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到裸泳时刻?

时间:2022-10-30 02:40:16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8日的消息,2013年11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中,有69个城市房价较2012年同期上涨,而“北上广深”房价同比分别上涨“21.1%、21.9%、20.9%和21.0%”。看来,房地产泡沫的警告之声虽不绝于耳,2013年依然宛若房地产行业又一个黄金年份,不断上涨的房价和更高的销售总额都是唱多者乐意反复提到的信号。

不过展望房地产行业未来趋势,分化格局更加明显,而众多市场参与者正在通过他们的行为表达其态度。以购房者/消费者为例,看多看空各有其理由和信徒,市场行为也演绎了这种分歧。那些特别有支付能力的,或者所谓刚需驱动的,或者看好后市的继续频频活跃于市场,而那些看淡后市的,或者望房兴叹,或者持币待观,2013年第四季度交易量的显著下降就是这种分歧的最好表征。

而作为供应端的重要角色——开发商群体又如何理解和应对行业未来趋势呢? 基于巨大的利益关联,开发商们对市场现状的理解可以更为深刻,对市场前景的判断往往更为靠谱,而由于规模、资质、管理水平、融资结构等差异,全国一万多家开发商应该会对市场趋势产生显著分歧,表现在市场行为上,会有各种差异化应对策略,避免一致性行动所包含的系统性风险。

但正如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席勒在其《动物精神》《非理性繁荣》两本书中所昭示的,在真实经济活动中,人性中的动物精神主导着很多决策,一个个泡沫故事的兴起和破裂都反复证明了群体非理性的存在,商业机构也受社会流行认知的影响,经常犯一些在事后看来非常低级的错误。

以笔者的观察,虽然如碧桂园或万科等少数开发商,有其独到的市场理解和应对策略,但大部分开发商的市场行为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某种模式化的反应,这可能和当下独特的政商环境、信息不透明和认知偏差等诸多因素相关。

具体说来,下列因素是导致众多开发商行为模式趋同的一些重要理由。

首先是诸多大型开发商的产权结构。开发商阵营中,有一群体量庞大的国有开发商,他们拥有庞大臃肿的内部机构,继承了散漫低效的国企文化,由于享受便利的土地和资本资源,使得他们对信息和价格都不甚敏感,他们往往迎合地方政府意图,承担某种顾全大局的角色,对未来市场可能的风险不以为然,不太可能提早布局,主动应变,同时他们又是市场氛围的重要塑造者,直接间接影响了很多中小开发商的反应模式。

而除了海南、鄂尔多斯等少数地区曾有过房地产泡沫破裂的经验,大部分中小开发商并没有经历过房地产周期的洗礼,对泡沫破裂后果并没有深刻的体悟,也没有独立的研究机构或研究能力,对市场的认知有从众心态,同时由于房产开发带来的巨大财富,使得他们有一种被强化的乐观情绪,容易相信“未来一定会更美好”这样的廉价信念,而像任志强等唱好楼市的论调又会强化他们的信念。在这种态度主导下,即使市场已经出现诸多逆向信号,他们依然会不断投入更多资源对抗市场带来的压力,这点在开发商的融资安排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资产负债率高企、资金链紧张几乎是普遍现象。

而部分并不看好房地产前景的开发商,由于在这个行业已经投入大量人员、资本和组织结构,因此在市场选择上会形成事实上的路径依赖,不断地滚动开发,投入更多资源,很多活跃于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都有被市场套牢的痛感,但是他们往往选择硬着头皮死抗下去,很少会采取断臂求生的策略。

颇为奇怪的一个现象是,人们看到众多“鬼城”的存在,又经常听闻所谓几千万套空置房的消息,却很少听到开发商们以非常规手段对这些沉淀资产进行快速处置。除了市场被行政力量所扭曲,也有大批开发商的侥幸心理在起作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发商阵营已出现多家千亿级企业,地产富豪们出现在各种财富榜单上,不过整体靓丽图景下,一些重要的市场调整已实质性发生,很多中小型开发商已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痛感,税收压力、销售压力、资金压力都让很多开发商不堪负重,而从市场发展来看,那些品牌、资本和管理能力等缺乏竞争力的众多开发商必然面临整合压力,破产兼并等现象将会不断发生。

即使未来房地产市场继续上扬,对很多开发商来说,也并不意味着美好时光再现。而如果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房地产泡沫破裂,那么所谓的坚守等励志精神无异商业上的自杀。市场竞争会带来残酷后果,乐观情绪主导下的趋同化反应其实是对未来风险的选择性无视。不幸的是,这种风险的反复警示似乎并没有充分被开发商群体所吸纳,更少反应在他们的行为中。

回到房地产市场基本趋势,虽依旧众说纷纭,但行业风险系数越来越高,则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微不足道的传闻就有可能冲击目前这个格局,在这方面,温州就是一个重要的预兆。而在复杂的经济体中,很多冲击房地产格局的因素,平时遥远不可见,但忽然之间就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因素。

就在笔者写这篇短文的时候,传来了美联储新调整定量宽松政策的信息,美联储宣布将从2014年1月份开始,每个月削减100亿美元定量宽松的额度。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个小小的政策调整可能给高杠杆的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对脆弱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无疑可能带来惊心动魄的变化。

巴菲特说过,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就中国经济体而言,谁也无法准确预言流动性潮水何时退去,但仅仅是这种可能的前景,就应该让大批开发商们从他们的地产美梦中醒来,做好差异化的应对准备。在盲目乐观情绪主导下,错过调整的机会窗口,坚持裸泳时刻,无论如何都是糟糕的策略。

上一篇:八旬“橙王”褚时健:逆转命运之轮 下一篇: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与市场经济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