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工学校的教学之路

时间:2022-10-29 03:55:18

浅谈技工学校的教学之路

技工学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分支。如何搞好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使职业学校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操作技能,成为有用人才,是技工学校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今,技工学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上课睡觉、看课外书、不注意听讲等现象。笔者从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所学的科目不感兴趣,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上技工学校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灵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准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就自身而言,步入技工校园的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大多学习成绩不突出,且欠缺良好的学习能力。在这个以学习能力论成败的人生阶段和社会环境中,他们长期被社会忽视。梦想与现实的落差又给他们平淡的生活带来灰暗的色彩。他们在被忽视中沉默,沉默到极点就会爆发。叛逆就是他们自我宣泄的具体表现。

就客观而言,职业学校生所面临的外界压力不容小觑。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严重影响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家庭生活。在传统的中国家庭,父母将子女的学习成绩视为家庭幸福的重要指标。随着十载儿童时代的消磨,职校生的父母,对其孩子的期望值渐渐下调。父母对孩子的不认同,使孩子在心理瓶颈期受到重创。

如果说,来自家庭的压力是巨大的,那么,来自社会的压力则是致命的。这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时常被社会人带有色眼镜审视。在特殊的眼镜底下,这些孩子的优点被忽略了,而缺点却被无限放大。因为学习能力的有限,他们甚至被怀疑人格、道德、品质败坏。在双重压力作用下,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心里发出有力的呐喊:“请重视我!”

二、激发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待一些事物的认识、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知识的需求和探索没有欲望,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没有动力,势必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睡觉,下课进网吧,兴趣倾向偏离了学习。针对以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明确知识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感到有些学习活动本身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设法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的重要性。通过组织“为谁而学习”“学习专业技能的好处”等讨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同时也会使原有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被激发出来。

2.通过提问,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第二,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获得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转到学习上来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虽然对学习没有兴趣,但对其他活动,如上网、玩游戏等,兴致勃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如组织计算机比赛、电脑绘图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使他们看到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把其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4.努力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和艺术,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新颖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职业学校教学之路充满坎坷,具有挑战性。作为一名职业学校老师,应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完善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措施,用集体的智慧为国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技工学校)

上一篇:在活动体验中学习 下一篇:数控专业实习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