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时间:2022-10-30 12:56:15

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摘 要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英语教学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英语教学重点由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转向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实际综合运用能力,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1对新课改与阅读教学的理解

阅读理解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阅读理解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阅读理解的层次涉及到浯言知识、非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成功的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需要的信息,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阅读学生还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水平。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无兴趣可言,任何一节阅读课都是失败的、无效果的。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在课堂和课后津津有味地读,自觉获取西方文化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笔者在讲比较沉闷的说明文之前讲一些与此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笑话或者故事,学生对这类题材很感兴趣,讲完后学生会追问怎样才知道这么多有趣的事情,自然是从英语文章里知道的,然后就可以顺势引导他们去阅读较难的材料。为了检查他们的阅读效果,笔者通常会让学生限时阅读。

3阅读教学步骤设计

3.1预习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环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前预习就是寻“疑”。每堂课预习之前,教师向学生提出预习的内容、方法、速度和要达到的要求,并严格检查。由于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总会有一定的时间差距,其间会有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课上再给学生一、两分钟预习是十分重要的。课上预习无非是短时间内调节大脑思维,使其定向于课前对课文预习结果上,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2引导阅读

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有词、短句、句子或语法现象,对其进行复习性的简单点拨是非常必要的,能帮助学生清除阅读障碍,对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更有帮助。课堂上利用投影片出示相关内容进行朗读点拨。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教师简单复述课文大意,学生则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既再现了课文的整体,又突出了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当堂理解课文,复述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好。

3.3阅读理解

现代教学法从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出发,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建立语感,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人们对语言刺激的反应是综合的,而不是通过语句的分析来理解其内容的。因此,阅读课教学应首先引导学会整体上了解大意、宗旨和中心思想,然后再进一步了解具体的情景和细节。扫读、跳读、听读、细读的有机结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1)扫读:即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过迅速默读了解课文大意,在短时间内回到教师提出的涉及课文主题或重要事实的指导性问题,指导学生构件初步的、大概的全文语义图象。所提问题答案最好是学生读完全文后才找到的。

(2)跳读: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的过程,让学生很快能抓住重要信息。图表的阅读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尤其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引导他跳过不懂的单词来查找所需的信息,不要让某些单词成了阅读障碍。

(3)听读:教师让学生合上书,进一步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声音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并通过朗读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为复述课好准备。

(4)细读:指学生在对全文有个整体印象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深入细致的阅读,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或观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扫读、跳读、听读之后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他们结合简笔画仔细阅读全文。回答课后练习中的问题,确定疑难点,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点拨解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对文章更深层次的理解。

3.4运用阶段

学完一篇课文,如果学生只掌握几个“语言点”、回答了几个问题或朗读了几遍课文,这显然是不够的。只要通过学习课文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运用能力,其收获才会更大。

阅读后的书写可以达到巩固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结合起来,灵活设计笔头练习,可以是对话填空,可以是听写填空,也可以是根据首字母完成单词填空。这一阶段下来,学生对整篇文章就已有了明确的了解。学生复述完内容后,进行相关练习。如课上时间不够,余下部分可作为家庭作业。坚持这样做,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明显提高。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只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有效地引导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学生的理解是保证,学生运用能力是关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升华。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

上一篇:沙漏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我国营养配餐行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