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断想

时间:2022-10-30 04:53:28

语文教学时间和教学效果断想

当提及语文课程的“教学时间”时,一般都会认为指的是语文教师上课的时间。的确,《现代汉语词典》也是这样来解释“教学”和“时间”含义的,“教学”指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时间”在这里指的是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看来,字典的解释是侧重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定义这一概念的,强调的是语文教师传授完预设的内容所用的时间。

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大家对某个概念的内涵达成默契共识,约定俗成的含义便成为指导我们生活学习的航标。“教学时间”也是这样,由于没有争议因而自它出现以来便一直成为我们教学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术语和标尺。

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在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大多都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面考量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这一教学时间里面,圆满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一般都会认为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如果这样的语文课堂还能够进一步出彩,做到质量和效率的完美结合,就可能会评为“优质课”或“高效课”了。那些深得广大语文教师们推崇和追捧的理想课型,往往均会被冠以“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深度课堂”。虽然名称各异,但是它们的特点是趋同的,都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能够从多个教学维度完成预期的教学期望,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在这一“额定”的教学时间里面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淋漓尽致地演绎。换句话说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结合得天衣无缝;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习得反馈”与课堂的“时间节拍”同步,整个课堂的流程醇厚自然、水到渠成,那么这样的堂课就是我们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了。相反,那些因为教学时间少了或多了的课堂,总难免遭人诟病。

许多大师的课堂由于经常能够达到这样“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让人神往不已。但现实的问题是,普通教师每日的常规语文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往往很难出现大师们那样的意境;常规课堂上许多的因素(有教师的因素、教材的因素、学生的因素、课堂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到语文课堂意境的浓淡。这些因素都可能让教师教学的预期效果和实际状况出现或多或少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的“课堂时间”和我们的“教学行为”不甚合拍,教师的课堂教学永远显得那样地仓促和拘谨。

这种“教学时间”和“教学行为”的不和谐常常会带给语文老师深深的遗憾,引起语文老师课后的反思。大家都试图探明其中的原因,进而寻找到某种灵丹妙药来让课堂上教师的这种仓促和拘谨变得自然和舒展。那些看起来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技巧、授课理念,尽管人人推崇个个膜拜,但拿来和自己的课堂一对接,不是帽子大了就是衣服长了,不是裤子短了就是鞋子不合脚。不说是水土不服至少也是模式走样,这种无奈导致课堂个案教学的低效。

你看,日常的语文课堂(有时候是公开课、竞赛课),有的教师会出现拖堂的现象,尽管已经下课了,但还是要把之前预设好的内容呈现出来,似乎不呈现完毕,课堂就不完整,教学任务就没有完成。事后这些老师一般都会说:“我没有把握好时间”,“如果时间还多一点就好了”。然而是时间的问题吗?当然不是,很明显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溢出了“教学时间”的容器!倘若教师此时“收缩”一下授课内容,“调控”一下学情反馈,情况是不是会有所改变呢?

可见,一个不争的教学原则摆在那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必须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完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似乎无形中会带上教学时间“限制”的镣铐,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在时间的限制下完成。离开这一特定的时空维度,完美便无从谈起,所以处理好了“教学”和“时间”的关系,就处理好了“预设内容”和“呈现可能”的关系,忽略教学时间的恒定性和约束性,一切教学目标的达成都将存在变数。

实际上,广大的语文教师早就意识到了教学时间对教学活动的制约作用,他们也一直在探寻教学时间和教学流程完美结合的奥秘。为了科学地处理好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有些课堂(尤其是有些公开课、竞赛课)的教师在“磨课”的时候,往往会将每一个教学流程所花费的时间进行测定,以求整节课能充分科学地分配好课堂教学时间。但即便如此,由于课堂内容和授课流程会受到随时生成的教学情境的影响,因而实际的课堂还是会出现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步、不和谐的尴尬局面。

可见要想有效地利用好教学时间还真的是绝非易事,它需要不断历练不断积累不断总结的修炼。许多的语文教学大师们的课堂为什么能够一气呵成,他们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能够做到行云流水?除了有深厚的知识积淀以外,还离不开大师那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能够对整个的课堂流程做出宏观的把握和微观的操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面,可以让尺水兴波,可以使得预设的教学内容能够突破时间的藩篱做到知识技能效应的最大化。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教学时间”思维的巧妙。他们不会满堂灌,不会一言堂,他们会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他们能通过时间的抓手来调整课堂思维的流向,分配课堂内容的多寡,左右课堂角色的进出。该给自己多少时间,该给学生多少,他们既不含糊,也不侵占,他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现身,什么时候该退场;他们也知道学生什么时候该表达,什么时候该倾听;他们也知道课堂的高潮什么时候该升华,什么时候该结束。总之,教师的一切教学动作始终都会和着教学时间的节拍自然和谐地起舞。

教学如人生,把握好人生就是利用好人生的分分秒秒,把握好课堂,就是高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这既需要有科学的“时间”思维,更需要有娴熟的教学能力。而这些肯定需要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去辛勤地历练,去积淀。惟有这样,个体语文课堂的有效乃至高效才能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长沙市明德中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语言策略思考 下一篇:板块式教学法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