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

时间:2022-10-29 03:47:04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

摘要: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是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体育教学的有力保证。体育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方法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去考虑体育教学的任务,把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同学生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同时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体育教师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通过课堂常规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在不同时期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安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落实课堂常规,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遵规守纪、热爱集体的思想品德。例如,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教师要统一指挥并注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要及时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国庆检阅时统一的方阵、整齐的步伐等说明队伍的形象,从而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强大的军威和精神面貌。体育课中的队伍也是一个班级风貌的窗口,学生的队列整齐、步伐一致,不但可以显示班级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德育

课堂练习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它与教学方法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了教学任务。为使课堂练习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密度,教师可以规定练习的次数、距离等,并限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课堂练习中,有的同学表现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且愿意去完成任务;有的同学情绪波动大,动作技能不协调,不愿意去完成任务;有的同学畏难情绪大,完不成任务。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表现,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等教育。在运动技能的锻炼过程中,学生从动作的生硬、呆板到动作的熟练、协调直至动作的自动化,会表现出疲劳、情绪紧张、胆怯、怕苦、怕累等状况。此时,教师应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掌握动作的过程中,达到动作的自动化。在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磨练,要教育学生正视各种困难和问题,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三、通过体育比赛进行德育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组织形式下进行的,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游戏和比赛,这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创造了先决条件。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学生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比赛,都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把握住集体荣誉感这一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组织、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这也是体育教师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另外,在体育比赛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以道德规范和行为原则约束自己,培养自己谦虚谨慎、忠诚合作、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等优良品质。

总之,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的素质,使他们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冰.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J].广州体育学报,2004(4).

上一篇:良好习惯与德育教育 下一篇: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