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转型中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探究与对策

时间:2022-10-30 09:34:37

专业转型中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探究与对策

【摘要】教育部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而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或部分专业向应用型转变则是近年来的工作重点。本文从应用性专业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就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及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旨在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提供积极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专业转型 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 对策

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国制造2025》都明确要求引导、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转型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充分体现了中央对转型发展改革的高度重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趋势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培养结构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此同时,行业企业也加大了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转型发展在应用型专业中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不仅符合非师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需要,同时更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不断适应社会未来经济发展要求的大趋势。在当前新形势下对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探究对非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x。转型发展是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使得专业型向专业应用型转变成为当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大趋势。

二、探索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实践模式

何谓“人才培养模式”:它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个大系统,又分若干个子系统,在教学环节中相互作用与联动,共同实施和完成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而子系统的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则是非常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大系统。其包括:专业教学的核心目标;实践教学的培养规划;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培养环节;能力培养评价标准等的子系统构成。应用型人才专业培养实践模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多元的特征,在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强调从大一到大四应用能力培养的全程化实施。突出”专业培养――项目实训――研究应用”的“学、产、研”三位一体的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与教学模块构成。在4年分段式培养中,从应用实践认知到应用实践实战分三个模块构成。1、专业应用实践的认知模块:通过大一的通识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见习及应用实践内容讲座等课程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应用实践的认知。2、课程内外的应用实训模块:通过大二大三的专业课程实施应用实践案例教学、项目实训、专业实习、创新与创业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及应用实践能力。3、专业实践的实战模块:通过大四的针对性的专题项目、工作室训练、定岗实习、毕业创作与应用项目实践研究等,实现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实质性培养。

通过四年分段式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从专业应用实践的认知、课程内外的实训和专业应用实践的实战模块实施,使学生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从而缩短了与社会企业应用的距离。

三、转型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对策

(一)依据培养目标适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深化和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教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调整,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化专业应用型的培养方案。分类和细化专业培养目标与定位。在通识性课程、理论性课程、应用基础性课程和应用型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调整课程体系,加大理论与应用实践的课时比。专业培养突出实践应用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二)提高专业教师应用转型培养的能力。加强应用型师资的培养,积极引导全体教师与企业、事业院所挂职、兼职。有计划地培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针对性的开展专业应用课题研究与应用项目实践。

(三)积极聘请校外企业、事业院所的工程师、设计师等进学院讲课、讲座,加强师生技能培训。把应用实践技术带到学校,并邀请社会企业家参与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

(四)进一步加大对教师下基层实践,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的投入与政策保障。强化教师与地方企业协同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师应用课题研究的数量与质量。积极鼓励教师,为教师提供转型条件,努力实现“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应用技术认证资格考试的比例。

(五)转变课堂角色,培养学生专业应用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通过课堂翻转形式,先设定目标,预先抛给学生,再找答案,把课堂作为解决问题渠道,而不是传授知识的环境,实现教师与同学共同去解决应用实践课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六)推进毕业论文与毕业创作改革。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结合专业应用型培养规格进行改革。强化毕业创作、毕业设计结合应用项目选题,论文的写作也要结合应用项目的设计创作。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与应用研究能力。

(七)加强转型发展的教学基础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应用型专业的更高发展创造条件。加强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实验室、工作室建设。强化实践环节规范,满足师生应用型实践教学条件要求。为全面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创造必备条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加强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扩大基地数量。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增加挂牌长期专业实训基地,并开展实质性合作。定期与教师技能专业负责人到基地回,巩固实践基地建设。使专业学生的实践实训课程在基地的训练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通过加强基地见习、实习、实训环节。积极开展设计应用的实训实习,为企业开发设计产品。做到企业与学校双赢。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使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对转型中应用型专业培养模式探究,为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最终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应用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做好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多规合一”破壁垒 一张蓝图管到底 下一篇:以职业体验为基础的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