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习作让童心飞扬童趣横生

时间:2022-09-18 06:56:08

生活化习作让童心飞扬童趣横生

生活化习作教学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教学过程必将涉及多个智力领域,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涉及多个智力领域的教学活动必然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提高学习活动的质量。此外,生活化习作教学消除了传统习作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使多元智能都有了充分发展的机会,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

一、课堂生活化,放飞孩子的心灵

习作教学走过的是一条太多曲折的道路。首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曾经太多地强调所谓写作的思想性,用孩子根本就不理解的政治思想剥夺他们的本色与真实。接着应试教育又把习作的形式与技巧传授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让功利与限制遮蔽了孩子真实的情感与思想,使习作失去了生活与生命的本色。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应当像课标所说的“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才能让学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习作课堂生活化就是淡化所谓的教学形式,用生动有趣的生活形式来代替枯燥沉闷的教学环节,创造一种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的宽松愉悦的写作环境。在这里我们要极力营造富有情趣的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在这样朴实自然的“生活氛围”中,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情感处于快乐之中。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忽视了“情感”激发,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甚至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三、开拓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解放心灵,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有这么一个教例:老师让学生写一篇《我的爸爸》,的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大多写爸爸是某一方面的工作能手,这样写当然好。但有一个学生却写他不喜欢爸爸,他觉得爸爸脾气粗暴,不是个好爸爸。结果;老师觉得这样的作文不好,我却认为这个学生的思维与众不同,有独创性,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心话,写出了自己的真感觉。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翻开一份份作文总有种“千人一面”的感觉,无论是形式上、内容上,甚至遣词造句都有相似之处。似乎是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感情、同一种声音。比如某年高考,“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许多考生都“安排”自己的父亲“遭遇车祸而身亡”,令人啼笑皆非。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真正给予学生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初学写作的学生敢想敢说,能大胆地把生活的体验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写真人记真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想抒发的情,这样才能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回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四、习作“生活化”,帮助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

习作“生活化”的形式是丰富的,不仅写记叙文,也要写应用文;不仅写现实中的,也要写想像世界的;不仅要继承传统的习作形式,也要勇于创新,善于借鉴。比如将电视节目、社会活动引进到习作中。在众多的习作形式中,“生活化”习作特别强调的是实用文的写作,“因为生活、工作的需要,人们才写文章”。比如:节日制作贺年片,写贺词,写请假条、留言条、通知等;利用班级图书角,学写借条、收条;与兄弟学校的小伙伴结成友好关系,利用书信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这些是人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生活化”的习作因其重视实用文体的写作,所以作文教学要“以学定教”,让习作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生活的技能。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较高的作文水平、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来自于学生生活、课堂中的积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三个积累”。

1、积累语言。语言丰富了,自然会有精彩句子涌现。可采取如下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1)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读书,让学生学会体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做到意文兼得。同时,每天抽出15~20分钟时间进行口语交际,为学生积累语言提供保证。(2)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专门的积累本,鼓励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做到经常翻阅;鼓励学生多背名言警句,即使没背过的,也要努力做到用时能找到。(3)在班内创立图书角。让每介学生都捐一至数本书,所有学生共享。我也常鼓励学生多借阅学校书籍。不仅如此,我还唤醒家长,让他们支持孩子读书,满足孩子读书的渴求。做法很简单,就是让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书橱,如果条件不允许,给孩子准备一个纸箱子盛书也可以,给孩子刻个藏书印章“某某藏书”、即可。孩子有了书橱,有了藏书印章,他们会很高兴地去买书来读。同时,老师在学校也要大力宣传、褒奖藏书多、读书多的学生。

2、积累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丰富了,写作的材料也就多了。为此,我们教师可多组织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收获之丰是难以估量的。我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诗词竞赛、习作竞赛、美文朗诵比赛、故事大王、踏青写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教会学生观察、体验,培养学生有疑必问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生活,达到丰富学生生活见闻的目的。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们看到了许多以前未曾注意的事物,生活流淌到了学生的心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习作真正成了他们要表达、要交际的工具。注意:千万不要把活动与作文捆在一起,活动的目的旨在积累生活!

3、积累感受。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情育情,以情激情”。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亲身体验的同时,会获得更多的感受,感受是看不见、听不见、摸不到的,只有用语言、用文字表达出来,才能让他人感受到。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的感受有“用武之地”。这样不仅利于写作,更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上一篇:让人文之光在语史课堂闪耀 下一篇:“简单”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