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国员工培训模式的辨析

时间:2022-10-20 05:18:35

对德国员工培训模式的辨析

摘 要 研究宏观层面的培训模式,是培训行为研究的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了解环境对培训模式建设的影响,能准确掌握企业层面的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对德国已有的成熟先进的培训模式进行总结辨析,有助于国内企业培训模式进行自我比对、获得利于我国企业培训发展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职业培训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德国的社会性员工培训模式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完整的。在德国,企业已经把员工培训放在战略高度,认为“员工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柱石”。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德国企业的员工培训开展的相当普及,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战后较短的时间内经济迅速发展,德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与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水平的劳动力队伍是分不开的,更是因为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家培训模式。

2 德国职业培训内容和形式

2.1 德国职业培训内容

一般包括职业初始培训、职业进修培训和转岗培训三个方面。职业初始培训,即为没有工作经验的青年人提供某一职业广泛的基础训练,并借此获得从事这一职业所必须的专业技能与知识。职业进修培训是为了使受训人员能够保持并扩展知识与技能,适应技术发展或为职业晋升开辟道路。转岗培训是传授员工从事新的职业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它存在于职业性继续教育之中,但不是原有职业知识与技能的继续教育,而是获得新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2.2 德国职业培训形式

(1)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二元制”培训。“二元制"培训开始于1969年,主要适用于青年人的职业初始培训,基本做法是青年人在接受培训企业职业教育的同时,在公立的职业学校里接受职业学校义务教育。

(2)企业办的培训中心。在德国,大企业通常设有自己的员工培训中心。根据《联邦员工教育法》,企业必须按规定举办员工培训班。

(3)跨企业的再培训中心。德国的再培训措施有半数是由大企业来实施的。为避免大企业和中小企业间出现培训水平存在过大的差异,政府出资建立了许多跨企业的再培训中心,使中小企业不再承担过重的财务负担。

(4)市场模拟培训公司。德国有100家这类公司,涉及几十种行业。它们不制造任何产品,一切生产程序都是在纸和电脑上进行。市场模拟训练公司为学习商业和企业管理的人提供了最直观、最接近实际的学习环境。

3 德国职业培训法制体系

德国职业培训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健全的法制体系。德国的政府和法律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德国在人力资源招聘、解聘和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条款以完备著称。青少年只能在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中接受培训,职业项目共有300多个。通过这些强制性规定,确保了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德国还对工资、健康和安全、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法律规定,包括在聘用合约、参加工会的权利以及建立咨询和协调机制等方面的法律条款。

4 德国企业培训创新机制和筹资方式

德国企业培训管理机制并不是一个僵化的体制,本身蕴含着发展和创新的机制,以适应不断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为:

(1)企业的培训经费是多渠道并且可以调节的企业培训经费由多种成分构成,包括企业自有资金,企业对外集资资助,混合经费资助等。其中,企业对外集资包括中央基金形式。中央基金是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发放,一般情况,企业可获得其培训费用50%~80%的补助。

(2)职业培训计划的变动情况。这里主要涉及联邦政府、主管培训部门和企业三级相关培训计划变动。联邦政府的培训职业计划是通过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每年发表一次的“受到承认的培训职业一览表”公布的,职业培训必须依据培训规章进行,以保证国家承认的职业培训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3)培训时间可变通。根据接受培训者的具体情况,职业培训时间可以适当做出变动。

5 德国员工培训模式的启示

德国的企业培训模式的成熟与特点,究其原因与其本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模式、民族传统文化及企业文化有密切关系。

(1)劳动力市场与培训模式建立。动力市场状况是与企业培训行为密切相关。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健全,企业为员工培训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但受过培训的员工可以被培训企业可以长期雇佣员工,收回投资。工资刚性、工会完善以及其它社会制度因素可以维持一个社会性企业培训行为。加之高效的培训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使得德国企业短期培训行为成为社会性长期行为。

(2)民族和企业文化对企业培训行为的影响。考察一个国家企业职工培训行为必须考虑产生其民族和企业文化的背景。德意志民族一直讲求严谨、强调约束权利的平等、非常重视传统,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德国长期以来坚持技术兴国的政策,注重技术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的作用和社会长期发展,非常重视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从长期发展来看,德国的职工技能培训模式是很有效率的,并且成本收益比较合理。

(3)我国国内企业的培训状况,与目前快速变化的环境相比,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借鉴其它国家的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的文化环境和发展现况。

参考文献

[1] 杨运东,殷建平.西方企业的员工培训及其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0(1).

[2] 李幸.德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6.

上一篇:开展拓展训练的培训机构管理模式的现状研究 下一篇:类别建构方式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