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橙王”褚时健:逆转命运之轮

时间:2022-09-18 09:16:26

《汉·曹操·对酒歌》中说:“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八十多岁,在一般人眼中,应是安享晚年的年纪,而他却没有放弃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没有放下自己的创业之心,没有放下自己抗争命运之心。

11月5日,昔日“烟王”、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种植的“褚橙”在北京正式上市,此次合作首次尝试电商渠道,食品电商“本来生活网”获得北京市场独家在线销售权。

如果随机在街头询问过往行人,问问大家在75岁的时候愿意做什么,应该很少有人回答要自强不息奋斗创业,而时年75岁的褚时健却在这样做。

中国经济的发展史上,褚时健注定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51岁成为玉溪卷烟厂厂长,18年把这间地方小厂打造成亚洲第一烟草企业,被称为“烟王”;面临退休时,无法忍受工资与企业产出的巨大落差,71岁时因贪污被判无期徒刑;74岁保外就医后,与妻子承包荒山开始种橙。

虽然他经历过坎坷,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奋起逆转命运之轮,最终在85岁时,收获了事业的二次高峰。

定位:要种最好吃的橙子

开始种植褚橙的时候,褚时健还是保外就医,从人生巅峰跌落谷底,遭遇牢狱之灾、丧女之痛,种种打击并没有摧毁褚时健。在他身上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企业家的素质:直面残酷现实并且击败它。

选择种植“褚橙”,源于褚时健当时了解到美国新奇士,他说:新奇士的外观漂亮,口感不行,价格却卖得很贵。一个有利条件是,橙子是他老家云南华宁县的传统作物。他后来常告诉员工,现在还不能得意,如果哪天橙子的外表、口感都超过了新奇士,那才是真正的牛。褚时健说:“干什么都要争第一!”

有个细节是,坐车的时候他喜欢车开得很快,别人都有点头晕了,他还很兴奋。80多岁的老人,不想输给时间,更不想输给所谓的命运。褚时健的老伴马静芬说:“以前社会上有很多人说,你褚时健搞烟厂搞得那么好,那是因为政策好,云南烟得天独厚,烟厂交给挑扁担的都成。他做果园,就是想否定这个说法。”

资源:人脉架起创业路

几年前,记者曾经两次前往位于云南新平县嘎洒的褚时健果园。记者估算了一下2002 ~2009年总成本是4000多万元。褚时健非常舍得投入,果园修了足球场大小的水池,用于果林灌溉,引水工程大概花了几百万元,有机肥料厂、冷库、鲜果厂大概花了900万元。另外还有土地流转费用、修路等费用。每年人工费用是200多万元。这些钱是褚时健找他原来的部属和朋友借的。

对于70多岁的人出狱孑然一身, 4000多万元创业资本从何而来?褚时健曾经梳理了在红塔集团时的人和事,由于之前他的声誉很高,尽管被判入狱但他的信誉没并未受啥影响,反而是曾经的部属和朋友们纷纷解囊支持,让褚老如愿以偿实现创业梦。

时隔六年,橙子上市,褚时健再次利用人脉资源,实现褚橙顺利销售。根据2009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烟草系统就要帮他消耗1千吨左右的橙子,红河集团的厂长是褚时健的弟子,前几年,每年红河集团就帮他消费400吨橙子,当时他的产量也才1千多吨。

管理:以身作则深入一线

不过,这不是“褚橙”做起来的关键原因。“褚橙”有褚时健本人的人脉、资源、名气等因素的加成,但“褚橙”能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最本质的原因还是褚时健把他的企业家管理能力运用到种植中。

那里离玉溪有200多公里(褚时健家在玉溪),1963年到1979年,褚时健在嘎洒办过糖厂。他准备东山再起的时候,他选择在这里承包2400亩土地种植冰糖橙。嘎洒属于干热河谷地带,气温很高。玉溪25摄氏度的时候,这里能达到35摄氏度。这易于冰糖橙转化糖分,口感更甜。

2002年开始种植褚橙,褚时健那时已75岁。这些年,85岁的他每个月下地8~10天,对果园管理盯得非常细致,严格管理。从玉溪到嘎洒果园,200多公里,全是山路,行车至少3个多小时。褚时健打电话通知次日8点到果园开会,第二天绝对准时到,所以没有一个下属敢迟到。

在附近,褚时健的弟弟褚时佐也在种果园。当地人说,差别大着呢。他弟弟的果园,工人上班还像大锅饭时代,上午7、8点几十名农民一窝蜂地到田地干活,下班时再一轰而散,几十个人在一起,肯定会有偷工减料的、浑水摸鱼的。但这在褚时健的果园行不通,每个技术员、每户农民干得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他都很清楚。

褚时健到果园时,吃住就和工人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聊天,深知工人的想法和情况。他对质量把关极严,品种不好的、个子太小的、质量不好的橙子,他都让农民摘掉,这是怕别人说:这是褚时健种的橙子,如果差了,丢脸,也坏名声。据褚时健说,以前他在红塔时,不在集团办工,他一般在田地间考察,烟叶的质量就是这样出来的。

凡事亲力亲为,重视技术,永不满足,力争第一,这些都是褚时健到如今仍未丢弃的性格标签。从2002年开始种植自己并不熟悉的冰糖橙后,他更要依靠自己对细节的严格掌控,确保二次创业的成功。果园的技术员张伟告诉记者,冰糖橙是一种非常费人工的作物。年初要剪梢,保证果树能吸收足够的阳光;开花后要保花保果,结果后要控制果实的大小、外观;生产环环相扣,一年四季不得闲。这正合了褚时健“闲不住”的性格。

激励:利益与员工捆绑

几千亩的橙子都达到自己设定的质量,在于工人,85岁高龄的褚老如何管理工人呢?每年人工成本200多万元,一部分是支付给农民的。果园按照面积又转为承包给农民管理,每月支付农民500元工资做生活费,到摘果的时候,按照公斤数量给予农民奖励。

2009年一公斤0.5元,每户果农产量能达到四五十吨,也就是两万元的收入。褚时健采取激励措施,将果园的利益与农民利益捆绑在一起。农民非常现实,满意就干,不满意就不干。褚时健与农民打交道数十年,能把握农民的心态。

布局未来二十年

从烟王到橙王,褚时健用了十年时间。

虽然“褚橙”的价格比别的橙子高出不少,但往年不出云南省,这些橙子就卖光了。“种橙子的时候,褚时健认为国内百姓喜欢口感甜一些的橙子,这和国外是有区别的,于是想办法控制橙的口感,他让果农把每一棵果树上剪的只剩260朵花左右,让一棵树的精华都集中在这260个左右的果子里。”

不过,随着“褚橙”知名度的越来越高,除现有果园之外,也有不少地方在与禇时健接洽合作建立果园,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之后,“褚橙”的产量增长,需要开拓更多的销售区域,“此次合作,也是在为5—6年后的市场考虑,褚时健在寻找更广阔的市场,为未来市场布局,甚至在考虑20年后的事情”。本来生活网市场总监胡海卿说。

为推广“褚橙”,本来生活网也推出了一些促销手段。胡海卿介绍, 11月5日“褚橙”正式到北京,11月6日开始,本来生活网即联合品致生活管理平台太美集团,向其黑卡会员——百名财智人群、知名企业家发起“传橙·传承”赠尝品鉴活动。

“这次赠尝的主题是‘品“褚橙”,任平生’,赠尝对象是当下国内最顶尖的一批企业家,他们也是最能理解创业艰辛、人生起落的一批人。”胡海卿说,“相信这一群批企业家能理解‘传橙’的深意,也会将褚橙背后的含义传播开来。”

上一篇:万达电商初体验:努力与局限 下一篇:坚持到裸泳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