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保心”更重要

时间:2022-10-29 12:10:03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指通过外周动脉,将细而柔软的操作导管引入心脏的冠状动脉,使用特殊的器械扩张狭窄的血管,并在血管狭窄部位放置金属支架,利用金属支架的机械弹性,维持血管的通畅,主要用于冠状动脉严重阻塞的冠心病患者。

随着导管技术、术者经验、影像支持设备的进步,介入治疗的早期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97%的患者术后可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但是,介入治疗也面临重大挑战——再狭窄和其他血管段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通俗地说就是“血管又堵了”。血管再狭窄往往是由于支架部位的血管内膜增生和重塑引起;而“其他血管又堵了”则是由于介入治疗仅仅解决了狭窄节段的局部问题,其他部位的血管还可能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而产生新的狭窄。这使得部分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面临再次介入治疗。所以,介入治疗并非一劳永逸,除了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锻炼,采取积极合理的生活方式外,仍需坚持药物治疗(比如他汀类药物、中成药麝香保心丸等)来保护手术成果,以防止支架血管再狭窄,抑制其他节段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麝香保心丸作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能够保护血管、抑制血管壁炎症、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起到很好的 “保心”作用。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在防止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方面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抑制血管壁炎症

介入治疗过程中,导管、球囊、支架的机械挤压刺激,会导致血管内膜的损伤,内膜增生是对这种损伤的一种普遍反应,也是造成再狭窄最主要的原因。在实验研究中观察到,从介入治疗开始之前就服用麝香保心丸保护血管,维持到术后几个月,血管内膜的增生可受到明显抑制。原理在于麝香保心丸可以抑制介入治疗损伤造成的炎症反应,使得血管壁的细胞增殖、胶原增生减弱,有效保持冠状动脉血流畅通。

保护血管内皮,

阻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介入治疗是针对狭窄节段局部的治疗措施,对于其他没有放支架的血管来说,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防止这些部位的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大,引起管腔狭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和冠心病恶化。早年的研究已经证实,麝香保心丸通过保护血管内皮,减少血液中的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使血管壁上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不再增大或破裂,起到维持整体血管通畅、防止再次出现新狭窄的作用。

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

起到“药物搭桥”的作用

血管新生的过程是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早期,缺血或坏死的心肌细胞释放血管生长因子,诱导新的小血管生长,最终形成良好供血的侧枝循环,在已经阻塞或狭窄的冠状动脉周围,组成新的旁路血管,从而改善心肌的缺血状态。自然情况下,这一过程进行得较缓慢,不足以满足心肌对血供的要求,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则能够通过调节机体的代偿反应促进治疗性血管新生过程,这被形象地称为“药物搭桥”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冠心病的综合防治。

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经过一段时间后患者心肌血供改善,心功能得到提高,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减少。这提示了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只要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调脂等药物,并联合使用麝香保心丸,就有可能使再狭窄率降低,维持血管通畅,使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更长。

专家简介

罗心平,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从事冠心病、心律失常研究多年。擅长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尤擅冠脉支架植入治疗,心动过速、室早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以及各类起搏器安装。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及治疗。

上一篇:确保食品药品安全,我们的责任 下一篇:湿疹痒难耐,中药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