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律非他律的孩子

时间:2022-10-30 05:58:20

自律宝宝有出息

自律,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简单地说,培养自律的宝宝就是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可以让宝宝受益终身。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记者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记者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后来,有记者把同样的问题抛给Google网站创办人布尔与佩吉。他们的回答不是斯坦福大学,而是蒙特梭利小学,因为在蒙特梭利小学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好的习惯是一点一点养成的,而坏习惯的形成同样是这么简单而容易。如果说好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钥匙,那么坏习惯就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管理自己。”进入社会后,孩子必须自己决定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老师、自己的老板、创业还是加入公司、学工还是学商……每一天面临的都是选择。孩子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判断力。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是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或做事情,那他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宝宝的自我控制能力呢?

六件事一定要做

1. 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宝宝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可以从平时的生活习惯入手。比如,要求宝宝准时睡觉、起床,自己吃饭、穿衣、洗脸等。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于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增强社会责任心等方面。比如,要求宝宝在集体中遵守规则和纪律,使自己的行为和愿望服从集体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尊重他人,不侵犯别人的利益,等等。

2. 耐心地进行品德教育。家长要提高宝宝的品德意识,告诉宝宝做每件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尽量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比如,让宝宝知道唱歌唱得不好没关系,跳舞跳得不好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自己唱完跳完,做到有始有终。培养宝宝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有耐心,认真地和宝宝讲道理。简单地训斥与体罚是不会真正起到教育作用的。例如,已经很晚了,宝宝坐在电视机前不肯离开,倘若家长硬拖他去睡觉,一定会引起他的对立情绪。这时不妨对宝宝说:“今晚睡得太晚,明天早晨起不来,到幼儿园要迟到,影响老师和小朋友们,还会使爸爸妈妈上班迟到。”宝宝明白了道理,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3. 给宝宝和关怀。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宝宝,会表现得任性、爱发脾气,很难得到家长的和拥抱。而家长的关怀正是宝宝所需要的。因此,家长要多与宝宝亲昵,给予关怀,充分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而且有利于宝宝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一开始要求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宝宝难免会感到困难,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在一旁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比如,宝宝叠不好被子,不妨多教几遍,要不怕麻烦,要有耐心,直到宝宝学会,再给予表扬。

4.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宝宝善于模仿,易受感化。家长可以用文学作品及现实生活中的偶像给宝宝树立榜样,用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屈不挠克服困难的动人事迹感染宝宝,进而促使其付诸行动。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宝宝树立良好的榜样,切勿说一套做一套,否则会在宝宝面前丧失信服力。

5. 通过游戏练习,增强宝宝自我控制能力。游戏是宝宝的主要活动,家长要善加利用。不同的游戏对宝宝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各有侧重。如操作性游戏,像串珠、穿板等,可以训练宝宝对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娱乐性游戏,有情节、角色、音乐伴奏等,突出的是情绪体验,使宝宝在遵守规则中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运动性游戏,是以锻炼幼儿的大肌肉为主,让宝宝在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中,按照一定的情节及竞赛要求来进行,培养宝宝运动控制的灵活性;智力游戏,如自编的棋类、智力竞赛等,主要可以训练宝宝对规则的遵守及抵抗诱惑、抗干扰的能力。在情节生动的游戏活动中,如果让宝宝担任一定的角色,调动起宝宝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自信心,鼓励克服困难,那么宝宝自我控制的能力自然就会大大增强。比如让宝宝当“哨兵”,在黑暗中充当一个勇敢的角色,跌倒了不许哭,站着不许随便动,再胆小或调皮的宝宝也可以做到。再比如,喊“红灯”不许动,喊“绿灯”才能动的游戏,可以训练宝宝控制急躁情绪的能力。

6. 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宝宝的自控能力。所谓“延迟满足”,就是当宝宝提出某种要求时,家长不是马上满足他,而是间隔一段时间或有条件地满足,这样可以培养宝宝抵抗诱惑的能力。宝宝日常享乐性要求都可以延迟满足。具体做法是让宝宝学会等待,或创造条件得到心仪的东西。比如,宝宝要求去外面玩,却又不好好吃饭。这时父母可以告诉他,如果他能在15分钟内乖乖地把饭吃完,就允许他出去。

四件事千万别做

1.用太多规矩限制宝宝的自由。家长要鼓励宝宝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如果家长有不同意见,可以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比如,宝宝喜欢玩电脑,不要拒绝,而要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一个“机会”,把自从你手里转移到宝宝手里。

2. 惩罚失败。家长可以惩罚宝宝懒惰、依赖、逃避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宝宝创造的动力。如果家长刻意要宝宝避免失败,会有几个不好的后果:宝宝可能因为怕失败而只追求那些很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宝宝可能认为失败是羞耻的事情,甚至失败了不承认,无法从中吸取教训。

3. 说教。如果宝宝相信了家长的说教,他可能失去判断力;如果宝宝不相信家长的说教,他可能叛逆,或不信任家长。

4. 生活小事包办代替。家长不要过多地插手宝宝的事务,剥夺宝宝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宝宝安排的路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宝宝只要服从就行。

一个精彩的故事

11岁时,詹姆斯·兰费蒂斯和他的家人住在湖心的一个小岛上。父亲是个钓鱼高手,小詹姆斯不愿放过任何一次跟父亲一起钓鱼的机会。

那一天是禁钓鲈鱼的最后一天,不过詹姆斯父子可以钓翻车鱼。傍晚,詹姆斯父子在渔钩上挂上蠕虫——翻车鱼最喜欢的食物。小詹姆斯熟练地将渔钩甩向落日映照下的平静湖面。月亮渐渐地爬出来,银色的水面不断地泛起静静的波纹。

突然,小詹姆斯的渔竿猛地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咬钩的是一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让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地遛水下的大鱼。父亲一声不响,不时用欣赏的目光看儿子一眼。

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伙终于被小詹姆斯遛得筋疲力尽,他开始慢慢地收线,大家伙一点点地露出水面。小詹姆斯的眼珠都瞪圆了: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鱼。他尽力压抑住紧张和激动的心情,仔细地观看自己的战利品。他发现,这不是翻车鱼,而是一条大鲈鱼!

父子俩对视了一眼,又低头看着这条大鱼。在草地上,大鱼用力地翻动着闪闪发亮的身体,鱼鳃不停地上下扇动。父亲划着一根火柴照了一下手表,指针指向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父亲看了看大鱼,又看了看儿子,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里。”

“爸爸!”小詹姆斯大叫起来。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可哪能钓到这么大的鱼呀!”儿子大声抗议。他向四周望去,没有一个垂钓者,也没有一条船,没人会知道这件事。他祈求地看着父亲。

父亲再没有说话,小詹姆斯知道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他闭上眼睛,大脑一片空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渔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鱼在水中迅速消失了。小詹姆斯的心中十分悲哀。

这是三十四年前的事。现在的詹姆斯是美国纽约市一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父亲的小屋还在那湖心小岛上,詹姆斯时常带着儿女们去那里钓鱼。

的确,詹姆斯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但是,当遇到道德问题时,那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正如父亲的教诲,道德问题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正确或错误的问题,但是实施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特别是当你面对很大的诱惑的时候。如果没有人看见你的行为,你能坚持正确吗?童年那件事在詹姆斯的记忆中永远清晰,他为自己的父亲骄傲,也为自己骄傲,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和他的子孙后代。

上一篇:音乐剧《中国蝴蝶》的音乐特色和功能分析 下一篇:幼儿装饰画创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