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图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30 02:54:30

浅谈物理图像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物理图像是描述物理过程,展现物理规律,揭示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物理图像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特点,能从整体上反映出两个或者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定性或者定量关系。[1]物理图像有很多类型,如模型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矢量合成与分解图,函数图像等。[2]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合理有效应用物理图像,能够培养学生的图像意识,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利于学生简化问题过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形象表达物理规律,灵活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一、物理规律的三种表达方式

图1物理规律一般常见的三种表达方式是:文字语言表达、数字语言表达和图像语言表达。下面我们对比一下三种表达方式对某一物理问题的表达。文字语言:以初速度为30m/s竖直上抛一个小球,它的变化规律是:竖直上抛的物体的运动速度,从抛出起是逐渐减小的,当t=3s时,这个物体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之后它又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逐渐变大,速度方向与上抛时是相反的。数字语言:vt=v0-gt(g=10m/s2),vt=20-10t。t=2s时,vt=0;t>2s时,vt

二、图像各个组成要素的物理意义

物理图像起源于数学图像,其思想方法来源于数形结合。数学图像的六大组成要素分别为:坐标轴、坐标点、曲线、曲线截距、斜率和曲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坐标轴是图像的基本框架。在这个框架之上,才存在坐标点,坐标点运动形成曲线,之后才能构成截距、斜率、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下表为数学图像坐标元素对应物理图像的物理意义。

三、物理图像在物理规律描述上的应用

用图像描述物理规律,能帮助学生正确建立物理概念,将物理概念寓于图像之中,可使抽象的陈述变成具体的描述,让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比较和记忆。

在描述简谐振动、简谐波时,用文字很难说得清,学生也很难理解得透。但是物理图像引进描述清晰明了,如图2,由图像可以快速得出周期、频率、振幅、某时刻质点所在位置、加速度、速度变化情况等。

在讲加速度概念时,学生由于对概念理解不深,而陷入定势思维,得出“物体运动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物体运动速度大,加速度也大”等错误结论。而用图像法可以澄清这方面的模糊认识。如图3是匀变速直线运动vt=v0+at的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a的大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直线斜率是定值,无论vt如何变化a都不变。再分析图像中的各点,当t=t1时,vt=0,物体运动速度减为零,在此刻开始做反向运动,此时加速度不为零,因为t1在图像的直线上,任意一点斜率都为一个定值a。通过分析,使学生知道加速度不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图像是直线,斜率即加速度一定唯一确定,与某一个速度大小无关。

四、物理图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在实验中可以用物理图像探究物理规律、验证物理规律和分析实验误差等。在研究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测出几组实验数据,然后由实验中测量的数据作出它们对应的图像,如果绘制出一条线性曲线,比如一条倾斜的直线,它们就是正比或者反比关系,他们的比值是一个恒定值。在利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先用U、I的实验数据在U-I坐标上描点,然后知U-I图线是一条直线。利用图像可以找出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延长直线,与纵轴交点就是电源电动势,与横轴交点就是外电路无电阻时的电流,用r=E/I,就可以得出内阻,内阻其实就是直线的斜率。对比函数图像y=b-ax,可以验证公式U=E-rI。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可以消除偶然误差,测量次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五、物理图像在解决物理问题上的应用

在高中阶段常常遇到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而非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常常不能用公式来表示,因而研究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时,往往会陷入“山穷水尽”的困境,但如果利用物理图像来分析研究,就会“柳暗花明”,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问题1:物体以速度v0=10m/s竖直上抛,落地速度vt=9m/s。若阻力和物体速度成正比,求物体运动的时间。

解析:此题乍看要用高等数学积分或初等数学微元法才能求解。但两种方法对高中生来说要求过高,而且较麻烦。巧用速度v-t图像,再变换成f-t图像,可迅速而巧妙地解答此题。

由题意,可粗略地画出v-t图像,如图4所示。据v-t图像中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可知,图中两块阴影面积分别表示物体上升和下降的高度,由于h上=h下,由阻力f∝v,可见f-t图像与v-t图像的形状相似,如图5所示。在f-t图中,曲线下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是阻力f的冲量。两块面积相等并分别居于t轴的上、下方,表明物体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受到空气阻力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空气阻力的总冲量为零,即有:

If=0…………………………(1)

对物体的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有:

mvt+mv0=mgt+If……………………(2)

联解(1)(2)式,即得:t=(v0+vt)/g,

代入数据可得t=1.94s。

问题2:如图6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且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原长位置。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则弹簧在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B.当A、B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aB

C.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

D.当A、B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解析:设弹簧的压缩量为x,由受力分析可知:

FA=F-kx,aA=(F-kx)/m;FB=kx,aB=kx/m。

图7

而x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最终不变。开始时物体的加速度aA>aB=0,以后aA变小、aB变大。两物体的速度都从零开始加速,A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B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加速运动,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物体的速度相等。但根据上述分析还不能确定正确答案。若作出如图7所示的v—t图像,可直观地得到,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时,如图t2时刻A图线切线的斜率比B图线切线的斜率小,即aAvB。故D正确。

综上可知,巧用物理图像的速度图线的斜率、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等分析非匀变速运动,可使问题的求解变得更直观、快速、简捷。在此类问题中分析时,先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然后分析物体的运动特性,定性地作出v—t图像,在作图时,有时先作v—t图像,然后再根据v—t图像作出其他图像,再由图像来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物理图像在解决物理问题中还有很多应用,只要分析问题时明确图像中曲线交点、曲线斜率、图像面积的物理意义,把文字表述变成图像表述,再分析图像即可得出结论、结果。

六、结束语

图像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识图、建图、用图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筠,卢超.图像法在物理教学中作用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8(12).

[2]周正龙.图像法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6,(1):45-46.

[3]陈伯均.函数图像在生物教学中的巧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8(1).

[4]黄宏才.用图像法判定感应流的方向[J].物理教学与探讨,2004,22(10):39—40.

上一篇:概率解题中的几个误区 下一篇:深入研究习题 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