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时间:2022-10-30 03:08:51

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摘要:音乐教学是学生教学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使这一充满艺术气息的课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好音乐并学会鉴赏音乐,兴趣是前提、是动力,能力是基础,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能力,本文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音乐本身的特点为教学的切入点,引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高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欣赏能力

作为教学大纲内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如何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是广大师生共同的需求,通过音乐教学这一形式,可以为学生枯燥单一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但大多数学生将音乐视为“副课”,投入的精力与热情不足,为了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一课程,就要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也就是要培养学生保持持续学习音乐的状态,此外,为了提高学生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欣赏和感受音乐之美的能力,还要想办法提高他们对于音乐的欣赏水平,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兴趣的激发与欣赏能力的提升是老师及学校的主要工作方向,做到了这两项工作的协调与完善,就是从音乐教学的动力和基础上将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兴趣与审美能力是合而为一的内容,在具体教学中两者融会贯通,互为指导和促进。

一、通过指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来激发兴趣

音乐的审美能力的提高的主要渠道仍然是听觉得享受,当然,在市局欣赏的同时,理论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比如对于某一乐曲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指导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再造一些场景与音乐相结合,使他们重视欣赏过程中内心感受的把握,以此来体味音乐所表达的内涵,当学生可以理解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事情可以使他们感到愉悦的时候,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音乐课堂成为他们所期盼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音乐课可以让学生听音乐了解音乐,似乎是充满快乐的,但其实也会出现单调乏味的情况,对此,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从以下角度着手:首先,探索音乐教学出现单调乏味特点的原因,从目前的调研分析中可以看出是因为课程大纲的设置有问题,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非专业的普通学生来说,让其迅速掌握音乐的序曲、叹调、合唱、重唱等专业知识是有难度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这些概念慢慢的渗透,而不是一股脑的灌输,当其接受能力支撑不起知识的灌输速度时就会表现出疲乏状态,兴趣自然下降,所以把握住欣赏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慢慢渗透;再者,对于解决音乐教学枯燥的办法,主要从老师自身入手,如对教材的充分了解,对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把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而非一味的顺着教学大纲走,对难点知识进行重点讲解,多次讲解,使学生的欣赏能力慢慢提高,进而使被激发出来的兴趣可以得到长久的维持。

二、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的填充式教学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过去的老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左右的知识都分享给学生,就是成功的教学,而不是十分关注教学质量,老师陈旧的教学观念,过分地依赖教材不仅不能使能力上良莠不齐的学生有实质性的进步,再加上严肃的上课态度,使得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害怕见面,学习的兴趣自然是提不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性地位,改变原来沉闷的课堂气氛,与学生打成一片,然他们从喜欢教课老师开始,逐渐喜欢音乐这门课程。

三、改变教学模式,加强互动

音乐,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更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有助于提高学生互相交流的能力和意识,群体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的互帮互助和互相尊重的合作能力,以此可见,音乐教学对还处于学生时代的学生的人格塑造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兴趣和鉴赏能力的保持的重要性。本着增强学生互助能力的原则,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融合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和理解音乐能力的话剧表演、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竞技等等。再比如,对于民乐的教学,大多数学生对于敲锣打鼓并没有实际的体验,生殖对于这类民间乐器只是有所耳闻,从未亲眼所见,更不用说实际的体验了,如果老师能够让学生组成一个个的小组,亲自执鼓执锣的体验,必然会获得与众不同的效果,对戏曲方面的作品,截选出一段大家都喜欢的部分,咿咿呀呀唱几句,课堂氛围就会前所未有的活跃,而且在教学结束后,大家都觉得很尽兴而且对下一次的课程充满期待。所以说,一个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知识传输和兴趣培养的天堂,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在无形中已让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实和补充,还激发了学生持久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四、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的辅助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飞速发展,各种电子科技产品迅速的深入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尤其是的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教学工作的开展工作更加便捷,使得原来一个老师、一把胡琴、一群学生的教学格局发生了改变,多媒体的引入,使教学课堂上多了图片、声音、视频等图文并茂的气息,不仅丰富了教学模式还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多媒体把很多靠主观想象很难实现的东西以可见、可听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旨归的,决不能形式化,片面的认为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或者学校的档次,关键的是如何正确的利用多媒体,如果只是单纯地把书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多媒体上,自然起不到好的效果,老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将核心的内容在多媒体上再现,并做重点介绍,不能将注意力完全放在背景制作、动画设计等非重点上,讲课的时候也不能只是带领学生浏览自己的“战果”,使得教学结束后学生都不知道课件中有些什么内容。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学中关于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要求是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努力的,尤其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多种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颖.如何避免音乐欣赏的“独角戏”[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1(05).

[2]缪吉.熏陶与欣赏:让音乐触摸学生心灵的阳光[J].教育科研论坛,2010(07).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下一篇:教师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