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设计精当,实施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30 06:55:31

任务设计精当,实施有效教学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许多教师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困惑,就是如何实施符合新课程的要求的有效教学。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任务设计是关键。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则体现为任务设计的有效性。本文就任务设计的精当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如何有效的进行任务设计的几点做法:任务目标要明确;难度要适当,要具有延续性。

关键词:精心设计 任务 有效教学

在2007年11月6日的文汇报上,刊登了一篇《作业,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的文章,倡导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少一点分数情结,多一点人文关怀,把作业当成送给学生的礼物去精心准备”。看到这篇文章后感触颇深,不禁想到我所任的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学科是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为目标,任务驱动,鼓励创新,交流收获是这个领域的基本学习要求,也是作业改进的基本方向。而任务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好的体现,为了落实教学的重点,无论怎样的任务设计作用都是为学生掌握技能提高能力服务的。一个好的任务设计往往包含着教师对教材的创新性处理,教师的创新会带动学生的创新性学习。通过一个好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这不仅仅对于辅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积极地推进作用。“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果。套用前面那句话,即把“任务当成送给学生的礼物”。那如何才能设计合理、有效的“任务”呢?

一、任务目标要明确

所谓任务目标,就是我们设计任务的目的是什么?教师必须明确通过任务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哪些技术,或者是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所设计的任务活动才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开展。

案例一:有次在教《美化封面》一课,通过图片展示,感受文字效果给我们带来美的欣赏,从而引入艺术字,引入Word中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学生在课前进行了一定的预习,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所以学习艺术字插入方法的时候以学生演示为主,重点尝试艺术字工具栏,让学生在尝试中掌握艺术字的环绕、旋转、式样及其他的编辑操作。但在学习“打开艺术字的三种方法”,时间花了10分钟。可在练习过程中,我的一位学生提出:老师,艺术字能不能改成其他形状。

虽然在课中我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认为“打开艺术字的三种方法”不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这里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让人不免想起鲁迅笔下孔已己关于“茴”字的四种写法。对于其他技能的讲解太浅了一些,其实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很多学生已经有所掌握。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归纳。

二、任务难度要适当

学生的技术能力是任务完成的基本条件。只有根据学生的技术能力设计任务,才能够保证学生按照预想的程度完成任务。符合认知水平、难度适当的任务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任务活动的成功,相反,如果设计的任务过分简单,低估学生的潜能与认知能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任务的热情和兴趣;而把任务设计得过难,过多地依赖其他方面的智能或其他方面知识基础,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无所适从。

因此,任务设计可实行阶梯性原则,任务难度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形成一定的梯度,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案例二:我在讲授《有趣的自选图形》这堂课的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讨论:“禁止吸烟”的标志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进行操作。第二环节:动动手,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在任务设计上,将教学目标经过加工,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第三环节:动动脑,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图形添加颜色;第四环节:试一试,给自己绘制的自选图形添加文字;第五环:看一看,生活中的其他图形(如交通标志),想想如何制作。评价反馈,形成知识。在后面的任务难度明显比前面的任务难度高,但是由于有了由低级任务转向高级任务的任务链的准备,学生也能真正体会到任务活动中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利用制作生活中常见的图形标志作为任务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趁此机会进行德育教育,于是 “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三、任务要具有延续性

既然要学生将作业看成是教师送给他们的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就要让学生接受任务和做任务时怀着一份“打开礼物”般的心情。现在许多学生都普遍存在“教师要我做任务”的想法,他们的这种做任务的态度是被动和消极的。要改变这种形象,需要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关注任务的延续性和可检测性,同时在形式上突破传统,有所创新。

案例三 :学生在完成制作八上年级《充实主页》任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已联想并提出如何加入自己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如何使图片和文字“动”起来,如何使白色背景改成其它颜色等等,如果在课堂上没时间为这些学生解答,那么教师可将这些问题布置为家庭作业,让全体学生在课后思考解答,这样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这些问题也正是接下来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设置动画和背景等重点教学内容,这样等于让学生提早“热身”,使后面的教学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并不限于一个或两个,有时一个任务往往又含有几个子任务,而且任务也并不仅仅限于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对课堂教学的任务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学习及应用或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等。总之,通过完成“任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用信息技术做事情的能力。

任务不是负担,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发挥其做任务的自主性。我认为一个聪明的教师应该不管是从哪方面去考虑任务的精心设计,我们只要抓住一点――“有效”,为了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有效的任务为主线,牵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那就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04

[2]《以有效性为导向 建立作业新体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赵才欣 2008

上一篇:以人为本,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在体育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