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监测预报机制探析

时间:2022-10-29 08:45:52

地震监测预报机制探析

摘 要 汶川大地震及雅安地震都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因此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不但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可以保证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地震监测预报机制的发展情况,并对进一步完善该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具体做法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3-0138-02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灾害的国家,受到地震独有的震源浅、强度大、分布广以及震灾重等特点的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很多大地震中,由于事前没有做出任何对征兆的监测,因此,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损失。经官方资料表明,重庆市正处于较频繁的地震带上,因此一旦发生地震,除了地震本身难以监测到以外最重要的还是缺少有效的监测机制、设备等。这就说明了我们在监测预报机制方面的工作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就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1简述地震监测预报系统

1.1现阶段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发展的现状

作为最早开展地震观测的国家——中国,在新成立伊始就受到政府和领导的重视,经过五十余载的发展和努力,我国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有了很好的发展成果。首先、初步确立了现代化的观测网络。最近几年,地震监测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作为地震科学研究和预报实践的基础已被广泛的应用起来,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省、市三级管理网络化的地震监测网络共计3700多个。同时地震监测台网的数据不但为地震预报服务,还是国家进行基础观测数据信息的资源,确保了其他领域以及国防安全;其次、对地震预报系统实施了不断的深化和探讨。我国的地震事业是以监测预报为基础,科技为引领进行的一些列理论探讨和实践的。虽然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地震预报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从科学上真正的掌握地震的发生规律及孕育过程。目前我国的主要预报方法就是依据长时间积累的观测资料以及地震实例为基础进行经验性的预报,但这种预报明显的存在着局限性。

1.2地震监测预报系统的原则

首先,夯实基础。在进行监测预报时要坚持对地震台网进行完善的布局规划,加强台网运行的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以及丰富地震观测产品,夯实地震预报和科学研究的观测基础为原则,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其次,将长期、中期、短期相结合好。要通过多种渠道发展长中短临的地震预报,必须要逐步的完善长期预报的科学性,中期预报的有效性以及确保短临预报要有所突破,做好震后救灾服务以及震后趋势判定为地震应急的工作;第三,开放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敞开国门,不断的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地震监测预报理论和方法上的交流合作,对一些新技术新方法要积极的推广并应用起来;第四,研究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里要重视监测、预报、科研以及实验相结合,敢于实践,努力创新,从而完善风险决策机制,在地震预报中发挥减灾的重要作用。第五、实施科学的管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方法,对各种规章制度要加以完善,实行创新机制,加强领导的组织作用以及各种保障政策。

2 具体的地震监测工作

在地震多发地区,做好地震预测报警工作是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现代防震减灾工作中应特别强调一下两点,以便更好的实施地震预测报警工作。

2.1对地震情况要开展严密的监视工作

在科学网络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为我们深入开展地震情况监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进行不断的吸收和引进,有效的发展先进的震情监测方法及手段,从而实现更有效的监视地震态势的目的。

2.2对震情跟踪工作要合理安排

只有通过对震情跟踪工作机制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探索,才能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同时这也是有效实现减灾的地震预测举措。对地震的震情分析和判断是实现地震预测的关键环节,同时强化震情会商制度,持续发展震情分析判断方法和手段,最终实现物理地震预测的转变。

3 有效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的措施

3.1通过对监测网的建设与应用,实现网路结构的建立

以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为基础,在易发地带设立固定台网和流动台网,在利用部级地震台网同地域级地震台网之间的互补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对任何地震带的地震活动进行监测的地震台网。将数据处理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便实现全球、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台网资源共享,充分的提高对数据处理的精度。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实现遥测台网形成网络互联,从而实现对因尺度不大而监测不到网边的情况发生。

3.2努力加强服务机制的设立

对于那些处在活跃地带的板块,要进行重点布防,提高地震监测队伍的使命感,做到爱岗敬业,确保在工作期间能够高度集中,认真观测,分析,做到有情况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作出预报,第一时间分析。对于监测设备要时刻确保其齐全性,在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一般都是安全地带,在那些高发地带也是人烟稀少,所以有些监测结构就放松了对设备的检验工作,很多设备都出现了陈旧老化的现象,工作人员也缺乏必要的知识,也不将工作放在心上等等,但是自然的变化是无常的,一旦人口密集地带发生了地震,那就是灾难性的。因此必须及时的更新监测设备,采用最先进的监测方法,确保地震监测服务机制的健全。

3.3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并加强科学预报体系的建设

依据地震监测预报的经验而谈,必须以中外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为工作原则,采取由远及近、由粗到精的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全国性地震监测预报网络体系。对各种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一旦发现有地震征兆时第一时间进行上报。最近几年我国也发生了几次较大震级的地震,给我国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我国必须对防震减灾法进行修改,使其在社会现实中发挥出其作用。全国各级相关部门必须相互配合,协调工作,确保信息传递的畅通。同时,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确立出现情况就上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上级主管也要对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负责。

4 结论

我国在地震监测上的基础还较弱,预报水平还较低,地震中引入科学的力量还不都,这都是我国现在勉励的最大问题,只有对地震监测预报系统进行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创新,才能做好预报机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因地震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史春伟.地震监测预报机制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11:476.

[2]杜方,安明智,杜文康,杨永林.四川地震监测预报工作40年进展与展望[J].四川地震,2012,2:1-8.

上一篇:光电直读光谱法分析钢中全铝和酸熔铝影响因素... 下一篇:深海声速剖面结构变化引起的会聚区偏移特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