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之中

时间:2022-07-14 12:21:03

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之中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是通过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而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一、 正确教导学生,落实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要做到启迪学生的思维、纠正学生的错误、激发学生的灵感。而如何做到正确教导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其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素质教育能否取得效果与教师是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育密不可分。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能力,而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对他们的指导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将重点的知识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安排预习内容,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然后让他们划分段落,试着找出每个段落的中心句。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使学生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课后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思想品格,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师灵活应变,使学生适应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若想达到素质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灵活应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教学内容才会更好地被学生吸收,为学生所用。而如何做到灵活处理则需要教师选择好的时机,随时应变,使学生的心思始终集中在课堂上。然后教师再循序渐进,步步引导,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从而达到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目的。

(三)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对学生的先天条件进行肯定,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处于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最佳状态中,使其自觉学习。

二、 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具有交际的性质,能将平淡无奇的文字重组为绘声绘色的语言,再现作品的形式美。同时语文也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而小学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对学生进行各类训练,以此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给学生提供时间思考,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收获。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认知、判断、思维等综合方面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科学的评判。

三、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也要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对小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可以为今后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是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步骤。对学生能力进行培养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指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而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对这一工具的应用,并使他们学会能够将其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教学生准确读字时,除了要教学生学习汉字的正确读音外,还应教会学生怎样辨别汉字,把握字的音、形、意,了解字的笔画顺序,达到学好语言文字的目的。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查字典,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学习汉字。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中名人故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思想道德观,从中学习可以受益一生的内容。

(二)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就开始抓起,从智力因素开始抓起。小学是学生智力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对其进行创造性培养尤为重要。

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应当以学生的记忆能力为出发点,要求学生对知识内容牢固掌握。但切记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进行科学记忆。其次对学生进行想象能力方面的培训,如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联系,达到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最后教师应对学生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是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及时应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

四、和睦的师生关系

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可以使学生处于心理安全和心理放松的状态,有益于学生个性和身心健康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中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的目标。而教师能够放下身段,尊重学生的人格,有利于学生保持童趣、童真、童心。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当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有着愉悦的心情;课后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在学习上没有顾虑,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建立和睦的师生关系可以使教师和学生都享受到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总之,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是单一的过程,而是要通过教材、教学、训练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识,并通过教材中的内容学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其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经过教师的努力,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进而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华.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S1).

2.陈冬雳.让小学语文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起点[J].成功(教育),2008(05).

3.李春富. 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与对策[J].成人教育,2005(04).

上一篇:新课改下德育评价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漫谈小学语文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