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融资曲线突破

时间:2022-10-29 11:22:18

政府融资曲线突破

融资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现实要务。

土地出让、向银行贷款等融资模式日渐乏力,而通过政府所属的投融资公司发行企业债的融资模式如火如荼之时,由地方财政局担保,向投资者发行信托理财产品,为地方政府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政信合作”再次证明:融资也可以不断进化。

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研究学院教授类承耀说道:“这些融资模式以前就有,只是在这个特殊的经济时期,这些模式逐渐被改进和凸显。”

“08诸城债”启示

当然,我们期待融资思想的不断深化,至少,在某个案例中能有一种启示,“08诸城债”的前世今生便是如此。

“08诸城债”的发行显然受到地方政府“缺钱”的直接影响。这支专项用于治污减排项目建设的企业债券,也是国内首支县级企业发行的市政类企业债券。债券发行方是诸城市财政局下属的诸城市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可以算作是诸城市政府的“隐性负债”。

治污减排的财政投入不足一直是许多地方头痛的问题,作为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的山东同样如此。?实际上,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引进社会资金市场化治污减排,诸城一直在探索。据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李永健介绍,在此次治污减排专项债券发行之前,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增加贷款受到额度和担保的限制,地方政府用于治污的融资渠道极为有限,每年投入的资金只能建设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发行企业债券,成为治污减排领域创新投融资体制、转换经营机制、促使其纳入健康发展轨道的迫切需要。

诸城债成功发行后,预计能有效缓解治污减排的财政投入压力,随后,淄博、潍坊、青州等地都表示有发行专项债券的计划。

其实,“08诸城债”的成功发行,还要追溯到政府对融资平台的做大、做强。

诸城市经济开发投资公司是诸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并授权市财政局作为发起人而出资组建的国有企业,是市政府授权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为做大做强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并加快城市建设,自2004年以来,为支持公司融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诸城市政府加大对公司的财政补贴力度,每年从财政预算内安排给公司一定城建资金,用于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为加大治污减排力度,缓解治污减排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2007年12月,经诸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市政府批准,由公司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治污减排项目建设;批准公司为发债主体、建设主体、偿债主体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主体,同时项目建设中置换出的土地经营权归公司所有,以保证债券的顺利发行和治污减排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确保债券按期还本付息。根据诸城市政府安排,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公司已取得土地储备3600亩,后续通过治污减排项目建设置换出的土地使用权也归公司所有,充足的土地储备为公司的长久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而且,作为诸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公司积极加强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合作,多渠道、全方位筹集城建资金,较好地保障了城市建设的资金需求。

“穷则变,变则通”,解决“钱荒”难题,还需先做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需要进步”

随着财政紧运行的继续,地方政府通过变通模式发债筹资早已暗潮涌动。

从近年的多种融资现象来看,几乎所有地方政府举债都是多头进行。有的是政府直接运作,有的是通过财政、发改委等部门运作,还有的是通过政府所属的投融资公司运作。而发行市政债券正成为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困境的趋势,仅2008年,就有08兴泸债,08昆建债,08西基投债,08甬交投债,08铁岭债等债券的发行,这些债券基本都是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机构或投资公司发行,募集资金都用于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从地方经济长远发展考虑,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有助于政府摆脱长期以来“土地财政”的被动局面,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动力。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有两种形式:以地方财政信用即税收收入作为担保的一般责任债券和以项目收益来偿还的收益债券。收益债券虽然由政府机构发行,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政府意图,但一般是以项目自身收益来偿还,项目本身是有偿使用的公共产品,投资者能够根据所披露的项目信息判断收益债券的信用状况。

其实,收益债券可以先行一步。在地方政府债券的培育初期,可以考虑优先发展收益债券,通过调节收费水平或转让特许经营权等方式来偿还债券本息,不会直接加重老百姓未来的税收负担。但是,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下,进行大规模的市政建设不可避免,基础设施投资额很大。与日渐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而言,所需的庞大的资金差距太大。所以,尽管地方城司借助债券和理财等缓解了一定的融资压力,但这毕竟是一个较为狭窄的应用。

此外,对于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以发行信托的方式绕行,解决资金问题,有学者认为,鉴于目前国内的信托公司普遍信用程度不高,与银行相比,资本金较少,规模较小,虽然收益高,但风险也很高。而且,在拉动内需的大背景下,许多地方项目要求上得快,如果项目风险控制不当,有可能无法收回本息。如何在利用宏观经济形势迅速扩张的同时,控制好风险,需要给予充分重视。

构建再融资平台

这些问题背后所暴露的深层次问题是,在新一轮的投资扩张中,如何配套建立地方融资的多种渠道,解决地方政府在筹集中长期建设资金方面融资渠道狭窄、信息透明度低的问题。

对此,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贾康提出运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规范和创新地方融资平台。比如,通过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将其作为专项资金下拨到地方,选择(或组建)合适的企业集团等法人实体作为资本金投入,进而形成该法人实体获得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的再融资平台。

同时,他也表示,地方融资平台借助于国债资金的同时,也要按照市场化方法对国债资金及其再融资的资金进行运作,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并且由于具备了基本的透明度和规范性,有利于加强监督和风险的防范、控制。

上一篇:“总动员”尚需“一员” 下一篇:警醒扩张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