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与服务

时间:2022-10-30 07:14:38

浅谈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与服务

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各种智能化服务方式也会逐渐完善并向着更加方便读者使用、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描述了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的涵义以及智能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指出了智能化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探讨了网络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内容。

一、智能图书馆的概念

如今现代化的图书馆已经步入了全面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并且发展迅速,读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受时空限制检索预约,续借和推荐图书, 方便、高效地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

智能图书馆就是以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和各种硬件设备与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有机结合,把智能建筑与高度自动化管理的数字图书馆进行有机结合, 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人性化以及个性化服务,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智能图书馆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改变读者和图书馆系统信息资源访问的方式,提高查询的快速性、准确性, 实现了图书馆智能化服务和管理的模式。同时随着智能化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代图书馆的发展,因此智能化图书馆是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与现代图书馆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真正地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服务理念。

二、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智能化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主要表现在高度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化、和服务人性化等方面,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方式智能化及决策的智能化等。

1.图书馆建筑的智能化

智能化图书馆建筑是指采用现代计算机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的各种设备和各种信息资源进行自动控制和管理,为读者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查找和服务通道的建筑物。智能化图书馆建筑要求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用绿色环保和节能降耗设计,有效合理安排空间,体现智能化图书馆的现代特点:为便于学术交流,应有较多的报告厅,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温湿度调节、照明取暖、监控保卫、通风消防等设施的建设,应该采用安全先进的全覆盖、多点式的中央控制系统,同时,因现代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建设需要,综合布线系统有着更严格的标准要求,并要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位置,以满足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图书馆建筑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门禁管理子系统、自动借还图书子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子系统,空调通风子系统,保安巡视子系统,监控防盗报警子系统,电力供应子系统,语音广播子系统,照明管理子系统,应急照明、应急广播、应急呼叫子系统,给排水管理子系统等等。它是应用统一的公共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统一的操作系统,在一个相同的操作界面平台上,实现集中控制和管理。比如空调通风管理子系统可以对建筑物内进行通风换气并对室内的温湿度等进行智能调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舒适、优美的阅读环境;照明管理子系统通过装在室内各部位的照明探测感应器来控制照明亮度,通过设定照明亮度值,实现照明亮度的智能调节,同时还能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功能。利用这种环保节能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满足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和照明的条件下可把能耗降到最低,而且符合高效节能的环保理念。

智能化建筑是将建筑、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人进行高度融合,对图书馆建筑内的各种硬件设备用计算机智能化程序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组成图书馆智能化建筑系统。由此可见,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2. 管理方式的智能化

图书馆管理方式的智能化主要包括:智能化业务管理、智能化数据库管理和读者分析管理的智能化等。业务管理智能化可对原始信息和二次加工信息进行智能重组,实现自动编目,并将信息的查询、分类、编辑、提炼、加工和输出统一以信息流的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 高效快速地为用户提供各种全面、标准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数据库管理系统智能化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化办公系统,对各种数据库信息进行自动整合分类, 获得各个系统的主要数据,并为图书馆进行优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通过了解读者的潜在阅读和查询需求,实现对读者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整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就是从广大的读者和潜在读者的大量信息中寻找各种读者用户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判断和了解信息中的各种细微变化,并对信息变化进行预测和判断;另外,采用统计学原理,使用排序的方法获得读者在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信息走向和需求,通过智能化分析进行自动排序和分类,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用户需求数据,通过读者分析管理智能化获取的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图书馆有关工作人员,为图书馆各部门制定和实施更加有效的工作计划和服务方式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支持,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方便、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把各项繁琐事务通过智能化信息采集、加工和信息资源共享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包括各种业务处理、服务管理和决策能力在内的智能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它是以智能化管理及计算机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为依据,通过计算机智能化系统的加工和分析处理,解决图书馆的管理和各种事务, 满足广大读者的潜在要求,并为今后的发展和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服务方式的智能化

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和高效的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主要目标。 现在,高校图书馆已把电子资源建设当作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中之重,纸质文献书目的电子化、数字化不断完善,电子资源的比占不断扩大,网络检索已是读者必不可少的查阅手段并日益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因此建立一个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信息资源智能整合系统成为服务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现有各种文献资源和数据库进行最大限度的整合是建立一站式服务资源智能化的前提。目的是使读者能够在一个检索界面、一个窗口,通过一次检索就能查询到尽可能全面的信息数据,做到一体化集成式查询服务, 达到简化检索界面, 减少重复查询和操作, 提高检索效率和智能查询, 也节约了读者的查询时间。

在图书馆智能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先进技术的运用,建立图书馆资料的电子化标签与信息转换的系统,使得图书资料的信息如:作者、发行的出版社、资料名称等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标签被详细的录入电脑中,方便图书的分类管理以及质量的核对与读者的选择;建立图书的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此类系统可使没有被处理的信息资料如果被带走时,门禁发出报警信号,使得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管理中减少工作上的失误以及信息资料的丢失,通过此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可以改正工作中的不足,减少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建立和谐的图书管理模式。

此外智能图书馆应采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和RFID 技术,通过 RFID 系统信息控制和自动处理,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识别读取文献信息,通过 RFID技术实现了图书馆物理馆藏图书的自动流通,在图书借还时,实现非接触式读取数据,自动完成借还的过程。通过 RFID技术,简化了流通操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是物联网技术带给图书馆的一大突破,是物理馆藏资源和电子信息系统的智能交互。同时,借助 RFID 标签的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可以一次读取批量文献信息,方便快速查找和清点图书。通过自动分拣控制系统完成图书的自动拣书和定位,以及还书后的自动分类和归架。减少了充消磁的过程,也节约的大量人力,使图书的流通更加便捷、安全。

服务方式的智能化还包括信息检索的智能化及服务手段的智能化。现代信息网络下信息检索是一种智能化、多功能、多途径、多方位的检索。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自动筛选、分析、推理、判断和解答咨询问题的计算机智能专家咨询系统将会出现,届时大量的咨询问题都可交给网络计算机解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各种智能化服务方式也会逐渐完善,向着更加方便读者使用及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尽管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高校图书馆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使图书馆的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邵 敏.浅析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服务 [J].科教导刊,2011年12月

[2]黄建年.图书馆智能化浅探 [J].冶金信息导刊,2011年第2期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上一篇:对于地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考 下一篇:浅谈当前高校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