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院《机械CAD/CAM应用》课程的工学结合模式

时间:2022-10-30 01:00:08

浅谈我院《机械CAD/CAM应用》课程的工学结合模式

摘要:本文就《机械CAD/CAM应用》课程的工学结合模式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工学结合 课程 行为导向

近年来,依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在现阶段,探索产学研结合发展高职教育新道路,关键在于校企联合促进学生就业。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荣和教学方法法改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系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机械CAD/CAM应用》课程学生通过校企结合,工作结合培养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

《机械CAD/CAM应用》课程培养学学生既懂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又具备实际加工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既能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工作才能提高。针对该情况,《机械CAD/CAM应用》课程安排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充分与职业岗位对接,以岗位能力设置课程内容,并以学生作品作为最终评定学习成绩的标准。将工程中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等引入课堂教学,并以学生作品进行对比和讲评,增强了对所学课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其综合能力。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职业岗们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课程相关联的实际工作内容。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为全面实践“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

(1)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整合课程,使课程更加精简,更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原来《机械CAD/CAM应用》课程主要沿袭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知识,无法体现高职的特色。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达到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原来的课程进行了改革。把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调整为以技能训练为主,实践课时数与理论课程的课时数之比增加到2:1。另外,通过整合课程内容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整个课堂教学,注重技能培养。

(2)以能力标准体系为核心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并与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课程内容。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课程的主线不再是知识,而应该是职业技能。为此,我们围绕学生职业能力要求建立了课程能力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大纲的编写。为了使课程更加符合行业需求,我们联合行业专家共同组建了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与这些行业专家一起开发课程内容,设置工作任务。共同编写教材,这样使得课程内容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更能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3)教学实践过程的“行为导向”理念。通过高水准的实验实训手段,以模拟工作环境软件为实践教学的技术支持,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培养空间。在实训进程中通过综合的项目课题,强调学员获取过程性知识,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得好”的问题。通过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让学员“从做中学”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根本特征所在,也是学生形成自己的经验的根本途径。设置实训环节评分体系,最终是以项目产品作为评定标准,从而激励学员出好作品、出精品,鼓励学员带着作品找工作。以此提升了学员就职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以上,是我院机械cad/cam应用》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学生就业竞争力有明显提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深入的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上一篇:浅谈遥感技术在林业监测中的应用要点 下一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