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办教育发展的新创举及政策创新回顾(1979―)

时间:2022-10-30 08:42:48

广东民办教育发展的新创举及政策创新回顾(1979―)

广东民办教育为我省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我省民办教育发展,将有利于我们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民办教育一定会为“把广东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省,打造成为我国南方的教育高地”,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广东是我国民办教育第一大省

广东是我国民办教育规模最大省区。1994年我省各类民办学校489所,在校生6.5万人;到1999年占全国的份额竟高达1/6。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1.05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和幼儿教育在校(园)学生达452.01万人,占全省各类学历教育和幼儿教育在校(园)学生总数的21.48%。广东的民办教育在校生规模占全国民办教育在校生总数3392.96万的13.32%,为总量的1/7.5。比之2008年占了全国的11.11%(1/9),又增加了2.21%。

全省民办教育吸纳的社会资金每年高达到350亿元以上,相当于贡献了一个“广州大学城”。

有关部门2007年统计,广东民办教育解决了340万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约占全国的1/3;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工子女高达244.08万人,占了全国的56.8%。

二、广东民办教育创造了多个“第一”

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用自己的宽容、务实,给民办教育营造出了良好的人文氛围,有着不少可圈可点的历史足迹,在我国创造了多个“第一”。

(一)派群起办学率先全国。1979年4月,由曾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的民进会员廖奉灵等“七老”办起了广州市政协业余外语学校。1984年派办学成新风,曾任广州市人大副主任的范兴登一马当先,以民进市委名义办起了广州市民进培才高中。

(二)广州率先启用统一的非学历教育结业证书。1980年广州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对社会各类补习班(夜校)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启用统一的非学历教育证书,以规范管理。

(三)公办大学先开“有偿代培”之路。1983年6月始,在时任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的推动下,广东的15所公办大学、1所中专经高教厅批准,率先为地方或企业服务,通过“有偿委托代培”吸取社会资金办学,受到了中央的充分肯定。

(四)开创了我国民办学历教育先河。1984年5月,广东云浮市民办申浩小学,由农民万元户申浩自筹资金举办。

(五)广州率先为民办教育立法。1987年8月广州市政府颁布的《广州市社会力量办学暂行规定》,是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地方性法规。

(六)首创 “国有民办学校”模式。1989年,深圳碧波中学创建,她是由杰出人民教育家王屏山在卸任了广东省副省长后首创的“国有民办学校”。

(七)首创扶持民校的“事业编制”政策和“民办公助”学校。1989年,茂名市教育局为民办茂油高中配给10多个公办编制和拨了一些地,首开“民办公助”制度。

(八)最早成立民办教育行业协会。1990年初,全国第一个民办教育民间协会组织――广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协会成立。

1989年3月广东省教育促进会成立并开始陆续举办了多所民办学校。1996年广东教育学会成立民办教育研究会。1997年6月广东省教育促进会民办教育委员会成立,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任会长。

(九)诞生了全国第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1990年在大量的“盲流”涌入的背景下,深圳宝安应运而生了全国第一所为外来工子女服务的窝棚式民办“宝陆小学”。

(十)首创“私立”高校冠名。1992年10月全国唯一冠于“私立”的大学――广州私立华联大学筹建,199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这是由侯德富等退休教授集资创办的。

(十一)群众团体(工会)首创高校。1993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的我省第一所民办南华工商学院开学,这是在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十二)党组织最早关注到民办教育的组织建设。1993年,全国第一个民办教育机构党组织“中共广州白云培训学院支部” 建立。

(十三)首创全国第一所设立“教育储备金”的学校。1993年,企业家联创办的全国第一所采取“教育储备金”的收费方式办起的“英豪学校”在广州从化县出世。

(十四)首创回国留学生群体创办民校。1993年华美英语实验学校由熊嘉等5个留学生回国创办。

(十五)最早办起“股份制”的民办学校。1995年第一所由村集体和企业合资举办的合作股份制的民办学校―-深圳石岩公学开学。

(十六)最早出现民办教育规模化、集团化经营。1997年开始,连锁办学、集团办学、投资办学等成为广东民办教育的重要教育发展形式。

(十七)公办名校率先举办了“五独立”的民校。2000年9月由广州市执信中学等创办了南海执信中学。

(十八)最早出现政府委托个人办学形式。2000年顺德市莘村中学由北镇公办改制成为(委托个人承办的)民办学校。

(十九)最早创办了台商子弟学校。2000年全国唯一得到海峡两岸均认可学历,招收台商子弟,使用台湾教材,由台湾教师授课的公益性民办学校-―东莞市台商子弟学校开学。

(二十)最早出现慈善性质的民办学校,2002年纯公益的免费的民办“国华纪念中学”,由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创办。

(二十一)政策上广东首先破“冰”,率先决定设立省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05年8月,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后首先破“冰”。在2005―2010年,省政府每年拨出3000万元专款,用于鼓励和资助民办教育发展。

三、政府的制度创新带来了广东民办教育新的春天

广东民办教育30多年独领的良好发展态势,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一贯重视,以及全省各地政府的积极的制度和政策创新。

1983年3月,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努力开创我省教育事业新局面的决定》,提出“鼓励团体办学,允许私人办学”。

1988年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普通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应从国家、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实行谁办学,谁负责,谁管理经费的原则”;“私人办学可自定学费标准”。

1992年6月省教育厅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普教投入机制的新思路,即“按照财、税、费、产、社、基、借、贷、储”(财政拨款、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杂费、校产和勤工俭学收入、社会集资捐资、教育基金、借款、贷款、教育储蓄)等并举办法,积极拓宽教育经费来源的各种渠道。

1994年6月省政府颁布《广东省教育收费管理规定》(粤府[1994]66号文)中规定了属高收费的民办中小学校收费标准根据“办学条件、学生教育成本等核定”。

1994年11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动员全省人民为把广东省建设成为教育强省而奋斗》讲话,提出要“建立起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会共同办学体制”。

1994年11月省委、省政府颁布《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继续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承办公办学校或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的形式办学。”

1995年7月省政府颁布《广东省私立高等学校管理办法》。

从1993年开始,省教育厅对发展民办教育坚持“重视研究,支持试验,善于管理,加强领导”的基本原则,制定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据不完全统计,从1993-1994年,省委、省政府或省厅(部、局)颁布的有关民办教育的法规、决定、意见、通知、办法等,就有6个。而1995-2000年则有7个。

2000年10月省委、省政府的《贯彻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经批准可按学生人均成本收费”。

2005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广东民办教育也进入一个新时期。

2005年8月省教育厅立项启动《广东省实施办法》立法起草工作。

2005年10月省政府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2007年6月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

从2005年始到2009年2月,省委、省政府或省厅(部、局)颁布的有关民办教育的法规、决定、意见、通知、办法等,就有10个。

广东省各级政府积极贯彻国家关于发展民办教育的“十六字”方针,在法理理论、实践改革和扶持政策层面上,创造了不少有效的先进经验。如:

广州市的“敢为人先,公、民办双轮滚动,品牌领跑”的经验;

中山市的“办一所、成一所、旺一所”的经验;

东莞市的“大力扶持与积极规范两手都要硬”的经验;

惠州市的“民校经费由政府、学校、银行三方共管”的经验;

深圳市宝安区的“爱起来管起来,建立起了公、民办学校区域发展共同体”的经验;

珠海市的采取行政划拨土地和按公办生均成本补贴等方式为民办学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促进政策;

佛山市顺德区要求民校以省一级学校标准办学的“民校即名校”的指引扶持政策;等等。

2009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取得不少新突破的《广东省实施办法》,并于2010年3月1日施行。以此为标志,广东民办教育从此进入了坚冰再破的发展规范提升期。

2010年10月,《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其中积极地“推进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强调:“要深化各级各类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支持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广东是改革开放前沿,30多年的观念与实践的洗礼为广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广东的地方政府已经创造出不少领先全国的促进民办教育的有利举措。尤其是2009年我省民办教育地方立法颁布后,广东省民办教育发展有了法律依据,让学校举办者比较“定心”。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的积极重视下,为了我省“先试先行”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两年来,各地方也大胆创新争相起帆,建立起扶持民办教育积极提升发展的地方法规,给了我省民办教育界信心和更大更规范的发展空间,对民办教育的支持有明显的促进效果。 广东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在稳步扩大,从占全国的1/9发展到占1/7.5可以证明并感觉到,我省从上到下的扶持政策创新的环境产生了巨大推动力。如,为稳定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留住骨干教师,各地方积极出台政策,在教师人事、编制、津贴、保险、特殊人才引进等方面寻求突破:

深圳市龙岗区规定:每年从教育费附加安排5000万元,区财政安排5000万元,合计一亿元作为民办教育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提高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鼓励民办学校达标和上等级;支持民办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等;对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且在本区服务一年以上的民办学校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人每月补贴600元,高中教育阶段教师每人每月补贴500元的“国民待遇”政策。

东莞市政府从2010年起至2014年连读五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东莞市民办学校扶持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民办学校的下列项目:添置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校长和教师培训、科研工作等;鼓励和扶持民办学校上等级的(每年还将拿出两个亿)大力扶持与积极规范“拉着跑”的举措。东莞同时还对民办中职学校招生,除了给予国家助学金扶持,还给予地方财政资助。从2010年开始,民办中职学校面向本省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招收“双转移”学生,市财政给予每生每年3500元的学费补贴。

在市政府的带动下,东莞市各镇都陆续出台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其中经济水平并不在前列的东坑镇201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实施方案》,特别设立了每年100多万元的扶持民校专项资金,每所民办学校每年可向东坑镇政府申请最高三万元的设备补助。此外,成功创建成市三星级或四星级民办学校的奖励3万元,创建成市一级民办学校的奖励5万元、省一级民办学校的奖励8万元。同时基金也对民办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凡是在同一所民办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教师,每人每月补贴200元。45周岁以下的民办教师,参加该镇成校或电大分校举办的大专、本科学历培训班,可获50%学费补贴。

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颁布《福田区民办学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全国首先定出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的财政年度预算比,规定:“专项资金纳入财政年度教育经费预算,主要由财政预算和城市教育费附加构成,并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的2%-3%。”

广州开发区也通过为民办学校教师发放政府补贴的方式,缩小公民办教师的待遇差距。

《佛山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实施办法》规定:各区政府人事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民办中小学校吸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参照公办学校教师的方式进行管理;在校生规模在500人以上的民办大中专学校(含技工学校),可以申请设立集体户,属外市户籍的师生,其户口可迁入学校的集体户。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民办学校聘用教职工实行事业单位全员人事制;凡符合学历要求的民办学校教师可按《珠海市户口迁移管理规定》办理入户手续;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公办学校对民办学校的支教与交流制度,向民办学校派出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被派出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由派出单位负责。

还有中山市的积极探索试行民办教师年金制度的鼓励政策;广州番禺区、江门新会区、惠州市、乐昌市、惠东县给优质民办学校教师编制或由财政转发工资加学校补贴(即学校按政府发出工资总额返纳政府财政)的政策;等等。

四、广东民办教育发展与管理经验的基本特征

(一)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的积极重视,宏观把握,放而不乱,为努力开创我省教育事业新局面,旗帜鲜明提出“鼓励团体办学,允许私人办学”给予扶持政策引导。尤其是2009年我省民办教育地方立法有着后来居上的体制性突破,使得广东民办教育发展有了较充分的法律依据,让学校举办者“定心”、“放心”。

(二)为真正落实我省“先试先行”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广东的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创新。多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各地方大胆创新争相起帆,成立相应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建立起扶持民办教育积极提升发展的地方法规,出台不少领先全国的既开放支持又严格规范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有利举措,给了民办教育界巨大的信心保障,对民办教育的可持续运行有切实的制度性促进效果。

(三)能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公益性原则,能从更加注重教育机会的公平,更加注重保障人民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受教育权的政治高度,重视外来人员子女的读书问题和民办教育发展问题。

(四)能从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投资环境的档次提升,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民办教育事业的规范、转型和提升发展,并由此积极地去挖掘、调动民间投资、出资举办教育的原始动力。

(五)能从实际出发,以非义务教育阶段为主探索公办名校办民校、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委托管理、兼并重组等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以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既顾及大面积的外来工子女学校的提升规范,更支持有鲜明特色、高质优化、与国际化接轨的的办学方向;既对全公益性的捐资办学或不要求回报的办学者给予积极引导和奖励,又能给要求回报、要求学校举办权归属独立或要求盈利的学校充分的发展空间。

(六)能积极支持民办学校内部机制的改革,兼顾民办学校的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的发展指向,把质量第一、提升发展和依法规范作为督导学校的不可分离的评估指标;把政府服务管理指导与鼓励支持学校创新统一到彰显教育的公益性的本质之上。

(七)能广纳国内外先进教育资源、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方式和教具,积极引进高中级人才,宽松环境,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八)能积极营造民办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理论的指导、引导和服务作用;对民办教育政策的制订,能积极有效、全面地吸纳专家意见和来自于实践探索的经验,使得政策更加贴近现实,更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推动了一批民办教育专家队伍的成长和成果的形成,凸现了改革开放前沿的理论探索的“广东精神”风貌。

(九)能重视和全面加强民办学校举办者,以及校长、干部的理论培训与经验总结,重视办学过程也是举办者、校长的教育家成长过程的理念,评价不论出身、不计资历,有力地促进了一大批民办教育投资家和优秀民办学校校(园)长的成长。

(十)能重视民间自治和民办教育行业学(协)会的作用,有效架起了民办学校与政府之间的联络桥梁,让民办教育中的举办者、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等主体与政府有着一个较流畅的沟通渠道,缓冲了办学中的多方矛盾。

上一篇:俄罗斯汽车行业、市场、技术及行业政策 下一篇:在社会活动中体悟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