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协议范文

时间:2023-03-07 20:47:23

巴黎协议

巴黎协议范文第1篇

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已经启动,预示着我国绿色金融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6年6月6日,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气候变化问题特别联合会议在中国举行,双方就绿色金融在气候领域的合作模式进行探索,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2016年9月6日,G20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首次将绿色金融写入公报中。2017年6月1日(华盛顿时间)下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脚步并未停止。

什么是绿色金融

“国际社会针对投资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的研究一直都有,绿色债券或者绿色基金也不是新生事物,但‘绿色金融’的说法,确实由中国首次提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2016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进行如下定义: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等金融工具。

如今,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重点,绿色金融则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柱。将绿色金融列入G20杭州峰会的重点讨论议题,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落实《巴黎协议》、与国际金融发展接轨的决心。

张承惠向《经济》记者透露,国内学者在与加拿大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合作的时候,曾经就绿色金融展开讨论,若只提“绿色金融”,对方似乎毫不知情,但提到绿色债券、企业社会责任,双方学者均有独到见解。

为什么国际金融领域在还没有普遍认识绿色金融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对它的具体实践了呢?这还要从赤道原则说起。

赤道原则是国际金融机构最常用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准则。依据该原则,金融机构对融资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适用于总成本超过1000f美元的所有新项目融资以及因改建、扩建对环境或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原有项目。

“这个原则是国际金融机构在2002年于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大区提出的,因为格林威治天文台有一条0度经线,所以取名叫子午线原则,金融机构可以自愿采纳。最初,选择使用该原则的几乎全是发达国家的银行,后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接受它。传统上,国际社会把发达国家称为北方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国家,为了体现子午线原则的广泛性与包容性,大家共同赋予它另一个称呼――赤道原则。”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晋京教授这样对《经济》记者解释。

当前,接受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近80家,包括花旗银行、巴莱克银行、荷兰银行等大型国际机构。不过,截至2017年3月底,中国只有两家银行加入上述行列:兴业银行和江苏银行。从这点看,中国更有发展绿色金融的必要。

贾晋京指出,接受赤道原则意味着自觉接受来自银行外部的社会监督,也意味着有些涉及民生的项目可能会因其环境、社会因素的评估未达到赤道原则的要求而难以获得资金支持。考虑到目前中国银行业对赤道原则的接纳程度,绿色金融或许恰好能够弥补这一遗憾。

已成国际流行趋势

尽管绿色金融与赤道原则存在重合部分,两者仍然有所区别。

“从原理上看,赤道原则是银行业的伦理准则,银行投资一个项目,不仅要遵守赤道原则,也要遵守法律原则,这些都是金融业的横向要求,绿色金融呢,它更侧重纵向规则,属于金融实务层面,有具体的区块,比如绿色融资、绿色债券等。”贾晋京如此解释。

从实务操作上看,绿色金融在欧洲尤其是德国和一些北欧国家,发展迅速,德国还专门成立了绿色银行。此外,由于《巴黎协议》对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框架安排,许多支持该协议的国家都对绿色金融感兴趣。可以说,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热门趋势。

作为第23个批准《巴黎协议》的缔约方,中国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2016年3月,国内建立了绿色债券市场,到当年年底,发行规模就达到了2200多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首位。2017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发行绿色债券36只,共计700.4亿元人民币。市场启动至今,中国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约占同期全球发行规模的30.34%。践行绿色金融之坚定、果断,由此可见一斑。

上海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钱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绿色金融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已无需讨论。“中国将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的一个方面,足够说明我们对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我国经济想要完成向中高端、节能化、生态化转型,绿色金融必不可少。”

与此同时,钱军也提醒记者,越是重要的经济计划,越需要政府与市场协调合作。对于绿色金融,我们能够通过什么代价换来什么成果,需要官方预先做出框架规划。他认为,对于中央政府支持的发展方向,中国的企业、地方政府容易出现跟风、先动手后动脑的现象,虽勇气可嘉,却比较容易输在策略上。而提到赢在策略上的绿色经济,不能不说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通过对各企业强制规定碳排放量,为全球减少碳排放量做出巨大贡献。该交易体系设立了众多交易中心,比如巴黎Bluenext 碳交易市场、欧洲气候交易所(ECX)等。

目前,全球碳产品交易总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在欧洲市场完成。这一区域的排放交易体系有两大特点:遵守风险管理、套利获利结算等的多样化;交易品种多样化,现货、期货、期权一个不少。值得关注的是,ECX还成功运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配额机制使其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碳排放权衍生品交易市场。

“为什么人家做的风生水起,因为它不仅对污染企业每年的排放量做出具体要求,还对排放量的交易进行明码标价,一个企业如果超出预算量,就需要向比较环保的企业购买排放量。企业就会自省:是花钱买别人的排放量合算,还是把钱投资到环保技术革新上合算。这种安排的好处就在于,它从根本上刺激企业主动减少污染,主动寻找更环保的生产路径,如果它不这样做,就需要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巴黎协议范文第2篇

??[主要内容]商标权是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TRIPS协议为世界贸易组织中最重要的协议,商标权保护是知识权保护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与世界贸易的发展,商标权的国际保护呈不断加强的趋势发展,其对商标权的保护有哪些新的变化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

??[正文]

??一.商标权在TRIPS协议中的地位

??在TRIPS协议中,协议第二部分第二节对商标权的保护作了专门的规定,从体例上来看,其位于著作权之后,置于地理标志、工业产品外观设计和专利权之前。而在《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中,各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不分节次的排列在一起的,各种不同权利类型之间的规定并非截然分开的,有些条款还将几种不同的产权放在一块共同规定,而且,很明显的一点是,商标权是位于专利权和工业产品外观设计之后的。对此,笔者认为,TRIPS协议的规定有着更为清晰的逻辑结构,而且,商标权排列位置的变化,也反映了该权利在所有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性的提高。

??从内容方面来看,TRIPS协议对商标权的保护本事却并非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协议,他是对巴黎公约中关于商标权保护内容的补充性规定。协议的第2条就明文规定“关于本协议第二、第三及第四部分,各成员方应遵守《巴黎公约》(1967)第l条至第12条以及第19条规定。”“本协议第一至第四部分的所有规定均不得减损各成员方按照《巴黎公约》、……而可能相互承担的现行义务。”既然完全遵守巴黎公约,就意味着TRIPS协议中关于商标权的规定不会做出与巴黎公约重复或相左的规定,也即把公约实施的基础建立在巴黎公约之上了。然而,鉴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与巴黎公约成员国不尽相同的情况,协议的规定无疑又是把巴黎公约的使用扩大到非巴黎公约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中,从这一点意义上说,巴黎公约关于商标权的规定是TRIPS协议中商标权保护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原则适用方面,在TRIPS协议中,商标权保护不仅仅适用于“国民待遇原则”和“优先权原则”,而且还适用于协议所确立的“最惠国待遇原则”,而后者是巴黎公约等有关商标权保护公约中所不具有的原则。“国民待遇原则”可以让成员国的国民或在成员国有居所、营业地的国民互享各国对于本国国民在商标保护方面的待遇;而“最惠国待遇原则”,又使得某个成员国对某另一成员国的最惠待遇迅速普及到其他成员国。“优先权原则”则尽可能地给予先注册商标以最有利的国际保护。

??二.TRIPS协议对于商标权的具体保护及评议

??那么,在具体的制度、规定方面,比之于巴黎公约,TRIPS协议对商标权的保护又有哪些体现和不同呢?通过对TRIPS协议规定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可保护的客体方面。

??TRIPS协议规定任何能够将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的标记或标记的组合,均应能构成商标。这一概念界定中,一改巴黎公约中的模糊性规定,明确了商标认定中主要标准——标记的识别性。显然,商标的最基本功能便是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使不同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的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不至混淆。为此,协议还特别说明,如果符号本身不能区别相关货物或服务,成员亦可根据使用而获得的识别性来确定其是否可以注册。意即当标记和商品或服务之间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时,申请注册人可以通过商标的使用使公众对标记所标示的商品或服务产生识别,从而获得注册。同时,考虑到大多数国家的现状,协议未对商标客体的范围加以强制要求,而是允许各国可以“以视觉上可感知”作为注册条件,掌握了一定限度的灵活性。

??在商标使用范围上,TRIPS协议的定义又将其扩大到服务领域,规定服务商标应与商品商标受到同样的保护。较之于巴黎公约“不应要求本联盟各国对此相商标(服务商标)的注册做出规定”而言,对于服务商标的肯认,TRIPS协议不是由各个成员国自由认定,而是将商品商标的规定原则上适用于服务商标。这意味着,TRIPS协议中适用于服务商标的规定,各成员国有义务遵守。反观其原因,不难发现,巴黎公约的最后修订是于上个世纪60年代完成的,此时世界各国的第三产业尚不发达,即便在发达国家也是刚刚处于兴起阶段,对商标的保护自然主要限于商品商标。而TRIPS协议的签订则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西方各大国尤其是对协议签订起重要影响的美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最大比重,对服务商标的保护自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上升到与商品保护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商标注册方面,协议的新规定包含三点重要内容:一。成员可将商标的注册取决于使用,但不得将实际使用作为申请注册的先决条件,不得仅仅以在申请之日起3年内未实现使用意图而驳回申请。其意义在于,未经使用的商标也可用于申请,只要其以使用为目的即可;商标能否注册与其使用达到的效果无关,仅仅因为未达到使用目的而不予注册,有悖公平。二。使用商标的商品服务的性质,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成为商标注册的障碍。本条意指,成员国注册机关不得因商品或服务本身的情况而阻止申请标记成为商标。例如在商品或服务与申请标记本身没有内在或外在的关联时,申请标记若符合法律的规定,便可成为商品或服务的商标。当然,根据民法的基本原则,此处的商品或服务应当然理解为为法律和公序良俗所允许,否则,商品、服务的本身即为法律所不允,又何谈商标注册?三。规定了商标注册前后的公告和提供撤消注册和提出异议的合理机会。这一条款,承接巴黎公约中对无权人或代表人申请注册商标侵害真正所有人利益时的补救措施,并扩大了其适用,对于恶意注册等其他有害真正权利人利益的行为进行预防和补救。同时,商标注册的独立性原则也由于对巴黎公约的遵守而当然地承续下来。

(二)对权利本身的保护

??TRIPS协议将商标权界定为商标专有权,这是一种不同于所有权而又类似于所有权性质的权利。强调“专有”说明其不像所有权那样可以通过对具体有形物的占有来享有权利,它意味着,并不是占有了商标就可以享有商标的权利,其权利只能由申请注册人或受让人垄断性地享有。其类似于所有权,意指其所有人可以像行使所有权那样对其商标专有权进行使用、收益、处分,并得以排除他人的妨害。尤其是对于商标权的处分方面,协议对强制许可进行了限制——“成员可确定商标的许可与转让条件”,但“不得采用商标强制许可制度”,并给予权利人自主转让的自由,亦是对协议第一部分“知识产权是私权”的确认。

??此外,对于驰名商标,由于其包含着商标权利人较多的经营劳动和商誉等无形财产,也凝聚着更多的消费者的信赖,故各国际公约均对其实行特殊保护。又由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往往涉及各国民族产业的利益,故各国往往对其采取有利于本国商标的作法,尤其是在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上。巴黎公约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只是笼统地规定了由注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认定,这就难免出现标准不一的情况。对此,TRIPS协议虽然也未能给出统一的标准,但其规定,认定驰名商标“应当顾及有关公众对其知晓程度,包括在该成员地域内因宣传该商标而使公众知晓的程度”,显然,这一标准是作为成员国必须遵守的标准提出的,这就大大减少了认定驰名商标中的不确定因素。此外,在商标确权方面,TRIPS协议增加了提供司法机构或准司法机构复审机会的规定,尽管这一规定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然而,毕竟为当事人多提供了一条救济途径。

??在权利保护的程度上。TRIPS协议给出了假冒商标的定义,只要使用了与有效注册的商标相同的商标,或者使用了其实质部分与有效注册的商标不可区分的商标,即构成假冒商标,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则更进一步加大:首先,驰名商标不经过注册也能受到保护,而且是按照比普通商标更高的标准进行的保护。其次,对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不仅包括了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的保护,而且还扩大到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这比以往任何公约的保护力度都为强大。究其原因,乃当今世界,企业经营多元化成为潮流,资本流动异常活跃,即使是在与原商标所标示商品或服务不相同的商品或服务上,仍足以让消费者产生误解,造成对原驰名商标淡化的危害。因此,TRIPS协议的这种加强保护的规定是完全必要的。

??另一方面,在对侵权责任的追究方面,TRIPS协议的制度设计也更为完备,有一整套的民事、行政、司法救济程序,包括刑事程序的严格保护:“全体成员均应提供刑事程序及刑事惩罚,至少对于有意以商业规模假冒商标或对版权盗版的情况是如此。可以采用的救济应包括处以足够起威慑作用的监禁,或处以罚金,或二者并处,以符合适用于相应严重罪行的惩罚标准为限。”

??在保护的期限方面,TRIPS协议第18条规定,商标首次注册以及各次续展注册的期限,均不应少于7年,且商标注册可以无限次续展,这一规定,是原有国际公约中皆未有规定的。协议中,公约对于“7年”注册或续展期限的规定只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各国可以根据情况制定比此更高的标准;而相反,若是低于7年的期限规定,则是违反应当承担的公约义务。不限制续展的次数亦符合了商业经营活动中商标经营和使用的要求,利于商标品牌的培养和商标价值的利用。在三种知识产权中,一方面,商标权的保护期限最短,另一方面,又只有商标权可以无限次续展。协议之所以如此规定,乃考虑到商标的存续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状况密切相关,而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企业经营状况复杂多变,过长的期限实无必要。

??(三)其他保护措施

??对于合法产生的有效商标,协议还规定了一些对于保障其存续和自主使用的要求,要求各成员国遵守,包括以下两点内容:

??一.对撤消注册的限制。对于以使用作为保持注册前提的国家,“则只有至少3年连续不使用,商标所有人又未出示妨碍使用的有效理由,方可撤销其注册”。其中,期间限定在“至少3年”范围内,且以“不连续使用”作为必要条件;在上述条件下,若当事人有“有效理由”存在,还可排除以上的规定,直接不予撤消。并且,协议紧接着将“因不依赖商标所有人意愿的情况而构成使用商标的障碍”解释为不使用的有效理由。使用的主体也不仅仅限于所有人,商标受所有人控制时他人的使用亦认为是保持注册所要求的使用。这些规定大大排除了非出于权利人本愿而使商标归于无效的情形。

??二.商标使用不受不合理的干扰。商标在贸易中的使用不得被不合理的特殊要求所干扰,诸如要求与其他商标共同使用、以特殊形式使用或以不利于商标将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与其他企业区分开的方式使用。这一规定在保障商标自主使用的同时,对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保护发展中国家商品、服务的品牌,同时也断绝了他们借助他国驰名商标闯自己品牌的道路。当然,协议并不排除当事人自愿增当时用的与其他商标共同使用等,只是禁止成员国以法律的形式干涉商标权人正当使用的自由。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资本和商品、服务市场亦将日益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商标冲破地域性的限制,走向了国际市场,国际之间的商标冲突也日益纷杂。商标保护的要求亦将随之不断得到加强,可以预测,未来的商标权保护,亦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加强。然而,无论商标权的国际保护呈现怎样加强的趋势,商标的所有人都只有在将自己的标记或商标纳入法律划定的保护范围内、满足法律规定的要件时,方能使自己的权利得到真正的维护,否则,无论保护加强,都难以避免我们在商标问题上的吃亏受损。因此,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欲走向或正走向国际市场的企业而言,树立商标保护意识,重视商标保护更是不容忽视。

??参考书目:

1.《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2.《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

3.《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唐广良 董炳和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4.《知识产权法学》 张玉敏 主编 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巴黎协议范文第3篇

默克尔“怒气难消”,返国后即在竞选集会上发泄对美不满:“欧美信赖关系业已结束”,“由于美国政策的变化,欧盟已成为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因素”,这一点“极端重要”。“跨大西洋关系是欧洲最重要的关系,但在当前形势下,太多的理由促使欧盟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欧盟领导人已多次强调必须在国际舞台上捍卫欧盟利益。英国脱欧后,欧盟显示团结和强硬更显重要。

特朗普本要G7峰会上宣布美国是否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在各方压力特别是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说服后,称将于“下周”公布“最后决定”。马克龙因之对特朗普仍抱有希望,在评价本届峰会问题于默克尔拉开距离,说不能把本届G7峰会归于“失败”,“失败是个不怎么理想的字眼”。

特朗普果然说话算数,于6月1日公布其决定:由于执行巴黎协议对美国造成的经济和金融损失“非常严重”,美国为保护其公民,庄严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议》。美国将就退出巴黎协议问题与有关方面进行谈判,以达成公正对待美国企业、就业者、民众及纳税人的条款的新的过渡期。“能够达标,最好;不能达标,也只好如此。” 不出所料,特朗普兑现了竞选诺言。

欧美关系受到强烈冲击

《巴黎气候协议》是21世纪最重要的全球性协议,于2016年11月正式生效。奥巴马政府领导的美国做出了郑重承诺。世界各国都尽最大努力劝说特朗普不要走到这一步,欧盟甚至以与美关系破裂相逼。奥巴马声明称《巴黎气候协议》是美国充分发挥了世界领导作用才达成的,意指特朗普放弃了美国的世界领袖地位。德法意作为欧盟最有影响的国家,三国领导人随即发表联合声明,对特朗普的决定表示遗憾,表示将继续履行《巴黎气候协议》相关义务,强调《巴黎气候协议》不容重新谈判。

欧盟反应强烈属于意料之中。欧盟称特朗普的决定虽是兑现竞选诺言,但对世界的影响却极为负面,亦使美国的形象严重受损,信誉扫地。欧盟委员会公报指出,《巴黎气候协议》仍在,欧盟将努力达标。欧委会主席容克用英语和德语发表声明,称之为“严重的错误决定”。欧盟气候委员卡尼特对特朗普单方面决定深感遗憾,但“巴黎协议将存在下去。欧盟将领导反气变斗争”。“美国的决定不会削弱我们,反而激励了我们。这一空白将会由更加广泛和强有力的新的领导集团填补。欧盟及其在世界各地坚强的伙伴将指明方向。”我们将共同应对当前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我们站在历史的正确方面。欧洲议会议长塔加尼说:“巴黎协议必须遵守,必须取信于人。巴黎协议仍有活力,不论有无美国参加,我们将努力执行协议条款。”

美国副总统彭斯与欧盟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欧洲委员会副主席莫盖里尼通话,重申美欧“坚实而深厚的关系”,得到的回答是:“欧盟仍将站在执行巴黎协议条款的前列。”比利时政府称这一不负责任的决定有损美国信誉,比利时首相米歇尔说:“美国的决定制止不了我们继续为防止气候变暖所做努力”。欧盟评论认为全世界都为美国的决定深感震惊,特朗普已成为全世界反对气变努力的敌人,这本身就是一大丑闻。特朗普退出气变协议是自绝于国际社会。

法国要当世界反气变领袖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特朗普声明退出巴黎协议后两小时后与特朗普通电话,告称法国反对美国决定,《巴黎气候协议》及其任何条款都不容重新谈判。法国和美国还会合作,但在气变问题上的合作已不可能。

巴黎时间6月1日23时36分,马克龙在爱丽舍宫发表电视讲话:“我尊重该决定,但我感到遗憾。我认为他由此对国家和人民犯了一个错误,也对地球的未来犯下了一个错误。”“如果我们无所作为,我们的子孙将面临一个因战争和贫困而流离失所的世界。这种情况业已出现。”“法国的责任是领导这场关系全人类命运的战斗。”“今天晚上,美国背叛了世界,法国不会退出战斗。”“巴黎协议没有B方案,因为没有第二个地球。”马克龙还用英语重复部分讲话,最后把特朗普“使美国重新强大”的竞选语言稍作改变,“我们要使地球重新大。”

“建制外”的马克龙以青春活力而且雄心勃勃的形象当选为法国总统,表示将执行“新戴高乐主义-密特朗主义”的外交政策,使法国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大国作用。

首先是“重振欧盟”特别是“激活法德轴心”,实际上是要夺回法国因影响力下降而丧失的欧盟政治领袖权力,争回对欧盟的话语权。其次是重新界定对美关系。马克龙在与特朗普握手时使出全力,嘴唇紧咬,把特朗普拉向自己一边,“不能容忍美国轻视法国”;谈话时“明确直接”,以免特朗普“漫不经心和走神”。马克龙在G7 峰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法国在反恐问题上与美有共同点,但在法国要发挥大国作用方面有分歧,不同意美在自由贸易、难民及气变问题上的立场,特别不能容忍美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三是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马克龙在与普京通话中商定在凡尔赛联合举办彼得大帝访法及法俄建交300周年展览,两国总统共同为联展揭幕并举行会谈。马克龙接待普京显示与美独立性,普京访法打开了西方对俄制裁联合阵线的缺口。四是不掩饰与美分歧,敢于亮明立场。马克龙呼吁全球193个国家都留在巴黎协议的框架之内,不要退缩,与法国一起努力。法国将提出具体方案,以便提升法国的吸引力,担任应对气变的“先锋”。法国将与德国尽快提出强有力的倡议。“法国的责任是领导这场关系全人类命运的战斗。”

巴黎协议范文第4篇

巴黎大会为何会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COP21),会议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出的目标――制定一份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协议,确保地球升温不超过工业革命前2摄氏度。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并明确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巴黎大会被普遍视为“勾画未来气候变化国际新治理体系的里程碑会议”,是一场各国领导人都极其重视的会议。据法国政府统计,出席巴黎大会的各国领导人超过150名。相比之下,出席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领导人只有85人。

由于谈判结果关乎各国切身利益,国际社会时刻关注着巴黎大会的进展,这其中,各国能否达成新的“巴黎气候协议”尤为引人关注。

在众多分析人士的眼中,当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框架自《京都议定书》后并没有明显的进展,巴黎气候协议理应推动全球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框架。但现实是,巴黎气候大会面临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各国之间缺乏互信以及协议的法律效力等多重挑战。

在当日的开幕式发言中,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了对“巴黎协议”的希冀及对气候治理的建言,全面、公平、有效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气候变化会议进入巴黎时刻,能否开辟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纪元?中国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巴黎大会 :呼唤有效的全球治理

1994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生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从1995年开始,联合国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气候大会,主要就《公约》执行情况做总结,通过决议确定规则以及就新的承诺进行谈判。

自此,世界各国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已经进行了长达20年余年的谈判。然而,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机制,国际气候谈判可谓一波三折,进展缓慢。

在历次气候大会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分歧,是阻碍广泛协议达成的主要矛盾所在。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究竟应该如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难以达成共识。在这一问题上,是不分发展阶段都应遵守同样的义务来减排和提供融资,还是坚持各国需按照历史责任和目前发展水平,承担不同义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场截然不同。

此次巴黎大会就旨在完成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未竟之业”,6年前哥本哈根会议未能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安排达成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巴黎大会的首要目标是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并适用于各方”的全球减排新协议,将确定2020年后国际社会如何分担责任。敦促发达国家履行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的承诺,即2020年前每年共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应对气候变化。

因此,巴黎大会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各缔约方十分关切。据新华社消息,在大会开幕前,超过160个国家提交了自主贡献文件(INDC),这是第一次有这么多国家都提交了报告,提交报告的国家碳排放量达到全球碳排放的90%。

但博弈仍将激烈进行,巴黎协议的成功仍面临着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分歧、资金技术支持、协议的法律效力等种种挑战。

这些挑战将如何被克服?谁又能引导议题打破谈判僵局?作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历史性地站到了这一舞台的中央。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为巴黎大会增信心

中国政府对巴黎大会的重视程度显而易见。当地时间11月30日,主席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主席在讲话中阐述了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主张和立场。他指出,巴黎大会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实施,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巴黎协议应该有利于实现公约目标,引领绿色发展。协议应该遵循公约原则和规定,推进公约全面有效实施。既要有效控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又要建立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推动各国走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双赢。

主席还表示,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

中国是最早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做了非常多的贡献和外交努力。这也成为本届气候大会被国际寄予厚望的关键因素。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我国已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支持新能源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单位GDP碳排放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了6.1%,比2010年累计下降了15.8%。

2009年,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水平下降40%~45%。2014年,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国承诺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于随后在向巴黎气候谈判提交的文件中做出正式承诺;美国则承诺,到2025年碳排放将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至多28%。

11月2日,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主席同奥朗德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表明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大会的立场,坚定支持达成一项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国际协议,构建2020年后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机制。

据报道,11月18日,《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在德国伯恩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令人印象深刻,可称榜样。

她说,作为一个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国采取了“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在正式提交给联合国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确定将使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议中。

应对气候变化对接国内发展目标

中国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正在凝聚共识。有评论指出,随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国内的发展议程从此将与全球发展议程实现完全对接。

今年6月12日,国务院总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我国保障经济、能源、生态、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同发展的责任担当。

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关键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提质升级发展,拓宽经济增长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研究制定长期低碳发展路线图。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应对气候变化亦应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持续推动力。而中国在巴黎会议上的承诺,也将助力中国进一步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能源领域的改革。

近日,国际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15》(下称《展望》)显示,国际低碳发展大环境正在日益改善。2015年是化石燃料价格全面走低的一年。其中,油气行业在2016年将会面临连续第二年的上游投资削减,中国的煤需求放缓导致煤价持续处于低谷。

巴黎协议范文第5篇

按计划,本次会议应当达成自《京都议定书》签订18年以来首份全球气候协议。

作为东道主,法国希望达成一个富有雄心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开幕式上表示,气候协议必须是“普遍、具有约束力和差异化的”。但即使得到世界各国领导人的支持,为期两周的巴黎谈判究竟能否达成一项强有力的协议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美国国务卿克里此前就称,巴黎气候谈判不会达成一份类似京都议定书那样带有约束性减排目标的条约。对此,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在会前对记者表示,巴黎协议不一定要成为条约,可以有其他形式来确保其具有法律约束力。

顾山在大会前强调,中国在此次气候变化谈判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桥梁”。在过去一年,法国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磋商。在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元首就气候变化发表了联合声明。顾山表示,这份联合声明包含的内容涵盖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主要目标。

法国还希望在巴黎达成的协议包括监测机制,每五年对各国自主决定的减排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审议。法国希望这一机制是集体的、非干预性的,以激励而非惩罚的手段来促使各国实现承诺。“如果最终协议不包括监测机制,那会是一个大问题。”顾山说。

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同意巴黎协议应规定缔约方制定、通报、实施并定期更新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双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盘点实现经议定长期目标的总体进展。盘点的结果将为缔约方以国家自主决定的方式定期加强行动提供信息。

德国环境部长芭芭拉・亨德里克斯近日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德国希望这次气候谈判达成的协议能够将监测机制包含在内。“国家自主贡献都是自愿提出的目标,因此我们亟须一个具有约束力的机制。每五年进行一次检查并提供加以改进和制定下一步措施的可能。”

截至目前,已经有171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INDC)。针对各国减排方案进行的统计显示,目前仍无法实现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气候融资也将是巴黎谈判需要解决的问题。在2010年坎昆会议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为发展中国家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解决其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但目前仍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巴黎协议范文第6篇

015年12月12日19时26分,巴黎北郊布尔歇会场内,千余名无法进入“塞纳”主会场的记者在媒体中心焦急地等待。电视直播中,镜头对准了年近70岁的法国外长法比尤斯,这位法国最年轻的前总理、“久经沙场”的政治家,在翻开最终版“主席提案”时手止不住地颤抖。简短的开场白和介绍案文后,大会主席法比尤斯郑重敲下带有大会标志的绿色小锤,《巴黎协定》获得196个缔约方一致通过。

此时的布尔歇会场内一片欢腾,各国代表长时间起立鼓掌、欢呼、紧紧相拥,媒体中心的记者也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起立鼓掌致意,用手机记录下历史性时刻。笔者打开专门为COP21大会开发的手机APP,此前一直排得满满的日程栏已是空白,谈判“加时赛”终告结束,巴黎气候大会画上圆满句号。回顾亲身参与这近一个月的巴黎气候大会,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巴黎协定》来之可贵。

150国首脑出席开幕式

为大会注入强大动力

2015年11月13日夜,整个巴黎都笼罩在紧张和恐惧的氛围中,街道上不断有警车飞驰而过,巴塔克兰剧场的百余名人质牵动着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法国版9・11”的血腥之夜造成130人不幸遇难,巴黎当夜紧急实施了二战后首次宵禁。这一夜,距离巴黎气候大会开幕不到半个月。巴黎的安全状况能否保证继续如期举行COP21大会,各国首脑会否取消出席开幕式,在恐袭阴影笼罩下,人们不禁会产生这样的质疑。巴黎原本因气候大会一房难求的酒店开始出现大量退房和降价活动。但所有疑问很快得到明确答复,代替奥朗德总统出席土耳其G20峰会的法比尤斯宣布,“巴黎气候大会将如期举行”。随后,各国首脑密集表态将如约赴会,与会首脑数量也由此前的近百位迅速攀升至150位。

11月29日,多个非政府组织联合筹备的巴黎气候游行因恐袭压力被迫取消,处于国家紧急状态的法国出动空前规模的警力部署就位。150余国首脑于29日陆续抵达巴黎一南一北两座国际机场,巴黎附近多条高速公路临时关闭,市民被鼓励不要驾车外出。主席在抵达巴黎后随即到访爱丽舍宫与奥朗德总统进行会谈,在气候大会召开前的最后一刻,中法再次进行高层沟通,凝聚共识。入夜后,埃菲尔铁塔亮起象征着森林的绿色彩灯,香榭丽舍大街树立起风能发电机,整个巴黎严阵以待,迎接30日巴黎气候大会开幕日。

11月30日,摄影师在布尔歇会场拍下了史上最全领导人合影,在这张“首脑全家福”里,所有领袖都坚定地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方,质疑气候变化的声音不再,大会会场内少了各种杂音,听到看到的是各国领导人的振臂高呼。在领导人演讲中,各国首脑向法国政府和巴黎民众在遭受恐怖袭击后仍然坚持如期举办气候大会表达敬意,介绍本国对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采取的措施和未来规划,对即将开始的谈判表示乐观,为大会的举行注入了强大的政治推动力。

主席在会场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明确强调“恐怖主义阻挡不了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追求美好未来的进程”,敦促大会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提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索“人类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治理模式。的讲话获得了各国媒体关注和点赞,认为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

贯穿始终的边会活动

为大会成功“保驾护航”

在开幕日后第二天,巴黎气候大会即进入谈判模式。来自近200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开始就巴黎气候协议的最终草案展开磋商。各方代表将在第一周就协议内容进一步深入交换意见,尽可能缩小分歧,使最终的选项更加明确。第二周则进入最后一轮部长级磋商。

由于时间紧张,各国谈判代表在2015年12月1日第一天即举行约30场大小会议,就协议草案的相关细节逐字逐句进行讨论。这些谈判过程并不对外界开放,但在等待结果之余,数千媒体记者不会感到无聊。因为除谈判外,巴黎气候大会还安排了大量边会活动。

在这些边会中,“中国角”的活动尤为受到追捧,人气最旺。从12月1日至10日,“中国角”边会系列活动举行了近30场活动,充分展示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在这10天中,中国与联合国、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能源署、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国际机构联合举办多场活动,聚焦低碳经济、治理沙漠、青年作用、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企业作用、城市低碳发展、碳市场、国家自主贡献、农村发展等主题,我国《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等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从各个角度全面地展示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除“中国角”外,紧邻的“美国中心”也受到很多关注。主办方将这里布置成科普讲堂,每天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和各大院校的专家学者在此从不同角度分析气候变化对地球、人类造成的影响。作为主办方的法国区则布置成展厅,着重展示法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新能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另外,在对民众开放的“气候世代空间”展区,法国邀请了百余个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社团和研究机构在此设立展台并举办各类活动,让普通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充分参与到巴黎气候大会当中。

除了各国和非政府组织的专设展区外,大会还设置了多个大型新闻中心,供各机构、组织、国家、谈判集团召开大型新闻会或组织活动。随着大会的深入,这些新闻中心基本时刻都保持运转,手机上的COP21应用程序中排满了大量活动。这些贯穿整个会期的主题活动在谈判桌外为参与气候谈判的各方提供交流的平台,通过充分沟通凝聚更广泛共识,从而为大会成功“保驾护航”。

达成《巴黎协定》前的三个不眠之夜

内容丰富的边会活动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但在会场的另一端,气候谈判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12月5日,会期过半,工作组主席如期将48页的巴黎协定及决议草案交到大会主席法比尤斯手中。相对于2011年的德班大会提交给各国部长们的长达几百页的草案,这次大会第一周形成的文件无疑要简洁得多。但这份全文两万五千字的文件中仍然还有900多个括号,意味着各方还要在近千个问题上进行磋商、寻找平衡点,而谈判仅剩下一周时间。

第二周会议开始后,随着部长级高级别官员的加入,谈判进程骤然加速。在百余名部长发言阐述各自立场的同时,大会主席法比尤斯为加快谈判进程,安排了新的工作机制,新设4个工作组分别就资金和技术转移的执行方式、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责任、巴黎协议的长期目标和评估机制、2020年前应采取的行动这四个问题分别进行磋商。

12月9日下午,距离气候变化巴黎大会计划闭幕日期还有3天,大会召开全体会议并公布了“巴黎成果”第一份草案文本。法比尤斯在会后的新闻会中表示,近日的高强度谈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各方已在多个问题上达成共识,第一稿草案文本包括巴黎协议草案和决定草案两部分,并将此前的48页文本进一步压缩至29页,他要求各国部长就第一份文稿立刻分组讨论,解决剩余分歧,以达成所期望的巴黎大会成果。这一晚,对于所有国家谈判代表都是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各方对于大幅压缩的第一份草案文本产生了很多质疑,谈判进入最关键的冲刺阶段。

12月10日,大会即将进入原定闭幕日,经过9日整夜和10日一天的“奋战”后,巴黎协议第二份草案终于在当晚21点出炉。法比尤斯在新闻会上表示,27页的案文相比第一份草案更加精简、完善,进一步消除了协议中有分歧的选项,但要达成最终协议仍有工作要做,各方在区别责任体现、资金、减排力度等关键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10日晚,各缔约方谈判代表仅有两小时的时间研读第二份文件草案,并于23时30分之后继续就核心问题进行讨论。“行百里者半于九十”,各国代表步入会场,开始了第二个不眠夜。

12月11日,大会闭幕日全体休会,没有安排任何官方会议。在谈判的最后阶段,法国就核心问题邀请部分国家代表进行非正式的闭门磋商。在这一空档期内,由欧美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所谓“雄心联盟”成为了各方瞩目的焦点。笔者参加了“雄心联盟”于11日下午举行的新闻会,会上宣布巴西等国加盟,使其“成员国”突破一百大关。但实际上,这一联盟只存在于“场外”,在正式谈判中并无发声,是一场有名无实的集体作秀,也并未给谈判带来任何实质性影响。而对于真正参加谈判的代表来说,11日才是最难熬的一夜,在最后密集的小范围磋商中,最后一稿文本就在这个夜晚逐步完成。

12月12日,大会进入加时赛。下午13时30分,经历了三个不眠夜的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召开全体大会。眼角湿润、声音几近哽咽的法国外长将主席提案提交给大会,宣布《巴黎协定》的最终稿出台。在6个小时后,这份第三稿文本经过细节错误修正最终获得一致通过。

三个不眠夜,三易其稿,最终达成了历史性的共识。只有付出了足够的努力才懂其中的可贵,落锤后的那一幕,也只有亲身参与谈判的代表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巴黎协议范文第7篇

摒弃“零和博弈”

潘家华认为,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的讲话有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主席出席会议本身所凸显的标志性意义。中国是第一大排放国、第二大经济体。主席的讲话释放出非常积极的信号,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推动巴黎协议达成的政治意愿和信心。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第一次在联合国的气候变化会议上表明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积极态度和担当。

二是中国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是双赢的,这样一种信念可以引发更广泛的参与和更积极的行动。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能够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认知,应该说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

三是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应该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表明了中国开放的合作态度。

四是将中国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向全世界做了一个陈述,表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努力是严肃认真的。

五是讲话强调了中国向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并将中国的经验与世界做了分享,即中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实现低碳发展方面是领先的。

六是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尊重自然,而不是掠夺或破坏自然。在这个意义上,美国所谓的“普世价值”基本是不适用的,因为那是工业文明的理念。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道义旗帜”,发达国家要改变消费理念,发展中国家也要避免重走工业文明高碳发展的老路。

七是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和担当。在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6的情况下,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八是强调中国所做出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 (INDC)的目标是负责任的,是言出必行的,会以五年规划作为强制性目标来贯彻落实。

巴黎协议是起点

关于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取得的成果和影响,潘家华认为,大会所取得的成果就是巴黎协议。正如主席所言,巴黎协议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是除了少数最不发达国家以外,基本上所有国家都提交了INDC目标,参与的广泛性前所未有。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得到了部分落实。三是在协议达成后,对于如何不断提高目标,强化行动也会有相应的后续安排。四是一些非国家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工商企业也会在协议中得到体现,来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绩效。五是在巴黎协议后,对于各个国家的INDC会做相应的评估,以敦促各国执行。但以何种形式,由谁来评估,还会进行进一步谈判。

对中国而言,此次会议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是可以让中国的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二是将中国的低碳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推向世界,对于中国“走出去”有很大推动作用。三是在落实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交的目标的同时,对于国内的节能减排和生态修复将产生积极的效果。四是有助于推动低碳消费转型。

绿色发展需低碳转型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对此潘家华认为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还将遇到很多挑战。首先,最大的挑战在于,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已经得到优化,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还占65%左右,需要加速降低这一比重的进程。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还处于工业化后期的经济发展阶段,没有进入后工业化,这意味着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步到位。目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还有43%,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占比一般在25%甚至更低。尤其是目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需要时间,这也是中国不能像发达国家一样承诺减排的绝对值,而是承诺了峰值的原因。最后,从消费来看,一些人群热衷于开汽车,住大房子,这固然是生活品质的象征,但另一方面也是高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扭转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是一个严峻挑战。

巴黎协议范文第8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11日的通报指出,世界各国预计将在今年12月于巴黎达成全面气候变化新协议。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提前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联合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通报指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鼓励所有国家尽快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以显示各国对于巴黎气候变化峰会成功达成协议所应尽的义务和支持。

通报表示,巴黎气候协议在2020年后生效,将使所有国家有能力行动起来,以防止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摄氏度,并从向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必要转变的机会中获益。

澳大利亚在其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方案中强调,该国将继续在全球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各国生效的巴黎协议的框架下,澳大利亚将设定整体经济目标,在2030年实现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6-28%。

On August 11th, 2015, Secretariat of UNFCCC said on its media notification that, Australia has submitted the INDC and become the 54th country which submitted the post-2020 climate change target and action plan.

In the notification, the world would reach a comprehensive and new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in December this year at Paris. Before that, Australia’s submission was welcomed by UN.

The notification said, Figueres, Executive Secretary of Secretariat of UNFCCC encouraged all countries to submit the INDC to show their responsibility and support for the achievement of agreement on Paris Climate Change Summit.

The notification said, the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would be taken into effect after 2020 and it will let all countries make actions to prevent the increase of average temperature by 2 degree centigrade and obtain benefits from the necessary global change into clea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ustralia said in its INDC that, it will continue its efforts in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worldwide. Under the framework of Paris Agreement that is applied to everyone, Australia would set the general economic target and reduce th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by 26-28% on the basis of that in 2005 till 2030.

巴黎协议范文第9篇

3月7日,北京饭店。尽管正是“两会”期间,还是有几十名中外记者齐聚这里等待一场新闻会的召开。或许是组织者的刻意安排,会场弥漫着一种轻松的气氛,使得会更多地带有联谊的色彩。在这里,法国巴黎银行与长江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营证券公司的框架协议,并宣布将由其下属的投资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负责该项目。

尽管随后的媒体都给出了醒目的标题,但一切仍都停留在双方的构想中――合营公司并未最后拿到经营牌照。事实上国内券商和外资券商的每一次眉目传情都在坊间广为流传。仅仅在百富勤和长江证券合作公开后不久,香港《南华早报》就刊登了汇丰银行拟与国泰君安合资的消息。

不过,百富勤与长江证券的合作显然要深入得多。据法国巴黎百富勤集团副行政总裁赵卷临透露,该次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双方成立合营公司的目的、双方对合营公司的具体出资比例、人才投入和经验交流等问题。在未来的合营公司中,法国巴黎银行勤持股33.33%,长江证券持有67.67%的股权。同时,为避免合营公司与总公司有业务竞争关系,协议规定长江证券将整体剥离投行业务并放进新的公司。赵卷临指出,目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只待有关法规的出台。据悉,新的合营公司总部将设在上海。

法国巴黎百富勤的动作在外资投行界被视为一种激进的选择。所谓的框架协议,在许多人看来,更像是法国巴黎百富勤的一次买壳行动。长江证券的前身为湖北证券,成立于1991年。尽管是一家全国性的券商,长江证券在同行业中却处于中游水平。无论是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额,还是二级市场上的经纪业务量,长江证券都无法和海通证券、银河证券以及国泰君安等大型券商相比,而公司的销售网络――在全国拥有的证券营业部数量也难称规模,目前只有25家。因此业界对框架协议的一种普遍理解是,法国巴黎百富勤借合资拿到牌照,并不看重合作方的基础,而框架协议中投行业务与长江证券的严格分离更强化了巴黎百富勤将居于主动的推测。

对此赵卷临的解释显得比较官方,赵称巴黎百富勤与长江证券相识已久,在七年前便开始接触。在他看来,长江证券是一个管理良好的公司,盈利能力也很好(据长江证券提供的数据,2001年,公司净利润位于全行业的前八名),同时还拥有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赵卷临认为,虽然长江证券现有实力并不强,但发展前景很好,因此从整体来看,是一个很合适的伙伴。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与巴黎百富勤正式开始谈判前,长江证券完成了最新一轮的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海尔集团的加盟――海尔出资4亿元人民币,以20%的股权成为长江证券的第一大股东。

法国巴黎百富勤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兴趣由来已久,该行于1998年由法国巴黎银行兼并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投资银行香港百富勤组建而来。而香港百富勤素以包装中国企业到海外上市著称,法国巴黎百富勤承袭了这一特征。在2000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香港市场的承销额排名榜上,巴黎百富勤位列第四,排在中金公司、高盛和美林之后。不过巴黎百富勤单项融资额较小,发行项目总数远远多于前三名,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总和。2001年巴黎百富勤为香港和中国的企业融资超过了3.6亿美元。其中为北京大唐电力成功配股1.6亿美元,并成为当年最大的H股配股项目。

在接受《财经》专访时,赵卷临表示,法国巴黎百富勤是有实力成立一家独资公司的。但除了政策原因,巴黎百富勤选择合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很强的合作伙伴的加盟对公司进入中国是有好处的,它将带来本地的知识和销售网络,而这对公司的本土化是非常有帮助的。赵卷临还透露,公司不排除在将来引进其他国际化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

据赵卷临介绍,法国巴黎银行的一个重要发展思路就是本地化战略――本地化的人才和本地化的经验,而未来合营公司的业务重点将是帮助本地的企业上市融资和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为企业的重组和购并,尤其是越来越多的跨境购并服务。在具体业务上,巴黎百富勤的目标客户锁定在中等规模的公司上,即融资额在5000万到10亿美元之间的项目。

美资行拣尽寒枝

除了巴黎百富勤与长江证券的合资,诸如德意志银行与大鹏证券、法国里昂信贷证券公司与湘财证券合作的传闻也纷至沓来,甚至双方员工的一次茶余饭后的闲谈,都会被视做合作的重要意向。

不容否认,合资风潮一直在暗中涌动,毕竟中国市场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但从初步接触到合资、再到运营是有着很大距离的。其实外资券商的步伐和策略并不一致。

与积极进取的法国巴黎百富勤和里昂信贷等相较,全球顶级的投资银行并不抢眼。摩根士丹利因与建设银行共同拥有中金公司,摩根首席执行官裴熙亮曾对记者称他们比竞争对手领先五年,并不准备再着手组建合资公司。高盛新闻发言人尽管对记者称“高盛将力图成为国内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并且在寻找进入机会”,但据记者了解,高盛内部并未就合资作深入安排;而美林则刚刚从日本市场退出,越发显得沉寂。其他如所罗门美邦、第一波士顿也并不居于各种传言的中心,遑论更为实质性的消息。

与之相应的是证券业开放的具体政策尚未出台。这一早在中国入世以前就喧噪一时的题目,目前所有的政策依据仍然是中国入世协定里的简单规定,即在入世后三年内,将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设立合营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合营公司可以(不通过中方中介)从事A股的承销,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债券的承销和交易,以及发起设立基金。

从入世的第二天起,即去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也公布了一个《中外合营证券公司审批规则(征求意见稿)》,但时至今日,尚未有正式文件出台。

因此华尔街投资银行的意兴阑珊是有着多重原因的。首先,合资本身与投资银行文化有冲突。投资银行拥有的几乎全部资产只是人力资本,外资行在进入中国之初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将国内企业推荐到国际市场,而它们有一套完整的销售队伍,在这方面根本不需要借助国内的人力,反而会因不融洽的合资产生内耗。因此即使外资行有意进入中国市场,也更倾向于设立独资子公司。即便是合资,外资可占33%的比例也稍嫌不足,再加上目前证券业的开放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不像银行业五年后就可拥有51%的股权。因此很多美资行更愿意静待其变。

据称,外资投行在与国内券商谈判时,往往会附加一项条款,即一旦政策放开,外资必须掌握控股权。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作为国内十大券商之一的广发证券就曾经与一著名外资投行洽谈合资事宜。但最终由于广发证券坚持不放弃控股权,双方谈判破裂。广发证券董事长陈云贤则称,有些外资投行即使已经开始与中国机构合作,也随时做好了撤资准备。一旦中国的政策放宽或条件允许他们设立绝对控股或全资附属的证券公司,他们很可能立即与中国的合作伙伴分手。

其次,拥有品牌优势的大型外资投行根本不愿冠以合资名义,因此合资时的要价自然会较高,而国内券商因拥有牌照待价而沽,双方很难在合资价格上达到均衡。另一方面,国内券商去年以来已经暴露出较大的风险,对于爱惜羽毛的全球性券商而言,他们更愿意与产业资本融合,比如像纽约人寿保险公司与海尔的合资。惜乎中国的证券牌照事实上并不可能下放给独立的产业资本,这也是许多外资行选择等待的一个原因。

再次,外资行进入国内市场之初,主要是以熟悉市场为主要任务,就项目而言,仍然会以做国内企业的海外承销为主。而事实上一些外资行已经将其大陆代表处暗中转变成业务部门,这与建立一个独立的分公司并无太大差异。即使不如此安排,由于外资行的亚洲总部多设在香港,往来内地十分方便,所以也并不十分急于进入。

汇丰银行集团亚太地区投资银行与市场联席主管宦国苍认为,目前外资行进入中国可分为两种态度:一是参股国内较小的券商,以拿牌照为主,拿到之后自己做,像法国巴黎百富勤与长江证券的模式。这种方案的好处在于减少摩擦,但要建立业务网络仍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另一种方案是与国内较大的券商合作,利用内地券商的基础开拓国内市场,但这在文化融合方面会比较困难。“外资投行已经意识到国内市场的风险,像前年二级市场利润很高,去年就跌得很惨,承销业务变成了收入来源。这里面的政策波动很大,所以早进来不一定能赚钱。”宦国苍说。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中国研究主管陆运刚也认为,在外资行的进入问题上,大行和小行的行为方式差异很大。大行目前更多看重的还是大型国企的民营化问题,进入国内更大程度上是为了熟悉环境,不十分看重眼前的商业利益;较小的投行则将之视为重要的发展契机,因而步伐较为积极。

搭建开放平台

无论如何,外资券商对于中国市场仍然有着很强的进入动机。去年以来全球股市低迷,许多投行调低了单笔业务量的预期,对于一些大行而言,以往看都不看的订单(比如筹资额在1亿美元左右的项目)也成为争夺的对象,而中国企业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正是不可多得的市场。从去年下半年以来,较之香港市场,国内IPO的市盈率已经不算高,而且很难拿到上市指标,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去年以来已专攻H股,“差不多六个月就可以做成。”宦国苍说。

外资行看中的另一块市场是国内的三资企业。相对而言,外资控股的企业比较忌惮国内券商的风格,更愿意与外资投行接触。

然而,中国证券业的开放,与银行业、保险业比较是相对保守的(参见《中国入世协定关于银行、保险、证券的规定》)。银行业有明确的开放时间表,而保险业则允许产业资本与外资联手拿牌照,这为市场的开放创造了更为稳定的空间。证券业相关政策的难以出台,使得积极进入的主要是一些欧资行,而美资全球性投行长期在门外徘徊;同时由于事实上又赋予了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竞争地位的国内券商以牌照价值,使得券商的利益再次得到保障。事实上国内目前的券商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各部门利益划分的结果,垄断的合资机会无非是强化这种利益格局。

巴黎协议范文第10篇

种5000多亩地只要3个人

从巴黎市中心往东北方向走大约60公里左右就是布雷日镇。这里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具备种植欧洲冬小麦的天然条件。沿途平整的大片土地上是绿油油的小麦和其他作物。两层农家小楼散落其间。这一带聚集了不少大农场。农场主雷米先生的甜菜地和小麦地一望无边。

在小麦地边,雷米先生介绍说,他今年50多岁,和弟弟共同经营农场,他们是家里第七代务农的。农场有约5250亩土地,一半是兄弟俩向母亲租的,一半是从其他土地所有者那里租的。雷米还说,他和弟弟在大学都是学习农业与农艺专业的,弟弟全日制管理和干农活。他一半时间在农场,一半时间在一个参股经营的糖加工厂和面粉加工厂。农场雇了一个全日制的工人,月薪1500欧元,并为他交纳40%的社会保障金。

在农场粮食仓库外,我看到了几辆农用机车。印象深刻的是红色的大拖拉机。这种拖拉机在中国农村很少见到,轮子直径大约1.8米。驾驶室就更是高高在上了。雷米先生笑着说,别看这拖拉机个子大,它可有最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能引导工人精确驾驶,帮助翻地与播种。

合作社提前收购

我问雷米:“今年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价格多次创下新高,您会因此增加产量吗?”雷米说:“我不会大幅增产,因为粮食价格的波动风险很大,我不会头脑发热。”

“那么,你们如何避免粮食价格波动的风险呢?”雷米先生透露说,首先,农场主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签好协议,把2/3的产量按照协议离岸价出售给农业合作社,农场主签订协议马上就可以得到一笔现金,用于经营管理的各项资金周转和补充农机等用品。如果届时农业合作社出售的价格高于协议价,那么,农场主还可以与农业合作社“分账提成”。其次,农场主通常还会把产出的1/3留下存储,既可以机动出售,也可以为自己的面粉厂提供原料。

不羡慕城市生活

参观完农场,雷米先生邀请我到他家看看。雷米的家是一座面积大约40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不豪华,但是很温馨。雷米先生的书房里放着电脑和打印机。他告诉记者,每天农场使用的农药与肥料剂量都是通过电脑记录的,每天的劳动都做技术记录,便于随时查看数据和进行分析。

雷米夫人给我冲好了咖啡,并送上饼干。我问他们:“你们喜欢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他们笑着说:“当然是在农村了。除了农忙季节要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外,我们平均一周工作40小时。这里环境好,安静,互联网等都非常方便。生活的成本比巴黎低,享受和巴黎城里人一样的各种社会保险,只是退休后养老金比城里人少一些而已。每年的1月初,我们都有10天假期。在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我们都到外地度假。”

小镇有医院,距离小镇27公里处,还有个规模较大的地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巴黎差不多。一般当地人都是就近看病,除非有特别严重的疾病,他们才会去巴黎的医院。

对于祖辈习惯于居住在农村的法国农场主而言,迅速膨胀的巴黎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挑战。雷米说:“我的农场周围又盖了不少周末度假小别墅,我不希望城里人再多了。如果有一天,我的农场都变成城市了,那么,我就迁移到更远的地方,继续经营农场。”

上一篇:pop3协议范文 下一篇:股份转让协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