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网信息生态评价研究

时间:2022-10-29 04:16:25

我国电子政务网信息生态评价研究

〔摘 要〕从信息生态的角度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网的特征与存在的问题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格栅获取的模糊Borda数分析法对各级指标赋予权重,采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的政务网进行评价,分析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不足并给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信息生态系统;生态评价;灰色理论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6-0012-06

电子政务网站建设自提出以来,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各地区都投入巨额资金建设电子政务网,目的就是促进政府管理改革以及向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信息服务。电子政务网站不仅是宣传政府形象的窗口,也是政府信息、提供服务的重要渠道,是实现政府与公众互动沟通的主要载体。而伴随着电子政务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电子政务网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急需建立起对电子政务网的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以不断发现其问题并及时改进。

电子政务网作为一种信息系统,涉及多个业务环节和相关业务单位,有着同自然生态系统相似的组成、功能目标与基本特征,系统中各主体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诸如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孤岛、信息安全、信息不平衡、信息开放性差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诸问题也越来越突出[2]。本文从生态的角度构建电子政务网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灰色理论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促使电子政务网健康、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信息生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信息环境中由信息及其他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及其关系组成的、在一定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下实现自维持和自调节功能的动态变化的生态系统。信息生态平衡即指信息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协调互补,系统结构优化、功能良好,信息生态环境协调、信息人与信息生态环境高度适应、信息流转畅通高效。

1 电子政务网信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为了科学的评价政府网信息生态系统,本文遵循以下原则建立了具有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1.1.1 系统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全面反映政府网信息生态系统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与政府网的战略目标、评价目的相一致,要具有层次结构合理、涵盖面广的特点。

1.1.2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指标的概念要准确、涵义要明晰,能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要重点突出,指标之间要相对独立,界限明确。

1.1.3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要具有可获得性和可量化的特点,能够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1.1.4 动态连续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政府网的现状,而且要动态的反映其发展趋势和潜力。指标选取时要做到静态指标与动态指标相结合,静态指标反映政府网的现状,动态指标则揭示系统的发展前景。

1.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电子政务网进行合理有效评估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3]。本文从信息生态系统的4个特征,即开放性、循环性、持续性和平衡性几个方面进行评价[4],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2.1 开放性

电子政务网开放的特征是在法律的允许范围内最大程度的实现政府信息的公开和易获得性,以及实现管理和沟通渠道的公开,在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公民和企业之间开辟良好的信息通道,使广大公民能够及时了解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服务[5]。电子政务网站的开放性指标主要从服务开放和政策开放两个方面进行衡量。

1.2.2 循环性

生态环境中存在着物质循环、能量循环,在电子政务网信息系统中相应的也存在着信息的循环。当广大公民在浏览电子政务网站时,会对某些政策进行反馈或提出意见,相关人员对公民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分析上报给相关领导,有价值的信息将会被重新利用,实现信息的循环。

1.2.3 持续性

越来越多的公民希望通过电子政务网站获得相关政策信息,或将自己的意见、建议传递给政府管理人员,并希望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重视和及时回复。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建立成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沟通政府和公民的重要手段。衡量电子政务网络平台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信息投入和社会产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2.4 平衡性

构建电子政务信息生态系统要秉承平衡性的原则,处理好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电子政务网成为一个健康的系统并得以可持续发展,实现系统的动态平衡和不断进化发展。在这种状态下,信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处于最优化的协调状态,表现为输入和输出动态平衡,信息传递畅通和控制自由[6]。

1.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表1所示的电子政务网的生态评价因素集多为定性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对评价指标的赋权存在较大差异,需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综合考虑多方意见。本文采取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基于格栅获取的模糊Borda数分析法。运用该方法将抽象问题运用结构化的方法逐一分解成易于描述、能被具体评价的问题,从而建立递阶层次。然后通过“权专家组”对指标在不同属性下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建立完整的格栅[7]。最后对格栅进行分析得到每一指标的相对权重。具体分析如下。

1.4 灰色理论评价方法

1.4.1 评价灰类及评价样本矩阵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评价法对电子政务网进行生态评价,该方法在整体平衡中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评价较为全面,因而得到广泛应用。相比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其主观性较强,模糊集的确定过程复杂,不利于实际操作。

1.4.3 综合评价

根据三级评价指标的打分求出三级指标的灰色评价权矩阵,对三级评价指标乘以三级指标相应的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对得到的二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乘以二级指标的相应权重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对一级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乘以一级指标的权重可得到整体评价结果,进而对结果进行分析。

2 我国电子政务网的信息生态评价

2.1 权重计算

在评价因素权重的获取上,本文针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子政务网站的建设情况,通过专家问询的方式对电子政务网站的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和建设情况的现状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计算得出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过程如下:

(1)三级评价因素的重要程度判断表如表2。

(2)计算三级指标隶属度,如表3。

(3)根据公式(2)求得三级指标的模糊频数,如表4。

(4)计算三级评价指标的模糊Borda数:

2.2 综合评价值计算

(1)通过专家打分得出电子政务网站的总体评分,并进行均值化处理,得到原始评价数据。

(2)根据前面的分析可求得三级指标灰色评价权矩阵:

2.3 评价结果分析

由计算,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整体评价结果为B=[03132 03774 03012 00082]。我国电子政务网站总体实施效果隶属于“良好”这个灰类的隶属度为03132,隶属于“中等”这个灰类的隶属度为03774,隶属于“较差”这个灰类的隶属度为03012,隶属于“差”这个灰类的隶属度为00082,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网站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为属于“良好”灰类的隶属度比“较差”灰类的隶属度稍微大一些,故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整体效果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主要是得益于自1999年我国启动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各级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了政府上网对推进国家信息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纷纷开发和逐步完善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站。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3.1 开放性

由数据B1=[0.3166 0.3823 0.2936 0.0075]可知,我国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开放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若再细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从政策开放和服务开放两大方面来看,政策开放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服务开放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①政策全面性。从评价结果B11=[03274 03944 02757 00025]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政策全面性整体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各级电子政务网站包括政府、办公厅室、法制办、监察局、信息办、纠风办等很多部门相互配合,全面梳理政府信息,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加快政务信息公开的步伐,各种政策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公众的需要。

②政务公开。从评价结果B12=[02965 03598 03269 00168]可知,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政务公开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大多数地方电子政务网站的基本政务信息,比如新闻动态、政策法规、政策解读、政府公文等大部分能做到及时、全面的公开,比较深度的政务信息,比如统计数据、办事指南、各部门业务动态的公开表现一般,而关键性的政务信息比如关于财务、采购、项目投资、人事任免、干部选拔等的公开透明度很低。

③用户服务。从评价结果可知,我国电子政务网站在用户服务方面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用户服务中包括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两大板块,不论是个人服务还是企业服务,能够真正实现用户网上事务处理和公众办事申请在线处理的电子政务网站只占少数。大多数电子政务网站的在线服务深度十分有限,更差的网站甚至连表格下载都很难令人满意。还有些网站只是建立起在线提交申请平台的空架子,当点击提交时会连接到错误的网址,即使有提交的平台其设计也不够便民。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电子政务网站在用户服务方面做的很到位,能够及时准确的解决用户在线请求。

④查询服务。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查询服务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大多数电子政务网站可围绕社会公众的需求,提供比如交通出行、日常生活、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查询,但是对于社会保险、养老保险、政策规划发展等一些涉及民生方面的查询提供的较少。

2.3.2 循环性

本文从信息生态和信息协调2个二级指标和信息污染、信息超载、信息集成和信息反馈4个三级指标分析系统的循环性。从评价结果B2=[0.2984 0.3650 0.3263 0.0103]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循环性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①信息污染。该指标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一些电子政务网站上的信息过于陈旧,没能及时更新。过时的信息对广大用户来说是没有价值的,而且增加了网页的冗余度。

②信息超载。该指标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主要表现在信息过量或信息未经分类整理,页面设计缺乏条理,用户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搜索结果中罗列很多网页导致用户信息迷失,最终放弃对网站的浏览。

③信息集成。具有统一的应用平台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前提,而该指标的整体评价不是很高,主要是存在一些网站的连接是无效的,或者在相关网站的网址变更时未能及时做出更新。

④信息反馈。我国大部分电子政务网站都设有政民互动环节、在线咨询、论坛、邮箱信箱等板块,供广大用户进行在线咨询或者提出建议。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网站,用户在线提建议或咨询时,提交后往往会连接到错误的页面或者得不到相应的回复,降低了用户使用系统的积极性。

2.3.3 持续性

从评价结果B3=[0.3208 0.3813 0.2907 0.0072]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网站持续性指标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①信息化投入。自从实行政府上网工程以来,全国各地政府对信息化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包括前期的设备投入、平台的搭建、平台的运行和维护等。一个好的网络平台要求做到网页设计合理、网页响应速度快、用户界面友好并且能够进行定期维护[10]。网站平台的技术先进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信息化投入的力度。

②用户满意度。电子政务网站的社会(生态)产出主要从用户满意度方面来分析,从评价结果看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用户满意度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多数网站不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功能方面都能让用户感到基本满意。但是仍然有很多电子政务网站的用户满意度很低,网站服务的宽度和深度不够。

2.3.4 平衡性

从分析结果B4=[0.3253 0.3833 0.2842 0.0072]可以看出,我国电子政务网站的平衡性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文从地域平衡和信息环境平衡两个方面分析。

①地域平衡。该指标评价结果为中等偏下,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网站建设要比偏远落后的地区先进很多。各省之间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也存在差别,经济好的地区各市之间的网站建设平衡性非常好,而落后地区的各市之间的平衡性不令人满意。

②信息环境平衡。该指标评价结果是中等偏上的,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的导航和人与信息环境的适应关系上。功能结构合理的网站提供了使不同用户群生长壮大的信息环境,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组织有利于提高信息管理水平。

3 建议与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电子政务网建设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仍然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和改进。本文从构建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电子政务网系统开放性,不断提高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电子政务作为一种网络平台,在平台建设上应强调系统的开放性,起到使广大公众直接有效监督政府的作用。按照不同用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公共服务,打破政府部门的界限,全方位提供有关社会保险运营、政策制定与实施、城市发展规划等涉及民生方面的信息。同时强化对公众的宣传,吸引更多用户关注和访问电子政务网。

3.2 实现系统生态可持续发展,避免系统失衡现象的产生 完善系统功能,提高网站的实用性,如提供高级查询功能,使用户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的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便利的网上业务处理,从而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及时更新信息,对网站上的过时信息和不良用户的言论进行及时处理,减少网页的冗余度。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认真接收和处理公众的咨询建议并能够给予及时的回复,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实现其生态可持续发展。

3.3 加大信息化的投入,特别是加强信息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养 信息基础设施是保证电子政务网站持续健康发展的强有力的外部环境,加大信息化投入,以出色的软硬件保障高效准确的业务处理,减少业务处理过程中异常事件发生的概率。加快信息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合理有效的发挥信息技术人才的作用;加强与技术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3.4 提高电子政务信息生态系统的地域和环境平衡能力 我国电子政务网的建设要充分考虑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网的建设,对其加大资金投入,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的差距,做好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培训工作。

电子政务网的建设应以提供满足人民需要的信息为系统支撑,以和谐的信息行为为内在动力,加强电子政务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发挥与民众的良好互动,才能更好的为民办事,实现信息系统生态平衡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艳,侯延香.信息生态失衡的根源及其对策分析[J].情报科学,2003,(6):572-575,583.

[2]王云梅.信息生态系统及其有效机制的构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25-28.

[3]孙细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4]李宇,关伟,李文超,等.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372-375.

[5]齐莉丽,廖媛红.社保基金信息系统的生态评价模型及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3,(9):231-236.

[6]廖林.区域金融生态系统基本性状模型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4).

[7]刘思峰,党耀国,方志耕.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8]张成福,唐钧.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J].探索,2004,(2):36-40.

[9]姜兴.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水平评价模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3):154-156.

[10]周秀会,夏志锋,董永梅.信息生态学研究热点分析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9,(12):178-181.

上一篇:发挥学生个性潜力,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说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