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园保育质量 打造高素质保育工作

时间:2022-10-29 05:57:06

提高幼儿园保育质量 打造高素质保育工作

摘 要:怎样让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达到应有的水平和高度已经变成幼教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提高对保育知识的思想认识,做好常规工作、规范保育行为的制度、制订保育工作的要求和方法等方面的措施,以达到提高保育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园;保育工作;措施

一、增强对科学方面的认识,明确保育职责

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保育观念淡薄、认识不深乃至概念模糊。在日常工作中反映出了重教轻保的观念,在园务管理层面上同样也反映了这个观念。正确认识保育工作的重要性是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的必要前提,将保育工作放在相应的地位。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我们可以从国家政策和国家制度上出发,并且幼儿园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实行准育制度,即幼儿园的保育人员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二、加快对队伍的建设,使保育管理更加完善

为了实现保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平的保育教师队伍是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无论是在学历层次、技术等级还是理论水平方面离要求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于目前的保育教师队伍来说。他们经常存在着凭经验行事、在操作中随意盲目,把保育工作和简单机械的家务劳作混合在一起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了保育工作不到位、保育管理不深,同时也影响了幼保工作质量的提升。

因此,为了让保育队伍面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发展,优化保育队伍品质,从根源上提升保育工作的质量,我们必须在管理上形成完整的管理网络。与此同时,将展开多渠道的技能培训、幼保知识纳入园务管理中来,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励他们主动学习,逐渐地完善且优胜劣汰。例如,我们幼儿园为了提高保育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在每个新聘老师上岗前都进行专门的卫生保健知识讲座,送新聘保育老师外出学习,取得保育老师上岗合格证,每两周进行一次常规保育知识培训等。

三、制度落实是重点,保育结构需优化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入手,落实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保育内容、优化保育结构,因为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已经成为保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1.尽可能给予幼儿最好的生长环境,包括精神和物质环境。

(1)应该为幼儿提供合理的生活、学习所需要的空间与基础设施,如,宽敞的活动场地、明亮的寝室、教室,需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来提供。(2)重视环境的安全、干净和整洁。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创设幼儿园的人文环境。尤其是要重视幼儿园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亲密、平等的师幼关系、良好的人格、情绪模式。所以,我们需要严格师德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实施各项奖惩制度,也需要关心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减缓他们的压力,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关爱心灵,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感管理

氛围。

2.操作程序要规范,日常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保育工作也需要落实。保证幼保工作效率的前提是日常生活的幼保工作落实到位,生活和学习活动也包括其中。个人卫生、衣着、排泄、睡眠、进餐等是生活活动中幼保工作具体的内容。所以在这个活动中,保育程序的规范、保育措施的落实的每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

3.关注幼儿的心理,提前预防幼儿的心理障碍。幼儿的心理障碍预防一般分为三级,首先一级预防是从最根本的地方消除那些导致幼儿心理障碍的因素,对于正常、健康幼儿的心理保健和幼儿园心理保育工作来说,防止各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的发生是重要的。所以,对于那些存在不良情绪、品行障碍的幼儿,要对其进行及时的修理和纠正,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健康观念与意识都应该纳入幼儿保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 山东省曲阜市机关幼儿园)

上一篇:静静倾听花开的声音 下一篇:幼儿园绘本阅读室的管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