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时间:2022-10-29 04:04:11

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摘 要: 幼儿数学活动,不是简单的计算,要避免机械训练和死记公式。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动手操作,并且进一步联系生活中的数学。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思维发展。

关键词: 幼儿 数学活动 思维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产生极其浓厚的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那么,怎样在数学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呢?下面我以中班数学活动“鱼儿一样多”为例,谈谈实践体会。

一、避开内容上的误区――明确教学目标

著名数学家陈省声先生在2000年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花了很多时间来学数学,但我们其实只是学会了计算,而不是数学。”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不是计算,而是帮助孩子理解数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因此,我们确定了活动的目标定位:1.在正确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6以内数量的多少。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同时,我们还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6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2.物质准备:教具:1~6的数字卡;5条红鱼和3条蓝鱼的示意图三张;进场音乐。学具:红、蓝小鱼若干;幼儿操作卡;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塑封纸上写有1~6中的任意一个数字,数字与塑封纸里的小鱼数量不等);36个小水桶(装有红色蓝色小鱼若干);6个小篮筐。

二、避开方法上的误区――注重动手操作

虽然机械训练和公式记忆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但幼儿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皮亚杰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我们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我们在活动过程中突出了动手操作:首先,师生拎小鱼桶入场,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幼儿拎着装有红色、蓝色小鱼的小鱼桶在室外排队)。师生一起跟随音乐愉快入场,老师引导说:今天真高兴呀,渔民伯伯带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一篮子小鱼。赶快,我们把小鱼带回家吧!最近渔民伯伯捕鱼太忙了,今天他想请小朋友帮忙晒小鱼。

接着,在游戏中学习“添上”。

(一)游戏一:晒小鱼(红色),会准确地进行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说出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6以内)。

1.讲解“晒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师:瞧,这儿有一块板,我们把小鱼晒在板上,我们先晒什么鱼呢?好的,那小朋友把自己篮子里的红鱼都晒在板上吧!

2.幼儿“晒小鱼”(分别晒了2、3、4条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二)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红鱼。

师:这次呀,老师也来晒一晒篮子里的红鱼,你们一起来帮我数一数晒了几条小鱼。(数量5)

2.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师:咦,老师晒的鱼和你们晒的鱼一样多吗?那谁晒的多?

3.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

师:那你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们的小鱼变得和我一样多?想不想自己试一试?

4.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红色小鱼放在中间的篮子里)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再晒一次验证,并出示示意图,并问其他小朋友是不是用的一样的方法。

其实,这种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添上”。

最后,在游戏中学习“去掉”。

(一)游戏一:晒小鱼(蓝色)。

1.幼儿“晒小鱼”(分别晒了4、5、6条鱼)(游戏规则同上面晒红鱼的规则)。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晒的小鱼数量,请晒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1)师:晒完了红鱼,我们篮子里还有蓝鱼,我们也来晒一晒吧!

(2)师:晒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晒了几条蓝鱼呢?

我们一起来数数是不是*条?

有没有小朋友晒得小鱼数量和他一样多的呀?请你站起来拿起你的板给大家看看吧。

(3)师:谁再来给我们看看你晒的小鱼有几条呀?要仔细数清楚了哦。

谁也晒了*条小鱼,给大家看看吧!

(二)游戏二:变小鱼。学习“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2.老师出示自己晒的一串蓝色小鱼(数量为3),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晒了几条蓝鱼。

师:瞧,展老师的蓝鱼也晒好了,有几条呢?(数量5)

3.请幼儿比一比自己晒的小鱼数量和老师晒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展老师晒的鱼和你们晒的鱼数量不一样。那谁晒的多?)

4.启发幼儿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师:那你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把你们的小鱼变得和我一样多呢?瞧,桌子上的篮子里还有很多蓝鱼呢,赶快来试一试吧!

6.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蓝色小鱼放在中间的篮子里)

5.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再晒一次验证,并出示表示图,并问其他小朋友是不是用的一样的方法。丰富词“去掉”。

师:好,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小鱼变得和老师的一样多的?谁来把自己的好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来看一看你的方法是不是这样?

有没有小朋友用的不同方法?

其实,这种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去掉”。

然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出示相应的“添上”或“去掉”的示意图。

三、联系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我们必须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性和趣味,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主动积极。因此,我们在中班数学活动“鱼儿一样多”的延伸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联系生活的元素。老师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帮渔民伯伯晒了这么多红鱼和蓝鱼,收获可真大呀。鱼晒好了,会变成鱼干。你们在哪里见过呢?(学生回答:食品,店里。)接着,老师启发说:那让我们把晒好的鱼干放回篮子去,一起去加工厂把它们加工一下吧。在延伸活动中,教师耐心诱导:数清楚了哦,到底是几条呢?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仔细看一看、数一数哦,是不是一样多呢……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数学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 下一篇: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误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