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药物手法推拿治疗足跟痛

时间:2022-10-29 01:06:16

针刀药物手法推拿治疗足跟痛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药物推拿治疗足跟痛的疗效。方法:将34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81例,采用针刀药物推拿治疗;对照Ⅰ组56例,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对照Ⅱ组107例,采用小针刀治疗。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3.9%、98.3%;对照Ⅰ组分别为48.2%、92.8%;对照Ⅱ组分别为78.5%、94.3%。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Ⅰ、Ⅱ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Ⅰ、Ⅱ组。复发率治疗组3.3%,对照Ⅰ组为25.9%,对照Ⅱ组为7.1%。结论: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手法推拿治疗足跟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关键词]足跟痛;小针刀;封闭;手法推拿

[中图分类号]R2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2(b)-078-01

足跟痛分为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炎等,其发病机制多为局部慢性损伤后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常因疼痛或肿胀,行走跛行,而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过去治疗多采用局部封闭、中药外洗和理疗,其缺点是易复发和治疗次数较多,时间长。我院采用局部封闭、小针刀松解加手法推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门诊病例181例,其中跖腱起点筋膜炎73例,跟下滑囊炎52例,跟骨下脂肪炎56例。年龄29~71岁,其中男59例,女122例。病程2周~3年,初诊71例,其余为复诊或经反复多次、多家医院、多种方法诊治。本组病例均未见结核、感染、骨折等。X线显示:跟骨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Ⅰ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用2%利多卡因2~5 ml加曲安奈德注射液20~40 ml,从局部痛点注入。严格无菌操作,每周1次,一般治疗1~3次。

1.2.2 对照Ⅱ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根据针刀医学原理,用小针刀在跟骨痛点处进行切割松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周1次,一般治疗1~3次。

1.2.3 治疗组采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随即选用手法推拿治疗1次。手法推拿治疗,将针孔覆盖好后,医者一手使患者足过度背屈,同时另一手拇指顶足弓部象弓弦一样的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推压向足背方向,3~5次即可。局部封闭治疗同对照Ⅰ组;小针刀治疗同对照Ⅱ组。疗程同对照Ⅰ、Ⅱ组。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肿胀消退,无压痛,生活和工作能力完全恢复,1年内无复发。好转:疼痛基本消失,肿胀消退,局部有轻压痛。无效:症状、体征同治疗前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3.9%、98.3%;对照Ⅰ组分别为48.2%、92.8%;对照Ⅱ组分别为78.5%、94.3%。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Ⅰ、Ⅱ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Ⅰ、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2.3 随访结果

3组病例均随访1年。其中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3.3%;对照Ⅰ组复发7例,复发率25.9%,对照组Ⅱ复发6例,复发率7.1%。治疗组与对照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足跟痛是一种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原因是足跖长韧带和跖腱膜挛缩引起骨附着点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腱膜的纤维也就不断被撕裂、渗出,导致了水肿和慢性炎症,使肌腱腱膜变厚,弹性减少,局部压力增高,人体为了加强此处的强度,防止被拉断,致附着点不断钙化和骨化,而形成骨刺。本病常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按摩、局部封闭等,大多数治疗短期都有一些疗效,但反复发作。采用局部封闭加小针刀治疗通过局部封闭达到局部麻醉作用,以解除患者对小针刀治疗产生的创痛和恐惧。小针刀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通过小针刀对损伤处进行粘连松解,瘢痕刮除,切断神经血管末梢,使局部的动态平衡得到恢复,再加上局部封闭的药物作用,使局部炎症消除,手法推拿促进粘连进一步松解,防止粘连和瘢痕的再形成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本观察结果表明,针刀药物手法推拿治疗足跟痛治愈率高,经随访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明显,无其他并发症,适合基层普及,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06-09-28)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颈椎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护理125例 下一篇:中风病证候诊断与治法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