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导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成效

时间:2022-10-30 10:06:38

国内教导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成效

教育资源配置的最终结果就会形成一定的教育资源配置结构,而这种配置结构就是现阶段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现状,表现为城市过多、农村过少;发达地区过多,不发达地区过少;东部地区过多,西部地区过少等诸多问题。从资源配置结果看,公平多是指教育资源在各参与分配者之间,通常以大体均等的占有量加以分配,即是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各学校间,特别是不同受教育者个人之间,要按照与其规模和需求相对应的数量加以分配。这种理论上的要求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由于权力、城乡差别、特权等各种因素影响,使得教育资源多数集中在少数学校,政府的教育投资多数倾向于一些地区和学校,这也就存在着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名牌学校和非名牌学校、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等投入上的巨大差别。投入的差别多是由于政策上的原因,这就导致了享有主体的差别,这是教育政策不公所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从资源配置结果看,效率指的是资源配置的结果要使效益最大化,即是教育资源的分配要形成一定的“优势结构”[4]。现阶段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使得效率很难得到发挥,这是因为教育资源投入较少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其根本不能获得教育资源投入所带来的好处。可以说,甚至在某些偏远地区,连最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都很难保障,根本谈不上教育资源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解决了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短缺经济”问题。但教育领域的供求关系却仍然十分紧张,这就是一方面教育供给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同时期这种短缺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通常首先主要表现为满足基本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然后主要是扩大和增加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最后是接受高水平、高质量教育机会的资源供给短缺。这与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我国现阶段教育资源供给的短缺而言,其具有过渡性的特征,这不仅反映经济发展成熟程度的特点,而且还反映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的特点,从一定程度上,其表现为既有总量性短缺,取决于经济发展是否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财政资源;还有财政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短缺,这可以通过有效的市场调节和政府的政策调控得以缓解。

上述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在教育选择过程中都犯了极端化错误,正如上文所述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暗含着的是一种价值选择,要求进行教育制度设计时,体现社会公正与平等的思想及要求[5]。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科学对比中首要考虑因素应该公平,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市场化、产业化倾向,由于没有考虑教育的公益性和学校的非营利组织性质,使得教育的公平问题越来越严重,通常表现为“学费贵、上学难”,这在一些城市中更加明显。从某种程度上,处理不好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公问题,不仅不利于教育资源效率的提高,更是会破坏教育资源配置的环境,从而影响教育的长期发展,对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通过实现教育公平,给在农村,特别是落后地区的民众更多接受各种教育的机会,从而提高其人力资本,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条件和基础,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优先,也在于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指标难以量化。在经济上通常用效率促公平,并达成共识。然而在教育领域,教育的公益性和非营利组织性质,给用效率来衡量教育资源利用的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些教育效率指标难以量化,而且有些量化会歪曲效率,这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导致给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测控产生了极大的障碍。以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对比来说,通常用数来衡量高校老师的科研水平,这就导致高校论文数量确实增加很快,但通常是高质量的论文少,而且容易导致学术风气浮躁,严重的会导致学术腐败,这也是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极大困境。现阶段教育产业化在效率和公平上都受到了质疑。除此之外,歪曲效率会加剧不公平,甚至会出现新的不公平,这是需要注意的。

从多方面入手,确保农村及偏远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权;逐渐改变“城市取向”的课程内容,进一步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分类对待[6]。为了更好地促进城乡学生的协调发展,在总结历史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基础上,必须改革课程内容及体系,这就是在保证一定比例的普遍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挖掘、整理和吸收在乡村中存在的本土知识,使得教育更加公平,这样才是合理的公平与效率对比。结论公平优先必须要考虑到实现公平的相对性,同时也注重效率的提高,不仅要保证教育的质量,还要追求教育资源的地区分布均衡、结果合理和规模适度,从而实现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互动,这样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和和谐配置[7]。教育资源的配置需要按照教育活动规律的客观要求,以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系统目标为取向,配置主体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必须遵守目的性原则、匹配性原则、齐全性原则、人本性原则等基本行为规范。要加以强调的是在教育规模极其庞大、教育资源严重短缺的当前中国,配置行为主体,特别是控制着大量教育资源并具有配置权力的政府机构,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其配置行为必须尊重这些原则。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价值观念在教育体系中的延伸和发展,其也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教育不公平只会导致更大的社会不公[8]。要实现教育资源公平与效率的科学对比,这才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根本之道,这就需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进行。

作者:谷满意 单位: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上一篇:人才成长指向的教导模式 下一篇:思想理论教导科学化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