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价值的敬畏与修订

时间:2022-10-30 07:56:37

对传统价值的敬畏与修订

统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不可能对所有的现实问题提供答案,这就迫使我们对固有的道德观念作出调整。

在现代科学已经取得伟大成就的今天,人们根据现实的需要,对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观念和道德原则进行修正,以减少冲突,这不是坏事;但这种改善规则的努力,一定是要数以万计的个人自发行动的结果。没有哪种观念、习俗是从未受到挑战的,也没有哪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他所喜欢的观念、习俗,除非他用更好的观念、习俗来替代。尤其是牵涉到像“祖先崇拜”这样一个种族最为核心的信仰时,即使是“家天下”时代的君王也不得不表现出敬畏。

《晏子春秋》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齐景公的办公大楼“路寝之台”建成后,有个叫逢于何的人母亲死了。他在路上碰见晏子,就给晏子行大礼。晏子问:“我能为你做什么呢?”逢于何说:“我的母亲去世了,而父亲的墓就在‘路寝之台’的内墙下,我希望把他们合葬在一起。”晏子听了很为难,但还是答应给景公带话,同时不免有些担心地问, ”万一不成,你怎么办啊?“逢于何回答说:“像我这样的小人物,如果得不到允许,我就将左手拉住灵车的辕木,右手捶打着自己的胸口,站在这里挨饿而死,以此告诉四方之人,我逢于何是个不能安葬自己母亲的人!”

晏子把事情给景公说了。景公气得脸都白了,说:“从古到今,你听说过把死人埋在国君宫殿内的吗?”这时,晏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风骨就显露出来了。他说:“古代的君王,他们的宫殿建得很节制,不侵占活人的房子;他们的楼台很简朴,不侵占死人的墓地。所以,当然没听说过要到国君的宫殿内埋人的事。但您现在大规模修建宫殿,侵占活人的房子;广修楼台馆所,剥夺死人的墓地。使活着的人忧愁,不能安居;让死去的人分离,不得合葬。尽情享乐游玩,对生者死者都亵慢无礼,不是仁德之君的作为;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不管百姓的死活,不是保存国家的正道。而且晏婴听说,活着的人不得安居,叫蓄忧;死去的人不得安葬,叫蓄哀。蓄忧招致怨恨,蓄哀导致危险,您还是答应了吧!”

晏子出去后,景公对大臣说:“推平人家的房子,祸害人家的墓地,羞辱人家的葬礼,还不许人家安葬亲人,这是对活人刻薄寡恩,对死人傲慢无礼。《诗经》中说:‘榖则异室,死则同穴。’我敢不答应吗?”逢于何于是把母亲葬在了“路寝之台”下。他没有穿孝服,没有号啕大哭,进行完基本的仪式后,就流着眼泪离开了。

这个发生在春秋末期的故事告诉人们,一种信仰或观念是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所能利用的材料自发习得的结果,不能随意颠覆。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把其中一部分不合理的不适应潮流的观念、习俗根据变化了的现实作出修订。但在修订之前,我们得先分清,传统中的哪些价值是妨碍我们走向民主自由的,哪些价值是可以与现代文明并行不悖的。

传统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体系,其中有的门类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很大,比如传统的政教、律令、哲学、道德就因为皇权专制的直接需要,几乎完全被意识形态化了。有的门类则由于性质上离皇权较远,意识形态的色彩较淡,得以保留了一种人文的气息、自由的特质,比如古典的诗词、绘画、音乐、舞蹈、建筑、医学等。对于前者,由于它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我们当然要抛弃;对于后者,则不妨存留,慢慢赏析。

上一篇:基于水洗消剂公共场所化学制剂突发事件公众洗... 下一篇:系统风险的演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