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于微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10-30 03:25:58

高中化学基于微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因其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反馈及时、易于重复学习等特点,故在激发学生学习之趣、化解学习之难、消除学习之惑、提高学习效果等方面起到积极助推作用,另外通过教学实践,微课在选材、制作、使用中也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实践与反思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10-0022-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09

一、微课核心内容及其特点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微课程”又称“微课”,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

“微课”是着眼于某一知识点的完整教学活动,是微格教学的有力支撑,其突出特点是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针对性强且适于自学、时空选择自由度大,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另外,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特别是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地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难与困惑,对有效学习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二、微课在学习中的助推作用

学生是一个有个体差异的群体,有的思维上有惰性、抗不良因素干扰的能力差、对学习缺乏兴趣;有的学习能力不足,疑难、疑惑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有的接受能力不强、问题带到课后但又缺乏针对性的辅导……,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学习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效率低下。“微课”因其内容的短小精悍、反馈及时且针对性强、成果简化易于反复播放等特点,恰好弥补这一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激发学习之趣

“微课”是模拟一个教学情景,就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发散、思考和讲解,往往有动静结合、图文并茂、错落有致、形象直观等异常吸引学生之处,与以往教师一讲到底的状态相比,直观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第一次用微视频教学时,当学生看着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的画面,并且不时传出老师的声音时,是那么的兴奋与专注,短短的6、7分钟时间里,学生展现出从未有过的专注度,课下无意中听到一句“我这节课是上高中以来最认真的一节课”,也许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我感觉到微课的利用确实改变了一些、吸引了一部分游离于学习之外的同学。另外一些化工生产过程讲起来枯燥无味,采用微视频将其生产过程在短时间内展现出来,不仅简化了学习过程还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微课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又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同时也能让学困生“被主动”起来。

2. 化解学中之难

化学知识点零散,原理也比较多,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运用微视频的形象与直观,能起到化解作用,利于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几乎贯穿整个中学化学教学,如在学习原电池时,原电池原理、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等是学习的重难点,上课前布置任务,借助于互联网微课视频,提前观看自学,有利于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一些有机物反应历程复杂抽象,特别是学困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时,乙醇在与金属钠反应、催化氧化、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时乙醇断键的方式学生难以理解,运用微视频采用动画形式直观展现球棍模型中断键的位置与形成新键的过程,既能提升学生关注度又易于解决这个难点。再如一些微观的世界、微观现象常常让学生一头雾水,如在学习晶体结构性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运动规律等微观知识内容时,我们都可以借助微视频,将抽象变为具体、将微观变为宏观。实际上高中阶段几乎每个知识点、每个实验的微视频网上都有,资源很是丰富,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或者是教师或是学生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搜索,然后自学、互学、交流,当然有条件的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去制作。

3. 消除学后之惑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虽然课堂上听了,但是不一定能够真正的掌握,有了微课,他们就可以针对疑惑不解的地方重复播放,还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对话、交流,吸收内化,直至掌握。如在原电池教学中,原电池原理、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式书写等内容通过课堂交流学习,从检测来看,部分学困生还是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友情提醒,将相关微视频发到网络上,便于这部分同学课后自学、互学,从反馈结果来看,微课对于学困生课后的解惑辅导、课后再学习、巩固教学成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提升学习之效

自从不时引入微课于教学之中以后,学生学习的状态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首先是自觉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多了,主动学、合作学的场景时常展现,诸如导学案上交率低、完成率低、抄袭应付现象大大减少了。其次课堂听课专注程度增加了,有了微视频对学生感官的刺激,课堂游离现象明显的减少,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变化更为明显。再次是课后主动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也在增加,以前有部分同学是带着疑问离开课堂的,因此无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有了微视频,这部分同学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有针对性的重复学习,极大程度弥补了课堂学习的缺陷和漏洞。

三、微课教学引发的思考

微课是课前的预设,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学生自控能力等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完全根据学生的能力、自学情况去制作,现代课堂是合作与互动相结合,动态生成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要想真正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在选材、制作、使用等诸多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 选材上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或需要制作成微视频,否则会事倍功半,因此教师要在选材上下大功夫,首先,要充分研究教材和学情,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入手,获取第一手材料,通过典型例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迅速掌握本知识点。其次,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做好预设并提供丰富的微课视频,并使其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预学习。第三,微课选材要广泛,不仅包括微视频,还包括学习单、练习和评价等,要在学习单上将微视频、练习和活动超链接起来,这样有利于建立学习的完整性。

2. 制作上

“微课”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对象是学生,所以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要体现生本教育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通过微视频促进生生间的自主、合作、交流。因此微课在制作上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问题导引、利于探究;二是内容丰富、讲究方法;三是归类整合、分类讲解;四是短小精悍、引人入胜;五是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六是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3. 使用上

首先,要认识到微课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借助而不依赖,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导学案的调度下研读教材,观看视频,看完视频后再回到导学案来讨论、练习。其次,还要有效避免学生在使用各种终端进行微课学习时游离出学习而进行其它诸如打游戏、网聊、看小说等无关活动。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与监督管理,防止一些学生借此沉迷于网络。第三,化学是实验性、探究性、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有些演示或分组实验并不能被微视频所代替,比如原电池中的水果电池制作、铝热反应、焰色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钠与水反应等等,否则效果甚微、适得其反。目前在一些学校分组或演示实验受到条件限制、课时限制、教师本身做实验的积极性等因素影响,逐渐被微视频所代替,让学生逐渐失去探究的过程和兴趣,很令人担忧。

微课介入课堂教学,虽然满足了个性化学习和按需学习,对有效学习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但是由于“微课”展示的仅仅是教师对某一知识或技能的讲授,缺乏师生交互配合与交流沟通,而真正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和谐统一、有心灵的撞击,因此“微课”的前景更多地在网络教学中,在课堂仍然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学生的帮扶上,它更多的是起到助推作用。微课也是一把双刃剑,怎样更好地发挥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助推作用,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 远程教育杂志,2013 ,(8)

上一篇:市场化背景下的新闻伦理冲突 下一篇:汽车后市场的六种互联网金融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