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效果

时间:2022-11-15 10:48:29

护理干预对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效果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在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91例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例)和观察组(n=46例),对照组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精神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精神病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护理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的精神病症状和改善其生活行为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护理效果

随着社会竞争力增强,人们的心理和精神障碍问题明显增多,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特别对于儿童和少年期,由于缺乏良好沟通,家庭氛围不和谐以及学习压力等因素较多导致儿童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发生[1]。少年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一旦发生精神病不采取有效治疗将会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其一生,对于一些问题儿童早期的治疗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通过相关的护理工作,了解其对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6)。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18岁,平均(10.33±2.15)岁;病程1~4年,平均(2.14±0.11)岁。疾病类型:精神发育迟滞6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3例,儿童孤独症9例,抽动障碍7例,青少年情绪障碍10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18岁,平均(10.86±2.22)岁;病程2~5年,平均(2.32±0.14)岁。疾病类型:精神发育迟滞7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12例,儿童孤独症10例,抽动障碍8例,青少年情绪障碍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和《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有关诊断标准[2];年龄≤18岁。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有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者;有恶性肿瘤及传染病史者。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包括保持病房整洁安全,做好安全检查,不准危险物品进入病房,督促按医嘱安排饮食,密切观察病情,遵医嘱用药等。观察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如加强环境管理:温馨、舒适的环境是良好、安心配合治疗的基础,护理人员应为儿童提供充满童趣的住院环境,例如,室内粘贴卡通人物和画报,播放动画片,摆放各种玩具等,促使其更快融入新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杀,勤开窗通风,保证室内温湿度。医护人员要轻走、轻拿、轻放,减少医源性噪音,使患儿能安心、愉悦的住院治疗。良好护患关系建立:主动与儿童打招呼,保持亲切、微笑的态度,多与儿童交流,询问其身体和心理感受,了解其内心不悦,用真诚的态度给予解答和帮助,并开导消除内心负面情绪,多陪伴、关心和鼓励,引导患儿倾诉内心,并邀请家属共同参与,对于易爆易怒的患儿应通过其感兴趣的事物来平复其心情,增加其荣誉感和自信心[3]。认知干预:精神障碍的儿童大部分缺乏正确认知,存在不同程度情感缺陷,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主动纠正其错误认知,以游戏和动画片形式引导其分辨对错,调整自身错误行为,建立正常的表达。以问答的形式建立有效的沟通表达方式,同时灌输正确认知,调整其作息时间和生活方式,恢复其正常生活能力[4]。

1.3评价措施和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主要依据其用药情况、生活行为、情绪控制等的依从配合程度划分。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的比较:包括非常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儿童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BPRS评分:包括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敌对猜疑和兴奋状态,分值18~126分,得分越高其精神状态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3.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形式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描述形式用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1)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两组BPRS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精神障碍是由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思维、情感、行为、认知等精神活动异常,此类疾病不仅会降低其生活和社会能力,而且会危害身心健康和家庭关系的和谐。儿童少年期是许多精神疾病发展的早期,若控制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将严重影响青少年今后的发展[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精神病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如下: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治疗的同时需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它能全面改善其精神状态,提升社会和生活能力,综合护理干预通过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来平复患者的心境,全对儿童的实际精神状态和心理问题展开针对性干预,纠正其错误认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引导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并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综合上述,综合护理干预对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的病情改善和治疗行为调整等具有显著成效,科学干预对其身心健康恢复大有帮助,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郑秀秀,张岩,朱桂东,等.综合心理干预对儿童情绪障碍患者治疗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9,46(2):279-282.

[2]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5版.张道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童海静,丁凯景,吝国明,等.护理干预对首发精神疾病儿童与青少年家属焦虑和抑郁的改善作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3):58-59.

[4]高雪,刘金香,海敬.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2):238-240.

[5]张红军.系统化护理干预对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95-97.

作者:王杨扬 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上一篇:混凝土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水利施工技术及灌浆施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