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时间:2022-10-30 11:12:59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调控艺术

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场所。课堂中交织着各种教学因素和由这些教学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种关系。课堂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调控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控制、整合这些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个可以控制的有序整体,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好的课堂教学调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要,形成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开发潜能,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具有教学环境的维稳功能和教学效果的助长功能。

一、环环相扣,疏密相间,循序渐进

教师要注意按照学习的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使教的活动适应学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一般表现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这样四个序列性阶段。教师在组织各个阶段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环环相扣,严格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英语教学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根据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的,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因教学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难和易反映了人们认识能力与被认识客体之间的矛盾。对一些人来说难,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就不难。这种难易交叉是自然的,也是可以转化的,奥妙就在于教师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忌平均使用力量,做到重点要突出,反复地讲;难点应分散。要缓慢地讲;一般内容则简明地讲。使教学层次清楚,节奏分明。同时,教学信息的密度也应疏密相间,使学生的心理感受有张有弛,形成有规律的节奏。

二、动静结合,机智灵活,新颖有趣

教师应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搭配。如在课堂上,按照教学双边活动和一定的科学程序把教师讲解和学生静听、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和学生观察、教师启发和学生思考、学生动手和教师指导、学生质疑和教师答疑、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学生作题和教师评改等,有机地搭配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同时,还要做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有趣,如妙趣横生的讲解、生动形象的分析、简洁明快的点拨、精心设计的演示,等等。在教学中会遇到偶发事件,对偶发事件必须随机应变,妥善处理,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完成。

三、宽严适度,关爱学生,魅力吸引

教师的学识、教学能力和人格品质对课堂管理也有一定影响。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严谨、尊重学生、意志顽强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敬重,并获得学生课堂上的积极配合。要想保证课堂纪律良好,学生自始至终精神饱满,教师必须重视其自身的魅力,即教师自身的良好修养、得体的教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的魅力是无声的语言,是一种震撼学生心灵的力量。是课堂教学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从由衷地敬佩老师到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并自觉模仿老师的言行。教师需表现出良好的师德和爱心,循循善诱,不是以势压人,而是以理服人,让学生逐步明白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对同学不利、对个人不利。教师面对违纪情况时,不必急于批评学生,可以立即停止讲授,用严肃的目光注视,这就会给违纪学生造成一种压力,自觉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课后教师再找犯错误的学生谈心,严肃地批评教育,并讲清楚教师为什么不在课堂上对他公开批评的道理。这种教育方法,较易让学生接受。教师这种做法,既稳定了课堂秩序,教育了违纪的学生,又能够保护违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便他改正错误,健康成长。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除以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外,还应根据教师不同的个性修养和经验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长,使课堂教学组织更为严密,更具特色,更有效果。

四、调控步调,方式多样,多层互动

学习步调是课堂学习的“活动法则”。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来看。学习可以分为独立学习与交流学习。在独立学习中,学生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思考,体现了学习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在交流学习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群体、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对话,体现了学习的社会性和互动性。但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交流学习,都需要遵循一定的活动规则。设想,如果独立学习进程中央杂着交流讨论的声音,岂不影响他人的独立学习?同样,交流学习中若存在着自我主义的独立行动,岂不是无法吸收群体思维之精华,得不到思考交换的启迪?课堂教学中倡导的动静结合,乃是追求动则齐动、静则齐静的境界,只有依照活动法则,行动统一,步调一致,才能形成有序的课堂活动,有效提高每个个体的学习效率。

一堂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若没有成熟的课堂调控“保驾护航”,即便再精巧也无法顺利走向成功的彼岸。“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缓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把课堂调控视同纪律控制是对调控的误解,课堂调控应是一项多元组合的教学保障策略,更是一项教师教学控制的高级艺术。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和内化,只有真正形成调控的能力,才能在动态的教学现场中挥洒自如,令课堂起死回生。

上一篇: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 下一篇:让学生感知数学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