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数字模糊语义浅述

时间:2022-10-29 06:22:32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浅述

摘要: 语言使用者追求的通常是语言表达的明确清晰。然而,由于主客观方面的种种原因,人类语言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词汇或表述。而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也已不再只是表示精确数量和顺序的符号,它也具有所有语言所共有的特性――模糊性,失去其精确的指称意义,表示非精确的数量、不确定的概念,以及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等。本文旨在通过比较英汉语中的数字模糊语义,探讨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三种主要表现形式。

关键词: 英汉 数字 模糊语义

一、引言

人类语言中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模糊性词汇或表述,用以表达一些灵活的不明确的意义。一个很普遍的例子就是表示时间的词汇。根据Channell 1994年所做的实验,大多数受试者并不清楚两个数字区间的界限。比如对“six or seven hours”的理解,有百分之八十的受试者认为是多于七小时,而百分之四十二的人认为是少于六小时,因此很难界定它的具体时间,即这一表述具有模糊性(Channell,1994)。此外,一些表示年龄的词汇,像childhood,youth,old等,其意义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界限,一百个人可能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

作为观念和符号的结合,数字的基本功能是计算,毫厘分明、精确严谨,是实数;还可以表示事物的数量或顺序。但在人类日常生活的语言世界里,数字在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已不仅仅只是人们印象中的表示精确数量和顺序的符号。实际上数字已失去其精确的指称意义,向模糊语义转化,表示非精确的数量、不确定的概念,以及作为一种修辞手段等。

尽管东西方对数字的文化观念有所不同,但对数字模糊语义的修辞功能的理解大体上是相同的,本文将主要探讨如下三种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表现形式。

二、英汉数字模糊语义

(一)数字本身具有模糊含义

英汉语中很多数字除了可表示精确数目外,还具有模糊性,表示非精确的数量,或极言其“多”,或极言其“少”,但究竟多或少到什么程度则是指代不清的。

汉语中“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常引申为数量多或次数多,比如“三番两次”、“三令五申”、“三思而后行”。在这里“三”是泛化的虚数,与其所代表的精确数目无关,而表示笼统的、无须言明或无法言明的多数。

请看下面的例子:

1)一日不见如隔三秋:a short separation seems like a very long one.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he wisdom of the masses exceeds that of the wisest individual.

英语中则有“Where three know it,all know it.”的表达,意指“三人知,天下晓”;“by twos and threes”可译为“三三两两地”,其用法与汉语用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和“三”一样,“七”在英语中也常指“多”的意思,如:

1)A fool can ask more questions than seven wise men can answer.(一愚发问,七智结舌。)

2)in the seventh heaven(极其幸福快乐)

3)Keep a thing seven years and you’ll find a use of it.

如果不了解数字的模糊表义功能,很可能会轻易将例3理解为“东西存放七年,总会派上用场”。但其实“seven”在这里并不是表示实际意义的数目,而是表示一个不确定的、含糊的数目,可译为“东西放着,总会派上用场”。汉语里此种用法不多,但我们也常听说“七年之痒”以及“七尺男儿”等表达。同样,这里的数字也是起着模糊表义功能,而非指代严谨的数目。

“九”在汉语中多表示“多数或无限”的模糊概念。如“九死一生”,表示多次接近死亡;“九牛一毛”,表示极多数中的极少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天之高远。在英语中“nine”也表示多的意思。如“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nine”在这里是虚指,比喻猫的生命力很强;“A nine-day wonder”指“昙花一现”或只引起人们短暂注意的人事物。

通过数字表达模糊语义或概念,可使语言凝练生动、生辉添色,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二)相邻数字传递模糊语义

当几个相邻或近邻数字并列使用时,数字本身的精确含义也会表现出模糊性。

宋朝理学家邵雍(邵康节)在他的《蒙学诗》里巧妙运用1到10这几个数字,传递给我们安静、清新的意境,但它们并不表达任何精确的含义。

1)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我还要待十天、半个月。(I am going to remain ten or fifteen days.)

英语中,当两个数字中间加了“and”,“or”或其他一些词的时候,比如“one or two days”,“eighty or a hundred people”,“two by four(微不足道的)”,还有“three score years and ten(一辈子)”都表达模糊语义。

3)They are still at sixes and sevens about this question.(对这个问题,他们还是七嘴八舌地争论不休。)

4)那大王已有七八分醉了,呵呵大笑……(《水浒》第5回)

The bandit chief was almost drunk and laughingly replied...

从字面来看,“七八分”指的是百分之七十或八十,但Jackson选择使用“almost”来翻译却表述得更精确易懂,很明显他深谙模糊数字表达的精髓。但赛珍珠在下文中对“三回五次”的翻译却有待商榷。

5)三回五次,留得宋江,就山寨里吃了一日酒。(《水浒》第36回)

Three times and five times,they did try to stay Sung Chiang and so he feasted for a day in the lair...

比较而言,若将“三回五次”翻译成“several times/ over and over again/ time and time again”这样的模糊表达会更自然更精确。

(三)整数目词表达模糊含义

汉语中有许多四字成语或俗语常由整数目词:“十,百,千,万”构成,这些数目词在成语中却失去了原始数量意义。其语义具有模糊性,以极言其数目之多,程度之深,尤其在文学作品中对这些数字的巧妙运用会增强语势,使表达更加生动,也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如:

1)十全十美(to be perfect in every aspect)

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Of all the trades and professions in the world,each produces its own topmost master.)

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s,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 print.)

英语中整数目词同样也可以用于夸张、比喻等辞格,表达模糊概念。但由于受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模糊数词与汉语中的不尽相同。

1)Thanks.

Thanks a million.

2)There were many things to do. And we only had three weeks left.

There were a thousand things to do. And we only had three weeks left.

3)Hamlet:I loved Ophelia,forty thousand brothers could not,with all their quantity of love,make up my sum.(我爱Ophelia,即使四万个人把他们的爱加起来,也抵不上我对她的爱情。)

从模糊数字的使用频率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语中“十”、“千”、“万”用得最多,而英语中“ten”、“hundred”、“thousand”、“million”则极为常用。再有就是西方人往往在整百整千的数目上加个尾数“one”,以言其多,具有模糊性。如: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万分感激),a thousand and one ways(千方百计)。但这些差别并不影响模糊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修辞功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模糊数字作为汉英模糊语言中一个特殊的领域,在修辞方面它们比精确数字有更丰富的表现力。模糊语义的数字都不再是表示具体数目的实数,而成为表示模糊语义的虚数,表达了新的含义,泛言其数量之多、程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距离之远等概念。正是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启发读者联想,有着渲染气氛、增强语势的修辞作用。而英汉两个民族各自不同的数字习惯表达法起到了异曲同工之效,显示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孙静,秦莉.试析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美学特质――格式塔―美学视角[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6).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徐宜良.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对比研究[J].语言应用研究,2007,(3).

[5]Jackson,J.H.译.水浒传[M].Shanghai Commercial Press:Shanghai,1937.

[6]Buck,Pearl S.All Men Are Brothers[M].The John Day Company:New York,1933.

[7]Channell,Joanna.Vague Languag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上一篇:浅析舞蹈演员选才的基本条件之二 下一篇:认知语境的心理依据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