多重要的党委政府重要职务而言,最需要的是政治家才能,而不是高学历。”

2009年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在省纪委的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这与我们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显然,的话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官员的能力其实与学历高低没有太直接的关系。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9篇

1、申报正高级职称者,应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本科以上(含本科,以下同)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取得相应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副高职称5年以上。

2、申报副高级职称者,按以下情况区别对待:

(1)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7年以上。其中,市级以上(含市级,以下同)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学(包括西医和中医)以外的技术人员可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县级以下(含县级,以下同)医疗卫生机构所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均可申报相应专业职称。

(2)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大学本科学历,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5年以上。

(3)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硕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4年以上。

(4)具备相应专业医药卫生类博士学位,取得相应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职称并被聘用中级职称2年以上。

(5)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3、申报全科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职称的,除须具备申报副主任医师职称所应具备的学历和资历条件外,还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卫生工作满3年;(2)具有临床医学(包括西医和中医)专业中级职称;(3)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合格证(全科医学中级职称的不须提供此证)。

(二)执业资格准入要求:

申报医师类高级职称者,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资格并经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且申报专业的类别应与医师执业资格类别(临床、公共卫生、口腔、中医等)相一致。申报护理类高级职称者,必须具备护士执业资格并经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三)论文要求。

1、申报正高级职称者,须提供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3篇。

2、申报副高级职称者,市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须提供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篇;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须提供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2篇,其中1篇须为公开发表的论文,另1篇可为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宣读论文、专业工作研究文章或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应用分析文章。

3、公开发表的论文必须是发表在国内外医药卫生类或相关专业正式期刊上的论文。国内正式期刊应为《湖南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参评论文正式期刊目录》(湘卫职改办〔2010〕3号,以下简称《目录》)收录、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上查询到的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期刊,《目录》以外的国内期刊不予认可。国外刊物是否为正式期刊,由评审专家组鉴定。

4、县级以下医疗卫生单位申报人员提交的宣读论文、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应分别达到以下要求:

(1)宣读论文应是在省级专业学术会上宣读、字数不少于1500字、未公开发表的论文,申报时须提供《论文宣读证书》原件和学术会议论文集(包含所宣读的论文原文)。

(2)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是申报者本人的科研成果或运用、推广他人科研成果的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上,并在单位宣读,申报时须提供有单位负责人评价意见、单位公章和两名负责人签字的《工作研究文章或科研成果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及宣读情况表》(见附件3),年度业务工作总结无效。

5、申报人员提交的论文,须由市州或省(厅)直单位审核并出具审核意见,《目录》外的国内期刊不得受理。

6、申报人员须指定一篇论文为代表作,并在期刊封面标明。代表作复印一式两份,贴上填写好的“论文代表作封面”,复印时须隐去论文作者单位、姓名等个人信息(包括英文信息)。

7、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不能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论文。

8、提交的论文内容必须与所申报的专业一致。

(五)下基层服务要求。

在城市(市、州人民政府所在地)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申报临床医学(包含西医和中医)副主任医师任职资格的医务人员,任现职以来至申报前必须到县或乡镇(社区)医疗卫生单位连续服务6个月以上,并考核合格。同一城区的社区医疗卫生单位或三、二级单位在社区的分支机构不能作为对口服务单位。凡未完成下基层服务任务的,不能申报。申报人员须报送《城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定期服务工作考核手册》或《卫生技术人员下基层(县、乡)医院服务登记表》(见附件5)。

任现职称后正在或曾经承担、援疆、援外任务,援助时间在1年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视同为完成下基层服务任务。

对于下基层服务,个人弄虚作假者,取消3年申报资格;单位工作人员帮助作假的,除追究申报者责任外,还要追究工作人员相关责任;单位有组织弄虚作假的,除追究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相关责任外,评审机构停止受理该单位申报材料一年。

(六)外语(医古文)和计算机能力要求。

1、外语(医古文)水平要求。申报者须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通知书(卫生类或综合类),申报正高者须提供A级成绩,申报副高者须提供B级或A级成绩;申报中医、中药、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类的人员可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成绩或医古文考试成绩。

有关外语(医古文)免试、降分、放宽成绩的条件详见《关于我省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湘人发〔2007〕56号)。符合条件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计算机能力要求。根据原省人事厅《关于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湘人发〔2009〕17号)规定,凡申报高级(含正高、副高)职称的须获得3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原取得省人事厅颁发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中级合格证,认可为一个科目(模块)。

有关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考条件详见《转发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湘人发〔2003〕39号),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七)继续教育学分要求。

根据《湖南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试行)》(湘卫科教〔2001〕6号)规定,申报人员应提供《湖南省专业技术职务继续教育登记证书》(卫生类)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达到规定学分才能申报。

(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报:

1、发生医疗事故负主要或完全责任者未满3年的。

2、受行政处分且仍在处分期内的。

博士学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医院;论文;统计分析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Papers Published by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in 2011~2015

DUAN Zhi-qing,WANG Li-quan

(Science and Education Department,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Suzhou 215004,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rough 2011~2015 years in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Chinese scientific paper journals and SCI journal published papers summarize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of the hospital,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Methods CNKI China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Wanfang database and Pubmed database as the basis,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etrology 2011~2015 published paper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Second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uzhou University during 2011~2015 a total of 2648 papers,of which 516 articles of SCI(19.49%),core journal 1030(38.90%),the statistical source journal 501 (18.91%),other journal 601 (22.70%);the 5 year the number increased by 3.54 during the SCI article times,the total impact factor increased by 4.86 times,the average impact factor increased by 0.29 times;in the 2648 article,intermediate and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s who authored 2074,doctoral and master authored 1702. Conclusion 2011~2015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remained stable,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SCI papers,the quality of the Chinese also increased,and higher education seni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as the main document recommended hospital management group.Continue to optimize various incentive policies and measures,strengthen youth technical backbone to support effort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 depart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Key words:Hospital;Papers;Statistical analysis

科技创新在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医院专业人员发表的科技论文既是科研成果和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反映其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医院临床、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1]。其中,高影响力论文更是集中表现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引起科研人员与科研机构的重视。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可靠性、学术性的数据库,SCI论文的发表愈来愈成为衡量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水平和奖惩的一个重要指标[2]。本文统计和分析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2015年医学论文的发表情况,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医院科研论文产出的能力,为医院科研管理部门了解本单位科研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提供参考,夯实了医院科技相关档案中的科研论文总结性材料,并为医院管理层评价医院科研能力、制定管理政策、整合各项资源提供客观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中文科技论文在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中以单位途径检索,SCI论文在Pubmed数据库以单位途径检索,并与本院2011~2015年实际统计报表进行核对。此次统计的论文一律选择知识产权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选择2011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由我院职工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

1.2方法 对每年年终报送到科教处的科研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作为科研论文的原始统计资料。同时,结合CNKI、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采用单位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索词进索,对刊登科研论文的杂志名称按SCI、中文核心、统计源、其他类型期刊进行分类统计。数据采用Excel 2007处理,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的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数量及构成情况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1~2015年在国内外期刊上共2648篇,其中,2011年429篇,2012年548篇,2013年565篇,2014年509篇,2015年597篇,每年总数保持平稳,但2014年略低于前两年。其中,SCI论文数量及占比都逐年增多,从42篇(9.79%)到191篇(31.99%);核心期刊论文数量及占比保持一个稳定的水平,而其他类型的论文数量及占比有明显的下降,见表1。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15年SCI论文不仅数量稳步增加,总影响因子也从83.896稳步上升到492.011,平均影响因子由1.996上升到2.576;2区、3区、4区的文章总数也是每年逐步增加。

2.2医疗科室论文分布情况 论文总共分布在30多个科室,数量排在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骨科、神经内科、普外科、影像科和神经外科,其发表总量占全部论文总档34.25%。其中,普外科和神经外科的SCI论文占比排第一,而其他三个科室核心期刊占比排第一。SCI论文数进步前五名的科室是普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疗科、妇产科。

2.3不同职称、学历的作者分布情况比较 从的职称来看,核心期刊仍是的主要类型,正高、副高职称人员占论文总量的比例为54.12%,相对于中级和初级占比较高;其中,职称等级越高,SCI论文的数量和占比越高,呈正相关性,见表5。从学历来看,大专及其他学历的期刊主要为其他类型期刊,博士、硕士、本科学历的主要类型都是核心期刊,硕士、博士学历的技术人员是的主力军,其发表的论文占论文总量的67.52%。其中,学历越高,SCI论文的数量和占比越高,呈正相关性。

3 讨论

3.1科研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总结

3.1.1科研平台及专科建设促进医院良性发展 在国家“科教兴国”的政策引导下,我院大力推崇“科技兴院”的方针政策,近10年间相继成立了“神经科学研究所”、“放射肿瘤治疗学重点实验室”、“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研究所”等重大科研平台,引进大量的医学硕士、博士人才,为基础实验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2010年以后先后获得6个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在2011~2015年排名前5的科室中4个为省级重点专科,1个为市级重点专科,可以看出重点专科已经成为我院科研论文产出的摇篮,是医院科研活力的主要源泉和科研活动的主要阵地,有着科研及学术上的整体相对优势[3]。

3.1.2完善机制激励科研论文产出 医院不断完善和落实科研考核激励机制,在科研方面,对实行量化管理,并与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评聘等联系起来,推动科室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不断提高,为科室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4]。此外,医院根据期刊的级别实施相应奖励与报销,SCI 论文则根据影响因子高低进行奖励。这些奖励举措大大地提高了医务人员论文产出的积极性,从表1中可见SCI论文和中华期刊论文在2011年开始明显增加,而省级期刊相应减少。此外,通过每年的科研表彰大会和医院官网及院内网、微信等媒介途径,对发表高层次论文的作者进行通报表彰,这样使得科研人员不仅获得了物质奖励,还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医院职工申请课题和撰写论文的积极性,近五年各类级别科研课题和论文数量的增长就是很好的证明。

3.1.3院内设立预研基金鼓励职工开展科研活动 为促进我院职工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高,2011年开始设立预研基金,提倡超前研究,增加争取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竞争能力。预研基金分为青年职工预研基金项目、博士、留学归国人员预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等三类,每个研究项目资助金额从1~5万元不等。2011~2015年期间,医院获得各级各类立项课题明显增多,达329项,项目级别也明显提升。因此,从2016年开始,预研基金的资助金额和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增加了护理专项5~10项。从中我们发现,科研项目经费的资助是论文产出的重要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医院中青年职工科研活动的开展,促进科研事业的全面繁荣与进步。

3.2科技存在的具体问题与改进建议

3.2.1科室之间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存在着不平衡性 2011~2015年医院共2648篇,发表排名前五位的科室共907篇,约占34.25%,超过了医院总量的1/3,尤其是SCI论文,总共516篇,前五位科室发表了248篇,占比高达48.06%。可以看出我院论文产出较多的科室集中在重点学科、专科所在科室,有相当一部分科室科研论文很少,这与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科研能力不相适应,而且在其他三级医院也存在这种情况[5-6]。因此,为了强化科室间的科研合作,带动医院整体科研能力的提升,医院于2015年开始进行优势临床学科群建设,构筑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主要在学科群带头人带领下,明确内部各学科的发展侧重方向,运用学科群内临床技术综合调配、人才梯队协作传承、科研方案统一规划等内部优势,克服原有学科间重复建设和不良竞争等缺陷,在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特点,促进学科技术、人才、服务领域实现进一步完善和增值。相信这些措施一定能增强医院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医院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

3.2.2论文作者的结构组成有待改善 从作者职称、学历分布情况可以发现,的数量及质量与专业技术职称、学历的高低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职称、学历等级越高,其发表文章的数量越多及质量越高,说明高级职称、高学历人员在科研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占比较高,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年轻初级人员科研水平有待培养与提高,应鼓励他们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尤其是硕士以上研究生更应该发挥高学历在科研中的作用,适当减轻其临床负担,改善软、硬件环境,支持他们加强科学创新工作。此外,2648篇论文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有1019人,我院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51人(含医疗、药学、医技、护理和行政人员),论文作者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05%,论文作者在我院科技人员中占比例较略低,与专业技术队伍不相适宜;有44.95%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这5年中未发表过学术论文。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大宣传,转变观念,不要只为晋升职称和续聘而写论文,避免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减少低水平论文和欠科学价值论文的发表,提高科研和论文写作的主动性[7-8]。

3.2.3科研管理岗位工作有待改善和提高 医院科研管理工作者是各项政策、信息、计划的传播者和执行者,也是医院科研计划的制订者和各项科研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科研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整体科研水平[9]。医院近五年的科技态势整体平稳,但2014年科技数较上一年有一定的下降,这就提醒我们科研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各项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又要及时掌握当今科研发展趋势,准确的解读和把握最新科研政策和法规;②加强和临床科室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协调管理能力,积极邀请专家来院进行课题和的讲解和交流,并有效引导医护人员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和;③进一步提高专业素质,医院方面应着重科研管理人员医学知识、管理知识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在可能的情况下多开展国内、国际考察活动,通过让管理者实地考察,切身感受差距,以提高职业o迫感和自觉性[10]。

总之,医院科研论文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论文总数逐步增长,高层次论文逐年增多。本文重点研究了技术人员的学术论文水平,但这只是反映技术人员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个面,其他方面包括基金课题、专利、技术标准规范、学术论著等等都是很好的指标,并且和学术论文都有一定的相关性,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的整理与分析,探索建立一个合理的、规范的、符合本院工作的科研绩效管理系统,使医务人员所从事科研工作的得到认可,激发他们继续奋斗的动力,促使医院整体研究水平向更深层次发展,使学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而提高科研论文的产出的质与量。

参考文献:

[1]潘利民,翟俊霞,席彪.医院科研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4(3):253-256.

[2]张超杰,肖蔷,张志功. SCI论文在医疗领域价值的思考[C].“SCI论文与医疗、教学”全国学术研讨会.2014.

[3]马慧君,王洁,刘蔚,等.科技兴院战略对专科医院科技论文产出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7):990-992.

[4]顾成武,陈拥军,聂本刚,等.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科研管理方法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52-154.

[5]丁彩翠,黄明杰,李惠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5~2010年SCIE收录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医院,2011,11(6):53-56.

[6]顾怀敏,罗冰,江春艳,等.强化医院科研管理创新促进高影响因子 SCI 期刊论文产出[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3):302-305.

[7]王燕.川北医学院近10年中文期刊论文产出调查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7):2705-2707.

[8]沈一展,吴建国.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6~2011年国内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24(6):86-88.

[9]周瑜.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J].商品与质量,2011(9):192-193.

上一篇:经济博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政治学博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