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校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时间:2022-10-29 11:09:19

加强学校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摘要】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要求,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我校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学生成长的脉搏,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宗旨,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为重点,以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系列活动为主体,通过在薄弱环节上下功夫,在提高水平上投精力,在形成特色上求突破。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德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工作;素质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39-1.5

一、制定教育目标体系,变单一型为复合性

本着整体、重点递进的原则,我校构建了一个呈递进趋势的德育目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方式是按照阶段性原则,根据年纪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德育目标,在将其细化为若干子目标,做到月月有重点的目标,周周有活动主题。通过目标确定主题、通过主题确定开展的活动。

本学期,我校为高一确定的德育目标是“三遵三爱”即遵守法规、遵守社会公德、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爱班级、爱老师、爱同学。高二确定的德育目标是“三有”。既有崇高的理想、健康的心理、顽强的意志。高三确定的德育目标是具备“两个意识”;既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校每月都确定一个德育主题。如本应高中学习生活,十月份结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了争做合格中学生的活动,十一月、十二月份侧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高二学生中,九月份重点是进行耐挫教育,十月份侧重了健康心理的调适和指导,十一、十二月份主要是进行学情分析,指导学生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在高三,本学期重点开展了迎接高考的系列活动,着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构建德育管理模式,变单线型为网络型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信息丰富。学生的生活区域不单是校园,学生的心灵再也没有围墙。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就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参与、支持和配合。学校构建了以政教处、团委为中心,以班主任为主体,以任课教师为基础、为家长委员会、社区和各有关方面为补充的立体式管理模式。让社会成为德育的课堂,让家长成为德育的帮手,达到步调一致、协调统一。

学校的德育工作:坚持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原创,努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余人的局面。

一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领导工作目标和要求落实情况。班主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精心组织和策划各类活动,加强班集体的建设。任课教师注重学科德育参透的主渠道,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有机有序地挖掘出来,育德于教。

二是充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通过共青团、学生会及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团体的工作,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保护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我们学校取消了学生会班委会成员的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是学生经历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在这项工作中学校只负责把好任职标准,宣传鼓励关、民主选举关和教育培养关。学校布置的班团会、卫生记录检查、校园艺术节、画展、手抄报展、体育比赛、国旗班的训练及升旗仪式均出学生自己组织。

三是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功能。军靴共建基地、警学共建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段,更是一个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进而使学校德育网络的功能趋于完备。

三、方式,变灌输型为参透型

切身的经历受到:丰富的德育内容只有融入多样的活动之才能取得最佳的育人效果。本着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一)情景陶冶式

学校努力创设德育情境、使学生得到优秀传统、优秀人物、优良作风的熏陶。如把社会名人请进校园。让先进的思想和活生生的榜样伴随学生成长。虽然我校现划归政府管理,但是我校座落于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工业旅游基地的中国一重附近。一重人和一重精神为我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进场参观,让学生到万吨水压机的锻造现场,体现钢铁巨人的浇铸现场,体现大件浇铸记录的荣光;看巨型大件在立车上飞转,聆听现代化建设的优美乐章。让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一重人胸中涌动着的激情和顽强拼搏、开阔进取的民族精神,去感悟中国一重的巍巍壮观。如疏通隐性渠道,学校努力使校园及其教师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初步形成了既突出主旋律又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范围。达到“春夜喜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实践体验式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体验自然中成长,在融入社会中成熟,在认识自我中完善的重要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每个年级相应的开展了以“感受社会、体验生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千余名学生将课堂延伸到了社会。我们学校曾开展过“大庆一日行”活动,满载千余名乘客的一重五中号专列由齐齐哈尔驶向大庆,展现铁人生平事迹的铁人纪念馆,浓缩石油地质地貌又状况的大庆地质科学宫,气魄宏达的标志性建筑铁人广场成为我们学习铁人、铁人精神和了解大庆,了解我省二次创业的理想读本。

(三)问题探讨式

校外德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丰富了课程资源,而且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每一个学生充分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学校设置的研究性学习题目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他们带着问题开始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一篇篇开题报告、一个个采访记录、一幅幅实践图片、一章章结题总结,让学生受益匪浅。如我校开展了以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我国航天战线科技工作者热爱祖国、乐于奉献、为国争光得高尚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战斗精神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豪迈气概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从而促进了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新,甘于奉献。

四、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变一言堂为多元化

作为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德育工作要切实落到实处,就必须构建完备的德育评价体系和渗透先进的德育评价理念,时时处处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围绕着《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实施,我校德育评价体系又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一是评价主体互动化,二是评价内容多元化,三是评价过程动态化,努力为学生修身设置路径,为学生搭建阶梯。

为了使德育评价的展示激励功能和积极导向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我们坚持依其原本,助其完善,促其发展的原则,开展评价工作。

进步就是优秀。由于学校招生人数多、个性差异大,我们不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对学习成绩进步的、思想水平提高、行为习惯改观的给与表扬奖励。

努力即为成功。德育评价的目标不仅是甄别,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方式向激励学生努力追求目标和不断完善自我。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始终渗透这一思想。那就是引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超越自我。在我们设置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中,要求侧重将学生的努力程度作为重点评价内容,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管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

由于我校视德育为学校之魄、教育之命、社会文明之基、教育成功之本、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

【作者简介】赵晶龙: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

上一篇:浅析“三网融合”下媒介融合的特点 下一篇:浅析格球山家庭农场规模经营建议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