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时间:2022-10-28 11:57:12

浅谈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中,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意识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这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能力培养;

一、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学生正处在充满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的阶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应用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数学知识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数学技能通过练习逐步形成,数学能力通过练习得以提高,所以,优化课堂教学,精讲多练,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环,在课堂上通过改造旧题使之具有时代感,设计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练习题,使学生从中得出更多的解法,产生新的思维和较强的求知欲,提高探究积极性,从而培养探究能力。

二、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能力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是创造良好的氛围:学生不敢提问题,是传统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是自卑心理和惰性心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消除这两种不良的心理。 受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是“严肃有余”,而“亲切不足”。学生问得好还好,问得不好,便是“讽刺挖苦”“一顿臭骂”。这样,学生还岂敢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首先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从内心消除学生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有时候他们的问题显得幼稚可笑,甚至荒谬,也不要随意批评或是流露出失望谴责的动作表情,而要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鼓励他们下次问得更好。而事实上,孩子们许多看似幼稚的问题并非没有价值,相反是值得科学研究的,说不定在这些看似幼稚的“为什么”中就隐藏着明天的爱迪生和牛顿呢!因此,我们要杜绝在语言、神态、行动上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和谐的情境: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问题情境的设置。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新奇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而且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引导、鼓励,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

三、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创设情境,调动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在动力。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小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思维动机的教学模式,应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即各个教学环节。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针对小学生实际,提出问题,供其思考。

2.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当小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成果与教师预先设计或期望不符时,教师不能强行将小学生的思维导入教师所预期的轨道上来。因为小学生产生或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料的想法或思路是很正常的现象,事实上这正是小学生积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对此,老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借此机会使小学生看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他们的信心,而不应该予以否定甚至讽刺挖苦。特别是原本基础较差的小学生,甚至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转折点。

3.由浅入深,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设置阶梯式问题或多层次设问,引导小学生思维由表象向纵深发展,逐渐触及问题的本质。其次,引导小学生通过阅读问题,提取关键信息,并分析不同信息间的关系,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最后,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强化小学生排除干扰信息、挖掘隐藏信息的能力,逐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展开联想,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开阔性:为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教师要注意引导小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小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时及时提取,为小学生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开拓思维提供素材。小学生分析问题时,系统化的知识储备更容易进行知识迁移关联,对同类知识进行融合,对不同知识进行发散联系。其次,在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多向思考、力求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和开阔性。

5.层层深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培养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总是从问题的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有意识地制造认知冲突,设置疑难,激起小学生的思维矛盾。在小学生解题时,教师应要求小学生既要掌握解题方法,还要理解解题原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当加强小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以培养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四、创新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对材料进行观察。第二,对学生进行观察进程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了解观察步骤、掌握观察方法,知道观察的重点是什么,观察中采用哪种方法等。第三,适时引导,提高学生观察的效果。观察不仅仅是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时要目的明确,有的放矢,要带着疑问去观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同时引发深思。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打好基础。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能力的培养置于首位,那些只带着学生读读背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研究做好最充分的铺垫。

上一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下一篇: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