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硕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20:41:00

博士硕士论文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节 写作八个步骤

严格地说,提笔写(或在电脑上打字)之前的许多步骤都属于论文写作的必要环节,一定程度上比实际动手写重要得多。许多过来的人都有体会,完成一篇较大的论文,准备过程时非常重要,一旦真正准备好了,动手写作的时间不过数天到数周。

第一步,确定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否得当,对于论文的成功,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一个好的选题等于成功了一半。虽然选任何本专业范围内的题目都能够写出东西来,但是一定考虑是否可以做到有新观点、新发现、新角度、新研究方法、新材料等。注意不要题目选的过大,无法在这个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展开。根据许多硕士论文的选题经验,这一级论文的选题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本专业的研究空白、发生争议的热点话题(自己的观点感到较为充分)、对比性的话题、从其他专业角度研究本专业的话题(这是一种选题的学科交叉或边际效应)、有新的插入角度的老话题、刚刚冒出来的本专业的新问题等。

第二步,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收集(或者叫“文献检索”)并细读相关的研究资料与理论依据。这一步的工作是较为艰苦的,查找资料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很大。这一步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步,你的论文内容很可能完全或在很大程度上重复了别人已经做过的工作,等于白做;查找的过程,也是启发思路、产生观点火花的过程,不走这一步,等于掐掉了自己新观点、新视角、新材料的来源。这也是为下一步做观点、角度、材料上的准备。

第三步,提出你自己关于选题的理论假设,或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与核心问题。选题是指准备写的论文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真要动手写作,就会遇到两类具体的问题。第一类属于观点方面的:我的具体观点是什么?你可以设想出一个或几个观点,但它们仅仅是一种假设,通过许多证据、材料,通过严密的论证和适当的论证框架结构,证明你的假设是成立的,这才能形成论文的主体。第二类属于实用方面的:我要具体论证什么问题?你可以提出许多原因、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是不是与所论证的问题相关,相关到什么程度,这需要通过科学的调查数据和(实证)分析。

不论哪一种情况,这涉及论文的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一定要明确,并且贯穿论文的始终。由于硕士论文字数相对长,常见的问题之一,在于作者把握不住全文,写着写着,无形中脱离了自己原来确定的假设或具体问题,说了许多无关中心思想或论证主题的内容,最后得到“脱离主题”的结果。

第四步,决定采用哪些研究方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范畴,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后者又可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人们为探究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而采用不同的研究取向,不同的研究取向又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假设、收集资料的方式和对结果的判断标准。但是各种研究方法在现在的论文写作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相容和内在的连接。一般地说,根据自己的选题和讨论的具体问题,可以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辅以其他的方法。同时也需要一些历史的、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思辨研究方法。

在文科硕士论文中,作者直接为论文进行的定量分析,规模一般较小,适应的范围也是有限的,较多地采用别人而不是自己直接的调查结果。这是由于论文的研究经费有限、作者个人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以逻辑分析为主的论文,适当采用一些定量分析的数据,有时会给文章增添一些分量。但是,一定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要为了显示研究方法的多样而有意去做。例如一个很宏观的话题本来适于思辨研究,硬要加进一项微观的量化调查结果证明什么,反而会弄巧成拙。这是现在写好论文要把握的一个具体问题。

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一般文章的写作也需要有这一步,但对硕士论文来说,更为必要,其要求也更细一些。一般情况下,一篇硕士论文要有绪章、入题的第一章、主体章节,以及结束语。章节的设置在写前要有个大体的布局逻辑,使之结构合理;章和章之间有一种逻辑上衔接关系,防止盲目写下去,淹没主题,不知所云。这一步很少有一次完成的,往往会根据收集材料的情况、调查访问中遇到的新情况,经常变动。但是就像建筑师在盖房子前必须有图纸一样,到了写硕士论文这个层次上,大体的文章框架不能仅仅存于脑子中,一般要形成文字,相对细致一些,具体到“节”更好(但“节”的层次开始时不要固定化),便于写作时心中有数。

到了设计论文框架这一步,因为有了文字化的章节设计,除了请导师指导外,这是在正式动笔写前较广泛地征求其他专家意见的一个好机会。通过设计论文框架,可以大体看出文章的价值或存在的问题。

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这实际就是论文写作本身,所以这样描述,意在让作者理解论文写作的过程。各种材料和论据,不是天生就可以证明论点或说明具体问题的,需要通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论证(引用、修改、增减),才能使其变得富有生命力,极其自然、自成一体,有力地为自己所论的题目服务。

在这一步,有时需要温习一下学过的基础专业知识(例如社会调查统计的知识),用严谨的数据组织方式,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具体问题,调动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通过正论(这是主要的)、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手法,论证观点或问题,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论证中肯定会出现种种材料使用或缺乏的问题、逻辑推理的问题、论据与论题不相配的问题等等,需要停下来再找资料或材料或拜访专家,充实或削减原来论文框架中的内容,必要时对框架结构进行局部调整。这种情形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还对时间要作出安排,如果时间安排不当,就可能来不及调整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这是与第六步同时出现的另一种情形,即通过较为广泛地征求意见和本人的思考,感到原来的选题对自己不适当,或难以完成,那么就要及时调整论文写作的计划,改变选题或调整选题。由于前面已经对本专业的学术研究有过较多的思考和文献检索,即使改变选题,花费的时间一般也不会很多。

选题不当、难以完成的另一种情况不在于选题本身,而在于选题论证的范围过大。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把论证对象的范围缩小就是了,这时作者一定要舍得“割爱”,割舍那些用不上的材料。硕士论文写作中,论证对象范围过小的情况很少见,因为二三万字的论文,但也要注意选题范围太小的问题。

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章节设计的技术问题(含目录)、文中的引证标示、注释及编号、文后的参考文献编排,以及不属于论文本身的内容提要(包括英文提要)、关键词等等,都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这些虽然属于技术性问题,但也反映出作者的治学态度。特别是引证,凡是使用了别人观点的地方,都必须注明材料来源,不能含糊不清,更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变成自己的。标明的材料来源也要十分清楚,论著名称、作者或编者、出版社或发表的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时间等等,一应具全。有时,一篇较有水平的论文,答辩时提出批评的主要问题是引证的不规范,由于这个原因使论文的评价低一档,这很不值得。

第二节 论文的选题

一个适当的选题等于论文成功了一半。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20多年科学研究者的不断努力,加上研究生的招收数量大幅度提高。这样就使各学科的研究领域或论题越来越丰富,空白研究越来越少,而新问题的研究又有一定难度,于是现在文科研究生如何选择好论证的题目,凸现为一个新问题。因此,需要重点谈谈硕士论文的选题问题。

关于选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考虑:

一,选题的大小

选题大而不当,这是硕士论文选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动手搜集资料之前,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选题是否过大。例如“谈谈××学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在这样的选题下,当然什么都可以谈到,但这只适合某个具体学科的领导人做总结报告时采用。若具体一些,例如“论传媒受众的心理”,似乎好点,但在这样的选题下必须谈几十个大小问题才可能做到论证全面、深入,适宜写成一本学术论著而不是一篇论文。普通的论文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不同层次的问题。

对于硕士论文来说,选题之下,以只能分出第二个层次为宜。若选题之下能够再分出第三个第四个,甚至更多的层次,就不大好把握,难以将论证深入下去。

如果把刚才的“论传媒受众的心理”题目,缩小为“试论读者阅读消息时的选择性理解”,显然后者比前者的论证范围小多了。第一,它从广泛的传媒受众缩小到报纸这单一传媒的读者;第二,又从泛泛的一般心理具体到接受心理;第三,再缩小,只涉及接受新闻体裁中的一种----消息时的接受心理状态;第四,又将选题进一步缩小到只研究读者接受时的一种心理表现----选择性理解。选题小了,才可能对问题探讨得更深入。当然,如果作者既有较多的材料,又有较强的论证能力,可以将选题定在刚才说的第三个层次,甚至第二个层次上。

掌握多少材料和估量自己的驾驭能力,确实是选题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自己对某个选题特别感兴趣,下定决心要写,但是材料很少,并且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搜集到更多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换一个选题为好。材料是论文的基础,基础打不磁实,仅凭兴趣,是写不出成功的论文的。例如一位作者作出“中国的新闻传播带有道德色彩而西方的新闻传播带有机械性”的理论假设,但是他除了对当前的中国大众媒介有所了解外,对中国解放前一百多年,以及解放后和改革开放前二十多年的大众媒介,几乎没有接触过,对于国外传媒的接触非常有限,这个假设虽然有新意,但是可供论证的论据寥寥,这样的假设就难以成立。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这就是材料太多,作者的研究经验有限,难以驾驭,而且论文的篇幅也有限,这种情况下,最好坚决将选题范围缩小。

二,选题的价值

学术研究要追求某种价值,这包括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因此,如果说选题大小尚属于个人把握的技术问题,那么论文的学术价值,是更重要的取得成功的前提之一。为了保证选题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首先在确定选题之前,对准备选择的题目现有的研究状况进行价值评估,如果自己继续这个题目的研究,是否有价值,这可以从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两方面衡量。

如果某方面的选题,其学术方面总体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那么还要掂量一下自己掌握的材料和提出的假设是否足以产生新的学术价值。如果属于引进、介绍国外研究的新成果,在国内是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但要估量一下自己的理解、概括的能力,以及翻译水平、普及能力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社会价值,即有些选题在学术上看起来没有多大的价值,但是通过其科学的论证,可以使社会较直接地受益,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这样的论文,应当与具有学术价值、但不一定直接对社会产生影响的论文,其价值评估给予同等看待。当然,这类论文同样要求学术规范,只是衡量的价值标准有所差异。

选题的价值评估,在选题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多听取本学科专家的意见,以及一些相关的社会人士的意见。有时到了论文答辩的时候,作者还说不出自己论文到底有什么价值,这是很糟糕的事情,会严重影响对论文的评价。

第三节 文献检索

必须经历的论文写作的准备阶段

许多人文-社科研究者都有这样的经验:为了完成某一个研究选题,搜集资料、阅读堆成

小山般的论著、做笔记、找人访谈、搞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等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少则数月,多则数年。这些工作做得越充分,写作的时间就越短,并且会感到十分顺手。像硕士论文这样规模的论文,几天就能脱稿。

最令人感到为难的情况,就是材料不多,思路不明,却由于某种原因一定要写出来,花费了许多痛苦的写作时间,搞出来的东西往往水平有限。在这里,特别对于硕士论文的作者来说,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做好文献检索。因为这样规模的论文,专门为它搞抽样调查、大量访谈的可能性较小,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较小的假设来论证,因此准备工作大多集中在文献检索方面。

文献检索可以考虑走以下几个步骤:

一,首先以选题为中心,对广义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材料搜寻,然后缩小到选题本身较小的研究领域。例如研究性社会学中关于“中国女性的情感与性”这个选题,那么了解的范围一开始就不应局限在中国女性,而应先了解世界女性总体、一般情感、所有关于性的问题等等面上的情况,然后再缩小到中国妇女、一般情感和独特的中国女性情感。广泛搜索之后,再逐步缩小搜索范围,这对于把握自己准备论证的话题在较大范围内的地位和意义,是必要的一个步骤。

二,在适当缩小搜寻范围之后,一个侧重了解的情况便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它们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和存在哪些问题;它们没有采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对于选题是否能够产生新的结论等等。

三,了解不同学派的基本情况。多数选题在学科的历史发展中都存在不同的观点,甚至形成了不同的学派,检索时要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分析,在比较中确定自己的基本观点或倾向。这个步骤对于形成作者自己的观点,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面对已有的材料,分析研究空白和不够深入的地方。这时考虑两个问题:在选题范围内,有哪些尚没有被涉及到(空白);哪些虽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作为进一步分析手头材料的突破口,成为论文的主攻方面。这第五步,意义在于“沉一沉”,思考一下。

五,在第五步的基础上,再考虑需要研究的新问题、新情况。前人没有涉及到,而现在又急需作出解释,或得到解决思路的地方,可能出新观念或新视角。如果考虑得周全,较容易得出研究成果。但是这时要对自己的把握能力再估量一下,因为对新问题、新情况的阐释需要一定的学科知识功底。

六,经过第五和,进一步有目的性地查找本学科的材料。这时选题的主攻方向有了,就会产生深入查找材料的动机,文献检索的目的性更强了。这时找寻的材料,大多可能直接与将来要写作的论文相关,因而,这时查找材料与做笔记并重。

做笔记没有一定之规,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内容和个人习惯采用一种或多种形式。例如按内容归类做笔记、以不同的作者归类做笔记、用活页纸做混合笔记(看到哪里就记到哪里,然后再按一定的分析要求归类)等等。如果材料可以借走,当然使用电脑做笔记当然更好。整理笔记,按将来写作论文时的逻辑编排,这一步做得好,写作时就会感到很顺手。这项工作宁可慢些,到写论文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特别强调一个技术性问题,即笔记或资料整理的每条都要将作者(编者、译者)、论著(或资料)名称、出版情况和出版时间记下来;外国作者,除了译名外,必须记下外文原名。不要忽略这件事情,许多论文作者临到答辩才重视引证的规范,回过头来查找出处是很困难的。

七,第二次扩大搜寻范围,查找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方面的材料。这回不是泛泛地浏览,由于基本确定了论文的主攻方向,那么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可能会有不少能够为论证所选择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一般地说,采用一些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会给论文增添较多的学术性(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常常带出研究的新视角)。这一点有些硕士生忽略了,只在较狭隘的本学科的范围内论证,局限较大。

以上文献检索的八个步骤,只是大体上规定一下如何进行材料的准备工作,实际上对每个人来说,检索的步骤顺序不会都是一个模式。但是,凡是写得较规范、真正能够写出新东西的论文,大多经历了以上的准备过程。而论文不大成功的,检讨起来,多数都是在文献检索时犯了懒。这方面的懒惰,贻害无穷。

第四节 动笔之前

在头脑中把论文写成

在充分的文献检索的基础上,论文的写作要开始了。这时的第一步,不是马上就写,而要为写作做准备工作。是否在头脑中先把论成,往往影响论文写作的进度和文章质量。宁可多用几天作好充分准备,也不要将时间陷在写作过程中。

写作消耗的时间一般不应该很长,多数长时间处于写作阶段而不得结束的情形,往往是由于文献检索阶段的工作不完善,写前没有做好准备。由于思路没有形成,或思路本身是否成立尚存在问题,写不下去,但又不愿意重头开始。这是最尴尬的情形,注意千万不要在论证阶段拖时间。

一,写前的掂量

准备动手写作了,首要的问题是将已经确定的理论假设,或者自己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准备普及的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再做2方面的掂量:

第一,在就要动笔前几天,再慎重考虑一下,自己选择的主攻方向是否得当,材料是否丰富、论点是否站得住脚等等。

第二,对自己选定的主攻方向的价值(学术价值或社会价值),再掂量一下,到底能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这是衡量论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

二,研究要素的确定

动手写作前的第二项准备,是要确定研究的要素,即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论证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分布等等。

一篇硕士论文,只论证一个,最多二至三个抽象或具体的话题,三万字左右的规模一般够用了。这样规模的论文,已经需要有核心概念,以及相辅的少量其他概念,可以形成一个小系统。有些论文在答辩中遭遇诘问,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的内涵不清、不同的概念内涵重叠、各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衔接不当等等,于是造成论文多处出现逻辑矛盾。

硕士论文写作中,要注意使用本学科已有的概念,不要随意生造概念。一篇算不上很长的论文,如果采用许多生造的概念,光解释概念就需要相当的篇幅,哪里谈得上论证问题呢?

设计论文的大体框架结构。这是写任何略有规模的文章所必须的。对于硕士论文来说,框架可以设计到“节”,但不宜过细。写作中间需要在论证逻辑方面、次序编排方面经常调整,一些具体论证的因果关系、相当于网络“超链接”性质的对于论证中新出现的词汇概念的解释等等,翻来覆去的改动更是常有的事。事先设计得过细,会限制自己的思路。而较为宏观的“章”,要多设计几种方案,以保证突出主要观点的论证,让其他部分紧紧围绕主要观点展开。“章”是论文的基本骨架,整体上各章的内容要衔接有序,字数大体相当。

三,研究方法的确定

任何学术论文都需要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论证,以达到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解释清楚某个问题,或为所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作出合理性的说明。硕士论文属于中等偏下规模的研究,虽然可以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但是现在更多的论文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样化。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遵循科学的法则;而非科学的“研究”常常表现为个体经验的描述、随意观察、个人感想、利用未被证实的常识进行概括等等。这样的“研究”不大遵循严密的逻辑,没有考虑足够多的变量以及变量间的关系,推导出来的结论常带有片面性,很容易被无法涵盖的其他事实轻易。

科学研究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思辨研究(可以是文化的、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的等等),目的是获得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结论;另一类是实证研究,目的是获得事物属性的认识。实证研究又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两种方式。定性研究以观察、访谈为主,通过归纳分析、从资料中发现、体验式访谈和观察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定量研究通过人工控制的环境,以假设演绎的题目,代表性的统计和实验,得出关于事物属性的结论。如果选题属于实证性质,一般最好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某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

注意:现在流行的关于“定性研究”的理解,经常误指思辨研究。思辨研究是指从文化的、历史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对选题进行综合的、逻辑的分析;而“定性研究”是实证研究的一种方法,例如访谈、观察和资料分析,解决的是相对具体的问题,目的、方式与思辨研究有较大的差异。

不论任何研究方法,没有高低之分,要根据自己的选题决定采用哪一种。哲学、史学理论、文论方面的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方法较为适合;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民族学、国际关系方面的论文,多数是实证研究。其中又以定量研究的方法为主,较为宏观的数据,可以采用专业机构的调查材料。

量力而行,是硕士论文确定定量研究方法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如果条件的不具备,千万不要贪大,自己动手去搞较为宏观的社会调查。不然,会弄得骑虎难下。

定性与定量研究各自有优点和缺陷。因此需要了解一些现在的争论,以便选择研究方法时权衡。一些研究者认为,通过量表和统计分析、电脑模拟和资料简化的技巧进行等量化技术,可以使论证经得起测试和证明;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目前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要找出社会现象的真正因果关系是太妄想了。以定量研究来解释社会现象,有时显得不自然和缺少人性,过度简化了社会现象。[4]

第五节 论文的论证

论据与论证的统一

真地到了写作论证阶段,可说的话反而不多了,因为不同的论文所进行的论证千差万别,这里只能涉及到一些论证的原则。在论文选题和论证的主攻方向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所谓写作,其实就是将许多论据,经过论证,证明作者的假设是成立的,或者对某种现象的解释、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成立的。论据与论证的统一,正是我们进行论文写作要达到的目的。

论据,即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准备的各种材料,包括实证调查的数据、众多的事实、权威人士的意见、历史证据等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少数现实政治的选题外,“权威人士”主要是指本专业本领域内的专门家,而不是当权的政治领导人,学术研究与政治理论宣传要求的请“权威人士”说话,是有差别的。

论据如果不经过论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论据准备好了,接着就要紧紧围绕每一个立论(硕士论文中应有一个或二三个总体的立论;各章节可以还有一些较小的立论,但均应服务于总体的立论),动用自己头脑中各方面的知识进行论证。论证包括基本的逻辑论证,即常见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还有归纳论证(这要遵循严格的定性研究方法)等等;再就是定量论证(数据分析)。就论证的形式而言,还可以把论证分为正论、反论、设论、驳论、喻论等等。

硕士论文中,常出现的论证问题之一,是论据太单薄,无法全面说明立论。

第六节 论文的引证

注重规范化和前后对应

现在对于硕士论文的引证如何规范,各院校不大统一,但是在要求规范这一点上并没有分歧。各大学“学报”对论文引证的要求,今年起开始一致了,但是硕士论文与发表在学报上的论文还有许多不同,至少现在不能完全套用“学报”论文的引证规范。这里我介绍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对论文引证的要求,它的根据是港台中文硕士论文的引证和注释规范。具体的规范现在暂时可以不同,但是原则应是一致的,即尊重被引证者的著作权、引证明确、便于查找核对。就此,谈以下几个具体要求:

一,鉴于硕士论文带有较强的学术性质,可能要标明的引文出处、非正文注释较多,如果采用“页下注”的办法,有些论文

的某些页,注释部分会比正文还多;如果某一论著多次被引证,就必须反复注明同样的作者、论著名称、出版社和出版时间等等,烦不胜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引文出处和非正文的注释分别处理。

非正文注释(这是指需要作一些解释,但又不宜放在正文中的那部分文字),在文中统一编号,所有这类注释集中到论文之后,紧接着论文便是“注释”。

文中对引证标明出处,不采用编号页下注,而是在引文(或引者复述)之后加一括号,依次写上作者(或编者),发表年代。如果引证的是书,在年代之后加冒号,标明页码。论文的最后组成部分,应是“参考文献”,将文中引证到的所有论著和其他资料一一列出。无论一部论著(或调查报告)被引证多少次,关于这部论著的作者、出版时间、名称、出版社(或期刊)等基本情况,只在“参考文献”中出现一次。正文引证后的括号内,要求列出发表年代,这是便于读者感受被引证材料的新旧;不同的页码,正文括号中已经给出。

二,非正文注释中的引文或复述之后,同样采用括号,只注明作者(或编者)、发表年代和书的页码。

三,为了便于查找核对,“参考文献”按作者(或编者)的姓名排序。中文著作(书)为一类,按作者的姓氏笔划顺序排列;中文论文为一类,也按作者笔划排列。英文和其他拉丁文论著编在一起,著作(书)与论文同样分别编排,分别按照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顺序排列。俄、日、阿拉伯、梵、回鹘、彦等文字的论著,分别另组,同样按作者(或编者)姓的字母(或假名)顺序排列。

四,文中没有明确引证或复述,但确实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思路的论著,也可以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便于审阅者考察作者文献检索的视野。

五,“参考文献”中的论著,可以有少量未发表的,但要说明原来或目前的状态(例如:“已通过或尚未通过的博士论文”、“作者提供的未发表稿”、“征求意见稿”、“打印稿”、“手稿”等等),一般也要注明写作时间。

六,“参考文献”中每一论著情况的排列顺序是:作者(或编者)姓名(外国人要先写上姓,姓之后加逗号,然后是名)、用括号标明的发表时间、冒号之后是论著(或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的名称、出版社或期刊名称及期号(不用标年代,因为第二项已经标明年代了)。

七,引证同一作者(或编者)的不同论著,按该论著的发表时间顺序编排。不论在正文还是在参考文献中,均在标明的发表年代之后以加上a、b、c……来区分。

八,引证中文翻译论著,正文括号中标原作者(或编者)的中译文“姓”。译者在“参考文献”的论著名称之后加括号标出。

九,这样,论文的要件排列如下:

标题、目录、绪章、正文章节、结束语(可以不设)、有编号的注释(有的论文不需要在正文另加注解,当然也可以不设)、参考文献、后记(可以不设)。论文提要、关键词等,是为了便于了解和查阅而设置的,很有必要,但不属于论文的组成部分。

十,正文或注释中第一次出现的外国人名、机构名和一些专用术语,除了常用的外(例如马克思、诺贝尔、小布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激光等等),中译文之后应加括号,标出原名。不过,现在一般仅限于拉丁文体系的文字,一些非拉丁文体系的文字由于存在打印困难,暂没有要求。

硕士论文毕竟有数万字,需要在完成论文之后,认真整理材料,使正文与“编号注释”、“参考文献”对应。现在硕士论文的一个主要的技术性问题,就是不重视材料的整理和不遵从对论文的技术性规范要求。有时,答辩中这种看起来似乎不重要的技术性问题,使得对论文的评价大打折扣,因为这表明作者的治学态度不够严谨。这种因“斜失大是很不值得的。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引用 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 实证类英语硕博论文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上世纪70年代,国外专家对文献引用特征的研究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学术研究写作中能够准确恰当的引用是学术研究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许多专家为了揭示学术论文中的引用特征,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引用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这其中涉及不同的学科,如应用语言学、社会学等。

在应用语言学领域,Swales首次对论文中的引用进行分类,从引用的文本形式上将其划分为非融入式和融入式, 前者是指引用的作者信息,包括作者的名字、年代、具体页码都置于所引用句子的外部;而后者置于句子内部是完整句子的有效构成部分。在融入式上,Thompson又细分为三类:动词支配类、作者名词类和非引用类。动词类是指句子中的引用信息由动词来引出;作者名词类是指引用的作者信息以名词或名词成分的形式出现。

引用功能策略划分上,主要有国外Thompson、Petric、Mansourizadeh & Ahmad以及国内的徐P。Thompson把融入式的引用功能分为:溯源、识别、根源、参考和例证。在此基础上,Petric鉴别出九种引用功能:归属、例证、参考、应用、评价、建立链接、比较和其他。这种划分具有一些瑕疵,某些功能之间存在着功能重合部分,比如建立链接功能与其他功能是有重合的。在综合了Thompson和Petric的引用理论上,Mansourizadeh & Ahmad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引用功能――支持。其实支持功能和建立连接功能一样都是属于宏观意义上的,与其他的引用功能存在重合处,不应该与其他功能划为同一平行位置。

基于国外理论不足及对国际实证类语言学期刊论文分析的基础上,徐P重新梳理修订了一个新的引用理论。该引用理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继承了前人优秀的划分成果;二是适合英语实证类学术论文;三是在引用功能方面,将其划为宏观上的引用功能和微观上的引用策略,避免了以前出现的功能之间重合的问题;四是与以前不同,将一些小的引用策略合并为一个策略,因为在分析文本中时常发现被合并的小策略常常是难以切分开的。

表1:引用理论分析理论框架(源自徐P)

目前,对学术论文中引用特征的研究偏少,而学术论文中结果与讨论部分的引用对于学生而言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部分往往需要牵扯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别人成果建立联系。 因此,本研究将以徐P的引用分析理论为框架,将国内学生的实证类学术论文与国际著名期刊论文在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引用情况对比研究,分析学生论文在分析讨论部分与期刊论文存在怎样的差异,并探讨其潜在原因。

2研究问题和方法

国外期刊实证类论文的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在引用的文本形式和策略上具有怎样的特点?硕博论文与其相比存在怎样差异?

研究所选语料是国内知网上近年来实证类英语专业硕博论文各20篇,参考语料是应用语言学国际核心期上随机挑选的近年来的20篇实证类论文。对论文中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的引用分别标注并进行统计,依照前人做法统计时对于一个括号内的引用(无论有几个)都计为一处,之后采用定量数据比较和定性文本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引用的文本表现形式

表2:引用的文本形式在期刊、硕士和博士论文结果与分析讨论中的分布

在表2中可以发现,期刊论文中引用形式以非融入式为主,其次为作者名词支配类和动词支配类。这与Mansourizadeh & Ahmad的研究发现一致,因为非融入式更多强调所引用的信息本身,而非被引用的作者,这会让学术论文更具有客观性和学术性。

与期刊论文相比,硕士论文在引用文本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两方面:(1)本该使用最多的非融入式在硕士论文中却是使用最少;(2)动词支配类形式使用过多。非融入式的不足会影响学术论文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另外硕士生使用的名词支配类较少可能是因为缺乏将引用文本的原信息名词化为自己语言的能力,而动词支配则是较为简单的引用形式,所以易被学生多用。在博士论文中,非融入式、作者名词支配类和动词支配类的使用比例与期刊论文相比比较相似,使用最高的是非融入式,最低的是动词支配类。这可能是因为博士生在学术素养和语言能力上要比硕士生普遍较好有关。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发现在论文的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中,在引用文本形式上,硕士生存在较大差异,而博士生表现的很好,与期刊论文的专家很相近。

3.2 引用策略

表3:引用策略在期刊、硕士和博士论文结果与分析讨论部分中的分布

期刊论文中,比例最高的是关联比较和独立归属,其次为采纳引用、参考例证,最后为综合归纳和溯本求源。Betty Samraj和朱琼的研究中也都发现期刊论文中使用比例高的是关联比较,而且还强调这一引用策略在分析讨论部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来看,使用比例最高则是独立归属并不是关联比较。据前人的研究发现,独立归属是学生学术写作中较常使用的一种引用策略,原因可能是这种策略比较简单,不涉及到与其它研究的比较、综合分析和解释,才会被多用;还有可能是学生对于各种引用策略使用的意义和作用还不是很清楚而且学生亲自学术写作的机会和经验都不是很多。除了关联比较使用的比例较低,在采纳引用、参考例证和综合归纳上,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也都是使用比例较低。另外,博士论文中,突显的问题就是溯本求源策略使用比例过高(18.8%)远大于期刊论文中的比例。原因可能是在学术写作中,博士生本身比较深厚的学术素养让他们更宁愿选择溯本求源策略,这样会显得学术写作的客观性。但是,过多的使用可能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却显得学术写作完全没有了作者自己的身影。

4结语

研究发现与英语实证类期刊论文相比,国内英语硕博论文在引用文本形式和策略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博士论文总体要好于硕士论文。硕士在文本形式和策略的使用比例上均存在着较大差距。博士论文在文本形式与期刊论文相比具有一定的的相似性,在引用策略上与期刊论文相比,和硕士论文一样具有很相似的差异性。论文结果与讨论部分中的引用,是常容易忽视也是较困难的,希望学生可以认识到引用使用的不足,强化学术写作中引用能力的培养,写出学术含量高语言论证强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 Samraj, B. Function and function of citations in discussion sections of master’s theses and researches articl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3, (12): 299-310.

[2] Mansourizadeh, K. & U. K. Ahmad. Citation practices among non-native expert and novice scientific writers [J].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1, (2): 79-88.

[3] Petric, B. Rhetorical functions of citations in high- and low-rated master’s these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7,(6):238-253.

[4] Swales, J. Citation analysi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Applied Linguistics, 1986, 7(1), pp. 39-55.

[5] Thompson, P., & Tribble, C. Looking at citations: Using corpora in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chnology, 2001, 5(3): 91-105.

[6] 徐P.实证类英语学术研究话语中的引用特征[J].外国语,2012,35(6).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3篇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根据申请学位是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其论文有不同的要求。

学士学位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授予学士学位需达到下述学术水平:一要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这两个条件,不仅是获得学士学位的要求,也是撰写学士论文的要求。根据《条例》要求,学士论文考察的只是“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初步能力”,因此论文的题目不宜太大,论述的范围不宜太宽,只要对某个问题有一定的创见,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看法,就是一篇好的学士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条例》规定,授予硕士学位需达到下述学术水平: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的要求比学士论文高,通过答辩的硕士学位论文基本应达到发表水平。硕士论文的选题应遵循先进、实用、可行三项原则,其既可由导师在研究方向上指定一个范围,由研究生自己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也可由导师指定研究题目。

博士学位论文:《条例》规定,授予博士学位需达到下述学术水平: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二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生是我国学位培养的最高层次,其学识水平、科研能力和创造性的成果主要通过论文来体现。博士论文有以下特点:创新、系统深入和独立完成。

二、学位论文的写作格式

学位论文与学术论文的写作格式和规范化要求基本相同,本文仅就学位论文撰写中的特殊要求简要介绍如下,包括署名、摘要、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附录、目录和字数。

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决定姓名排列的先后;摘要: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除同学位论文一样需要写一个简短(200~300字)的摘要位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外,还要求写一个为送请评审目的的详细摘要;前言:为了反映硕士生和博士生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做了充分论证,前言可用较多的文字对本课题的历史及其现状进行“叙述”,可以独立成章;材料和方法:为了答辩或便于评审委员会了解作者的设计思想和研究过程,学位论文常将实验仪器、方法、步骤及计算详细写出;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列表或图,要求是一定要如实写出;附录:学位论文有时还有附录。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并非必需。附录的内容请参照国家GB 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规定,附录可编于论文后,也可另编成册;目录:篇幅长的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有时是一本科学专著,因此要列出目录,使读者一目了然;字数:一般学士论文0.5~1万字,硕士论文1~3万字,博士论文5万字以上,某些高水平的博士论文可以是20~50万字的科学专著。

三、学位论文的发表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46-07

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提供了:①代表某一领域研究水平的硕博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②具有时效性并拥有明确而稳定读者群的期刊文献,〔1〕有叙事性的也有理论性的,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某一时段某一领域实践与理论的研究状况。

硕士论文与博士论文库的检索思路:①循环地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为主题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的论文。②集合两个数据库的所有论文,去掉重复统计的论文。③阅读每篇论文,去掉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论文。最后整理结果:2010年无此领域的博士论文,共有25篇硕士论文。

期刊文献的收集思路:①确定以学前教育领域的六本核心期刊为检索对象,它们是《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教育导刊(幼教版)》。②以期刊名为检索词得到2010年目录后,再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得到每本期刊的文献。收集结果不完整,因为即便用了两个数据库进行查漏补缺,发现还是有期刊缺期现象。③查阅这六本期刊2010年纸质本,对数据库的数据作了查漏补缺工作。④阅读每篇文献,去掉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文献。最后整理结果:六本核心期刊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文献共58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论文的界定:在硕博论文库与六本核心期刊范围内,凡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探讨问题为音乐教育现象的文献。另外,以下三类边界交叉的文献也被收录其中:①在艺术综合教育的文献中,涉及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文献。②有关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内容的文献。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传统习惯是把幼儿园舞蹈教育归入音乐教育范畴的。③在运用个案研究法的硕士论文中,其中有一个以上个案是有关学前儿童或学前儿童教育机构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

下面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2010年25篇硕士论文与58篇期刊文献作计量分析。

一、硕士论文计量分析

(一)论文作者所属专业分析

25篇论文分别来自高校的三个专业: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学专业、专业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师范院校的美学专业。三个专业论文的数量与百分比分布如下:音乐学专业的有17篇,占总数的68%;学前教育学专业的有7篇,占总数的28%;美学专业的有1篇,占总数的4%。

数据显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硕士学位论文作者主要来自艺术院校的音乐学专业与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学专业,音乐学专业的作者显著多于学前教育学专业,两者的比值接近2.5∶1。

(二)论文作者所属院校分析

通过对2010年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两个优秀硕士论文库中学前音乐教育硕士论文的统计,我们发现中国高校在向两个数据库提供优秀硕士论文时的标准不统一。有的院校提供的确实是比较优秀的硕士论文,有的院校没有经过筛选,只要是硕士论文都提供。鉴于此,一方面,“优秀硕士论文库”呈现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与“优秀”这个称呼名不符实;另一方面,个别学前音乐教育范畴内的硕士论文因为没被评上优秀而没进硕士论文数据库。录用标准混乱最明显的表现:有的院校不提供非全日制硕士的论文,有的院校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的论文都提供。我们想对这两类学位论文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发现得不到这个数据。因为在论文首页,除统称的“硕士学位论文”外,有的院校另有“学历硕士”或“专业硕士”“科学硕士”“教师硕士”“教育硕士”“全日制硕士”的区分标注,有的院校则没有。

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15所高校开展了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相关的硕士生培养工作,其中艺术院校2所,综合性大学2所,其余9所为师范大学。可见,涉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硕士论文主要来自师范大学。

(三)研究内容分析

按照一定的类目划分标准,〔2,3〕研究内容的类别与百分比数量的统计分析如下: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类论文有4篇占16%,其中3篇讨论学前儿童审美发展,1篇讨论学前儿童总体发展。3篇讨论学前儿童审美发展的论文,作者来自音乐学、学前教育学、美学3个专业。讨论学前儿童总体发展的论文,作者来自音乐学专业。

2.国外音乐教育类论文有1篇占4%,作者来自音乐学专业。

3.非正规音乐教育类论文有4篇占16%,其中2篇讨论学前儿童的器乐学习,1篇讨论亲子音乐教育,1篇讨论音乐课外辅导班现象。4篇论文作者都来自音乐学专业。

4.幼儿园音乐教育类论文有6篇占24%,其中2篇考察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论文作者来自音乐学专业;2篇探讨教育媒介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论文作者来自学前教育学专业;1篇讨论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方式,1篇探讨幼儿园课程实施方式,后2篇论文作者都来自学前教育学专业。除2篇考察幼儿园音乐教育现状的论文外,其余4篇都属于幼儿园艺术课程研究范畴,而涉及幼儿园艺术课程的所有研究都体现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性,所以此领域的论文作者都来自学前教育学专业。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5篇

检索免费,但是需交费方可阅读全文。检索时进入网址点击右上角的高级检索,进入检索页面,在检索输入栏中输入关键词,点击检索即可检出需要的综述论文。EngineeringVillage平台EngineeringVillage平台就是Ei检索平台,是荷兰爱思唯尔出版集团旗下一员,致力于为工程师、科研以及技术人员提供工程科学数据库的信息和文献检索平台。内容包含了5100多种的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ngineeringVillage具有综述文章的检索功能,进入检索平台后,点击页面上方的快速检索(QuickSearch),进入页面后,在检索框中输入要检索的关键词,点击限定栏下的Alltreatmenttypes,出现下拉式菜单,选择Literaturereview,单击“检索”,检出的结果就是所需的综述类文章。PubMed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是一个关于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方面的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免费数据库[5],可检索4600多种医学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期刊。网站地址为,在检索输入栏中输入检索的关键词,点击检索,页面显示检索结果。在页面的左边有限定选项,在文章类型(ArticleTypes)下点击Review,即可把综述论文从其它的论文中筛选出来。MEDLINE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是权威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可检索自1965年以来5500多种医学类期刊发表的论文,覆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医疗保健等许多领域,是检索国际医学文献的首选数据库。有很多出版商获准转换MEDLINE数据库,如:OVID-MEDLINE,EBSCO-MEDLINE和OCLC-MEDLINE等,下面以OVID-MEDLINE为例说明综述文章的检索。在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模式下都可以检出综述类文章。在检索框内输入要检索的关键词,用鼠标点击检索栏下的限制检索(limits)选项,展开后会出现很多限制项,在综述文章(ReviewArticles)前点击选择该选项,限制检索还可以限制检索的主题范围等,检索者可以根据需要缩小检索范围,然后点击检索即可将综述论文检索出来。

在检索出结果页面的左侧有一些限定选项,可以缩小检索的范围,在Methodology项下点击LiteratureReview,页面返回的结果即是要检索的综述文章。国会听证会美国国会听证会通常被科学研究人员所忽视,但是其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国会的调查和监督评述涵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很多学科领域。当美国国会希望获得任何情况的当前状态最佳信息时,通常召集最好的专家听证来获取。听证会要将听证问题的所有观点都公布出来,至关重要的是国会有传唤的权力,这是一项其它研究者完全不具有的调查工具。听证会的最佳索引为CIS国会索引,以实体书形式出版,也可通过网站开户检索。国会听证会数据库为LexisNexis开发,现在已经被ProQuest收购,分为三个子库,索引回溯到1824年,数据库LEGISCHDCA为1824-1979年,LEGISCHDCB为1980-2003年,LEGISCHDCC为2004年至今,检索时直接输入主题词即可。国会研究报告美国每年花费上亿美元资助国会研究服务处,要求向国会人员提供与当前政治事件有关的各种论题报告。但是这些报告对于一般的公众来说很难获得,并且不对外公开,直到国会的会员了报告之后才公开。很多图书馆和非营利机构想尽各类办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已经公布的报告,现在还没有办法获得全部的国会研究报告。

已经公布的国会研究报告可以通过OpenCRS检索和下载,网址为,亦可通过美国国务院外文出版中心的网站查询下载,还可通过北德克萨斯大学的数字图书馆检索下载。ProQuest平台数据库ProQuest平台数据库为剑桥科学文摘(CSA)和ProQuest信息和学习公司在2007年合并组成,包含多个数据库,如:学术研究期刊数据库、心理学全文期刊数据库、教育学全文期刊数据库等。利用ProQuest平台检索综述论文时,进入数据库后默认的是基本检索页面,点击“高级检索”,在搜索栏输入关键词,检索选项的来源类型有多个选项,这里选“学术期刊”,文档类型选“文献评论”,点击“检索”检出的文章就是综述类文章了。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作者在撰写博士或硕士论文时,一般会在论文的前面章节对某一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并给出研究背景。ProQuest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涵盖了理工和人文及社会科学各领域,是国际上最大的博士和硕士论文资料库。检索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比较简单,分为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只要把关键词和短语输入检索框,单击“检索”即可。1996年以后出版的论文可以在线阅读、打印和保存论文的前面24页。

本文介绍了检索高水平综述性论文的10种方法,虽然通过这些方法都可以检索综述文章,但是各种数据库不尽相同。科学网数据库是综合性的数据库,用此数据库检索最好。其次可以采用博士和硕士论文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都可以检索所有的学科领域。年刊系列虽然也是综合性的数据库,但限制较大,它只针对年刊检索。其它数据库,只能检索特定的学科领域,如工程检索平台只能检索工程类综述论文,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检索医学类综述论文。另外,文中介绍的免费数据库检索,也是检索综述论文的一个好方法。

作者:杨晓蓉 单位:湛江师范学院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6篇

答辩委员会成员或委员会外的专家对硕士、博士论文作鉴定、写评语,有一个内容是就论文结构表态。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要求结构合理。肯定的评语是:本文结构合理、逻辑严谨、层次清晰。什么叫“结构合理”?结构合理就是指论文的“层次清晰”、“逻辑严密”。这就要求了解论文的一般结构,这里注重讲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结构。

学术论文的结构:

目录

序言

导论

本论

结论

参考文献目录

后记

上述结构中,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论文的本体;目录、序言、参考文献目录和后记,是附属部分。最重要的当然是本体。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其本体由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构成。有没有特殊的,有特殊的,所谓特殊,无非是在一般结构基础上省略了其中的某个部分,或者省略结论,或者省略导论,但无论如何不能省略本论。如果以重要性为标准进行划分,则导论和结论属于组成部分,本论属于本质部分。例如一个人,头和躯干是本质部分,四肢是组成部分。没有手臂,甚至手脚都没有,不影响人这个事物的存在,仍然是人;但没有头和躯干,光有四肢就不成其为人。同理,省略了导论、结论,不影响学术论文的本质,但学术论文的完整性大大受到损害,专家作鉴定会写上一句:结构不完整。当然,学术论文不可能没有本论,假设没有本论,就不成其为学术论文。

可见,本论部分特别重要,答辩委员会成员评价学位论文结构合理不合理,注重的是本论部分。

下面对各部分作简要说明:

(一)导论

导论起什么作用?导论的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拿到一篇学术论文,通常好多万字、二三十万字,是否值得花费宝贵的时间,光看题目还难以判断,总是首先读导论,希望从导论的内容判断本文是否有阅读价值,是否值得花费时间阅读。

导论的内容,通常是交待课题,本文究竟要研究一个什么课题,这个课题的产生背景,说明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它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是博士论文,通常还要交待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交待论文的大体结构。

实例1:

博士论文:合同自由与公序良俗

第一章 导论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状况和文献综述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实例2:

博士论文:国际货物贸易中的补贴与反补贴法律问题研究

导论

(一)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本文研究范围

(三) 素材选取与研究方法

(四) 体例安排

(二) 结论

学术论文应当有结论,是学术研究的规律性决定的。学术研究是一个过程,有其始端和终端。导论是始端,结论是终端。结论表明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束。同时,一项研究当有其研究结果。最终得到一个什么研究结果,应当在结论部分作出概括。如果还有遗留问题没有解决,也应在结论部分指出。

从学位论文答辩的角度讲,论文要经专家鉴定,写出评语。答辩委员会成员也要审读论文,写出评语。考虑到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通常二十多万字,甚至三十多万字,专家教授通常不可能一口气读完。总是读几页,放下了,又读几页,有什么事情又放下了。经过好多次才断续读完,读到末尾,前面的内容已经模糊、记不清了。不可否认,有的评定人因时间关系不可能读完全文,阅读了导论部分,翻阅、选读几个章节,然后就写评语。如果有一个结论,概括本文的研究结果、作者的基本学术见解、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审定人作出总的评价有莫大的帮助。这对于论文最后能否通过答辩,有极重大的意义。切不可掉以轻心!

实例:

博士论文:合同自由与公序良俗

第六章 结论

(一) 总结

(二) 论文的基本观点

(三)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四) 论文的局限和不足

有的学位论文以立法建议代替结论,这大抵属于制度型选题,研究某一项法律制度,研究最后得到的基本学术见解或结论,表现为建议我国立法机关制定某一法律或对现行法作修改,并形成了立法或修改的基本设想甚至条文草案。另外,也有以结束语代替结论的。以立法建议代替结论,以结束语代替结论,不等于没有结论。省略结论,影响论文结构的完整性,完整性是合理性的一个方面,因此没有结论将影响论文结构的合理性。

(三) 本论

本论是一篇学位论文的本质部分,没有本论就不成其为一篇论文。就象没有头和躯干不能成其为人一样。本论的内容是研究过程的反映,应当写什么,自然不用我在这里说。这里只是介绍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评价一篇论文的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针对本论部分的结构是否合理。

1、本论部分的结构

大体上有五种:

总分结构

三分结构

四分结构

编章结构

章节结构

总分结构,实际是分为两个部分,称为总论与分论。实际上,是哲学上的“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有关本课题的一般理论、共同理论,在总论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本课题内部各特殊部分或特殊问题,叫做分论。实际是“二分结构”:总论、分论。然后总论再分为若干部分(章),分论再分若干部分(章)。如果将总论、分论作为两编,每编下分若干章,这就是“二分结构”加“编章结构”。有的博士论文,在总论、分论之前再设绪论,研究本课题的前提性的问题,作为另一个部分,称为绪论编,包括若干章。这样就变成“三分结构”加“编章结构”。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选题,都有总论与分论的划分,都可采用“二分结构”加“编章结构”。但是,如果属于一般理论、共同理论的内容太少,不足以再分为若干章,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论编只有一章,分论编包括若干章,显得不协调、不成比例。因此可不设编,直接采用“章节结构”,第一章实际是总论,从第二章起实际是分论。下面举一些实例。

采“四分结构”的实例:

蒋新苗的博士论文:国际收养法律制度研究

第一编 导论,包括第一、二章;

第二编 国际收养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包括第三、四章;

第三编 国际收养法的统一化进程,包括第五、六章;

第四编 中国与国际收养法统一化进程,包括第七、八、九章。

须说明的是,第一编导论,内容实际是绪论。绪论是本论的一部,导论不是本论的一部。本文省略了结论。

采“三分结构”的实例1:

傅静坤的博士后论文:契约冲突法论

第一部分 契约冲突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第一、二章;

第二部分 统一国际契约实体法与统一国际契约冲突法,包括第三、四章;

第三部分 区际契约冲突法,包括第五章。

(本文省略了结论)

采“三分结构”的实例2:

沈涓的博士论文:中国区际冲突法研究

第一编 中国区际冲突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第一至三章;

第二编 中国区际冲突法的方法与规则,包括第四至五章;

第三编 中国区际法律关系冲突的调整,包括第六至十一章。

(本文省略结论)

2、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最为常见,通常先划分为总论与分论两大部分,然后各部分再分若干章;或设总论编、分论编,然后各编再分若干章;或不设编,总论作为第一章,分论分为若干章。实际是总分结构加编章结构。多数博士论文、硕士论文采用这样的结构。

实例:

肖厚国的博士论文:物权变动研究

(导论)

第一章 物权变动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物权变动的立法主义(一)

第三章 物权变动的立法主义(二)

第四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一)

第五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二)

第六章 动产物权变动

第七章 善意取得

第八章 取得时效

(结束语)

本论实际上分为“总论”与“分论”两大部分,“总论”再分为“物权变动的基本理论”(第一章)与“物权变动的立法主义”(第二、三章)两部分:“分论” 分为“积极的物权变动”与“消极的物权变动”两部分,其中“积极的物权变动”,再分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第四、五章)与“动产物权变动”(第六章)两部分:“消极的物权变动”,再分为“善意取得”(第七章)与“取得时效”(第八章)两部分。属于典型的“总分结构+章节结构”。

不合理的结构:

如果本论分为两大块,下面不再划分章节,或者本论仅有两章,属于单纯的二分结构,应当认为结构不合理。为什么这样的结构不合理?首先是不合习惯。其次是美学上的考虑。一篇论文,前面一个序言,后面一个结语,本论部分就两章,第一章、第二章。如果序言、结语都省略了,一篇论文就两块,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或者第一章、第二章,这不好看。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也难以回答。可能是太呆板。下面举实例。

实例1:

硕士论文题目:作者精神权利性质探讨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二部分 作者精神权利性质探讨

论文前面没有导言,后面没有结论,本论就两部分,很不合理。

实例2:

一篇硕士论文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结语

前有一个序言,后有一个简短的结语,中间本论部分就两章,属于结构不合理。

3、关于切题

关于本论的结构,无论采取哪一种结构模式,其共同的要求是:紧扣题目,亦即我们平常所谓“切题”。这主要从每部分的标题来体现。

从上引博士论文的结构,我们看到,每一个标题,都紧扣住题目。如物权变动研究一文,第一至第六章的标题都有“物权变动”一语,第七、八两章的标题虽然没有“物权变动”四个字,但“善意取得”和“取得时效”是物权变动的具体形式。可见,所谓切题,所谓紧扣题目,往往通过在本论各部分标题中“反复出现”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来体现。反之,如果本论各标题与论文题目无关,找不到论文题目的关键词语,我们就会觉得不切题,没有紧扣题目。下面举例。

实例1:

博士论文题目:论私法对国际法的影响

第一章 万民法与国际法

第二章 人或主体

第三章 领土与所有权

第四章 条约与契约

评论:

在各部分标题中,没有出现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私法”和“国际法”。从各部分的标题,读者很难理解该部分内容与题目间是否有密切的关联。这就是没有紧扣题目,或者说不切题。

实例2:

博士论文题目:现代商人法研究

其本论分三章:

第二章 现代商人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 现代商人法的适用及其法律效力

第四章 现代商人法与冲突法及国际仲裁法的完善和发展

评论: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现代商人法”,我们看到本论部分每一个标题都重复“现代商人法”一语,使读者觉得各部分内容与题目的关系非常紧密,扣得很紧,这就叫“切题”。

4、小结

从上述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我们可以看到,博士论文采用总分结构加编章结构,或者采用章节结构的最常见,这类结构安排系以“章”为单位,硕士论文也以章节结构最常见,也有的用“部分”为单位,“部分”下面以一、二、三、四为序。是否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判断:

无论以“章”或“部分”为单位,本论部分所划分的单位至少应在三个以上,例如不少于三章或三个部分。否则,就叫结构不合理。

5、逻辑关系

以上仅指对结构安排的形式要求。在此基础上,还有对逻辑性的要求。指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大体有下面三种逻辑关系:

第一种 总分关系

第二种 并立关系

第三种 递进关系

第一种:总分关系

关于本课题的一般性问题、一般理论、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的内容,属于总论。特殊问题、特殊理论、具体制度、具体问题、构成条件、实际运用等内容,属于分论。总论与分论之间,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通常总论部分应当在前,分论部分应当在后。无论采用总分结构或者编章结构、章节结构,都要求总论与分论有清晰的界限,不能混淆,总论内容写完再安排分论,分论部分不能插入总论的内容,不能颠倒顺序,一般不能先分论后总论,应当先总论后分论。

其规则是:先总、后分。

第二种:并列关系

如果采用总分结构,总论部分与分论部分,已具有并列的意义,总论下面的各章、分论下面的各章,也可以是并列的关系,即各章的内容应当处在同一层次。采用编章结构,各编的内容可以是并列的关系,例如绪论编、总论编、分论编,编下面的各章可以是并列关系。

其规则是:位阶同一

实例1:

肖厚国的博士论文:物权变动研究

第一章 物权变动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物权变动的立法主义(一)

第三章 物权变动的立法主义(二)

第四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一)

第五章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二)

第六章 动产物权变动

第七章 善意取得

第八章 取得时效

其结构属于典型的并列关系,而且是多层次的并列关系。第一个层次是总论(第1、2、3章)与分论(第4、5、6、7、8章)的并列;第二个层次是总论下面物权变动的基本理论(第1章)与物权变动的立法主义(第2、3章)的并列,分论下面积极的物权变动(第4、5、6章)与消极的物权变动(第7、8章)的并列;第三个层次是不动产物权变动(第4、5章)、动产物权变动(第6章)、善意取得(第7章)、取得时效(第8章)的并列。

实例2:

杨松的博士论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

本论分五章:

第四章 国际收支平衡的

法律制度研究

第五章 国际储备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六章 汇兑安排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第七章 外汇管制法律问题研究

第八章 基金协定的监督与磋商机制研究

其结构也属于典型的并列关系。

第三种:递进关系

采编章结构,在一编之下的各章可以是递进关系。采章节结构,各章之间也可以是递进关系。章下面的节,也可以是递进关系。就一篇博士论文而言,可能各编之间是并列关系,各编下面的章是递进关系,或者总论编下面的各章是并列关系,分论编下面各章是递进关系。或者采总分结构不设编,总论仅一章,从第二章开始是分论,分论各章是递进关系。至于章下面的各节之间的关系,当然可以某些章下面的各节之间是并列关系,某些章下面的各节之间是递进关系。

这里有一个要求,某编下面的各章,或者某章下面的各节,如果采递进关系,就一定是递进关系,不能混淆。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一编有五章,其中一、二、三、五章显然是递进关系,中间第四章与各章不构成递进关系,或者一章下面若干节,其中几节似乎是递进关系,中间又有几节似乎是并列关系。

递进关系有三种不同形态:

时间上的递进关系

空间上的递进关系

纯粹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1)时间上的递进关系

时间上的递进关系,是指在时间上由远到近,先从该制度的历史说起,从古罗马法说起,中世纪有什么变化,近代有何发展,直到现在的现状,实际是采历史研究方法。法制史研究论文,大体体现这样的递进关系。在部门法,例如民法硕士、博士论文中,也常常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因此在论文的某个部分会反映时间上的递进关系,通常在绪论或总论部分,或者某一章下面的节,不大可能一篇民法论文各章之间都反映时间上的递进关系。

这种递进关系,要求严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果出现时间先后顺序的错乱,就叫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其规则是:时间愈早愈在前,时间愈近愈在后。

(2)空间上的递进关系

此所谓“空间”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地域上的空间;一是抽象的空间。无论属于地域上的空间,或者抽象的空间,都要求“由外到内”,先讨论外部的问题,后讨论内部的问题。先研究外国的制度、发展、经验教训,再讨论本国的制度、发展、构成、适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或者先讨论该制度的外部关系,产生原因、背景、哲学思想、政策取向、功能等,然后进入该制度内部,讨论其构成要件、法律效果、解释适用等。

空间上的递进关系,要求区分内外,先外后内。如果外部问题未讨论完就进入内部问题的讨论,中途再反过来讨论外部问题,或者一开始讨论本国制度,中间突然插入外国制度的探讨,然后再回到本国制度的研究,就叫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其规则是:先外、后内。

(3)纯粹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所谓纯粹逻辑上的递进关系,是指在逻辑上由抽象到具体。先从概念、定义说起,解释其含义,探讨其内涵、外延,确定其适用范围,分析适用条件、法律效果。通常采用法律解释学的研究方法,就反映这种递进关系。要求符合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愈抽象的问题愈在前,愈具体的问题愈在后,否则就叫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其规则是:愈抽象愈在前,愈具体愈在后。

实例:

硕士论文:最高额抵押权研究

第一部分 最高额抵押权的意义

第二部分 最高额抵押权的历史演进

第三部分 最高额抵押权的设定

第四部分 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

第五部分 最高额抵押权的确定

第六部分 最高额抵押权的消灭

其第一、二部分属于总论;第三至第六部分属于分论。其分论的结构显然符合纯粹逻辑的递进关系。

须注意的是,在一篇论文中,尤其是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不是只反映一种递进关系形态,可能某一编、某一章内部是时间上的递进关系,另外的编、章内部是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关于本论部分的逻辑关系,还有一个要求是要有重点,避免等分式、无重点、面面俱到和过分枝蔓。我上研究生的时候,研究生院院长温济泽教授作报告,讲到学术论文写作多次引用前人的诗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前一句就是指,文章的结构,要避免过分枝蔓,要突出重点。

下面举不合逻辑的实例:

实例1:

硕士论文: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一、著作权的成因、发展和不同制度比较;

二、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立法构想;

三、著作权若干问题的具体探究。

评论:

问题在于逻辑关系混乱,第一部分的成因、发展、不同制度比较与第二部分的历史、现状是重复的;立法构想应该在整个研究完成之后提出,却安排在第二部分,全部研究未完成,尤其对著作权的若干基本问题还未研究清楚,就提出立法构想,也不合逻辑。

实例2:

硕士论文:论新闻侵权为题的硕士论文

第一章 新闻侵权概述

第二章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第三章 新闻侵害隐私权的民事责任

第四章 新闻侵害肖像权的民事责任

第五章 新闻侵权民事责任主体

第六章 新闻侵权损害的救济方式

评论:

问题在于总分颠倒,第二、三、四章属于分论,却安排在前面,第五章新闻侵权的责任主体和第六章救济方式应当属于总论,却安排在后面。

实例3:

硕士论文:论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

一、企业集团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二、企业集团的概念;

三、企业集团的类型及其规范化;

四、企业集团的法律地位是由其内外关系决定的;

五、问题与对策。

评论:

问题是各部分逻辑关系混乱。连什么是企业集团都未介绍,一开头就讲客观必然性,不合思维习惯和逻辑。思维习惯和逻辑是,先讲“是什么”,再讲“为什么”。概念属于“是什么”,本应当在前面,却安排在第二部分。客观必然性属于“为什么”,本应当在后面。第四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与标题不合,标题不能是句子,再说也与其他部分不协调。

实例4:

硕士论文:论时效制度

一、对时效制度的历史考察

二、关于消灭时效效力的探讨

三、我国民法是否需要设立取得时效制度

四、对完善我国民法时效制度的设想

五、时效完成后义务人的履行

六、除斥期间

评论:

同样逻辑混乱,第三、四部分交叉、重复,层次不清,第六部分除斥期间属于课题之外的问题。

实例5:

硕士论文:论民法的缔约过失责任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由来

二、缔约过失责任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三、英美法系的缔约过失责任――非合同义务

四、缔约过失责任的新发展与合同预备性文件的效力

五、我国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与实践

评论:

存在的问题是逻辑混乱:“缔约过失责任”是否包括英美法系的缔约过失责任?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则何以单独论及英美法系的缔约过失责任,而未专门论及大陆法系的缔约过失责任?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即缔约过失责任仅指大陆法系的制度,则何以在研究过程的中间,突然提出英美法系的缔约过失责任问题?

实例6:

硕士论文:保证责任研究

一、保证责任的成立;

二、保证责任的性质;

三、保证责任的范围;

四、保证责任的方式;

五、保证责任的期间;

六、保证责任的消灭。

评论:

相对而言,成立、范围、方式、期间、消灭都是具体的,唯性质是抽象的。而将性质安排在成立之后、范围等之前,违背了“愈抽象愈在前”的规则,造成逻辑混乱。如果在前面设一个部分:保证责任概述,在其中论及责任性质,就合乎逻辑了。

实例7:

硕士论文:融资性租赁合同研究

一、融资性租赁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二、融资性租赁合同的订立及条款;

三、融资性租赁合同的担保;

四、融资性租赁合同责任。

评论:

按照思维的逻辑习惯,一提到合同的订立,马上会想到合同的生效、合同的履行,这也正是事物本身的逻辑。但本文在论及订立之后,却未论及合同的生效、合同的履行等问题,而仅研究合同的担保。其逻辑难谓合理、严密。

实例8:

硕士论文:论农地承包经营权

第一部分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缺点

第二部分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革新(一)

第三部分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革新(二)

第四部分 他国(地区)农地使用制度与农业发展的经验介绍

第五部分 农地承包经营权规范化建构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态势分析

第六部分 农地承包经营权目标模式的建构

评论:

问题是,先讲中国,后讲外国,最后再来讲中国,违反先外国后本国的空间上的递进关系。逻辑关系是混乱的。

实例9:

硕士论文:加害给付研究

第一章 德国法中的积极侵害债权

第二章 中国法的加害给付

第三章 加害给付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

第四章 民事责任竞合概述及责任比较

第五章 外国民事责任竞合处理

第六章 中国法的责任竞合

评论:

问题是题目确定的研究范围不能涵盖第四、五、六章的“民事责任竞合”,各章之间逻辑关系不清。

实例10:

硕士论文:我国合同解除制度立法研究:

第一章 关于合同解除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我国现行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及其问题

第三章 合同解除的概念和意义

第四章 解除权的性质、种类与发生原因

第五章 行使法定解除权的原因

第六章 行使解除权的方法

第七章 合同解除的效力

第八章 合同解除权的消灭

评论:

问题主要是第二章我国现行合同法关于我国合同解除的规定及其问题,本应当安排在本文最后予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却安排在第二章,不符合逻辑思维顺序和习惯,破坏了其他各章从远到近、从抽象到具体的递进关系。

6、对各部分标题的要求

第一项要求:标题应当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是一个句子

第二项要求:标题只确定本部分的研究对象,不表达作者观点

第三项要求:标题应明确、简短而忌冗长

第四项要求:标题应当出现题目中的关键词

第五项要求:同一层次的各标题应相互协调

实例1:

博士论文:荷兰国际私法研究

第一章 荷兰国际私法概述

第二章 荷兰与国际私法统一化

第三章 荷兰国际私法法典化编纂

评论:

我们看到各章的标题,都是名词性短语,而不是句子,符合第一项要求;各标题只是确定本章研究对象或范围,而不表达作者观点,符合第二项要求;各标题符合明确、简短而不冗长的第三项要求;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亦即“动宾结构”中的名词“国际私法”,在各章标题中重复出现,这也就是所谓“切题”,符合第四项要求;各标题结构、长短比较协调,符合第五项要求。

再看其中第一章下面的各节:

第一节 荷兰国际私法的概念

第二节 荷兰国际私法的渊源

第三节 荷兰国际私法的性质

第四节 荷兰国际私法的历史发展

同样符合关于标题的五项要求。

实例2:

博士论文为例:责任保险论

第一章 责任保险概述

第二章 责任保险的分类

第三章 责任保险合同

第四章 责任保险人的给付责任

第五章 责任保险的第三人

第六章 (责任保险的)抗辩与和解的控制

第七章 责任保险人的抗辩义务

第八章 责任保险与再保险

评论:

同样符合上述五项要求。须补充的是,在章节标题设计上,可能出现在一个标题中有两个名词性短语,亦即一个章、节可以有两个或三个研究对象。在节以下层次的标题,第三项要求,可以不象章、节(特别是章)那样严格。再就是,有的论文章标题似未重复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而直接采用论文题目关键词的下位概念,以作为各章标题的宾语短语。

实例3:

博士论文为例: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

第四章 国际收支平衡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五章 国际储备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六章 汇兑安排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第七章 外汇管制法律问题研究

第八章 基金协定的监督与磋商机制研究

评论:

实际上可以认为,各章标题中省略了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第五章(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的)国际收支平衡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六章(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的)国际储备的法律制度研究

第七章(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的)汇兑安排国际法律制度研究

第八章(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中的)外汇管制法律问题研究

第九章(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监督与磋商机制研究

不适当的实例1:

博士论文:论私法对国际法的影响

第一章 万民法与国际法

第二章 人或主体

第三章 领土与所有权

第四章 条约与契约

评论:

问题是不符合关于标题的第三项要求:各章标题中没有出现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因此给人的印象是不切题。如果对各章标题的文字作一些调整,效果就会不同:

第一章 万民法与国际法

第二章 私法主体与国际法主体

第三章 私法所有权与国际法领土

第四章 私法契约与国际法条约

不适当的实例2:

硕士论文:论物权立法

其第三部分 我国现实历史条件下物权立法之必要性研讨

第一节 建立我国完整统一的物权制度是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建立完整统一的物权制度是我国现经济基础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建立完整而统一的物权制度是我国现实司法实务更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

评论:

存在的问题是,标题不是一个名词性短语,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违背第一项要求;不是确定各节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而是直接表达作者观点,违背第二项要求;各标题十分冗长,第三节标题长达41个字,显然违背第四项要求;第一节标题“建立我国完整统一的”,第二节标题“建立完整统一的”,第三节标题“建立完整而统一的”,甚不协调,违背第五项要求。

如果作下述调整,效果将会改观:

第一节 从马克思所有权理论看我国物权立法

第二节 从现实经济基础看我国物权立法

第三节 从公民法人合法权益保护看我国物权立法

结语

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的结构,除导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外,前面必须有目录,还可以有序言。后面必须有参考著作目录,可以再写个后记。后记的内容没有一定之规,通常是致谢及发感慨。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244-02

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软硬件的逐步完善,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研究生的总体科研创新能力仍比较薄弱。2013年4月11日,由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工大等校牵头的首批14家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2011计划”认定。该计划全称是“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种类型。目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发挥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势,集中优质资源,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新时期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和共同选择。

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一)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

江苏省2009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论文963本,硕士论文3228本。经过专家评审,抽查的博士论文中“优秀”占26.38%、“良好”占53.67%、“合格”占的18.07%、“不合格”占1.86%。硕士论文中“优秀”占13%、“良好”占53.86%、“合格”占29.2%、“不合格”占3.89%。

江苏省2010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1410篇,免除论文,最终抽检评议了1404篇论文。其士论文374篇,占27%;硕士论文1030篇,占73%。送检的4212份(每篇论文送3名专家评议)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一共有4118份论文获得合格及以上等次评议结果,通过率为97.8%。其中有1108份博士论文顺利通过评议,通过率为98.8%;3010份硕士论文顺利通过评议,通过率为97.4%。不少单位通过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大论文盲审比例等一系列措施,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江苏省2011年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博士论文1032篇,硕士论文3195篇。经过专家评审,抽查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优秀”占20.8%;“良好”占58.1%;“合格”占18.7%;“不合格”占2.3%。抽查的硕士论文中“优秀”占11.4%;“良好”占60.1%;“合格”占26.8%;“不合格”占1.7%。

三年的抽检各项数据体现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优秀率比较低,论文的良好率占到半数以上,不合格的论文也有一定的比例,这些说明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总体水平令人堪忧,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提示研究生培养存在一些问题: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文献查阅和综述能力不强;科研实践不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不强等。

(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待于提高。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受到关注。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现象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缺失,导致有些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偏低、科研能力较弱。这个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如研究生科研氛围不浓,学位论文中资料堆积的文字多、自己的研究创新内容少等。

2.高校间协同创新机制缺失。当前高校间协同创新机制的缺失是限制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障碍和瓶颈。各个高校内部缺少跨学科、跨院系、跨部门的科研组织形式以及具体配套政策和实施机制,合作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不够完善。高校采取了一些机制激励措施虽然能够体现一定的导向性,但其广泛性、长期性、可操作性不足,应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地健全、完善[1]。

3.导师队伍不够完备。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之下,目前各高校师生比例都很高,如何更好地实施导师制已成橄拗婆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瓶颈。高校导师队伍不够完备,研究生培养仍采用导师负责制模式,较难培养综合型、学科交叉型人才,难以造就能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趋势的高级人才。

4.研究生的教育与科研实践脱节。大学研究生教育与科研、社会实践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当前高校的师资队伍和科研设施相对薄弱,企业、科研机构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致使研究生的科研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环节有所脱节,特别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是高校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汇集了高校的优质资源,具备良好的科研设施条件。高校需加大对科研平台的经费投入,改善各种平台的硬件条件,持续完善各类实验室的设施、技术装备等的建设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2]。

(二)健全研究生教育培养机制

高校内部的协同创新可以为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教育和培养,构建创新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以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学科方向特色为指导,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可以搭建跨学科的教育资源平台,鼓励研究生进行跨院跨学科选课,带给他们不同学科的研究视野和综合知识结构,进而更高效地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加强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

研究生扩招致使高校研究生的导师数量和公用资源不足,导师和研究生的比例严重失调。高校应结合学科建设的需求,聘请外单位的优秀人员做兼职导师[3]。严格按照研究生导师的遴选要求、培养与评价条例,将研究生导师的聘任、培训、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四)严格审查学位论文质量

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核心意识,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和机制,高校应严格做好学位论文评审环节工作,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和整体培养质量。

(五)按社会需求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高校的高级人才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职业需求复杂多样的变化[2]。高校应积极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战略联盟等,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开发产品等,开设应用型实践课程、专题研讨会等新课,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际知名大学开展高水平的合作交流,聘请海外知名学者担任研究生兼职导师,在双语教学、国际会议、联合培养博硕士生等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注重对其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培养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制约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张树霞,科技资讯,2012,(35):164-165.

[2]晓艳,范学工.论科技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3):107-109.

[3]马革兰,连漪.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3-164.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for College Postgraduates under New Situation

YANG Rong-min,Ma Ge-lan,Wang Hai-ju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Technology Nanjing,Nanjing,Jiangsu 210044,China)

Abstract: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cultivating high quality personnel,of which the core i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Therefore,the analysis of related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postgraduates’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 New Situation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ultivation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especially in exploring effective cultivation ways as well as bringing up qualified innovative talents.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8篇

可是2010年11月发生的论文抄袭事情却上演出一场咄咄逼人的怪象。当事人被揭露后没有丝毫歉意,反而理直气壮、大言不惭:“本人硕士论文抄了,学士论文也抄了。”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2010年11月15日在微博上发帖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郑州《名人传记・财富人物》杂志副主编王冷(网名“零度以下”)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大篇幅抄袭了他此前的论文,“甚至举的例子也雷同。”

副教授采访禹晋永 被指学术抄袭

吴丹红对“零度以下”的关注源于王冷在微博透露不久前采访了禹晋永,吴丹红恰好是“禹晋永事件”中禹晋永的“反对者”。

“禹博士,你又害了一个崇拜你的人。如果你不是在自己的围脖上吹嘘采访你的王冷教授有律师资格,我也许不会去关注一个三流学校的四流教授,也不会因为好奇而查到她的硕士论文居然大量抄袭了我的一篇论文。”吴丹红在微博上说。

记者在中国期刊网的硕士论文数据库中找到了王玲的硕士学位论文《试论传闻证据》,并与吴丹红的论文《传闻证据规则研究》作了对比,确实发现了部分雷同的内容。比如,在论文第四部分第三节探讨“可供我国选择的传闻证据规则的立法模式及例外设计”时,其所提出的“在先前审理程序中作证的证言”、“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采纳该传闻证据”等五条原则,与吴丹红等在《传闻证据规则研究》的第三部分“传闻证据规则的建构”中所提出的六条原则的后五条近3000字的内容完全相同。

除了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中列举了吴丹红的《传闻证据规则研究》外,上述雷同部分并未在论文中明确说明来源。“用了我论文80%的内容,核心内容几乎都被掏空了。”吴丹红表示。

抄袭者的坦诚令被抄袭者惊讶

“本人硕士论文抄了,学士论文也抄了。为了避免再抄袭,5年里再没有写过论文,并在同事中郑重宣告放弃参评教授。你可以继续指教。”出人意料的是,“零度以下”很快在微博上对吴丹红的帖子作出了坦诚得令人惊讶的回应。不仅如此,她还表示,自己微博验证的身份显示教授,但自己只是副教授,“当时新浪庄先生私信我认证,我告诉他自己是一教师,他主观地认定我为教授,虚荣地接受了。”

这个回复引起很多网民的不满,有网民呼吁追查到底,有网民跟帖指出,如果吴丹红的说法属实,按照《郑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暂行)》的有关规定,理应取消“零度以下”的学位。但吴丹红本人似乎并不想追究下去了,“好吧,谢谢你的坦诚。你比起死不认错的禹博士好多了。”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9篇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用以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提出作为考核和评审的文章。学位论文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个等级。

1、学士论文:

学士论文是合格的本科毕业生撰写的论文。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或一个难点,选择题目还应避免过小、过旧和过长。

2、硕士论文:

硕士论文是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应能反映出作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对所研究的题目有新的独立见解,论文具有一定的深度和较好的科学价值,对本专业学术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3、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撰写的论文。它要求作者在博导的指导下,能够自己选择潜在的研究方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掌握相当渊博的本学科有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当熟练的科学研究能力,对本学科能够提供创造性的见解,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学位论文的总体原则要求是什么?

1、立论客观,具有独创性:

文章的基本观点必须来自具体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所提出的问题在本专业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意义,并通过独立研究,提出了自己一定的认知和看法。

2、论据翔实,富有确证性:

论文能够做到旁征博引,多方佐证,所用论据自己持何看法,有主证和旁证。论文中所用的材料应做到言必有据,准确可靠,精确无误。

3、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

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全篇论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判断与推理言之有序,天衣无缝。

4、体式明确,标注规范:

论文必须以论点的形成构成全文的结构格局,以多方论证的内容组成文章丰满的整体,以较深的理论分析辉映全篇。此外,论文的整体结构和标注要求规范得体。

5、语言准确、表达简明:

论文最基本的要求是读者能看懂。因此,要求文章想的清,说的明,想的深,说的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

三、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是什么?

1、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博士硕士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收录了各高校的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按照严格标准收录的文章体现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论文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强代表性,能够体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川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自l郊冷一2(X刀年收录的优秀硕士论文,在本研究中主要检索了工商管理类的优秀硕士论文,学科类别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会计学等,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工商管理类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普遗较低,检索结果如表1: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发现,全国8所财经类高校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收录的工商管理类论文中,1999一~2008年间共有626篇,其中实证类论文只有33篇,占总数的5.27%。在研究工具上,以SPss的应用较为普遍,结构方程软件应用很少,硕士论文的研究普遍还停留在实证研究的初级层次。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200斤一2008年该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三个专业的硕士论文中实证论文情况如表2: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2(X哈一2008年的硕士论文中实证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总体的比例也超过了10%,但是实证论文主要集中在市场营销专业论文中,实证论文在专业分布上还不普遍,没有引起各专业的普遍认识;在实证质量上,实际调研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主要局限于因子分析,研究变量间因果关系论文较少,数据分析工具主要是sPss,能够用到结构方程软件的论文没有,这说明论文质量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学术水平一般。

二、国内主要期刊学术论文实证研究现状

虽然国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实证研究在国内到上世纪卯年代才受到重视并逐渐开始流行起来。与硕士学位论文实证研究层次较低相对应的情况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实证研究,而且重视研究的深度和规范性。在此,我们选取了国内六种学术期刊做文献计量分析,分别为《管理世界》、《心理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管理科学》和《科研管理》,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归到工商管理学科大类,近十年有关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能够代表工商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所呈现的特点。本研究中主要统计分析了1997一2加7年间在以上六种学术期刊中人力资源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表情况,截止2加7年12月这六种期刊上共发表人力资源管理类论文563篇,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国内这6种重要的学术期刊10年间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中,实证论文比例很高,在1997一2001年间,这些期刊发表的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共146篇,其中实证论文56篇,实证比例为37.58%;2加2--刁(X)7年间,论文总数为414篇,实证论文233篇,实证比例为56.28%;1997一2007年间,论文总数为563篇,实证论文289篇,实证比例为51.33%。其中侧重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报》十年间共发表人力资源类论文%篇,其中实证类论文93篇,实证比例高达%.88%;实证比例较低的如《科研管理》,其实证比例也有23.6%,说明实证论文逐渐成为学术论文的主流趋势。就论文分析工具而言,以《管理世界》为例,1997ee2(X)1年间发表的16篇人力资源管理类实证论文中,仅有1篇用到了SPss,13篇用excel做了简单的描述分析;而在2002一2(X)7年间发表的53篇实证论文中,用到SPsS的有41篇,比例高达80.39%,用到结构方程软件如LISREL或者AMOS的有20篇,比例为37.74%(sPss和结构方程软件一般配合使用,同一篇论文中可能同时使用两种分析工具),论文在分析的深度和规范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处限于篇幅不再论述其他期刊的论文的分析工具使用情况),说明学术论文越来越重视论文的分析深度和规范性。

三、培养硕士研究生实证分析能力的模式的启示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现状和国内学术研究发展现状的比较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中实证研究尚处在比较初级的研究层次上,而学术研究对实证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硕士研究生中的一部分将会继续攻读博士或者其他的科研岗位,他们是科研队伍的重要后备力盆,所以从硕士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证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最和探索分析问题能力。通过与讲授实证分析技术课程的众多老师的沟通,并到相关课堂听课,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一)设里完善的实证研究方法课程

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中一般设有(计t经济学),讲授计t经济学理论和计t分析工具如Eeeviews或者STATA的操作使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数理分析能力;与经济学类课程有所区别的是,管理类硕士课程应侧重实践操作能力,从管理类学术论文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设t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讲授问卷设计方法、文献处理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如SPsS的操作使用,虽然需要一定的统计学和计t经济学知识,但不偏要设工专门的课程,研究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山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开展实践调查以获取信息,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验证自己的假设,这是与本科教学显著的区别,本科教学以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主,而研究生教学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启迪他们探索“为什么”。SPSS软件的操作应用的课程中包含三个主要部分:方差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其中方差分析用于比较所取得样本中不同群体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原理和操作方法均比较容易掌握;因子分析分析部分比较容易掌握应用又较广泛,应着重讲述;回归分析部分对于部分统计或者计全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较大,如涉及到运用回归分析来验证中介变里或者调节变t的问题,教师可作适当引导,讲述过程中重视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比较好的讲授方式是结合专业论文来讲授,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论文主题上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比较容易跟进;另外从专业论文引人使学生容易‘棋仿”,能够很快接受一整套研究方法。除了教师的鼓励和支持,管理学研究方法的课程作业也是促进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一般可以设工三种类型的作业,第一种是实证研究方案设计,可以很好检测学生对研究方法和逻辑的掌握情况,若采用小组形式,三人为宜,多于三人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情况,效果不好;第二种是实证研究论文综述,要求学生对一篇论文的研究方法和脉络进行阐述,指出利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的文献分析能力;第三种作业是课程结业论文,鼓励学生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完成课程论文,并诺以高分,刺激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论文,有利于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积累经验。对于有余力的硕士研究生,鼓励其刻苦钻研,积极学习结构方程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应用较为广泛的结构软件如AMOS、USREL和EQS,但是结构方程软件对于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而言不容易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悟性和毅力。

(二)学校或者学院设t专项实践基金

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硕士生实践基金,资助硕士生开展社会调查,这类基金项目在指导思想上也应有所侧重,主要用于有一定的学术性的项目资助,而不是社会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使硕士研究生带着学术的态度去开展调查,有利于学术精神的培养和管理学研究方法知识的应用,这与本科生实践基金也有所区别。口开展一项小的实证研究,对于硕士研究生的的人际资源来看,以发放3侧}一500份问卷为宜,除去其他开销,项目资助金额在10以)一20(X)元之间,视各学校的财力而定。这样的金额与硕士毕业论文调研费相当,足以支撑一项小规模的实证研究。我校为研究生提供了研究生创新基金的机会,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精神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或者学院的基金管理组织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时,应侧重项目的可行性和学术性,对项目实施者的毕业论文是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学校或者学院可以设立专门小组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检查,项目结项时,亦可根据情况设立若干奖项,激励学生的调研热情;对于质量较差的研究,应有相关处罚措施出台。

(三)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从严把关

硕士毕业论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开题答辩和毕业答辩,开题答辩期间论文指导老师要从严把关,在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法上应提出较好的建议,在指导方向上以培养学生学术精神为目标,鼓励学生开展实证研究,从经验来看,实证类论文相比理论类论文更容易通过,在行文上规范性更强,只要认真开展,被评为优秀论文的几率更高。需要说明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证论文侧重学术性,与案例分析类论文有所区别,后者用单案例或者多案例研究来完成毕业论文,集中阐述深人剖析,对作者的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较高;而实证类论文虽然在文献综述部分也需要很强的能力,更侧重学生的调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在论文答辩期间,作为论文答辩老师对实证研究方法也要有所了解,从而能够在学生答辩过程中充分与之交流,从而给以后的学生一种信号,在实证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数据分析和研究方法能力的培养才能妥善应付答辩。在优秀论文的选拔上,对积极探索实证研究的论文适当倾斜,也能起到比较好的信号传递作用。所以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适当的加大答辩难度,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整体水平提高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四)领导应加强重视、导师应积极鼓励

领导对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应在不同的公开场合予以强调,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领导的态度能够左右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走向。一个学校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一是自下而上,一大批有实证热情的老师和学生纷纷专注于学术研究,形成浓郁的学术气氛,这种学术气氛的培养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传统,是一种自下而上,逐渐普及的过程;另一种模式是领导重视实证研究,积极倡导实证研究,在师资和经费上适当的考虑,从而形成一定的学术氛围,这种模式对毕业论文整体质量提高的促进较明显,形成良好学术氛围的周期较短,效率较高。导师对实证研究的鼓励对硕士研究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有条件的导师可以在科研项目或者课题中开展实证研究,或者采用博士带硕士开展实证研究,前提是博士具备较好的实证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对于硕士生的实证研究能力提高效果明显。“l暂时没有项目的导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组建学习小组并培养严谨的学术精神,定期听取硕士研究生的汇报,对于学生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经济上予以适当支持。一所学校如果形成了领导重视,导师鼓励的学术气氛,那么毕业生在毕业论文质童可以得到保证。

四、结论

上一篇:大学博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法律专业博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