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分层指导,共同发展

时间:2022-10-29 12:31:11

以人为本,分层指导,共同发展

摘 要:文章作者实行班级内分层教学,亦叫做“班内隐性分层教学”,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教学内容、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因材施教。班内分层,不用分班,一来可以免除分班带来的各自弊端,属于隐性分层,容易运作,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心理反差,学生和家长均易于接受;二来,不同层次学生在一起学习,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内隐性分层教学 学生分层

任教高中英语多年,我经常碰到的问题是,班级学生层次不一,教学起点难以确定,定高了,两极分化加大,定低了,又怕影响高考,因此,教学常常会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几年前我又从高二接手了一个高考混合班,41位学生的班级有10人左右学习成绩较好。为了确保学校高考的“GDP”,我每次上课的时候只好首先关注那些优等生,而对那些欠优学生只是每天管他们的默写。至于他们的心理疏导,常常被繁忙的教学和进度所挤占。到了高三后,不少学生顽皮的心渐渐地被良好的学习气氛感染,想开始好好学习,但我还是习惯让他们多背单词,每天查查单词。虽然他们没有明显的突破,但我压根儿就没有料到他们会连最基本的英语句子结构都不懂。直到有一天,有个数学成绩比较好的伊林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语法啊?”我当时真是太惊讶,因为我经常请他到我办公室来给他讲点什么的,他都不愿意,没想到他到这时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当时已经是差5分钟就下课了,但我还是准备立刻给他讲解。不过当我问他需要讲解什么时,他说:“老师,说真的,我什么都不懂。”我提了几个语法,像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他确实不会。

谁之过?我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是啊,作为教师,我是尽力了,可为什么不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呢?从初中到高中,不仅仅是我讲过了,以前的老师肯定也重复过多少遍。可惜,我们的苦口婆心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问题在哪里?路在何方?

一方面,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新教材普遍知识容量大,难度要求高,时代特色强,对学生“综合国力”要求较高。而另一方面,义务教育现状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与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之间,不仅缺少衔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差距甚至是拉大了。因此,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多样化。事实证明:越是用新课程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策略来实施,离教学的实际越远。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呼唤多样性、层次化。可惜,很多学校采取分快慢班的方法,给学生、家长,乃至社会都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高中,这样的奢求是不可及的。那么,普通高中英语,不分快慢班,怎么才能走出低谷和怪圈呢?这是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挑战和机遇。

我在经历了多年实践后,积累了一些理论水平,但可操作性相对较强的一些基本经验,就是在听、说、读、写、译几个方面同步进行的前提下,实施班内隐性分层教学,即“学生层次化”,采取“掌握程度层次化”、“课堂预习层次化”、“课内教学层次化”、“单元考核层次化”、“课外辅导层次化”等措施,以人为本,分层指导,初步达到了各得其所、同步发展的目标。

一、权衡分层教学之利弊

当准备实施分层教学时,我清醒地认识到,分层教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因为它是一把双刃剑,往往是利与弊同行,关键在于科学实施,谋求可持续发展。

分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分层后的班级总体成绩有所提高。中高层次学生的学习信心、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

一方面,不少重点中学实行“走班制”的分层教学,虽然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要、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组织教学、学生成绩有所提高等,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榜样的缺失、学习压力增大、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降低、学习的成就感降低等。另一方面,有的学校实行“走班制”分层教学,英语课将自然班打乱,按水平高低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这等同于给每个学生脸上都贴上标签。尤其对慢班学生而言,就是向大家宣布:我是学困生。这大大挫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说分层教学对他们是极为不公平的。另外,“走班制”分层教学,也给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压力。因此,对我们普通高中这样的“第三世界”来说,用分快慢班来达到分层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取的,弊大于利。

二、班内隐性分层教学创意

改进分层教学的办法是实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学生不分班,但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在教学内容、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区分,相对于“走班制”来讲比较隐性,从表面看,学生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学生比较易于接受。不同层次学生在一起学习,有助于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肯定其价值,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但也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许多额外的负担。因此,实施班内隐性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有奉献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不怕吃苦的创新精神。

三、反复实践不断完善

英语新课标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即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为此,教师应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把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1.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

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条件,并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障碍采取不同的策略,学生的英语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知识和能力双赢的目标。

要求教师创设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而不是单方面要求所有学生都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唯一的教学环境。教师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智力状况及爱好等。

我根据学生的能力情况及学生个体对英语语言的感悟,并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把全班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A层为特长发展生,B层为能力发展生,C层为基础生。学生分层以学生的“自我感觉”和“自我定档”为依据,并随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及成绩的波动而有所变动。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中需要教师制订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发挥好教学定位、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每个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因此,课堂教学需要实行弹性分层目标。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A层次学生在全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B层次学生以把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C层次学生以把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习爱好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3.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主要是针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而言的,即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使教学内容相同,教师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来讲,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其所。

例如,我在教学阅读课文时,按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出示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要求C层次的学生就文章细节、事实等回答那些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进行回忆性提问,即利用事实性问题,让学生追忆学过的基本内容;要求B层次的学生回答一般难度的问题,如中心思想或事情的前因后果等。这类理解性问题旨在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要求A类学生回答有关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隐含意义等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明确提问的对象和目的,设法推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

4.课后练习和作业分层

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提高与发展,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教师还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练习的设置和选择要考虑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有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又要有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题,让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主选择相应层次的练习,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学生有了自,就会更加乐于表现自己。比如,我对课堂作业的要求是:A层通过写作、阅读理解练习来巩固所学语言;B层通过造句、填空、复述课文等形式来巩固所学内容;C层以抄写、朗读、记忆为主;课后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A、B、C三个层次,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究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课内指导分层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因此课堂操练也要分层。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我鼓励A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Pairwork和Groupwork为主要形式;对于B层学生,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练习,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C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重点、难点、惑点、特点和要害,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爱好和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把握基础知识和练习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与浅讲多练,把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就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6.课外指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C层次学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外,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尤其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A层次学生面对强手也不像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B层次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局面。C层次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了,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爱好,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

7.评价分层

评价标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当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决心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问答、作业练习上分出层次,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者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了同一问题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他们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同时,借鉴国际“成长记录袋”(Portifilo)的评价方式,各个层次的学生每天每一节课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进步,这样就能及时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层次,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发展。

四、反思与体会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在提问、课堂练习、小测验或单元练习中,应按各层次教学目标来划分优、良、中、差、不及格四个等级,可以实现“人人有事做,人人在做事,人人有成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创造活学乐学的气氛,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境界中成长,使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和谐地发展。

1.体现“以人为本”

分层教学的理念是教会全体学生学习,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利于遏制或减缓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2.注重可持续发展

分层次教学后,A级学生处于受激励状态中,加上教学可不受程度差学生的限制,教师尽可能地大量输入与课文相关的字、词、句及各种背景知识,高标准、严要求,使他们在课堂上吃得饱、吃得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能进一步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突破教材的限制,培养出冒尖的学生。对于B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倾注更多的爱心,注入更多的鼓励,让他们享有更多的爱和尊重,使得他们在深得信任和尊重的气氛下学习。备课和授课时,可设法通过一个个可望而又可及的小目标,使他们经常得到进步的反馈,体验成功的欢乐,发现自己的聪明才智,看到自身的潜力,从而排除心理的障碍,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3.推进教学改革

分层次教学加大了教与学的方法改革,归级交叉分层次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快、慢班,它是在分层学科结束后学生按原班级进行教学活动,这就有个极大的便利,可帮助A、B级的学生尽可能地结成“对子”,彼此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55.

[2]冯克诚等主编.中国学校办学模式全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77.

[3]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4]黄燕.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及效果分析.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19):51-55.

[5]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理论探讨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

[6]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1983.

上一篇:医学英语语词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 下一篇: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