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30 12:55:39

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语文情境教学法汲取了中西方先进的科学理论,采用多姿多彩的教学形式,倡导师生共创情境,教学相长,尤其注重学生在情境中的自我体验与自我建构。如今,这样一种极富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教学探究,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和青睐。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

关键词:语文 情境教学 应用

一、国内外的情境教学法概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情境教学的设计正是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情境教学倡导在创设的一系列听说读写的活动情境中,师生共同学习。它主要体现在综合性学习方面,其实一些其他体裁的教学也可以运用活动式情境教学进行创新。情境教学具备了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注重听说读写和自主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Leigh Chiarelott的《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对情境教学的设计方法做了一定的阐述,这本书中讲到,学生学习的知识必须是有意义的,情景化教与学并不标志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方法,而是将一些不同的但相关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体系。这些不同的但又相关的方法具有如下特征: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经验联系起来、促使学生积极学习、能够使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鼓励从个人经验和集体经验中建构个人化的意义、在真实情境中评价学习结果,并允许从个人经验的角度去解释多元的意义。情境教学在国外早已应用,例如:课堂主要教学行为中交互式媒体呈示行为策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模式中已提到了游戏模式、模拟模式,这两种模式共同的特点就是提供虚拟环境,在活动中学习。

二、中学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规律探析

语文是一门形象生动的语言学科,它与语言学、文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此可知,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同时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恰恰与情境教学本身所具有的“情境性”一脉相承,可以说,语文学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规律与情境教学有着共同的因子。

(一)语用学中的语境。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话活动,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可以看作是语言交际的双方,任何的交际都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展开。更何况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符号的能力,而情境教学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而这种情境本身就包含着语境的含义,所以说,我们可以从语言学中的语用学里找到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语用学是语言学里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时体现出来的具体的意义。在语用学中,“语境”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语境既包括语言知识(对所使用语言的掌握和对语言交际上的了解),也包括许多语言外的知识。构成语境的语言外知识可分成三大类:一是背景知识,二是情景知识,三是交际双方的相互理解。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语用学中语境的支持和引导。

(二)语文教学中的意境。情境教学着眼于“情境”二字,顾名思义,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师生因境生情,由情造境,情境交融,而这些可以在刘韶的《文心雕龙》的“意境说”中找到依据,诸如“神用象通,情变所孕”,意思就是说神思同物象接触,因此感通,即引起情思,是情思变化所孕育的,情思就构成文章中的情理,写成文章,要描写物象,求得形貌。要抒写心情,表达情理,跟物象的形貌相应。刘祝还提到了内心与外境的三种关系,他所提倡的是第三种“心境相得,见相交融,见是内心有所见,相是外境的形象,内心所见和外境形象结合起来,这才是构成文思。”而前两种“有所见而不与外境结合,有外境而没有所见,都不易构成文思”。《物色第十六》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正是说的这个道理。意境是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而情境教学正是借鉴这一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理论,把这种情景交融的创作活动转换成了教学活动,把阅读作品的对象转换成了学生。

三、情境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的阐释

目前,人们对情境教学这一概念存在着理解不全面、把握不到位等问题,尤其是对于情境教学中“情境”一词理解偏颇,对于情境教学与情景教学、语境教学等教学区分度不明显,相互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针对这些问题,接下来的论述就是对“情境与情境教学”的核心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一定的阐释。

情境所包蕴的内容有很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而在本文中所论述的情境是一种教学情境,更具体地说是语文课堂教学里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的载体更多的是一篇篇课文,任何的文本都是由语言组成的,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又叫做语境。这种情境不是语言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融入了作者主体感受的语言,相互之间的碰撞与交融所形成的一种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语境,还需要阅读者(教师和学生)根据一定的需要进行再加工,诸如教学目标、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课堂上的对话、教学手段和方法等,这些都可作为对这种自身语境再加工的元素。这种加工后相对完善的语境才能够称得上是一定意义上的教学情境,也只有在这种教学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才可以称得上是情境教学。当然构成情境教学的因素还有很多,在这里只是着眼于从情境的狭义概念理解情境教学,将“情境”作为情境教学的核心部分。

情境教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而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时,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整合到实践活动中去,不仅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增强自己的基本能力,也要使学生具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可谓是情境教学的一个全部展现。以说明文为主的科普课文,诸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足下的文化与叶草之美》,文中的专业术语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设计,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和资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说明文有一定的语言特点,教学目标中有所要求,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情境教学中的语境教学和学生共同分析语言特点和文本意义。第二个板块主要是情感体验,内容涉及爱情、亲情、友情,有一些文章是戏剧体裁,有独白、对白,如《长亭送别》,教师可以尝试角色扮演来教学;还有的文章是诗歌体裁,可以尝试语言呈现的朗诵教学。这需要教师去挖掘,引导学生一起探索。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了这堂活动式情境教学课堂中,课堂显得丰富饱满,值得学习和借鉴。

对课本中情境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教师真真切切地去解读文本,体验情感。情境教学资源运用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层挖掘和精心设计,备好情境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活动都可以称作情境,语文活动只是情境教学的冰山一角,要想使语文活动衍生为情境教学,就必须融入听说读写的因素,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这样才能使语文活动真正具有实践性,“语文教育的各种目标就会在实践中得到自然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情境教学。

参考文献:

[1]孔凡成.语境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覃方确.我心中一堂理想的语文课[J].语文建设,2010(10).

上一篇:“高明”的盗匪 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代汉语课教学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