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劳动技能形成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时间:2022-10-29 07:27:39

初中生劳动技能形成中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摘 要:初中生劳动技能形成中心障碍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应试教育的负面作用、个人心理差异及家庭因素的影响。要消除这些障碍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劳技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应让劳技教育走向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初中生 劳动技能 心理障碍 成因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对有心理障碍学生的研究,国内外的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已作过深入探讨。关于“劳动技能”,大致可以归入动作技能一大类。对于动作技能,不同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致认为: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劳动技能就是指在劳动技术课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习得能力和操作练习中的有规则的身体运动。劳动技能也可以称心因运动技能。意思是指一些动作不是简单的外显反应,而是受内部心理过程控制。一个人的动作技能外显行为往往与内部心理不可分割。探讨的目的,是想通过初中生在劳技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理解和探讨他们内在心理,及时排除障碍,调整心态,迅速习得,掌握技能,为以后踏上社会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劳动技能形成中心理障碍的成因

据调查,在劳技形成过程中,初中生有心理障碍占一定比例。常见心理障碍大致有以下几种:紧张感、焦虑感、自卑感和孤僻、缺少协作精神等。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应试教育的负作用

当前,教育工作者都在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不遗余力,应试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有目共睹的,这是初中学生劳动技能形成过程中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客观因素。

1.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心理压抑和能力畸形发展

据调查,初中学生对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知识相当贫乏:73%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生产加工类;52%不知道尖嘴钳、螺丝刀、板手的用途;12%的学生针、线从未碰过;6%的学生从来不做家务。学生严重脱离生活,在学习技能的初期,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障碍。例如:编织这门与生活有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初中学生眼里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由于缺少动手机会,在生活生产方面缺乏应有的认知能力,初中学生在劳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产生的紧张的心理障碍往往阻碍了技能的初步掌握,给以后的学习也带来一定困难。

2.重文化课,轻劳技课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文化知识课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这样,很多教师自然不会认真对待学生的劳技课。

(二)个体心理因素

诚然,教育上的一些失误,造成了学生心理障碍,影响了劳动技能的学习,但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也与心理障碍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学生劳技学习的指导思想,大多数学生比较明确。有部分学生目的不明确,大致有轻松休闲型、一无所知型和自以为是型等。

其次,从学生原有的技能基础和学习兴趣看,他们比较重视信息类的科目,而对家政类、生产加工类比较淡漠。

最后,通过对优生、差生学习劳动技能的情况分析表明:原则上优、差生在学习劳技中没有明显的差别,优生不占明显优势,差生经过努力也会取得成绩,但要消除优生怕学不好而产生的焦虑,差生因没有自信而自卑的心理,还是需要一定的努力。

(三)家庭因素

调查表明,大多数家庭有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较好的家庭条件为学生培养动手能力提供了较理想的机会。但诸事包办的也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家长只要求孩子读好书。孩子的生活常识严重欠缺,生话能力极其低下,他们在学习劳动技能过程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在所难免。

与此相反的,也有少数家长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相当不利,也给劳动技能的学习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初中生的心理障碍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劳动技能的形成和掌握。因此,必须对症下药,消除障碍,提高劳技课的教育效果和质量。

(一)全面提升劳技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劳技教师更需要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1.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增强教育责任心

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劳技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提高自己政治、业务素质。一个合格的劳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在业务上,要不断进取,掌握教育理论与技术,博学多闻。总之,教师要运用所具有的各种知识来消除学生学习技能初始阶段的心理障碍,为新知识、新技能的迁移打好基础。

2.善于应用心理学知识,调节学生情绪

杜威认为:“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开始。”

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对于劳技课是有兴趣的,但这种兴趣仅仅建立在对劳技课的一知半解之上。教与学是个双向的交流过程,劳技教师技能的传授不是师傅带徒弟,要掌握学生的心理,调节他们的情绪。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加以指责,更不要轻易和其它学生比较,剌伤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教育是“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的。

3.讲究教学艺术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科学和教学的艺术历来是教育者与心理学家所重视的。教学是一门艺术,一个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同样,要上好劳技课,劳技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和手段。

教学环境熏陶,是劳技课的一大特色。在每一个教室里,都陈列着不同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的布置,不仅美化了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接受了艺术熏陶。

把现代技术应用到教育体系中去,这是教育的进步。教具的使用和电化教学的普及,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途径。现在利用教学录像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借助重复、特写、放大、分解等功能展现每一个步骤,使学生掌握。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为主人,进行自我教育,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

(二)劳技教育应走向家庭和社会

动作技能习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要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才能日益精确和连贯。劳技教育并不只限于课堂和劳技中心,学生学习劳技,接触工具也并不能限于一个星期,而是要把这种教育从劳技中心延伸到家庭、社会,从一周延长到日常生活中。

劳技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家长要配合,要给子女动手的机会,营造培养动手能力的氛围,把家庭变成第二劳技课堂,使他们“熟能生巧”。社会是个大课堂,要让初中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心理素质培养的迫切性,只有这样,初中生良好的劳动技能才能逐步形成。

上一篇:职业院校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益肾疏肝方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