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30 06:04:49

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越来越显露出来。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大的亮点那就是重新启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这既符合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与趋同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次运用,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基于上述背景,为了更全面地认识公允价值,本文从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入手,客观分析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公允价值 问题 对策

自1997年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以来,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其存有较大争议,由此导致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也是一波三折。直到2006年3月15日,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公允价值才在我国重新启用。公允价值的重新引入虽体现了国际间制度趋同的要求,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开展得如火如茶相比,我国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限于学术探讨阶段,大多是介绍国外理论,对公允价值会计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对遇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较少。没有建立适合我国市场条件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导致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产生诸多问题。

一、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取得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中明确表述:“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应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适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据此可知,当被计量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时,则其可观察的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不存在任何争议。但是,当被计量资产或负债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时,则必须借助于公允价值估值技术,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估值技术估值在实践中应用较少,无论在方法和技术都不够成熟,需要大量人为估计、假设与判断,再加上资本交易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缺乏相应的市场参考标准,价格难以真正反映真实价值,因而所估计出的公允价值是不可靠的,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并且容易被企业管理当局操纵,给企业留下相当的利润操纵空间。例如,在金融资产中,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是以短期持有、赚取差价为目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其价格可在股票等交易市场中获得,具有一定的可验证性。而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企业持有的目的不甚明确,在不存在交易市场的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对可靠性和相关性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并不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计入所有者权益,企业为了平滑业绩,更倾向将金融资产划分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以利于盈余管理。在多数情况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为大多数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的工具。

2.缺乏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真正得以运用还需要完善的信息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外部环境。从前面公允价值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公允价值的确定应该是交易双方在活跃市场条件下进行的。美国之所以在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走在世界的前列,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美国有世界上最为发达、最为完善的市场经济。目前我国虽然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要素市场不健全等问题,尚未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这使某些资产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不能通过活跃市场环境取得公允的数据,而只能通过评估的方法进行计量。而且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上市公司大部分通过国企改制形成,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现象非常普遍,内部治理结构薄弱,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当会计职业人员采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施加各种压力,影响会计职业人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利用关联交易、债务重组等非市场竞争手段的行为进行利润调节,最终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3.缺乏公允价值应用的具体准则

公允价值要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除了上述介绍的问题需要研究与解决外,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计量公允价值问题。虽然我国新准则大量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中明确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但是对于第二、三个级次,即: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适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具体应用中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准则中没有详尽的表述和统一的规定,企业在实务操作中没有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操作依据,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具体适用什么样的估值模型,企业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的规范。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是公允价值估计的重要方法,在运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估值技术时,至少要确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确定折现率这两个要素,而对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计等计量的要求及方法分别分布各个具体准则之中,各准则之间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计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增加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运用的复杂性。

新准则还规定,不存在活跃市场交易的情况下,应以上相同或相类似的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但在具体应用该方法确定公允价值时,对相同或类似项目的选择和确定上,新准则中并无明确的规定。

4.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有待于完善

与西方发达国家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方兴未艾相比,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相对落后。虽然,从韩颖1993年引入公允价值的定义以来,众多国内学者就对公允价值进行相关研究,但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十分有限,大多学者停留在引入理论或零星分散研究阶段,进行系统全面研究的较少,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5.会计人员和相关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待于提高

由于我国公允价值应用刚刚开始不久,而且目前各项要素市场尚不完善,再加上评估理论和实务研究显然落后于其他方面。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践效果上看,在很多时候不过是估计而已。执行该项会计准则确定公允价值计量更多的依赖会计人员和评估人员的职业判断。因此,利用现值技术以及其他估值技术来估计公允价值,易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人为操纵空间很大,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高低便成为公允价值确定的重要因素。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会计教育方面关注越来越多,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实际需要尚有很大差距,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尤其在我国会计新制度、新准则快速发展形势下,在我国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惩罚机制不健全的情形下,会计人员和相关评估人员为保住自己的饭碗,往往迫于管理层的压力,在利润所带来的巨大诱惑面前丧失职业操守,利用允价值的计量来修改会计数据,进而操纵会计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削弱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从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现状的分析来看,虽然公允价值的应用中还存在诸多困难,但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提供的信息更具相关性无可争议。因此要积极发挥公允价值应用模式先进性一面,另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来促进公允价值的有效施行,提高其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提高公允价值可操作性的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

完善的外部环境是影响公允价值发挥有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要建立适合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环境,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首先,努力构建完整、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交易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信息市场等各类要素市场的成熟和完善,逐渐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完善的市场价格机制,为公允价值可靠取得提高有效数据;

其次,逐步建立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不断的收集各种信息,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共享,不但使公允价值估值所依据的数据具有可验证性,而且降低公允价值的获取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内部形成健全的责、权、利制衡体系,构建一种既有激励机制又有能力约束经营者行为的股权结构。

2.制定适合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尽管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等具体准则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指导公允价值应用的具体指南。导致人们应用各具体准则时,前后所持标准不一致, 使公允价值的计量缺乏可比性。因此,为了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贯性和可比性,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要制定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要明确公允价值运用的具体条件,而且要对条件的判断给出具体明确的依据,并对估值技术的选取和以及估值模型的变量的确定给予原则性的规定,计量准则制定的越详细,实务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越强,留给相关人员的可操作空间也就越小,会计信息的质量越高。

3.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美国之所以在公允价值实证研究和实际应用走在世界的前列,正是建立在深入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我国对公允价值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且大多是非系统地研究,仍旧停留在以国外理论的介绍为主,对公允价值方法的研究较少,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

我国市场经济不如西方国家发达,具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全盘照搬西方的公允价值实践经验是不可行的。因此在新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制定诸多限制条件。为了更好的应用公允价值,增强公允价值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必须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完善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一套既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又不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具体准则的中国特色的公允价值具体应用指南,充分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4.提高相关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交易是人的活动,公允价值是人们对交易进行计量的手段,拥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以及而讲求诚信、不做假账的会计等相关人员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

首先,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资产评估公允至上的意识,从主观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利用公允价值美化利润的动机。

其次,由于公允价值应用中估值判断的事项增多,对企业会计人员及外部评估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对会计人员有关公允价值的教育和培训,要求会计人员和评估人员掌握公允价值的估计方法,减少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把握好估值的判断尺度,客观公正,增强相关人员对公允价值估值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牛晓虎.公允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8,5.

[2]王海斌.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08,6.

[3]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人民出版社.2007.

[4]潘秀丽.非活跃市场条件下金融工具计量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4.

[5]窦天娇.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贸.2010,4.

[6]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 .会计研究, 2006,9.

上一篇:浅谈企业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下一篇:财务控制在地勘单位项目成本管理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