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1 03:40:52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传统图案;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设计院校的办学方向定位于本科培养全面型人才,硕士培养专门型人才,使得本科生在大学四年中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涉及的面更广泛,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全面地胜任工作。这是为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整。这个方向是正确的,然而也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学方面:

1.基础教学课时大幅度压缩,而基础课的教学形式没有根据课时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

2.学生为了尽快实践也比较排斥基础课的学习,主动要求直接进入设计创作的阶段;

3.生源是学校办学的一大基础,因此学校为了广求生源也倾向于尽量迎合学生的需要而非引导性地安排课程。

这些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但影响着设计教学的质量,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单一化。专业设计和基础课程并不是相互矛盾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教学的充分落实。现就基础课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传统图案教学来谈谈看法。

中国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经济的神话已逐渐被世人所喜爱,在各个设计专业都开始注重介入传统文化的运用。其中对于传统装饰图案的教学,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每一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常常有学生说:“老师,我们不用了解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这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您应该主要告诉我们组织四方连续时怎样穿插好看,以后我们在包装设计中可以用做底纹。”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成为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为了达到这种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形式上有所改变:

1、首先激发学生对传统图案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例如:可以利用暑假或安排采风课程,让学生深入到民间进行主题性实地学术考察。这样学习起来生动、真切而直接,更能了解传统图案在民间生活上的运用及其美学思想。开学后,在结合考察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作出考察报告。学生通过在理论上进一步理解掌握后,整理考察内容再做虚拟项目设计。这样通过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识过程,使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2、传统图案的教学目的定位也是要解决的问题。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图案放到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运,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解训练所不能代替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的理解。诚然,临摹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学生的心态和课时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课时的大幅度压缩,使在有限的两三周时间里用临摹方法来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妨放在工笔线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并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对传统图案想象再创造,鼓励学生结合自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把传统图案理论与现代设计实践相结合,才能充分消化和理解传统图案的精髓。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虚拟一个项目课堂练习,要求将传统图案运用到项目设计中。或者课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设计作业,学会将传统图案及其形式法则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理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从实践中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华。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特色;装饰;设计;元素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多彩,铜鼓、花山壁画、刘三姐的山歌闻名遐迩,还有与当地的生存环境相关的干栏式建筑。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没有重视民族特色与现代教学的应用与研究,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没能体现出来自己处在民族地域的特色。在这种形势下,教师面临着一个如何把广西特色装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问题,现代设计教育不断快步发展的今天,设计教育也应具有自己的教育特色,培养具有现代设计理念和民族艺术素质的设计人才,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的需要。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的召开,对外交流的扩大,将广西丰富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出来,对促进文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设计上强调要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设计人员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特色为教学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保障建设特色鲜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教学理念,营造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育人环境。

1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装饰元素的内容特点

少数民族传统装饰元素能反映出不同地域文化的风格特色,将广西传统的文化元素比如图腾崇拜、织锦、崖画、铜鼓、绣球等借鉴引用到现代设计中,可以提供丰富的设计元素。广西少数民族传统图形多为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鱼虫走兽,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自然的崇敬,许多装饰元素都寄托着寓意和象征,如壮族以“蚂拐”为图腾崇拜,视为“雷神”,将“蚂拐”图案装饰在祭祀的铜鼓上寄望风调雨顺及部族人丁兴旺,铜鼓上常见有太阳纹、云雷纹、蛙纹等几何纹样,织锦里的凤凰图案,象征吉祥如意。广西少数民族图形单纯、简练,多以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方式出现,用点、线、面的形态来进行装饰和突出整体形象。这些图案附着于各种载体,如岩壁、陶瓷制品、祭祀用品、纺织品、服饰等。广西少数民族图案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以及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积淀中形成的。其常见的题材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体现了本色美,大多为鸟纹、蛙纹、鱼纹,以及龙、凤、蛇、蝴蝶、蝙蝠等,如广西少数民族有对蛙的崇拜,以青蛙为丰收的保护神供奉起来,织锦中有许多的龙纹、蟒蛇花、凤鸟纹,现代广西的大型室内外设计也常用龙凤等图案象征幸福美好愿望。

1.2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以太阳花、梅花、八角花及树纹、果纹等居多,深受人们喜爱。传说壮族信奉的女神米洛甲是从花朵中出生,所以在壮锦中常织有许多花纹图案,这些植物纹样以抽象为主,简洁大方,经过提炼的纹样装饰性极强。在现代设计中适合与瓷砖、玻璃、织物等载体上。

1.3人物纹样

广西少数民族人物纹样通过添加、简化、夸张、分解等装饰手法来表现,在崖画和铜鼓中出现较多。代表是著名的宁明花山岩崖画,壮族先民用红色颜料绘制的人物纹样有概括的造型、夸张的动态,表现生动。

1.4几何纹样

广西少数民族图案中常见的几何纹样主要有雷纹、云纹、水波纹、回形纹、卍字纹、圆圈纹、羽状纹、锯齿纹等,这些纹样概括了通过点、线、面等基本要素表现了自然界的景象或天象,也有基于古文字的变形,大多采用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构图形式。几何图案容易加工,在现代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墙面、家具、灯具、地砖等也都可以采用,具有一种理性美。

2强调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

传统广西特色装饰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传统特色装饰元素为其提供教学内容的支持;另一方面,传统特色装饰元素也需要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来传承。通过教学环节,应该要学生理解本土元素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出广西历史文化之经典,包括骆越文化、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等,引导学生探索传统广西特色文化的精髓,有了文化元素为依托,今后学生才能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作品。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注重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广西传统民族特色元素的形式、特点并加以归纳与整合,通过赏析、写生、观察、讨论等多种设计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对基本理论进行讲授,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传统装饰元素的历史,演变、寓意表达,并分析优秀的民族传统装饰元素作品,使学生们广泛的接触广西装饰文化并汲取其中的精华,立体地、全方位地了解装饰元素的文化背景,将少数民族文化自然的融进课堂教学中,由浅入深的启发学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2.2调研考察

广西的自然风景、民族风情独具一格,一是可以利用《少数民族建筑实践教学》等课程,组织安排学生到广西地区传统民居历史遗迹的地域,进行有目的性的写生考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少数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魅力,真切而直接地接受少数民族传统装饰艺术的学习。对所在区域的地域性文化调研考察之后,结合考察内容分析研究和汇总,对特色装饰元素从历史、形式、色彩、寓意等各个方面进行整理、归纳和提炼,教师指导学生做出有价值的考察报告并绘制相应图案。二是学生通过网络与图书馆,搜集相关的资料,对掌握的资料进行更进一步的进行归纳整理,把收集到的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经过简化、抽象加工整理后形成自己的符号语言,加强对传统元素本质的理解。在调研考察课程教学总结与展示交流环节中,每位学生都要用文本、图片、视频和作品实物来做课程的学习报告,指导教师除了对课程完成的情况、效果进行总结,对每个作品效果、优点、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应做出客观评价。

2.3临摹装饰元素作品

对于学生来说,临摹不仅能够帮助体会民族装饰元素表面背后历史发展根源和艺术特色,还能学习传统装饰元素的构成和形式,研究其地域性和文化性。临摹可以加强对广西特色装饰元素研究的力度和认识,帮助学生迅速学习特色元素创作上的优秀方法和经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自己的设计创作中。教师要求学生全面观察并分析元素符号的特点,在临摹中学习、体会传统民族风格的精髓,而不只是流于表面,为今后创作做准备和积累,以便今后能够具体应用。

2.4传统装饰元素的提取和重构

提取传统装饰元素中的要素,在此基础上对装饰元素的形态进行简化、分解和重组,融入现代设计的创新思维,并与新的设计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民族寓意的新设计。设计以图形为基础,以寓意为生命把几个元素巧妙地组合起来,然后将其改造变形。广西少数民族装饰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韵味,对这些元素进行提取与重构是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创新方法,对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例如可以单独提取广西民族元素打散、错位、切割、变异后,运用点、线、面重新组合,形成在色彩、构图、造型上创新的图形。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学生对传统元素在设计中的生搬硬套,强调现代审美观,装饰元素要与设计的风格相统一。

3广西传统装饰元素应用训练

传统特色装饰元素通过整合、提取和艺术加工,具有精神层面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何把广西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要有传统文化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派生出新的文化元素,让学生们研究装饰元素并能够不拘泥于元素本身,将观察角度扩展、延伸,把历史文化的图形元素,然后再通过家居工艺品、装饰饰品、生活用品等为载体来展现出来。学生做练习的时候可循序渐进:

3.1装饰元素的直接应用训练

广西特色装饰元素经过千年的历练演变,其中好的装饰形式和处理手法,可以直接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建议学生在这个阶段可把装饰元素直接截取,不作太大的变化,对图案和造型进行加工处理,重新设计组合以新的形式出现。如在一个室内设计当中可以将传统装饰元素以浮雕、室内陈设品、或是墙面装饰的形式出现,在室外环境设计中,则可以摆设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用具、家具、灯具等等。广西少数民族织锦图案中的许多造型及表现形式已经相当成熟,将图案中某个特征或审美表现形式直接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只要稍加整理就可为现代设计所用。图案的造型、构图、色彩、纹样等可直接运用在旅游产品、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通过这种方式来直接体现现代设计的民族性,符合现代社会对美的需求,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

3.2装饰元素的间接应用

将装饰元素进行变化并间接运用到现代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可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作品。将传统元素内容融入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比如壮族的壮锦、侗族的鼓楼、苗族的刺绣、京族的独弦琴都是极富地方特色的,这些都是我们做本土风格环境艺术设计的丰富素材。少数民族族的装饰图案通过音乐舞蹈、雕刻、织锦等传承下来,尤其是服饰中的图案非常丰富,题材有传统的礼仪风俗和活动、民间传说,充分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各个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性图案,这些图案大多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有的象征吉祥如意,有的期盼多子多福,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设计师要对民族装饰元素中的双关、象征、借喻、比拟及谐音等文化理念进行联想、创造及借鉴。

3.3装饰色彩的借鉴应用

色彩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西少数民族就有黑衣壮、红瑶、白裤瑶等。在现代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色彩搭配,能呈现民族韵味的个性美。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多以黑、蓝等深颜色为底,上面饰艳丽的桃红、橙黄等色彩构成的图形,进行刺绣、挑花;各个少数民族色彩的喜好也不同,壮锦、瑶锦、侗锦等色彩对比强烈比较绚丽,苗锦相对素雅。将相间交错的织锦图案色彩经过块面对比和分割运用在环境艺术艺术设计中,可表现出强烈的民族风,同时也具有简洁明快的时代感。

3.4装饰材料的应用

装饰材料因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而有所不同,教师通过对本土材料进行深刻的研究来体现地域性特色。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强调表达文化内涵的同时要充分发掘当地工艺和材料,注重材料与具体环境的结合,表现出因地制宜的特色。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如灯罩、家具等室内陈设品的材料中可采用藤条、麻、草席、竹木等绿色环保材料。钦州坭兴陶、北海的贝雕、博白的藤编等都是广西民间工艺的代表,博白盛产藤条,在形式、设计和加工手法上注重创新,编织技术相当高。通过对每种材料的形态、纹理、色泽等进行研究,挖掘材料的特性,结合地方性工艺,以此创造出富有特色的设计。

3.5启发式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点评并制作实物等手段,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践环节提供实验场地,与企业和公司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让学生进行市场化的训练与实践,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研究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民族元素应用》课程中,教师让学生收集传统特色装饰元素,然后根据各个元素不同的特点和文化内涵,设计相应的作品,学生把方案通过实物制作展现出来,比如T恤、灯具、手机套,学生学习兴致很高,实物制作出来以后除了自己使用还在淘宝网上销售以验证作品的市场性,该作业设计可以和陈设设计、灯具设计和家具设计等课程横向融会贯通。

4结语

欧美日等国家的作品能承袭自己文化及传统艺术风格特色,民族文化气息强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是以包豪斯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过去多是引导学生学习西方的简约的设计风格,只学习西方设计的表面形式意味,而忽略了本土的优秀文化特色和民族艺术风格。结合实际,利用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弘扬本民族文化、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建构一个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和对市场具备应变能力的教学体系,研究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设计教育,将广西特色装饰元素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之中,必定会使设计更具文化性、社会性和民族性。

【参考文献】

[1]康捷.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2(3):2.

[2]舒永涛.谈当代中国室内设计中传统装饰元素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0(10):184-185.

[3]崔笑梅.传统图案临摹与图案教学[J].装饰,2013(7):103-104.

[4]吕屏.广西少数民族图案特征及其在本土艺术设计中的演绎[J].包装工程,2013(2):5-9.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创新创业;传承与创新

一、高职院校开发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意义

近两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举措,作为以注重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更应该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做好创新创业的教学改革工作。广西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聚集地,推进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研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好形势下产生的,是以传承与创新为主线,创新创意创业为目标,在校内建成实训基地,以校内工作室为主要工作场所,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主要基础,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既注重教学实训,也注重与社会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举措。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是基于学校特色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优势专业及特色专业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主要以教学改革及教学成果为主。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基地以校内工作室为主,它既是教师教学上的研究开发工作场所,也是学生课程作品设计、制作、展示、传播、线上线下营销的实训基地。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工作室的组织结构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有根本上的不同,它虽然依托于学校,但组织形式与制度上与社会公司接轨,是类公司化的组织,有自己的组织结构与运营模式。学校从硬件、软件方面给予支持,是学生与社会接轨的第一个重要场所。从机制上就决定了,工作室产品的研究就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成果,它集“实训项目、商业开发、人才培训”等一系列的具体功能。在广西区内高职院校当中,很多学校都在大力推进工作室的建设与开发,使得教师与学生在工作室进行产品研究时,更接地气,更具有明确的民族性、方向性、实践性。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应与学校特色优势专业相结合,主要涉及专业有“服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传媒策划与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涉及的课程主要有《民族服装设计与制作》《民族服饰配饰制作》《服装工艺》《包装设计》《色彩构图》《平面构图》《广告设计与制作》《新媒体营销》《导演创作》《影视编剧》《文化产业运营》《摄影摄像》《图像处理》《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与研究,涉及的专业及课程众多,是校内开展教学实训基地的研究开发场所,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创业培训等创造众多实践机会,作为高职院校,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研发场所成立,是符合国家创新创业政策引导与专业发展方向及规律的。

二、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的设想

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开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研发场所

广西区内艺术类院校及社会有很多自主工作室及校际工作室。作为基于高职院校的艺术类文化创意工作室,一定要符合院校的专业特色及行业特点。在考察其他院校工作室及自主工作室的基础上,加强自我工作室的特色发展。所以作为工作室前期、中期、后期的市场考察,都是必须的。要考察同类工作室的数量、内容、师资力量、学生层次、工作室的环境与投入以及社会对文化市场的接受程度、喜好程度,并形成专业的市场考察方向,制定出适合本工作室的发展定位、产品设计、风格样式、产品定位等一系列的初始方向。例如广西以“壮族”文化为主要元素的工作室及相关研究所已经有好几个,在同类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如何开辟新的研究成果及内容,是基于市场考察之后才能确定,并且要与本校的师资力量、学院发展定位相关联,行业办学的优势在于它有其它同类院校没有的上级行业特点,这是我们在进行文化创意工作室开发的时候需要结合的优势。

(二)产品研发过程

市场考察报告形成后,要进行报告的汇总、分析及定位。明确基于高职院校艺术类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研发的定位发展方向及产品特色,利用专业优势,打造符合本院校特点的文化创意工作室。

1.产品定位

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定位,在于民族性及非遗的传承性,并且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们平时见到的一些旅游民族文化产品,都是基于生活上的欣赏性及艺术性、实用性的产品设计,说明此类产品在市场上还是受人接受的。而且民族文化产品起来源于劳动人民生活,那么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便是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基点。而作为一种礼品或产品来说,它又具有交流性、沟通性、非遗性、地域性以及纪念性。所以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所承载的文化寓意就比一般的礼品或产品带有更多的使命及民族寓意。在设计这类产品的时候,要注重产品的民族特色、吉祥寓意、民俗文化等。

2.图形设计

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流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图案的设计,也要符合民族文化的特色。在图形设计方面,我们除了可以参考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纹饰图案,借鉴优秀民族图形设计,来进行产品初期的设计。从熟悉的图案入手,让大多数消费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接受他们所熟知的文化,从而接收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信息。后续再传统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形成工作室独特的标志性图案设计风格。

3.色彩搭配

基于民族文化创意产品上的产品色彩搭配,与平日的产品色彩搭配有所不同。流传下来的民族特色物品在色彩上有一套自己独特的色彩系统,因历史、地理、政治的原因,民族心理会不一样,它们讲究喜庆、平安、吉祥、富贵、多福多寿等寓意,在色彩的使用上,主要以大红、大绿、大紫、大蓝、黑色等为主,在色块的构成上,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所以在制作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时,色彩的传承也变得很关键,传承色彩能够使产品的设计味道原汁原味。在创新的角度上,可以加入现代色彩进行创意色彩设计,使得民族特色产品不仅有传承,而且有新意。

4.材料研究

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应该基于原始的传承物料的基础上,进行传承与创新。因各民族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一样,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物品材料上使用的不同。原始材料因为制作工艺简单,物料不足或者生产力低下,制作出来的物品有太多手工痕迹与不完美。在现代进行再设计的时候,更多的应该考虑,与原始材料风格的接近性,可以创新地使用新的材料进行设计加工,使得作品能够更好的制作与保存。

5.品牌建立

没有建立品牌的产品,产品附加值就低。同样一款产品,因有品牌的打造,其附加值就高,价格也会提升,对文化创意产品的手工、设计师创意就显得尤为尊重,因为一件产品的设计研发,需要设计师多种创意的碰撞、多种素材的叠加、多种不同画面的初步设想、多种不同配色的比较以及多次打版尝试。打造民族文化创意品牌,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播,有利于品牌推广。一个工作室可以打造多个品牌产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品牌建立。

三、运营推广

产品的设计制作完成,需要进行推广与传播。不仅仅是产品的营销,还有文化创意的营销。具体以产品拍摄、产品营销陈列设计、产品文案以及新媒体营销等方面来进行产品的运营推广。

1.产品图片摄影

成功的营销,大部分来自于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称之为“眼缘”的第一感觉。所以产品的图片摄影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前期摄影,还包括后期的图片处理。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拍摄与一般的摄影也有区别,主要是拍摄环境的架设。既然要突显民族性,那么在进行拍摄之前,要进行产品拍摄现场的布置。主要以自然、原生态、纯朴的感觉为主,结合产品特点,打造拍摄环境。或者取景于民俗特色的环境当中,突出产品主题与特色。可以形成系列或小品形式进行产品拍摄环境开发。

2.产品营销陈列设计

产品营销陈列设计可以借鉴产品图片摄影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产品营销陈列可以分为实体陈列与线上陈列。实体陈列是将实体产品放置于销售地点进行陈列设计,而线上陈列,可结合产品图片摄影内容进行陈列设计,或者直接运用图片摄影的素材图片,进行网络上的营销。因为产品图片摄影的功能,很大一部分运用在线上陈列图片使用。好的陈列设计,对产品的营销有促进作用,专业的陈列设计也可以给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较易得到消费者肯定与购买。也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传播起到视觉传达的作用。

3.产品推广文案

好的产品视觉传达,除了在产品摄影、陈列设计方面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之外,产品的文案设计也是产品营销及传播的重要环节,需要重视。产品文案主要包括是对产品的细节描述,包括产品的尺寸大小、色彩、功能、材料、价格等一系列基本功能,还包括设计师的创意构思、产品文化底蕴等完整的产品推广文案。其中,还需要进行产品文案的营销环节设计。这是作为创新创意文化工作室的文案专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4.新媒体营销

基于互联网+时代,在进行民族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的时候,自然需要运用到新媒体营销。传统的线下营销已经不能够满足传播的需要,在新传媒时代,文化的传播自然要快速、准确、内容量大、精而美。结合学校专业发展平台,结合专业特色,民族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营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QQ、微信、淘宝、微博产品营销QQ、淘宝、微博营销是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比较常使用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它存在的时间较久,支持平台比较成熟,人数众多,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在成熟的网络系统中进行营销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方式,在QQ、淘宝、微博的大数据中,会有较大的潜在消费者。微信营销是目前继淘宝、微博营销最热门且最便捷、直接的方式。它不需要开店,直接在朋友圈进行图片、文字编辑,直接面对面与消费者进行语音或文字的沟通,但前提是潜在消费者都在朋友圈里面,营销范围较窄。但微信营销的好处在于,可以有自己的公众平台,在公众平台当中可以不定时推送信息给关注者,有独立营销的一面。

(2)纪录片、微电影、专题片传播营销民族文化创意产品除了自身的产品营销功能外,还要具备文化的传播传承功能。在新媒体营销当中,除了一般的社交平台之外,还可以利用影视平台进行产品的文化价值传播。主要运用的媒体有微电影、纪录片、专题片等。通过微电影、纪录片、专题片的拍摄,传播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及产品的价值理念、设计构思、制作过程、文化底蕴等。并结合网络传播媒体或者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进行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传播。综合以上所述,民族文化创意工作室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广泛。它在学校行业发展特色的基础上,以艺术类专业为主,进行方向定位,综合了各种各样的相关专业、运用相关专业的知识,进行工作室的建立。它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行为,它从建立、设计、营销一系列的研究开发,是需要专业群的共同建设发展。这也有效地利用了学校的专业资源,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各个专业互通,在学校实践教学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创新创业开辟了一个新航向,也是各个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通过建立符合学校特色及专业的工作室,发挥教师、学生的专业能动性、自觉性,是与时倶进的教学改革实践方式,符合互联网创业大潮。

参考文献:

[1]王炳根.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5(3):107-109.

[2]刘敬华.传统手工艺产品的市场开发策略研究———以棉花被为例[J].中国棉花,2015,42(1):9-11.

[3]马成荣.把文化传承之脉,解职业教育之惑[J].江苏教育研究,2014(3):17-25.

[4]张婕.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思考[J].艺术与设计,2014(3):157-158.

[5]吴振韩.现代设计发展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手工艺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2014(6):113-122.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4篇

目前艺术学院倡导的学院派艺术在文化价值观念上是单一的、欧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民间艺术学科在中央美院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很快。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把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文化体系及教学体系率先引入中央美院教学中。美术教育应该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轨、与西方文化接轨、与民族民间艺术接轨。民间艺术学科在学院教育中的发展,涉及到艺术院校文化与艺术教育体系的扩展与整合。美术学院不仅要教西方的视觉价值体系,也要关注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研究,实践、寻找一种符合这种艺术价值文化体系的教学方式。

我们想通过“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 ,明确高校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园地,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传承、创造、发展的主体。随着老一辈艺人无声的故去,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也随之悄悄的消失。活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整个社会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抢救与保护资金,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冲击大。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因发展基础上的,其实也是要靠青年群体参与的。所以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审美教育引入高校是至关重要的。

一、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研究目标: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最初形态,作为我国美术传统的主流,作为今天应该重点研究的,主要是指那些“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那些“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不是经过专业工作者“取之”、“用之”后再创作的东西。作为大学教育――一个智能、知识、信息集合的现代基地,不了解本民族的现实、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存在,而只去学习西方文化,那么大学教育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能力实现上将受到怀疑。不是西方的月亮就比东方的月亮圆。文化既要多元化,更要本土化。只有保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精神上独立、成熟起来。

二、研究视角、途径

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具有持久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在时间、空间上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复制品、批量产品泛滥的今天保持着神圣性、权威性、不可复制性,从而更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作者(生产者),往往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条件,陶冶不同地域居住者的气质。地产的资源,提供了在那个地区产生特定作品的物质基础。各民族的风格习惯和文化传统,有着各自特殊的爱好方式和心理因素。

1)“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保护与调研”――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象一个大海,每个人来到乡间田野,都会发现许多令人激动的民族民间艺术。随着老一辈艺人无声的故去,许多民间艺术也随之悄然消失。活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然而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并不乐观,整个社会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抢救与保护资金,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冲击大。随着乌江流域民族原生态民俗旅游市场对民族民间艺术遗产无止境、廉价的滥开发,由于对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价值认知肤浅,缺乏文化规划,对原生态文化艺术造成文化误导和原生态破坏。近期形式有所改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也在积极准备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普查抢救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的村庄和民间工艺、民间艺人进行有计划的考察和采访,文字记录、拍摄照片、录音采访、收集实物资料等同步进行,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考察调研、采风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研究,进行个案分析,并写出考察报告。民间工艺文化生态保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举办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民艺藏品展,目的也是在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认识和兴趣。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意识到民艺在民众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借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表明传统文化的生态建设是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才能完成的,如同自然生态保护一样,它是全社会的义务。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唤起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重视。应该说比仅仅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更有意义。

2)“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引入高校审美教育――在国家大范围推行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院有幸承担了“重庆市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以及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索,根据重庆市大农村的现状,在“新课标”的精神下,结合地域特色,开发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资源,建设特色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中央美术学院在国内高校率先将民族民间艺术正式、系统引入高等教育。标志着建国以来,真正开始了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把本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预示着更多与文化遗产相关新学科的延伸。目前中国民间美术史上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几乎是片空白,地方志上有零星记载。随着电脑广泛应用,许多画家用电脑喷绘取代画笔,我们的学生一上装饰图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只会想到用电脑做。提到外出写生只想到广西、陕西、云南丽江,而不想到乌江流域最具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龚滩、龙潭等地。说明我们以往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宣传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教育,本文想通过“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如苗族服饰审美功能研究、乌江流域传统建筑审美意识、乌江流域民俗文物审美情趣、乌江流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与文化内涵、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情感”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现代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蜡染艺术装饰图案美学特征等应用性研究,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引入高等教育,非美术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美术专业学生必修课。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今后他们走到哪里,就可以将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带到哪里。唤起更多的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关注,

三、研究价值

一个民族的发展,基因是不能丢掉的。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才能向上发展。我们相信本项研究形成的调研报告、研究论文等应用性成果将会唤起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关注,我们应在继承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加强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探索,从民族精神、民族艺术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使自己的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更扎实,更富于中国民族特色!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是社会生活实践的产物,也是民风民俗的产物,不仅蕴涵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知识,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真正的艺术魅力。也体现雅拙、粗诳的审美意向只有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才能真正自立于中华民族艺术之林,并对世界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晓勇.《乌江流域民族文化与色彩崇尚研究》.中国美

术出版总社,2004.5

[2]李晓勇.《土家族神秘的图腾崇拜》.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4.5

[3]牛军.《云南少数民族宗教文化与审美》.中国社会科学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5篇

目前艺术学院倡导的学院派艺术在文化价值观念上是单一的、欧化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也是单一的。民间艺术学科在中央美院的大力支持下,发展很快。尤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把民间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文化体系及教学体系率先引入中央美院教学中。美术教育应该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轨、与西方文化接轨、与民族民间艺术接轨。民间艺术学科在学院教育中的发展,涉及到艺术院校文化与艺术教育体系的扩展与整合。美术学院不仅要教西方的视觉价值体系,也要关注本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在大学艺术教育中的研究,实践、寻找一种符合这种艺术价值文化体系的教学方式。

我们想通过“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明确高校就是一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园地,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传承、创造、发展的主体。随着老一辈艺人无声的故去,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也随之悄悄的消失。活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整个社会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抢救与保护资金,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冲击大。一个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是建立在民族文化基因发展基础上的,其实也是要靠青年群体参与的。所以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审美教育引入高校是至关重要的。

一、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研究目标: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和最初形态,作为我国美术传统的主流,作为今天应该重点研究的,主要是指那些“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那些“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不是经过专业工作者“取之”、“用之”后再创作的东西。作为大学教育——一个智能、知识、信息集合的现代基地,不了解本民族的现实、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存在,而只去学习西方文化,那么大学教育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能力实现上将受到怀疑。不是西方的月亮就比东方的月亮圆。文化既要多元化,更要本土化。只有保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精神上独立、成熟起来。

二、研究视角、途径

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具有持久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魅力,在时间、空间上的一种独一无二的存在,在复制品、批量产品泛滥的今天保持着神圣性、权威性、不可复制性,从而更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研究价值、收藏价值。民间工艺美术的作者(生产者),往往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条件,陶冶不同地域居住者的气质。地产的资源,提供了在那个地区产生特定作品的物质基础。各民族的风格习惯和文化传统,有着各自特殊的爱好方式和心理因素。

1)“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保护与调研”——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象一个大海,每个人来到乡间田野,都会发现许多令人激动的民族民间艺术。随着老一辈艺人无声的故去,许多民间艺术也随之悄然消失。活态的民族民间艺术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然而我国的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并不乐观,整个社会对民族民间艺术的认识不够,缺乏抢救与保护资金,民族民间艺术原生态传承受现代社会冲击大。随着乌江流域民族原生态民俗旅游市场对民族民间艺术遗产无止境、廉价的滥开发,由于对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价值认知肤浅,缺乏文化规划,对原生态文化艺术造成文化误导和原生态破坏。近期形式有所改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科院也在积极准备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普查抢救工作。我们希望通过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传统特色的村庄和民间工艺、民间艺人进行有计划的考察和采访,文字记录、拍摄照片、录音采访、收集实物资料等同步进行,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在考察调研、采风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研究,进行个案分析,并写出考察报告。民间工艺文化生态保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举办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民艺藏品展,目的也是在唤起年轻一代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认识和兴趣。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意识到民艺在民众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借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这项工作中,表明传统文化的生态建设是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才能完成的,如同自然生态保护一样,它是全社会的义务。如果能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唤起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重视。应该说比仅仅完成一项科研课题更有意义。

2)“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引入高校审美教育——在国家大范围推行基础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院有幸承担了“重庆市中学美术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实施以及在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索,根据重庆市大农村的现状,在“新课标”的精神下,结合地域特色,开发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资源,建设特色教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中央美术学院在国内高校率先将民族民间艺术正式、系统引入高等教育。标志着建国以来,真正开始了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把本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中,预示着更多与文化遗产相关新学科的延伸。目前中国民间美术史上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几乎是片空白,地方志上有零星记载。随着电脑广泛应用,许多画家用电脑喷绘取代画笔,我们的学生一上装饰图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课程,只会想到用电脑做。提到外出写生只想到广西、陕西、云南丽江,而不想到乌江流域最具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龚滩、龙潭等地。说明我们以往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宣传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教育,本文想通过“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审美价值应用性研究”,如苗族服饰审美功能研究、乌江流域传统建筑审美意识、乌江流域民俗文物审美情趣、乌江流域民族服饰文化符号与文化内涵、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情感”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色彩的现代特征、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蜡染艺术装饰图案美学特征等应用性研究,将乌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引入高等教育,非美术专业学生可以选修,美术专业学生必修课。我们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让学生了解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辉煌的历史,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今后他们走到哪里,就可以将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带到哪里。唤起更多的人们对乌江流域民间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关注。

三、研究价值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6篇

——赴崇川、钟楼、武进三区学习考察报告

12月2日至3日,xx区党政代表团赴南通崇川、常州钟楼和武进三个区进行学习考察,以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源潮视察镇江时的讲话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精神,推动全区奋力实现“双超半”,为冲刺“百亿”勇立新功。考察团一行参观了麦德隆超市、易初莲花等大型市场,富士通微电子、莫本通讯、新科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南亚塑胶、常松讯汇、裕兴树脂等工业企业,也领略了常州大学城、武进市民广场等人文风采。崇川等地发展速度之快、手笔之大、亮点之多、面貌之新,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一是大解放意识强。这几个地方发展速度之所以快,关键在于思想解放迈出的步伐大。南通和常州两市在税收地方留成、拆迁安置政策、标准厂房建设规费等方面,都为区级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级政府在园区开发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中,并不按部就班、死搬教条,而是创新思维进行巧干,充分做好应做的一切手续,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各项工作,赢得了市里部门的充分支持。

二是大项目支撑强。这些区域的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十分明显。武进区超亿元企业达到100家,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占有10个席位。崇川区不搞星罗棋布,只求顶天立地,超亿元企业有15家,在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以台资为主体,以塑胶、电子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去年骨干企业拉动工业增幅16个百分点。

三是大开发势头猛。考察团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热火朝天的开发氛围。武进津通国际工业园占地近150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一期就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租出80%。钟楼经济开发区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开发区,2003年1月27日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已拥有企业74家,仅去年就实现业务总收入65.7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钟楼区在去年大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仍然克服万难全力推进拆迁,全年共拆迁10余万平方米,累计拆迁100万多平方米,使得园区建设和项目落户能够快速推进。

四是大市场结构优。原创:钟楼区的服务业发展十分迅猛,主城区商贸服务业和物流业投入以百亿计,市场建成后市场成交额将达到300-500亿元。崇川区和钟楼区在三产发展上突出错位竞争,既有旗舰型的集购物、餐饮、休闲、商贸、办公于一体的南大街商业步行街,也有嘉业国际广场、中油国际大酒店等现代化商务办公楼;同时在地域上避免集中,形成错落有致的发展格局。武进区着力发展一镇一品、一乡一品的特色产业,在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同时,起到了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效果。

五是大人文氛围浓。在感受经济发展扑面热潮的同时,我们也体味到人文关怀的清新气息。钟楼区安置拆迁居民秉承“三优”(群众利益优先、事情处理优待、生活环境优化)的理念,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他们都非常注重城市环境、人文景观的建设,武进区斥资兴建900亩的森林公园,武进市民广场、常州大学城的建设折射着现代文明的光芒。武进区还大力开发文化资源,将春秋淹城打造成文化遗产和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圣地,在商业文化价值的叠加中获取双赢。

xx和崇川等区同处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近,大环境相似,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瓶颈也是同质的,他们的快速发展为我区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振奋精神是灵魂。同这些地区相比,我们的发展理念并不落后,发展思路也是不谋而合,但发展的成效为什么不能一致,值得我们深思。在同样的困难面前,他们以生动的发展实践证明,只要具备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智慧,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的空间和机遇。

2、高点规划是基础。这些地区的飞速发展,还由于他们有超前的规划和高远的定位。武进已经描绘出全区发展的总体蓝图,为经济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钟楼开发区瞄准“高效园区、绿色园区、精品园区”目标,着力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仪器”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坚持规划先行,才能为今后抬升发展的起点,奠定腾飞的基石。

3、园区突破是核心。三区的发展实践证明,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工业经济腾飞最重要的载体。钟楼开发区规划面积11.65平方公里,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利用外资占到全区总量的85%。武进高新区去年培植产值超2000万元以上企业7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16家,工业销售达148亿元,占全区经济总量的1/7,成为武进经济最大的增长极。

4、规模培植是关键。三区在宏观环境趋紧、市场要素波动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大项目在支撑,而且规模企业具有互补性、容差性,可以很好的防范市场风险。相比之下,xx规模企业不仅数量少,而且群体规模实力不强,仅靠鸿泰钢铁、中盛粮油等规模企业支撑,抗风险能力弱,今年以来全区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就已经得到证明。只有继续绷紧项目弦,加快扶持、培育和引进更多的规模企业,才能确保经济快速稳健地持续发展。

崇川、钟楼、武进三地之行,激发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化惊叹为动力,变震撼为行动,演化为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

第一,要更加振奋精神,提升信心指数。面对xx当前发展的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彻底抛却旧观念的束缚,以思想更解放、精神更振奋,促进工作大推进、发展大提速。坚决不做坐井观天的青蛙。去年我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全线飘红”,多只指标增幅在全市位居首位,良好的发展态势让许多人产生了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机遇稍纵即逝,特别在当前长三角区域经济竞赛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放松就意味着丧失机遇,休息就意味着停滞不前。此次崇川等三地之行,让我们感受到差距,也坚定了信心,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跻身“苏南名区”行列。坚决不做怨天尤人的庸者。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没道理,创造条件发展是真道理。虽然当前“四紧”要素约束依然存在,审批环节、优惠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全面放开。但整体的发展趋势还是好的,关键就是看敢不敢去做、愿不愿去闯。我们不能就此畏惧困难、动摇信心,必须沉下心分析形势,想办法破解制约,多渠道争取政策,同心协力做好对上争取、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打好“主动仗”。坚决不做游离发展的闲人。干多少是机会问题,干不干则是态度问题。现在许多机关干部认为,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是乡镇、街道及经济职能部门的事,干多干少一个样,无需主动作为,只需坐享其成。必须从根本上打破这种观念,工业园主要领导必须集中80%精力抓招商引资,乡镇、街道、场圃主要领导必须集中50%精力抓项目推进,村组(社区)的主要领导也必须集中30%精力抓经济发展。

第二,要坚持高点定位,提升发展层次。机遇是公平的,要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就要看其目标是否广远、意识是否超前、动作是否创新、举措是否有力。结合xx发展实际,就是要强化“四种意识”。强化“大目标”意识。压力越大,责任越大,干劲也就越大。当前必须紧盯“财政收入超十亿、工业销售冲百亿”目标,深层次剖析存在困难,高标准实现加快发展,确保2007年工业园、谏壁镇工业产出和销售规模均超百亿,在“苏南板块”中提档升位。强化“大规划”意识。城区规划要突出改善环境、提升品位、彰显人文特色,重点制订学府路、xx路、禹山北路和谷阳北路等沿路开发的控制性详规;产业规划要突出循环发展、集约发展、提升规模质态,加快形成粮油加工、金属冶炼、机械制造、新型饰材、电光源等产业集群。强化“大招商”意识。招商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事”,必须引导全区上下进一步树立年年都是招商引资年、年年都是项目推进年的意识。区四套班子领导要带头抓好招商引资,每季度通报招商引资情况;原创:经济职能部门必须全力投入招商引资,每月通报项目推进情况;其他机关干部则要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形成人人关心招商、人人支持项目的浓厚氛围。强化“大项目”意识。xx区域小、资源少,要在“苏南板块”中“站稳脚跟”,必须要靠“大项目”的支撑。要紧盯世界500强或国内100强企业,力争年内引进1-2家。加快推进第一楼街等在建大项目、船舶制造等在手大项目,确保全年引进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0个,培植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家,形成年销售超2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8家的发展格局。

第三,要强推园区建设,加快集约发展。润扬大桥通车后镇江的“交点”效应日趋明显,xx的沿江、区位、产业优势日趋放大,必须科学规划园区、集约利用资源,按照“适度超前、整体配套、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挖掘科技工业园、新民洲生态工业园、中盛产业园、癞元墩物流园“沿江四大黄金基地”的潜能,提升园区的产出能力。重点以“项目进园区”竞赛为抓手,实现科技工业园配套能力和产出能力的新突破。尽快明晰产业定位,加紧与市规划设计院沟通联系,结合本区域产业特色,科学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力争6月底完成,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的“嬗变”;尽快搞好规划方案,抓好概念性总体规划,确定路网等级,同时进行水、电、气配套规划设计,并请专业公司进行包装设计。园区规划中的其他服务配套,要充分利用谏壁镇的资源;尽快实现净地招商,正确对待整体利益和个别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想方设法向市争取拆迁安置房等特殊政策,加快推进征地补偿等有效措施;尽快推进基建工程,尽快启动园区内道路、管网、桥涵、运河码头、雨水污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拉开“一纵一横”两条道路主体框架;尽快启动标准厂房,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收益”原则,采取措施鼓励、推动乡镇、街道及其他经济单位通过“筑巢引凤”、“量体裁衣”等方式在园区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大办“楼宇工业”,力争全年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以上,吸纳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

第四,要大力繁荣三产,实现“两翼齐飞”。作为主城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放大区位特色,重点做大做强全国性市场、区域性物流。突出“错位竞争”,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商业区域特点,有选择地将大型市场定位在城郊结合部,重点建设“三街四圈”,即第一楼街、xx路、谏壁雩山街“三条街”和东部、长岗、江大、红豆广场“四大商贸圈”;突出“辐射带动”,加快发展货场、仓储等为一体的江铁、公铁、江海联运,加快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配送中心的建设,力争形成3-5个具有现代化大型市场和物流企业,强化对长江、运河沿岸经济腹地的辐射;突出“新型业态”,鼓励、引导农民投资兴建标准厂房、打工楼,将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资本、资本变资产,通过出租、租赁等形式丰富“三产”内涵,提高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水平。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知识产权;习惯战略

[中图分类号] F2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6-0023-04

[作者简介] 倪颂文,中共浙江省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浙江 杭州 310012)

一、引言

浙江是一个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特别发达的省份,在实施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战略中,浙江民营企业从制造和经营皮鞋、服装、眼镜、打火机、低压电器等科技含量低的产业入手,在国际市场中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不断壮大的变化历程。目前,全省95%的企业为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创造了浙江省70%以上的GDP,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1]所以,分析浙江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转型和发展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

近年来,在面对全球化的知识经济竞争中,浙江不少民营企业遭遇了知识产权纠纷、反倾销调查等新问题的打击,使主要依靠引进、消化、吸收而“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认识到在过去20年以来凭借的最大优势即灵活的机制、块状经济的集聚和专业市场的营销正在逐步淡化甚至消弭,仅仅依靠低水平模仿、低成本取胜的竞争策略在知识经济时代缺乏长远的竞争力,长此以往,还会成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传统经营模式的一个新的转型,已经到了一个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求地位,以创新决高下的新阶段。企业应当从战略高度认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结合的重要性,适时制定应对措施并有效付诸实施,以克服民营经济固有的缺陷,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

二、自主创新内涵与知识产权战略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因此,我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崛起,必须走自主创新之道。

然则何为自主创新?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五种创新的理论,它的意义在于把创新与市场结合在一起。[2]1995年在欧盟的《创新绿皮书》中对创新的定义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内成功地生产、吸收和应用新事物,它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并使得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成为可能。

因此,创新不能简单阐释为创造新的东西,它更强调的是创新成果通过市场化来满足社会的需求。发展至今的创新大体有三种主要类型,就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本文中民营企业的创新主要指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技术创新。而在创新前冠以“自主”并非意味着自力更生地完成所有创新活动,它强调的是创新的出发点基于本国和本国国民的利益,相对应的创新主体是在中国资本控制下的本土企业群体,其进行的创新活动既可以是本土企业独立完成的,还可以是本土企业起主导作用的创新。但不管是何种创新,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市场化过程中,本土企业都应当是自主创新活动的最终受益方。这就需要将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包装和运营结合起来。

知识产权是将知识产权化了的无形资产,体现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就是将创新成果从科技优势转化为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竞争优势,形成了企业的知识资本,成为企业体现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战略即指为实现和保护创新成果的相关权益,建立有效运作的知识产权制度而进行的全局性谋划和采取的重要策略与手段。由于企业的创新成果主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表现出来,如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等,企业的战略也应该围绕自主创新形成专利、商标、著作权等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产出、运用、管理和保护战略,确保自主创新在知识产权的盾牌下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

三、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代表,分析其在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中存在的“软肋”,建立起应对的有效战略,才能改变民营企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逐渐走向成熟和壮大。从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且缺乏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意识。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的成功创新,多源于市场选择下的创新,而不是基于市场和产业的有意识创新。因此,由创新压力驱动下进行的创新具有偶然性、被动性,缺乏持续的支持和制度保障,存在创新领域较为狭窄、创新成果的实施转化计划性不强等问题。而且,由于缺乏自身智力劳动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以致创新成果侵权与被侵权的风险较高。据浙江省2007年专利数据显示,申请量达6.89万件,授权量达4.21万件,但其中绝大多数的专利并不是来自企业。[3]另据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调查显示,在363家企业2238项自主开发的专利中,转让他人的仅为4项,转让收入4万元;许可他人的仅8项,许可收入30万元。[4]这反映了浙江企业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不多,市场化的更少。所以,虽然民营企业家已经开始认识创新的重要性,但从创新后申请专利以及实施的调查情况看,其创新方式还是流于表面。主要表现为“口号式”创新,“跟风式”创新,“闭门造车式”创新等形式化创新,在创新的战略管理体制、创新意识的超前性和计划性以及知识产权的战略实施等方面大多数企业还是未有实质性的改革。

2.自主创新研发投入较少,尤其是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域。创新难的主要瓶颈还是资金问题,这也是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破解的世界性难题。据浙江省抽样调查,高达38.9%的企业反映资金缺乏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困难。[5]虽然浙江省2007年新评上的61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去年的研发投入是3.05亿元,占销售额的3.69%,远远高于全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0.5%的强度,且超过了发达国家3%的比例。[6]但据浙江省工商联调查,有57.52%的企业没有投入科研经费,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不到0.2%。一般的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的R&D投入水平平均不到0.5%。[7]另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浙江的19万家制造企业中,仅有6%拥有自己的专利。而这19万家制造企业当中,多数为民营企业。[1]由此可见,少数民营企业中的精英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堪与国外企业相比,而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创新投入和能力与国外企业差距仍然很大,有些企业即使投入新产品的研发,也较注重于短期项目,对长期性的、有市场前瞻性的研究则很不够。

3.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专业的实战型人才欠缺。为了在同国外同行企业的竞争中享有成本优势,粗放型的企业往往寻求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同时也扼制了企业创新的活力,再加上很多民营企业内部制度不完善,不但留不住人才,还可能造成技术的流失。通过对1000家浙江上规模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以上的员工只占到23.97%。[8]技术人才尚且欠缺,对知识产权专业的人才引进更是不足。而在国外所有的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其技术开发投入和从事技术开发的人数占全社会的70%以上,如美国的IBM公司仅专利工程师就有500余人,德国西门子公司在为知识产权服务的工作人员达1500人。[9]此外,民营企业在需要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时,经常会面临社会供应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4.自主创新方法传统,导致创新水平较低。创新方法意指创新的技巧与套路。据统计,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大约有60%~70%的奖项是因科学观念和思路、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而取得的。[10]如在创新中对专利文献的利用,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利用好专利文献可以节约40%的科研经费及60%的研究开发时间。[11]但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不善于利用知识产权的信息,在技术开发前没有进行相关文献的检索,导致企业技术开发起点低、耗时长、费用高、效率低。另据浙江省工商联调查,被调查的企业中仅仅18.10%的企业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产品;在企业生产的新产品中,只有不到半数的产品是自己研制的,17.41%的新产品是仿制的。[12]由于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不高,民营企业主要处在产品生产加工环节,大部分关键性环节和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的跨国集团手中。

5.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不强。民营企业的创新成果因缺少知识产权保护而导致经济损失的案例时有发生。虽然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所加强,出现了中国通领科技集团的中美知识产权胜诉第一案等可喜现象,部分民营企业也已开始建立或筹备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但其负责知识产权业务的管理机构,不少还是由其他管理部门兼顾。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没有制度化或制度化程度不高,直接导致创新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法律保护。如海关是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采取边境保护措施的重要部门,但有近半数的企业不知道可以通过海关保护与进出口有关的知识产权,被调查企业中请求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多,将其知识产权向海关总署申请备案的更是少数。[13]此外,民营企业在国外的知识产权申请落后,以致创新成果被侵权时得不到外国法律的保护,这也将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产生严重的制约。所以,就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在自主创新成果的保护上运用国内和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还需加强。

四、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习惯战略

虽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地域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的具体需求和重点各有不同,但其创新与知识产权结合的良好习惯都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以下五个习惯的培养:

1.创意与知识产权意识结合的习惯。意识决定行动,源于激励。创新习惯的养成,首先在于头脑中创新意识的培育,可以根据企业的经济实力以口头、书面、网络、电视广播、创新竞赛活动等形式多样的途径,营造企业全体职工创新文化的氛围,使其成为向传统挑战,向主流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权力挑战的创意摇篮,并将创新的意识知识产权化。即在创意之初,形成创新目标成果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利用国内外市场的分析,知识产权报、知识产权信息网等提供的先进技术信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创新。在通过检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向、领域和确立研究、开发项目,不仅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还可能做到在避开他人权利的情况下有效保护自己的权利。所以,定期的创新宣传必须结合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使所有的员工都在创新的氛围下把知识加以产权化的理念去发明创造,由此形成企业生生不息的内在创新动力。这种“动力”使得企业个人的推动式创新逐渐转变为团队习惯性创新的体制,以实现企业的不断扩展、调整或转型的需要。

然而,仅有意识还不足以转化为行动,所以企业激励机制的形成也至关重要,除了要有意识充分利用政府对于企业创新和专利申请以及示范企业等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外,企业还必须建立自身的激励制度,包括金钱、物品等物质的激励和岗位的升迁、嘉奖等精神的激励。如对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者或持有人进行股权激励,明确其对有关知识产权享有部分或全部的所有权,就是集股权分配收益和股东地位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另外,企业要注意的是激励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发明创造人,还应包括知识产权所有人、创新成果的转化者以及提出创意者。

2.创新和知识产权人才分工协作的习惯。分工协作产生效率。在现代化的企业模式中,分工合作依然成为一种习惯。然而在创新的知识产权领域,由于知识产权对大多数企业尚属新生事物,没有形成规范的知识产权部门,甚至没有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因而技术创新人才往往因欠缺创新成果实施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知识,为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有效保护带来了困难。因此,民营企业不仅需要创新人才,还要配备相关的知识产权人才,以形成两方人才在自主创新领域的阶段化分工和协作的习惯,并建立如海信集团般的“尊敬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造就人才”的良好人才管理机制。但对于部分经济实力欠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民营企业来说,更应注意的是整合人才战略的运用,“世界是平的”[14],人才的分工和协作在信息社会中也不再局限于企业自身,而要学会充分利用全球人才,由社会中介机构或科学院所等完成创新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分工协作。如浙江省已有5000家民营科技企业与全国50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以企业为主体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5]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即便暂由不隶属于企业的人才完成分工,在经济实力许可的情况下,还是应当在兼顾社会人才利用的基础上,及早建立自己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群体,以便于随时加强两者的合作,对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全面的引导和追踪保护。

3.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习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主要指创新成果的存在形式。创新成果的存在形式有多种选择,如发明创造成果可采取技术秘密的方式存在或申请专利享有一定期限的独占权或获得奖项、等。然而,对于创新成果而言,必然有其最佳选择,所以企业无须一律强调所有创新都要以专利的形式存在,或因专利的有限保护期限而都选用商业秘密的存在方式,或在有创新成果时急于评奖或参展以获奖等形式存在,此种种行为选择的前提是对创新成果的相关知识产权知识有了充分了解后,或在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的建议下,才作出的对创新成果参与市场竞争最恰当存在方式的理性选择。避免为完成当地政府的专利指标等原因而盲目申请追求专利数量,或因评奖、论文、参展等行为冒使发明创造丧失新颖性而失去申请专利机会的风险。因此,对创新成果要加以知识产权意识的引导,形成首先考虑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的习惯,以便于后续的在知识产权战略包装下的转化、管理和保护的运作,形成创新成果的有效实施和利益的有效回归,再从回归的利益中提取持续的创新经费和奖励,从而形成创新投入――创新成果――成果转化――利益回收――创新再投入的良性循环。

4.创新成果市场化过程中形成配套知识产权的习惯。企业及时将创新成果通过合作、许可实施、转让等方式尽快地转化为实际的利益,会极大地丰富和激励技术创新过程,为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资产的交易提供条件,从而进一步吸引风险投资者的创新投资,以促进企业资产结构的调整和加快资本的扩张步伐。所以,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益日渐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企业往往容易忽视在创新技术形态的每一次转化中伴随产生的各种创新的知识资产的存在形式,是否已经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状态。比如从产品研发到包装设计,从服务提供到市场销售,从许可使用到产品销售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和创造出大量的知识产权。而不少企业只注重创新成果的专利申请而忽视成果在开发、推广、销售等过程中涉及的其他诸如商标、地理标志、著作权等配套知识产权保护的习惯,以致在被侵权后因知识产权配套措施不完善而失去了使用知识产权战略防御和攻击的法律武器。所以,企业必须建立促成创新成果转化的市场交易机制,并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在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图纸、说明书等方面的配套防御措施,使创新产品在知识产权的全面包装下入市。

5.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规范保护的习惯。众所周知,知识产权保护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有序竞争,推动和保护技术创新的、长期稳定起作用的强有力的基本法制制度和有效机制。因此,在前面已提及的知识产权在创新成果的存在形态、市场化的每个过程中的防御作用后,企业还是有必要建立起集信息收集、追踪、分析、评估、知识产权申报、管理、纠纷处理等于一体的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如正泰集团制订了在技术、人事、财务、投资、营销等重要部门和特殊岗位(文秘、档案、财会、打字等)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效地保护了正泰的创新成果。所以,企业在创新成果进入研发时,就须开始搜集保存有关知识产权研发过程、投入、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原始记录和基础数据,以备作为主张权利或应诉时的证据材料;在成果进入市场后建立追踪、预警机制,分析比较对手情况以及必要时根据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规则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选择采取行政或司法的保护,即求助于知识产权的相关部门或法院进行维权,其中涉及创新成果进出口的,尤其要重视海关的知识产权备案和在打击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作用。

总而言之,知识产权保护是一把双刃剑,在强调保护好本企业知识产权的同时,应掌握相关领域的知识产权状况,防止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还要加强与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国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保持联系和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动向和新发展,适时调整企业的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五、结语

美国《财富》杂志在分析全球最具竞争力企业的成功经验时认为,“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可见,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自主创新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还在于企业家及其管理层。如果没有得到企业管理层的支持,创新的立项、研发投入、转化和保护都会困难重重,且创新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选拔,战略的制定和有效运作也在于管理层。所以,当务之急是加强所有企业家及其管理层的创新精神培养和必要的相关知识培训,才能带动整个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快速成长起来。目前,在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尚不充足的情况下,自主创新知识产权战略习惯的形成只能依靠制度的规范,其落实也主要依赖制度的检验。而由于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自身意识和知识的局限性,该战略的推行之初还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和推动,甚至采取一些强制的检验标准。如对企业负责人及管理层是否具备企业家必要的基本知识进行考核和奖励,并建立完善的创新评价体系,包括制度的订立和实施,研发投入、创新成果、专利数量、转化效益、员工培训时间、知识产权专业人数等具体的评判标准。并在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和每年的年检年审时由具有知识产权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对企业的创新知识产权习惯战略的建立和运行进行审核。借此强化所有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规范,达到自主创新成果的效益最大化,这也将逐渐使民营企业的被动型、适应型创新变为主动的有意识的创新,并以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化的示范民营企业为楷模而向全国推行,从而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威、张乐.浙江多数民企专利申请意识淡漠[EB/OL].中国经济网,2007-04-21.

[2]约・阿・熊比特.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浙江省知识产权局.2007年专利统计数据[EB/OL].浙江省知识产权网,2008-04-21.

[4]吴晓锋.知识产权保护不能“偏科”――来自浙江高院的调研报告[N],法制日报,2007-04-23.

[5]杨文利.分析: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要跨三道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03-13.

[6]陶魏斌.浙企研发投入超发达国家 研发力决定竞争力[N].每日商报,2007-11-12.

[7]上海市工商联.上海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调研报告[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8]单东.浙江省民营企业考察报告[EB/OL].www.4a.

com/2008-04-01.

[9]张沙琦.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6,(2).

[10] 赵敏,吴珏.创新的方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

[11]毕春丽.构建知识产权损害预警机制――中外知识产权案件之争的调查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5-09-15.

[12]浙江省工商联.关于推进浙江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研报告[J].浙江工商,2005,(12).

[13]童兆洪.民营企业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4]托马斯・弗里斯德罗.世界是平的[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6.

包装设计考察报告范文第8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这个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月日至日,我乡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对山东等地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地点情况简介

市地处山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9处乡镇、街道,耕地135万亩,人口108万。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先后六次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目前位居第67位,农业增加值列全国第19位,是着名的“中国蔬菜之乡”。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5亿元,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农业增加值3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8元,到今年4月底,各类存款余额132.8亿元,比年初增加17亿元。

人种菜有着悠久的传统,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市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推动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目前,全市共推广应用蔬菜生产新技术24类300多项,引进荷兰西红柿、日本伊丽莎白甜瓜、韩国苦菜等30多个国家的蔬菜新品种5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总产38亿公斤,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无土栽培蔬菜发展到5000亩,有61种农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

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也是被国家命名的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近年来,市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已兴办以蔬菜加工为主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已有上百种农副产品直接或间接通过加工进入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完成农产品出口10多万吨。

该市坚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流通,先后在市区建设了蔬菜批发市场,在8处乡镇建设了10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农贸批发市场发展到26处、集贸市场186处。其中,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区、市。与此同时,他们开通了到北京、哈尔滨、海南的“绿色通道”,设立了网上专卖店,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市场开展了直供直销、专柜专销,建立了连锁店,带动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

一、经验与启示

在这次考察中,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整体考察了在农业结构调整,特别市蔬菜生产方面的先进经验的同时,针对我乡实际情况,就如何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等问题,重点对的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考察。通过看现场、听介绍,我们对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照我乡刚刚起步的农产品加工业所面临的问题,使我们在学到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得到了深深的启示:

近年来,尽管我乡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取得了显着的成绩,粮食、瓜菜、果品、畜禽水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但由于供求关系的影响,粮、菜、肉、蛋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或下跌,农民增产但增收缓慢。农民增收已成为牵动我乡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解决当前农业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条延伸的最高层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牵动全局的作用。首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初级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农产品“卖难”和农民的困难,而且可以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竞争力,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第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是应对WTO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步骤。

(二)、农产品加工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目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吃的营养,吃的健康。高档食品,保健食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尤受人们喜爱。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2.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

农产品加工业一边连接初级农产品,一边直接面对最终需求,通过产品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既可以拉动种植业、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带动第三产业,改变农产品的贸易条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环节和枢纽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中的一些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发展,可逐渐成为带动一方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与农民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利益关系。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几点建议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心和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枢纽工程,面对农民增收缓慢的压力以及我乡跨入经济强乡进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相应的对策性设计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有效地解决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针对我乡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坚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建设专业化、商品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使基地生产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由兼业为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提高基地建设的整体水平,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系列化生产。积极培育、扶持鲜鲜食品有限公司这个龙头企业,发展蔬菜、果品、玉米、豆类等农产品的冷藏加工、出口,带动农户发展甜玉米、青豆、草莓、胡罗卜、辣椒等适于速冻加工的农产品;以前岳兴义面粉厂为龙头,发展优质、专用面粉的生产,带动起我乡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并使我乡农产品的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化的生产方向发展,在我乡建设甜玉米、优质小麦、瓜菜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高我乡农产品的加工程度和产业化程度。

2.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加工业的发展。

在农业结构调整上要围绕“优质高效”和适宜加工的品种开展;在种植业上,应大力发展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青豆的生产;在果菜等经济作物中,重点发展草莓、胡罗卜、辣椒等品质好、产量高、适合冷冻加工品种。为此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调整技术推广的重心,根据加工业的需要,加强专用原料品种开发和技术推广;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建立和完善检测手段,促进优质优价和专业化生产。

考察报告格式·民办教育考察报告·服装企业考察报告·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3、认真谋划,协调发展。

我乡虽然有鲜鲜冷冻食品、兴义面粉、圣益饲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却没有一家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对于占我乡农业产值的80%的畜牧业来说,应该是一项空白。在我乡今后对农业发展的谋划上,要注重畜对禽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植和培育,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畜禽产品加工业的投入,最大程度的提高我乡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4.积极实施名牌战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着力培育品牌农产品,不仅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也可以为农产品生产带来更高的效益。要注重我乡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创立品牌,打响品牌,做大做强鲜鲜速冻农产品、兴义面粉、圣益饲料等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声誉。

总之,这次赴考察,先进地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加快发展的经验令人倍受鼓舞。同时也使参加考察的同志学到了经验、开拓了视野、看到了自身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第二则、经济工作会议重要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起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原因不仅在于政治局九大常委全体参加,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会议全面总结回顾了过去5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全面总结回顾了过去5年所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5年。我们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着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通过实践,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增强了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加深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优势的认识。主要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着,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要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努力增强我国参与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努力发展壮大自己。会议指出,做好经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复杂形势,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互联,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妥善加以解决。

三是科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提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会议提出了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二是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和竞争力;四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五是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六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空间。

四是明确了经济工作的重点。要求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各地区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更加注重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切不可盲目追求高速度。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要加强财政、货币、投资、土地、贸易、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五是强调指出要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完成经济工作各项任务,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决策部署上来,编制和实施好“十二五”规划。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情民意,切实摸清发展潜力、优势和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症结,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提供科学依据。要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各级干部学习培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不务虚名,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加强对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会议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锐意进取,着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

第三则、三农问题经济工作报告

三农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的话题,它关系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小康社会。在这一背景下,利用2010年寒假放假,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回到了我们扶风县,进行“三农”政策的再宣传、有关“三农”的问卷调查。通过宣传与调查,我了解了一些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以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扶风县的具体情况,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与措施。希望能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得到实惠,生活得到提高!

㈠扶风县概况

1.1位于省市东部渭河流域。西汉时此地为京官右扶风的封地,唐时借汉官名作县名沿用至今。面积751平方千米。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扶风县辖城关镇、天度镇、午井镇、绛帐镇、段家镇、杏林镇、召公镇、法门镇、南阳镇、上宋乡、揉谷乡、太白乡、黄堆乡、建和乡、新店镇。耕地4.92万公顷。耕地4.92万公顷。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油菜、芝麻、花生、大麻、辣椒、烤烟次之。是我省麦、棉主要产区之一。扶风县是农业大县,是国家确定的粮食生产大县和省粮食、油菜、生猪、苹果、辣椒、秦川牛等生产基地。建成“吨粮田”10133公顷,水果总面积7333公顷,蔬菜面积1067公顷,辣椒2800公顷。县北有天然林400余亩,以山杨、栎类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柿子、杏、核桃、梨等。种植药材主要有白术,生地、大黄,黄芪等,野生药材主要有防风、黄苓、苍术、柴胡、地榆、酸枣、山楂等。大家畜有牛、马、骡、驴。“秦川牛”、“关中驴”广泛分布于高原和平原乡镇。有野兔、锦鸡等野生鸟兽10多种。工业有农机、电机、毛巾、水泥、水泵、食品加工等厂。

1.2人口

辖1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人口44.8万。

1.3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指标

关于我们县总经济收入,到目前为止没找到近两年的任何可参考资料,但就我本人来看我们的的确确是个经济相对落后于其他兄弟县的穷县,缺少支柱产业,农业灌溉面积较少,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农民生活相对较困难。

㈡扶风县“三农”政策落实情况

2.1“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在过去暑期三下乡的过程中,就在扶风县开展了“关注农业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大型宣传活动。他们向广大过往群众发放中央“三农”政策相关资料,向他们介绍中央“三农”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他们还开展了有关“三农”政策的问卷调查。我们调研和分析了以前的数据。得出三农问题需要再收入的宣传。

2.2关于“三农”的问卷调查。我们自己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能再准确的对以前的资料进行分析,我们共向过往群众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90.833%。我们的问卷共有11道题,其中8道是选择题,2道是填空题,1道问答题。8道选择题中3道有固定的答案,5道答案不定。

2.3调查结果。在回收的109份问卷中,我们抽取其中的有效问卷98份。我们对这些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其中的四个问题)问题如下:

1)“三农”问题的“三农”是指:

a农民b农业c农村d农户e农田

2)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以下哪一项被取消了:

a农业税b农业特产税c我不知道

3)您是怎样知道有关“三农”政策的?

a看电视b听广播c别人告诉我的d政府宣传的

4)对于国家出台的相关“三农”政策,您支持吗?

a大力支持b支持c我不在意d我不知道这些政策

统计分析的结果如下:

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正确数错误数正确率正确数错误数正确率a答案b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答案c答案d答案

通过上表中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扶风县,对于什么是“三农”,竟有36.735%的人不知道;而对于哪一项税收被取消了,也只有73.469%的人知道;除此之外,他们在了解“三农”政策的途径以及对“三农”政策的关注程度方面也存在着问题。再加上我们调查分析与走访农户,同时结合扶风县的实际情况我们不难发现问题所在: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农民不是很了解“三农”政策;“三农”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三农”政策的出台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他们好像并未得到什么真正的实惠;农民增收仍然很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很大。我想,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扶风县的问题,更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接下来将讨论这个问题。

㈢认识与思考通过这一次的宣传调查,我们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认识到了落实“三农”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障碍

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问题,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万家富;农村定,天下定!”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三农”问题,想方设法解决“三农”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加强“三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三农”政策。

3.2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

1)尽快打破造成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把我国的广大西部地区开辟为农民充分就业的广阔战场。3)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向国外输出劳动力的力度,增加其数量。4)将城镇化作为农民就业的主渠道。

3.3从农村内部着手,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农民充分就业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历史过程。我认为,除了以上的措施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村内部入手,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解决有些问题。

3.4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业现代化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我们既不能走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的以机械化和化学化为特征的道路,也不可照搬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的以生物技术为侧重的道路。我们要依据我国的国情、国力、农情、农力,选择一条既重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又侧重生物技术采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农业现代化路径的选择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3.5.1农业土地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1)制定农业用地有偿转让的法律法规,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当然并不是完全的土地私有化),确保土地流传依法有序进行。2)设立农用土地转让市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建立承包土地社会保障的替代机制。4)建立土地补偿机制。

3.5加大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力度,造就越来越多的农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耕地的减少将是一个大的趋势,如何在越来越少的耕地上解决中国人吃饭的问题,这个重任也只有依靠农业的高科技才能完成。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先生所说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人才!”

㈣结束语“三农”问题是一个宏大的课题,关系民生国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说是一个挑战,而如果从我国农民的根本出路入手,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作为农民的孩子,我对农民的酸甜苦辣有着切身的体验,对农村的种种变迁有着深切的感受。我很关注“三农”这一问题!当然,我的这篇文章绝对谈不上什么研究,不过是我看到了一些现象,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想法,然后经过认真的思考,翻阅了一些资料,最后将自己的认识与想法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已。只要我们的政府、农民朋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采取得力的措施,“三农”问题的解决很快就会变成事实!实现城乡的差距,减少人民不满情绪的发生和蔓延,保持国家的长远高效发展,建造和谐家园,维持社会稳定

第四则、县府经济工作报告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实施“十一五”规划,抢抓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机遇,加快经济强县建设的发展。做好年经济工作,对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战略,推进实力习水、魅力习水、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二次会议部署,围绕市委“三新一强”和县委“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矿业经济为龙头,以白酒工业为突破,以长征文化为品牌,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确保经济增长,更加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1%。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到市的考核指标以内。

三、工作重点

(一)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1、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加大科技推广,实施高产工程,抓好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建设,力争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9.6万吨以上。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抓好畜牧养殖大户和小区建设,进一步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巩固生猪生产,着力发展草地生态型畜牧业,积极发展家禽和特色养殖。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力争畜牧总产值达到8亿元。认真落实国家农业产业化发展优惠政策,发展有机红粮10万亩,有机小麦20万亩。积极培育发展蔬菜、水果、茶叶、料竹、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力争年内培育1—2家农产品加工市级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积极争取特色农产品申报原产地保护和地域保护。

3、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培育各类生产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4、深化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经营有效形式。深入做好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完成森工企业体制改革。

5、加强生态绿化工作。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加大赤水河、习水河、桐梓河以及水库库区水源涵养林营造力度。全面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确保完成人工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6、强化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保护,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下降。推进土地开发整理,新选址开发整理5000亩土地,增加耕地占补指标。完成第二次土地调查,摸清全县土地底数,增强土地保障能力。

7、努力改善农村面貌。整合项目,捆绑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重点在习新公路沿线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打造一批具有黔北民居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和“四在农家”示范点。扎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努力实现农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促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环境质量。

(二)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突出工业动力作用

1、做大做强矿业经济。加快整合、技改和在建煤矿工作进度,建成达产10家以上矿井,新增合法产能200万吨以上。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煤矿基础管理精细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质量达标动态化。加快煤矿“双回路”建设,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大瓦斯抽采综合利用,新建3—5家瓦斯发电企业。积极引进发展煤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加快钼镍矿、金属镁等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2、积极发展电力产业。加强协调服务,力争开工建设二郎电厂。加快杨家园水电站工程建设。启动浪子口水电站梯级开发。力争建成仙源、寨坝、伏龙3座35KV变电站。保障习水发电厂电煤需要,支持习水发电厂做好技改相关工作。

3、启动白酒园区建设。启动赤水河谷酒业园区建设,吸引酒类企业落户习水。发挥品牌带动战略,力争早日将我县建成贵州优质浓香型白酒生产基地。加快二十八响礼炮酒业、云峰酒业等白酒企业发展步伐,力争酒类工业在规模和效益上有较大提高。

4、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全力做好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兴隆煤矿、木担坝煤矿等大矿建设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水电、手续办理、群工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5、努力实现节能减排。坚决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及产品,加快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核准程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共伴生矿、电煤灰、煤矸石、尾矿、煤层气及有机废水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加快旅游开发步伐,提升三产总体水平

1、突出旅游产业发展。以土城红色旅游和三岔河生态旅游为重点,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促进“红绿共舞”的旅游格局形成。以“四渡赤水纪念馆”为中心,着力完善青杠坡战斗遗址、指挥所、红军司令部、参谋部旧址、女红军街、伟人旧居等遗址遗迹。加快赤水河沿岸乡镇红色旅游纪念地建设,形成红色旅游环线。充分利用土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品牌,挖掘历史底蕴,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土城古镇。依托赤水河旅游发展联盟,与仁怀、赤水共同打造赤水河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推进习水河流域生态旅游资源整合,构建习水河生态旅游长廊。继续抓好县城和土城旅游服务区建设。加快旅游小商品开发。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全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遵义召开的机遇,做好旅游宣传推介和旅游项目申报,举办习水旅游重庆推介会和官店“金海水车”油菜花节。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达到79万人。

2、拓展三产服务领域。认真实施“千乡万村”市场工程,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不断健全城乡集贸市场体系。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信息产业、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大力推进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机构、医疗保健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鼓励城乡个体工商户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专业经营。不断扩大消费信贷,努力拉动城乡消费。加强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1、积极主动招商引资。丰富和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措施,构筑各部门、各乡镇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大招商格局。面向成渝经济圈,放眼长三角和珠三角,积极对接沿海产业转移,着力抓好优势产业和强势项目的招商引资,引导区域外资投向我县旅游、煤化工、农特产品加工、公用事业及商贸流通等领域。积极改进招商方式,力争招商引资12亿元。

2、高度重视项目争取。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做好项目筛选、策划和包装,建成全县动态项目库和部门、乡镇项目分库,加大政策性项目争取力度。强化项目库建设和管理,通过向发改争、向银行贷、向市场招的方式,谋划和启动一批优势突出、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创新投入机制,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引导项目和企业进驻落户,拉动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3、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加强行政、执法、信用、市场环境建设,把工作重心放在为企业提供服务上,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落实“非禁即允”等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和服务力度。重点扶持矿产品精深加工、农特产品加工及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做好政银合作、银企对接,用足用活金融资金,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存环境

1、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大通道建设,抓好仁赤高速公路建设协调服务,力争年内动工建设。确保习新公路、二箐公路、寨丁公路年内完工通车。完成运煤公路县城过境路段新建工作。启动习水河流域旅游主干公路硬化等县际公路改造项目。加快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步伐,新建通村公路100公里以上。提高公路建设质量,强化公路管理养护,确保农村公路、县级公路养护好路率95%以上。加大赤水河渡改桥项目争取,启动太平渡渡改桥工程建设。

2、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抓好病险水库治理、小水池建设等水利设施建设,实施8个片区7.5万人口人饮安全项目,治理病险水库6座。争取铜罐口水库立项建设。实施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沼气池等农村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3、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镇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农村发展规划以及供水、供电、交通、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切实提高规划执行水平。将交通、供水、供电、排污、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六)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1、加快城镇开发建设。做好县城进出道路的规划设计,动工建设赤水东路、昆仑路、迎红路等城市骨干道路。启动县城人饮工程规划论证,争取县城防洪工程动工实施。建成红城广场、老干活动中心和西区集贸市场,力争开工建设四星级酒店。启动县城天然气规划建设工作。积极谋划县城贯城河治理和营顶城市公园、箐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实施西区金典尚城和红都世纪城二期开发。完成东南出口、政府原办公区一期开发。加快推进有条件的乡镇集镇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政府保障型住房建设,建成5000平米廉租房和5000平米经济适用住房。

2、创新城镇管理手段。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为载体,积极探索建立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继续加大“清违”工作力度。强化市民文明教育,促进市容市貌好转和主干道路畅通。加快完善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县城卫生与秩序根本好转,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七)强化财政税收征管,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1、加强基础财源建设。巩固壮大支柱财源,确保主体税种稳定增长。抓好煤炭、土地出让金、房产交易等税费征管,全面完成财政收入任务。规范政府采购,控制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切实做好“普九”债务等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加强各类专项资金、非税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2、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改善民生和支农投入,及时兑现各项政策补助。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厉行节约的原则,确保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和收支平衡。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强化预算约束,实现预算编制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创建金融生态环境。破解金融机构存贷差偏大、资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打造诚信环境,促进金融与地方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八)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习水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扎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确保“两基”国检顺利通过。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建成职教中心和西区中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成人教育,规范民办教育,扩大示范教育和特殊教育规模,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着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确保习水一中成功“申示”,适时启动习水五中“申示”工作。

2、强化人口计生工作。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力度。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以下,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6%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20以下。

3、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健全和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体系。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管理,加快城乡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农村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抓好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县卫生监督所、中医院搬迁工程和县医院改扩建工程。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以基本养老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积极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继续落实城乡贫困群体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救灾救助制度,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5、扩大就业总体规模。不断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重点帮助被征地农民实现培训就业,及时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健全防止拖欠民工工资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为返乡民工提供办事向导和职业技能、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返乡民工自主创业。

6、创新科技人才机制。大力实施科技富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导企业形成科研投入逐步增长的机制,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才、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15851”人才工程实施。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激情。

7、切实维护安定和谐。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政府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大安全管理人才培训和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努力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加快公安“四所两队”和“三基工程”建设,继续实施“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加大各类治安和刑事案件查处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应急值守,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畅通渠道,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8、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深入开展各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公共信息传输网络,促进“数字习水”建设。加大科普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大力开展公民素质教育。扎实推进“五五”普法工作。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保护老龄人、残疾人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开展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促进国防和经济协调发展。

第五则、关于县经济工作报告

一、认清形势,增强信心,加压奋进,谋划快发展回顾2008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工作形势,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取得了新进展,探索了新作法,面临着新挑战,充满着新机遇。

(一)取得了新进展。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任务。二是产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17大产业协调发展,初步显现了产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企业带动、基地配套、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雏形基本显现。三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四是招商引资再创佳绩。全年签约项目24个,协议资金35亿元,到位2.18亿元。五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二)探索了新作法。一是解放思想,强化工作的创新性,用开放的理念抓重点、抓大事。二是精心谋划,强化工作的规范性,用系统的观念抓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三是真抓实干,强化工作的实效性,用务实的精神抓工作的落实。四是统筹兼顾,强化工作的协调性,用和谐的理念促进各项工作的平稳推进。

(三)面临着新挑战。经济工作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经济发展速度仍然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仍然不高,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突破,国家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工作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表现在思想观念不适应、干部作风不适应、抓落实的力度不适应等方面。

(四)充满着新机遇。一是国家及省的扶持政策对我们有利。二是交通环境的大改善对我们有利。三是目前的发展态势对我们有利。

总体上看,年的经济工作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众多的机遇,也面临着各地加快发展的紧迫态势和众多的不利因素。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根本,在机遇面前要有抢抓和抓抢的意识,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只要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全州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要把握加快发展主动权、唱响加快发展主旋律、打好加快发展攻坚战、开创加快发展新局面。我们结合巴东的实际抓贯彻,就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加快巴东的发展上来,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确保实现并力争突破人代会通过的预期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6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47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到2.8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4亿元,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0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7元,增长5%。

二、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快发展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扣加快发展这个主题,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力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

(一)抓项目增后劲项目是经济建设的载体和根本,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是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动力和支撑。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保持投资强劲拉动,为经济建设增添后劲。年,全县项目总投资要达到10亿元以上。

一是要抓好项目基础工作。就是要盘好家底,编好本子,建好项目库。首先要加强对县情、政策、周边情况及项目基础工作的研究,准确把握做好项目工作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掌握全县的资源状况,站在超前的位置谋划和做好项目的基础工作,建好项目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野三关工业园区建设、全县交通网络骨架构建、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作为重点来谋划、包装、储备项目,同时要加强科教文卫等公益性事业的项目谋划。去年这方面工作力度较大,但仍然存在项目储备的数量偏少,包装设计的水平偏低,项目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年要下决心突破,真正建立一个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较高、动态开放的项目库,形成一大批有市场前景、有发展空间的后续项目储备,以确保今后一个时期投资的连续性。

二是要加强项目的争取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以赴跑项目、引项目、争项目、抢项目,一方面要大力通过招商引资从市场引入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另一方面要积极向上围绕各种政策口子积极争取,特别是国家对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投资。要充分利用对口支援、616工程和国家支农政策等各种机遇,充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主动出击,勤跑,紧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县项目办要根据各部门的实际,参照历年的争取情况,下达项目争取计划,常规项目投资争取到位要高于全州和库区县市的平均水平,重大项目的争取要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要抓紧做好209国道长江南岸接线工程、县城至沪渝沪蓉高速公路接线工程、长江支流河道治理、黄土坡避让搬迁、煤矸石综合利用、铁矿开发、12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巴东二水厂、库区污染防治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的争取工作。

三是切实抓好项目的实施工作。要坚持进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既要确保完成投资计划,也要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要落实项目工作责任制,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管,多进行实地督查,大项目不能出问题,小项目也绝不能乱套。要加强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力量,特别是重大项目,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跑上汇报衔接,亲自参与洽谈引进与跟踪落实,亲自协调解决项目实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继续坚持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项目建设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县项目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项目工作专班的工作力量,确保层层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要加强项目工作经费保障,坚持每年不少于200万元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预算和项目基金、项目前期工作周转金制度。

(二)抓招商增活力要牢固树立“县域以外都是外”的思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以大开放促进大招商,以大招商推动大发展。全年力争国内引资到位资金5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州外资金2.8亿元),利用外资255万美元,出口创汇660万美元。

一是要努力促进招商项目落地。要重点抓好30万吨炼钢工业试验、煤矸石综合利用、香港益濠公司服装基地、江苏雨润5万头生猪养殖、支井河流域开发等12个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相关的服务领导、服务部门和乡镇,要切实为客商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服务领导负责研究制定促使项目落地的工作方案,将落地工程的具体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明确具体的时间进度要求,加强指导、督办和沟通、协调,对重大疑难问题要亲自抓;服务部门和乡镇要明确专人,抓好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为项目的落地积极创造条件。这12个项目,在3月底要有实质性的活动和进展,在年内要有6-7家启动建设,2-3家建成投产,其余的前期工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启动实施。

二是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网络平台。要加快工业园区硬平台建设,在企业进出园区机制、园区工作服务机制、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标准厂房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要加强环境优化服务软平台建设,下决心办实行政服务中心。这既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有力措施。同时这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触及到深层次的体制与机制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大力协作,共同把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做实、做细、做好,确保行政服务中心高效运作,为各类经济主体和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服务,让企业、社会、群众满意。要加强配套平台建设,利用去年打下的基础和结下的人缘关系,逐步在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地区,确立招商的方向和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在洮南、镇海、深圳设立招商办事机构,负责搜集反馈信息,联系各方客商,使之成为政府主导招商的一个重要渠道。要有计划地从相关经济主管部门选派10-20名年轻优秀干部到镇海、洮南、北京等地分批挂职锻炼3-6个月,在“洗脑”的同时积极展开“结商、联商、引商”工作。县政府驻外机构要充分发挥常年在外,接触面广,信息来源多的优势,拓展其职能,使其成为“招商处”。县商会要积极开展对外联络交往,通过与落户巴东的企业主联络,与沿海发达地区商会建立联系,逐步扩大招商人脉资源,达到以商招商的目的。

三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建好招商项目库,做好招商项目的基础工作。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结合本区域、本系统的资源状况、经济布局、发展方向,编制带动面大、关联性强的招商项目,上报项目办和招商局,从中筛选、包装、推介一批招商项目,本月28日前上报4个重点项目进入州级08年对外招商项目库,3月30日前必须上报10个中英文对照的项目书进入州在会上对外招商的项目库。这几个上报项目可以聘请专业人员集中时间编制上报。要借助外力大力推介招商,精心筹备,积极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种大型经贸活动,借助这些活动充分推介巴东。要办好活动招商,办好在北京举办的中小企业项目推介会,要争取引进2-3家企业落户巴东;在纤夫节期间也要争取引入旅游商品开发、宾馆建设等与旅游产业发展关联紧密的项目。要提高招商成效,多采取小分队上门招商、委托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种形式,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依托北京、省直、友好县市、本地外出成功人士等各种人脉资源,“招老乡、回故乡,联外商、建家乡”。

(三)抓主体促成长必须围绕优势产业,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扩大数量、壮大规模、增强实力,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增长和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在全县培植梯次跟进、后劲充足的骨干企业发展群体,力争销售收入100—300万元的企业达到40家,300—5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8家,利税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3家。

在措施上,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扶持政策,管好用好促进产业发展的各类资金,包括技改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对口支援资金等,支持成长性强的企业,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二是努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即“围墙”外的事情,特别是对资源开发型企业,要在征地拆迁、周边环境等方面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进一步完善促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强化投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加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实力,抓好金融环境建设,积极促进银企合作,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四是要落实激励扶持政策,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创品牌。在方法上,按照三个一批的步骤逐步推进,即争取投产一批:康杰魔芋胶加工生产线、义和硅节能降耗技改、金果有机茶扩能、鹏程茧丝被加工、时珍堂道地药材加工、土家人小杂粮精加工等项目要建成投产;改造一批:三峡酒业白酒生产线改造、水布垭酒业银杏酒生产线改造、丰源实业公司红三叶加工等项目一期改造要完工,煤矿整合和技改要加快进度,扩大产能,逐步使23家煤矿企业全部进入规模企业;壮大一批:继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支持县电力公司、沿渡河电业、德赛电业、恒兴公司、水布垭清能公司等企业发展壮大。

(四)抓载体促集聚园区和城镇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抓载体就是要抓园区和城镇建设。要围绕野三关和县城两个中心来构思和布局产业发展工作,促进产业集聚。

一是大力加强野三关经济中心建设。在规划上,要围绕把野三关建成县域经济中心的目标,以园区为依托,突出野三关工业、商贸、物流为主体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以城市建设的标准,高瞻远瞩,科学地做好长远规划,强化规划的硬约束,严格规划和用地管理。在建设上,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同步加快交通、供水、供气等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仓储物流、学校医院等配套项目建设,拉开城市大骨架,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在管理上,要创新机制,保证城市建设规范、市容整洁,使野三关真正成为恩施州和巴东县的门户与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保障上,要研究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从政策、资金、项目、土地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大力支持野三关率先发展。

二是大力加强县城政治、文化、旅游中心建设。在规划上,要突出县城以政治、文化、旅游为主体功能的地位和作用,围绕建市和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目标,结合黄土坡搬迁,抓紧做好城区规划修编、新区地勘和修建性详规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县城规划,以科学的规划指导县城建设。在建设上,要围绕政治、文化、旅游中心的定位,进一步明确城镇建设的发展重点,将城市建设的重心转到完善旅游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塑造山城特色、提升文明水平上来。在管理上,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克服“重建轻管”的倾向和“城市管理老大难”的畏难情绪,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在城管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和社区在城管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把城市管理任务层层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建立起县、乡镇、社区相互衔接、合理分工和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五)抓基地促配套以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就要求我们必须在促进农业生产基地与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上下功夫,以工业带动农业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带动型转变。

一是在规模化上做文章,促进基地规模化、经营集团化。围绕创建生猪大县、蔬菜大县、魔芋大县、药材大县、柑桔大县、杂粮大县的目标,着力加大特色板块基地建设和管理,力争2个以上产业进入省级板块、1个以上产业进入全国优势产业带。要积极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鼓励企业通过合作、联营、兼并等形式走集团化之路,形成规模效应。

二是在标准化上做文章,促进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要把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从龙头企业、板块基地、养殖小区、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入手,开展农业标准示范、推广、宣传和培训,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建设,建成全国魔芋标准化生产示范县。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围绕特色创品牌、围绕绿色创品牌、围绕原产地创品牌,争取新增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标识认证10个以上,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是在产业化上做文章,形成良好的产业化组织经营机制。对现有龙头企业,从资金、信息、技术、基地等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新增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尚无龙头企业的特别是深加工企业的,如桔柑、蔬菜等,要通过外引内育等途径加快培育。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0家以上,充分发挥其一头连接农民、一头连接龙头企业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行“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双赢。

(六)抓创建强旅游要围绕争创中国旅游强县和创5a、水布垭创4a的目标,以纤夫节的举办为抓手,实施旅游提升工程,在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丰富、旅游客源市场的开辟拓展、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加强上取得突破。全年接待游客达到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9000万元,税费收入1500万元。

一是举全县之力办好中国三峡纤夫节。要把纤夫节办成有规模、有档次、有影响、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文化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和宾馆饭店改造升级,带动文化、旅游、招商及城市文明的联动,吸引游客上岸,扩大旅游消费。纤夫节的举办时间初步定在10月份,需要筹备的工作任务很重,涉及到方方面面。要抽调专人,组建专班,迅速确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任务及进度要求,落实到人。要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在9月份以前完成全部筹备工作。纤夫节筹委会负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分块负责,不等不靠,加快筹备进度,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在时间、任务、资金等各方面难度较大,必须下狠劲。文体部门要加快民族文化公园和体育场建设。交通部门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实施,确保巴巫线、双神线、宜巴线、巴鹤线等进出口道路的畅通。城建部门要抓紧组织实施相关市政项目、绿化亮化项目。文体、广电、旅游、商务等部门要抓紧做好开幕式、文艺演唱会、旅游商务推介会、纤夫文化论坛的策划筹备,确保节庆活动具有高品位的文化内涵。宣传部门要提前造势,加大宣传,扩大影响范围。

二是抓好景区建设。景区要以创建国家aaaaa级景区为目标,对照标准,逐一整改落实。加快延伸开发,积极应对175米蓄水,加快旅游码头建设步伐。加强景区工作人员培训,不断丰富景区旅游活动项目。提升景区歌舞队水平和节目质量,增强民族性、观赏性和参与性。水布垭景区要以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为目标,以“巴人故里%26#8226;清江画廊”为形象定位,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力争6月底前建成旅游码头,7月份豪华旅游观光船下水投入营运,9月底龙潭瀑布等景点建设竣工,确保“十%26#8226;一”前对外开放。链子溪、无源洞、巴人河、银金山等景区也要按照国家aaa级景区标准加快建设步伐。

三是加强市场拓展。面对周边竞争的强大压力和被边缘化的危险,必须抓紧开拓和巩固旅游客源市场。要依托全省“一江两山”旅游圈,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宜昌—巴东—重庆”旅游线路,同时要加快小神农架的保护开发进度,优化“—神农架”旅游线路,实现与神农架景区的对接。要利用世界第一面板堆石高坝在水布垭的独特优势,以水布垭景区为龙头,主动融入恩施生态旅游圈,形成长江、清江旅游线路的大融合。要科学定位,加强巴东旅游整体形象的策划和包装,采取全方位强势宣传促销策略,扩大对外宣传推介,提高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

四是强化机制创新。可以研究在现有旅游协会五统一的基础上组建旅游集团公司,率先树立巴东旅游品牌公司形象,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鼓励本县旅游企业进入重庆、宜昌、恩施等地资本市场和游船市场,鼓励重庆、宜昌两地旅游大集团或跨行业企业集团投资巴东旅游业,逐步形成三峡旅游、清江旅游、恩施旅游等企业利益共同体。

(七)抓硬件强基础薄弱的基础设施仍然是制约我县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重点。

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大通道、疏通内循环和构建以县城、野三关为中心的县内两小时交通圈的目标,继续推进大交通建设。今年交通建设的计划投资达1.8亿元,包括75公里的国省干线改造和366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以及巴鹤省道北界段路基垮塌治理、平阳坝大桥、罐子口大桥、李家河件杂码头、河道整治、清江人行渡口建设和安保工程等,任务十分繁重。在建设中,必须借鉴2008年交通建设的经验,坚持质量、速度、安全并重,认真开展好交通建设“质量年”活动,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交通建设任务。要继续大力支持沪蓉西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建设,创造良好施工环境。在抓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做到建养并重,加强公路养护,加强运输行业管理和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大力提升国省干线养护水平,实行专业化养护,全面推行养护机械化,加大争取巴东纳入全省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力争使国省干线好路率达到90%以上、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75%以上。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组织实施好生态家园、饮水安全、烟叶基础设施、长江绿化带基本农田项目、溪东灌区项目、水流坪和垢坪等病险水库综合整治工程、“长治”工程和钟坝河小流域治理、天保工程以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尽快恢复因灾损毁的道路和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倾斜,扎实做好试点村建设,以实施“两村工程”和“三村合一”为契机,力争把雷家坪、石桥坪建成州级示范村。重点围绕、水布垭景区和209、318国道,做好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与评审工作,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加强移民工作。要按照工程建设的需要,按期全面完成库区移民搬迁和生产安置任务,做好库底清理工作,确保通过国家验收;要强化各种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实施好县城、集镇防洪和农村库周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三期高切坡治理任务;要强化移民后期工作,搞好水库环境监测和保护,确保水库运行安全,同时加强移民后扶等工作;要加强库区政策的研究,积极做好“后三峡”项目的争取工作。清江库区要切实加强后期开发管理和移民、灾民安置及发展工作。

四是加强地灾防治工作。要高度重视并做好两江两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时刻保持警惕,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地灾治理,完成省批复的滑坡治理工程任务。积极向国家争取黄土坡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政策。

(八)抓财税强保障财政是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调控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工作目标的基本手段。一方面要抓收入,做大财政蛋糕,另一方面要狠抓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以管理促增收。

一是拓宽增收渠道。向资产要收入,通过国资统管,盘活资产,在资产运营中增加收入;向资源要收入,坚持有偿开发原则,努力挖掘土地、水电、矿产等资源的增收潜力,不断培植新的收入增长点;向体制要效益,大力加强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完善县乡财政体制,调动各方面开辟财源积极性;向管理要效益,进一步完善征管机制,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积极组织好非税收入入库,严格收支两条线,加强财政各类专项资金管理,确保发挥应有效益。

二是规范财政支出。必须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支出”的顺序安排支出。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做到“一切按预算支出、无预算不支出”。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压缩行政支出,严格控制会议、接待等非生产性支出,重点保障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出、招商引资工作经费支出、优惠政策兑现支出等事关经济发展需要的支出,保障事关社会全面进步的科技、教育、支农和基础建设等重点支出。

(九)抓民生促和谐和谐的社会、和谐的生产关系对于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发展社会事业,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是抓农村民生保障。要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争取达到“应保尽保”,保障贫困群众的基本生存。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使更多的参保群众受益。要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努力提高贫困群众发展能力,解决3000名赤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和8000名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扶贫搬迁400户,完成2008年实施的2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新启动2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500人,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支农惠农补贴发放到位,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是抓城镇民生改善。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有一人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100人、下岗再就业850人。完善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保险制度,建好惠民医院,积极探索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争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努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新增廉租房50套,经济适用住房1870平方米。

三是抓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大普九债务化解力度,完成县一中主教学楼建设,启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实验楼建设,完成沿渡河中学搬迁,继续实施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改造和教师安居工程。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落实创建专项经费,加强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加大科技培训、科普示范工作力度,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完成县人民医院业务大楼整体搬迁,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逐步消灭医药服务空白村。加大文化事业投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倡导和鼓励开展各类文艺创作,完成2—3个乡镇文化站的新建和改扩建,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全面启动数字化电视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政府公众门户网、电子政务网、长江巴东网、可视电话会议网“四网合一”建设。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努力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四是抓安全稳定。从隐患排查整改抓起,夯实基础工作,加强执法监管,严格责任追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安全发展。要加强综治维稳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强执法监督,加大法律援助力度,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加强服务,优化环境,狠抓落实,保障快发展年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今天的各项安排部署,是今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完成的硬性任务,其成败得失的关键就在于狠抓落实。大家必须做到:

一是更新观念抓落实。全县上下要着力强化“五个意识”。一要强化“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争先意识,不仅要在州内争位置,更要同省内先进比高低。二要强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机遇意识,积极主动研究机遇、巧借机遇、抢抓机遇。三要强化“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全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创新。四要强化“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大局意识,在工作中,突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在推进“三化”中,突出工业化;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五是要强化“发展至上、环境第一”的服务意识,转变“管理者”、“牵头人”的角色,牢固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理念,真正把工作基点放在为基层、为企业、为人民群众服务上来,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阶段服务为全程服务。

二是优化服务抓落实。要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认真开展好“两提高、两满意”活动。全县上下要真正树立起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建设是第一中心的思想,站在讲发展、讲大局的高度,将单位、个人小利益服从于巴东发展的大利益,切实为经济发展、为招商引资、为项目落地、为企业成长壮大搞好支持、帮助、服务工作。县委、县政府将建立服务考核评议制度,将对部门、乡镇的考核重点确定为对项目和客商的服务态度、服务效果。定期组织外来投资者、重点项目业主,对与企业有联系、与项目实施有关的各个经济管理、执法、服务部门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公开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对社会公开,把部门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以此促进服务承诺的落实,促进发展环境的改善。

三是完善机制抓落实。坚持和完善产业发展的“六个一”机制,形成“一切资金围绕产业投,各种技术围绕产业推,各种项目围绕产业上,各项政策围绕产业定,上下领导围绕产业抓”的产业化建设格局,促进各大产业快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工作进度、有监督考核、有奖励惩处、有责任追究”综合考核评价机制,根据考核结果,把奖优、罚劣和治庸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让那些干事者有所得、有所获,让那些不干事者有所愧、有所畏。对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重点工作,必须坚持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加强督办考核,确保工作落实。建立健全“重点课题专题调研、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重大问题及时协调、重点工作专项督办、经济形势定期分析、工作进展及时通报”的决策落实机制,对全县经济工作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分析,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上一篇:装饰材料市场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考察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