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阅读的转型、新变及影响效应

时间:2022-10-30 11:58:31

新媒体时代阅读的转型、新变及影响效应

【摘要】新媒体超越传统媒体“单向”被动走向多维互动传播。新媒体的兴起对全球及中国影响巨大。就阅读而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日渐流行,成为一种阅读新时尚。而在大学生新媒体阅读中,既有转型所带来的新变和优势,又存在着诸多“负面”的阅读行为及影响效应。直面问题,迎接机遇,辩证地看待“95”后大学生新媒体阅读现状,并加以认真调查、分析及反思、引导便成为对此问题的较好回应。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阅读;转型;引导

一、新媒体:一种多维互动传播方式的兴起

新媒体并非横空出世,其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67年,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P.Goldmark)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从此走入公众视野,并引起政府重视。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处提到“新媒体”概念。之后经过媒体的放大和传播,“新媒体”一词广泛流行,并影响了全世界,一直传到中国。

新媒体背后是传统媒体,但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更像是亲密的衍生与发展的关系。简单说,新媒体是基于传统媒体的一种有效延伸。时下人们对于新媒体认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较为令人信服的是美国《连线》杂志对于新媒体的判断: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方式变革。显然,这个界定揭示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本质区别,即传播模式发生了转型、新变。即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媒体“你说我听”的单向、被动传播模式,而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发展为多维、互动的传播新形态。

新媒体对世界的影响无需多言,世界已是“地球村”。近些年来,新媒体对于中国社会之影响也可以说是无孔不入,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社交、生活等习惯方式。它以惊人的能量在扩大着它在各方面的影响力。而文化领域也不例外,作为文化积累和提升主要途径的阅读更是首当其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注作为新媒体使用主体的大学生在新媒体阅读上的转型、新变及影响就特别重要。

二、新媒体时代阅读方式的转型与新变

先来看下近几年的一些文化阅读调查。据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七年间下降11.7%。然而网上阅读率则增长了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107%。其时正是互联网在中国方兴未艾之时。2015年还有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网民数量已达6亿多。这些充分说明,新媒体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大家生活里的重要伙伴。而传统媒体阅读相对应地滑向边缘,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文化现象。

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既然潮流不可改变,“阅读”危机以及阅读界“狼来了”的惊呼也似乎无济于事,那么直面阅读的现实,认真梳理新媒体阅读对人们所带来的转型、新变、优势以及困窘等问题似乎是明智选择。

从我们所积累的知识以及从身边学生群体的访谈、交流情形来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阅读,期间发生的“正面性”转型和新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从传统文本阅读向图形动画音乐等“阅读”形式转变。在传统媒体时代,阅读遵循的是从“作者―文本―读者”直线型单一模式。而新媒体兴起后,除了通过传统的文本信息进行纸质文字阅读以外,更加注意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来提升人们对于文字以外的“图像”“声音”“色彩”“味道”等广泛“空间”趣味的感受和体验。于是,使得以往枯燥疲乏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比如微信推送的文章,通过文字加图片、GIF甚至音乐,来调动读者“视听”等方面的触动,由此更快地吸引读者的“眼球”与“抓住”读者的“心”,最终激发起大家的阅读兴趣。“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到来功莫大焉。

其次,从单向阅读向多维“互动阅读”转变。显然,传统媒体阅读只是一个单向道,某种程度上读者是来什么读什么。相反,新媒体利用各种技术渠道,实现了“你说我听,听完我再说我自己的想法”的多维互动传播新模式。也就是说,阅读不再是作者面向读者的单向输出,而是一种双向的无限制互动交流。“在场互动性”让读者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和轻松。

再次,从传统的图书馆阅读向便携性“电子图书馆”阅读转变。传统阅读大多在书房或者图书馆完成。而新媒体让传统的图书馆或者书房阅读变得更加方便,人们不再需要固定在一个场所里。如人们随时可以利用手机上网浏览、下载电子书籍或者订阅手机报纸,共享一切网络的电子资源。电子书阅读器Amazon Kindle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发展和使用就是最好的例子。

以上就是新媒体所带来的阅读方式的巨大变革、转向和更新,便利和优势比较明显。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媒体的发展将会促使人们更多阅读的机会和多样选择。

三、新媒体阅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反思

当然,毋庸讳言的是,新媒体阅读过程中也对当代“新媒体居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而大学生是“新媒体居民”中的主导群体。一项调查显示,“95”后大学生主要的课外生活是写博客、刷微信、进行网络文学创作、关注网红等,这已经有了浓郁的“触电”色彩。我们在嘉兴学院做的调查结果是:一天上网在5个小时达到80%,其中,40%是上网聊天,25%是玩游戏,15%是追影视,10%是为查资料。对于阅读,调查情形似乎不容乐观。

所以,新媒体阅读是把双刃剑。除了它所带来的优势,在缺点方面其实也比较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

一是“快餐化”阅读流行。因为新媒体信息数量急剧增多、传播速度加快,导致信息泛滥。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与“大数据”的时代,可是人们在欢呼雀跃的同时,忽略了“快餐化”阅读。快餐事实上是既没有足够营养,也来不及仔细消化。于是,快餐阅读最后就演变成单纯追求信息的“简单化”,满目是雷同化的图片、喧嚣,以较多的夸张八卦方式来迎合人们快节奏的阅读生活。阅读耐心、节奏、味道以及阅读生态全部被打乱了。

二是“碎片化”阅读行为。所谓“碎片化”阅读,是说阅读不再有纵深感,不再有有机联系和系统关联,更不用说进一步的创造启发。虽然“碎片化”阅读较之“快餐化”阅读是一个递进,可是它毕竟还是在平面上。“碎片化”阅读将信息化整为零,打破原有的结构变为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比如新闻网站以及客户端的分类;再明显的是新浪微博的“热搜榜”。它们在夺完人的眼球之后,大脑里根本留不下更多内容。

三是从深阅读向浅阅读的转变。这是新媒体阅读最被人们所诟病的负面效应。毕竟新媒体阅读大多属于浅层次阅读,它主要是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于是,对于篇幅较长的名著人们习惯采用缩读、速读方式阅读,功利、速成及娱乐意识非常明显。而传统纸质书的阅读在此方面的确要偏于深读、精读。一句话,传统阅读基本是深度阅读,新媒体阅读则大多是泛读。这是值得警醒的所在。

总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悄然变化,其中既有可喜的方面,更有值得反思及警惕的地方。这种新媒体潮流目前还在进行当中,谁也不好做出绝对的判断,因此诸如“阅读危机论”以及“新媒介霸权”说似乎均不可取。既然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不可扭转,所以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学习及社交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就成为热议话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新媒体阅读在大学生中的新变和局限,并对其进行细致地调查、分析、引导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理论探索,2008(03).

[2]施华,梁春晶.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现象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8).

[3]李建秋,夏玉燕,刘盼.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写作方式的改变及其影响[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上一篇:临沂市滨河湿地小气候效应研究 下一篇:环保理念下的手作形态与材料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