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金陵十三钗》艺术表现技巧

时间:2022-10-30 02:22:59

电影《金陵十三钗》艺术表现技巧

[摘要]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善于运用艺术技巧来表现思想内涵的好作品。影片选择了战争乱世的背景来塑造表现人物,在邪恶和暴行面前展现了人性的美丽,传神的细节精彩地传出人物之神,而独特的视角叙述和色彩的视觉冲击使影片充满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 乱世背景 细节刻画 限知视角 色彩表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6.019

张艺谋导演、刘恒与严歌苓编剧的《金陵十三钗》热播之后评价各异,但这部历时5年精心打造的国产影片,与张艺谋此前导演的《红高梁》、《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山楂树之恋》相比,思想性和艺术性明显增强,正如张艺谋自己所说:“归根结底,一个文化产品的终极目标当然要有好的情怀、好的思想,大家判断一部好电影,还是要看这个”, 而好思想如何演绎如何表现,却是一部影片的艺术特色所在。

《金陵十三钗》描写了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战火中,六朝古都成了废墟。一支十数人的国军德械教导队余部在长官李教官指挥下,从日军手中救出了一批教会学校女学生,幸免于难的书娟等学生返回文彻斯特教堂,随她们一起来到的,还有受雇远道至此收敛神父遗体的美国人约翰・米勒。此时的南京城中,逃难的人们蜂拥进安全区和教堂寻找庇护,十三名风尘女子强行进入教堂避难,其中精通英语的玉墨希望约翰凭借其外国人的身份帮助她们离开南京。但教堂内逃难的人们逃避不了日军的蹂躏,当日军发现这里藏着女学生时,要求这群女学生为日军占领南京的庆功宴助兴,面对日军的暴行,十三名决然替女学生冒死赴难。

影片故事内容简单但艺术技巧却是精湛的,是一部善于运用艺术技巧表现思想情怀的好作品。

一、选择乱世背景突显人性的崇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中国传统文艺作品多以乱世来塑造英雄人物,《金陵十三钗》以二战时期中国土地上日军南京大屠杀为背景,也塑造了李教官这样的英雄人物,但影片所塑造和表现的重心并不是这些军人,而是片名所标示的十三个风尘女子,这一群像是整部影片传达思想和情怀的凝聚点,因而是编导者的用心所在,最能体现影片的艺术特色。

秦淮名妓,“关于她们的传说就跟南京这座城市一样古老”,这十三个身份低贱、无依无靠的风尘女子在战乱中逃生,乱世中女子命运都是比较悲惨的,这群的命运更是这样。无处藏身的她们试图进入文彻斯特教堂避难时遭到拒绝,求生的本能使她们强行进入教堂。在教堂内看到李教官救回来的重伤孤儿小兵浦生惨然死去,日本鬼子对雏燕般幼小女学生的疯狂搜捕和无辜杀戮,渐渐唤醒她们人性的辉光,最后在日军要求学生去为日本军官占领南京庆功宴唱歌助兴时,们决定救出女学生,做一件“顶天立地”、“有情有义”的事,个个身怀碎玻璃做成的利器假扮女学生赴难,与日军庆功的战领共生死。这一行动若不在战乱这样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事件中,们不可能遇到也不可能做到,她们只会安于她们古老的职业。这一选择,们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宗教意义上的自我救赎,而是在真正的邪恶和死亡面前激发出来的最无私最慷慨的人性美好崇高的辉光。难怪乎数十年后在书娟的回忆中,这群的形象仍像影片中她们出场时那样色彩斑斓、艳丽优雅。影片中约翰・米勒从浪子向神父角色的转变也是这一主题的另一个映像。

影片正因为选择了战争这一乱世的大背景,在惨绝人寰的杀戮和暴行面前,社会特殊人群身上人性之光和崇高之美才最充分地突显出来。

二、双层冲突结构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特征

整部影片故事有着一大一小两层戏剧冲突,大的是稀落死守在教堂外的国军与日本侵略者步步惊心的对抗;小的是教堂内女学生与之间的冲突。两层冲突的发展共同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在情节发展中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性格特征得到细致的刻画和演绎。

女学生嫌弃的低贱和不干净,拒绝她们使用教堂的设施和吃自己的东西,冲突在上厕所问题引来的争吵处达到最顶峰,尖刻的语言和粗俗的举动将其身份特征演绎得淋漓尽致。在一颗致命子弹引来的日军侵入教堂大搜查后,李教官为救教堂内的人壮烈牺牲标志着两层结构冲突消解为单一的冲突,学生与的矛盾旋即开始解决。为日军打死的两名女学生歉疚伤心不已,共同的命运也使学生们开始接受这十三个女人,深情照应抚养李教官送来的伤员孤儿小兵浦生赢得女学生对她们的另眼相看,觉得她们心也不坏。接下来的情节就是日军与教学内这些女人的冲突,在极度恐惧的生存环境下,仅几天的相濡以沫,就激起做出代替女学生去为日军庆功宴助兴这一视死如归的生死抉择。人物关系的变化符合逻辑而充满着戏剧的张力。

三、传神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点晴之笔

影片中人物刻画演绎得最精彩的是两名逃出教堂返回妓院拿东西这一细节。豆蔻因琵琶只剩一根弦,不能很好地为长得像她弟弟的浦生弹奏《秦淮秋月》,竟然深夜逃出教堂回妓院找琵琶弦;而香兰为了拿耳坠,也不顾危险跟着一起出来。这一细节表现出单纯善良的一面,也点出其彻骨爱美虚荣的愚昧一面。特别是在外部环境极其紧张的情况下,香兰找到耳坠细心戴上后还对镜一笑,这一镜头画面的定格传出人物身份特征之神,更传达出了“商女不知忘国恨”,最后两人都惨死日寇之手。

导演这一细节的安排有两个目的:一是实现场景的转移,不致只集中在教堂中显得场景太单一;一是展现身上的某些特征和闪现人性的辉光。其效果是在人物的塑造和刻画方面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视角和色彩的表现力

整部影片通过逃过此劫的女学生之一、历史见证人书娟的回忆来叙述展开故事,避免了全知视角而用限知叙事,增强了影片的故事真实感和岁月的沧桑感,从书娟的叙述视角来展现故事人物,人物的语言、行动和细节描写也更加真实而生动。另外,“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很多,但是故事类型相对单一,严歌苓这个小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一个小女孩的视点、女性对女性的打量,有了色彩的感觉”。[1]

导演张艺谋抓住了这一“色彩的感觉”,打破战争题材影片的灰色调,运用色彩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了教堂窗户的彩色玻璃,教堂对面被炮火炸飞的彩色纸条和五彩斑斓的旗袍来表现人物和主题,这是这部影片的亮色也是特色所在,张艺谋说“我想重现我的感觉,就是小女孩说的“我记住了她们那天走进教堂的样子,我记住了那个色彩”。我认为这是那个小女孩,一个幸存者对拯救她生命的人的璀璨记忆,也许生活中那些‘秦淮河女人’的衣服可能是脏的、破的,可能也没有那么鲜艳,但是她记忆中这些女人,一定是这么漂亮的。这是主观的记忆,同时这种记忆又歌颂了那些拯救者。”“这个感觉非常好,而且这种斑斓的色彩还不只是一个表面形式,它跟人性的美丽结合起来,跟救赎的主题结合起来。”[2]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技巧是很值得探讨和借鉴的,有人说严歌苓很会讲故事,是评价其小说的叙事技巧,而刘恒很会编剧,让影片充满戏剧张力,张艺谋则很会导演,影片充满艺术的表现力和震憾人心的大片戏剧元素。在当下的国产影片中,从艺术表现内涵来说,《金陵十三钗》是难得的富于独创性的一部。

参考文献

[1][2]《导演让“好故事”爆发潜能》,人民网-人民日报,2011年12月16日,www.省略

作者简介

张介凡,1972年1月生,女,汉族,广东澄海人,文学硕士,现为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上一篇:浅析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独特魅力 下一篇:一次重拾自我的圆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