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积极有效的指导式师幼互动浅探

时间:2022-10-29 12:29:34

建构积极有效的指导式师幼互动浅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评价”部分指出:“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以游戏活动评价来说,应考察教师是否合理的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使师幼之间形成指导式互动,以保证游戏发展价值和教育作用的切实实现。有了教师在游戏过程与幼儿的指导式互动,游戏活动计划才得以实现,游戏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功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实践表明游戏中幼儿对教师发起的指导式互动多数会引起幼儿积极的回应,但有时也会有抵制,这取决于指导行为的质量。

1核心概念分析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特有的一种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

互动即相互作用,是世间万物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社会学角度考察,互动是社会交往中导致彼此在行为上促进或促退的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互发生的动作行为和反应的过程。从教育学角度考察,互动是教与学、师与幼儿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即教必须满足学的需求,学的反馈又将调整教的行为,师生双方都是主动的,又都受动于对方,构成双向对应、互为影响的复合关系。

师幼互动特指幼儿园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活动行为与过程,包括师幼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等一系列行为与作用,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存在和富有活力的重要体现。

游戏中的指导式师幼互动指教师指导行为与幼儿游戏行为始终是互动的,教师指导行为是以幼儿游戏行为为前提的,幼儿游戏行为是在教师指导行为的隐性影响下开展的,教师又根据幼儿游戏行为不断地调整自身指导行为,从而继续潜在地影响幼儿游戏行为。

有效指师幼互动过程中获得互相补充、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共同成长的结果。

对于教师来说,在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是一个开放性的与幼儿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过程,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或策略,并具有较强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践中能够灵活机动地运用,所以游戏中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工作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

2细心观察是指导的前提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游戏指导是在游戏中对幼儿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种是正向的,即通过指导促进或肯定幼儿的某种行为;另一种是负向的,即通过指导抑制或否定幼儿的某种行为。这两种性质不同影响的指导,在游戏中要交替进行,但前者较为常见,在幼儿游戏正常顺利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介入本身就是对幼儿游戏的支持和激励。而在游戏行为中出现了危及幼儿人身安全的危险因素和违反游戏常规的现象时,则要进行负向影响的指导。如:幼儿游戏中用积塑搭出的警棍敲同伴的脑袋;推倒别人的搭建物,搞破坏等,教师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阻止性指导,而这就需要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随时予以关注和观察。

教师只有通过充分、细致的观察,才能了解幼儿对于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才能准确地做出是否介入及选择如何指导的判断。对此,我们采用游戏前表格式登记“今天我想玩……”并预设游戏人数来辅助观察,这种观察既可以通过站在旁边看、听或与幼儿交谈来进行,也可通过与幼儿共同游戏来进行。观察中理解幼儿行为的意义,并真实地记录游戏的全过程及完成情况,确定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案例一:在建构活动中,四名幼儿在用大型管状积塑围成拄状,另一名男孩(乙)往里扔宝石积塑,越扔越起劲,嘴里还喊:“扔垃圾。”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进行仔细观察,判断幼儿行为的意义:乙的行为是不是一种真正的“破坏”行为?在深入观察后发现,乙的行为并未引起四名幼儿的“不满”,四名幼儿也参与到垃圾的收集工作里来,帮着乙一起扔垃圾。四名幼儿和乙的这种表现,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他们正在非常默契地玩一种“合作”游戏,因此教师不必去干预。如果教师对幼儿的行为不进行仔细的观察,把乙的行为错误地判断为一种“破坏”而进行制止性指导,就构成对幼儿游戏的不必要干扰。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当前游戏的现场指导的必要性和针对性的确定。教师通过观察在游戏中充分自由的表现自我的儿童,了解其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从而也有助于以后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所以游戏是了解幼儿的窗口,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前提和依据。

3 指导式师幼互动发起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在细致观察幼儿游戏并确定了指导的必要性之后,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发起指导式互动。

3.1 以自身为媒介发起指导式互动

教师以自身作为影响媒介指导幼儿游戏,可以考虑以游戏者和旁观者身份介入幼儿游戏。

3.1.1游戏者。这是教师以与幼儿同样的游戏者身份,通过游戏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游戏指导。可采取合作游戏与共同游戏的方式。

合作游戏:幼儿在一个组织起来的小组里游戏,游戏中有分工和协作,有共同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方法,小组通常由一两个领头的幼儿指挥。

案例二:依据《纲要》精神:“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结合各大新闻媒体播出有关受灾援救的特别报道,在与幼儿共商的情况下,我们开展“让我来帮助你”的游戏。就是为了加强幼儿的同情心,帮助幼儿认识“当别人有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献出关爱之心”的道理。

教师提出:“小朋友想以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远方受灾人民的爱心?”(提问式互动)

小朋友们想了许多办法,最后确定在娃娃剧场举行“同一首歌”――爱心手牵手演唱会来表达对远方受灾人民的关心。

“要举行爱心手牵手演唱会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可以邀请谁一起参加?①启发幼儿为演唱会写字(让幼儿报名,回家与父母一起合作完成)。

②当节目主持人要具有什么条件?

③演唱会安排哪些内容?(提供线索――演唱会包括唱歌、舞蹈、器乐弹奏、故事表演、相声表演、时装表演等围绕“爱”的主题开展)

④布置会场。

⑤准备小型道具和装饰品。

⑥制作邀请函。

(启发、讨论式互动)

随后大家就开始分工,认真而有序的准备着。

上述这种采用合作游戏的指导方式,可以传递成人对幼儿游戏关注的态度,增进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教师的行为本身成为幼儿可以参照的范例或榜样,便于幼儿掌握游戏技能,它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可能性。

共同游戏:教师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与幼儿一起共同地游戏,在有角色扮演的共同游戏中,作为游戏参与者的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加入幼儿游戏。

案例三:“十一”长假刚过,幼儿回到班级交流自己是怎样度过这七天假期的。教师以图示法对幼儿交流的结果进行统计,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幼儿在七天的不同时间里光临过麦当劳(肯得基等)餐厅,幼儿说此话题,兴致高,生活经验丰富。

教师:“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提问式互动)

幼儿:“我们想玩餐厅游戏。”

教师:“你们想怎样玩?”幼儿各抒己见,经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定餐厅名字、设计并建构餐厅、布置餐厅、招聘工作人员。(讨论式互动)

教师:“那我们一起开始吧!”

接着,师生合作有序共同地忙碌着,幼儿在游戏中将真实的生活体验充分表现出来,当餐厅遇到客人太多时,教师以总经理的身份召集餐厅员工提醒大家要共同定出规则:控制人数或拓宽场地,游戏又继续下去。(提醒式互动)

教师在和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幼儿想法,调动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或扩展情节,丰富幼儿游戏的内容,提高幼儿游戏的能力和水平。

3.1.2旁观者。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是指教师站在幼儿的游戏之外,以现实的教师身份干预幼儿游戏。它相对于游戏者身份的指导,更能明确直接地向幼儿传递教育的意图,而且也便于一个教师同时影响更多的幼儿。但是,成人控制游戏的程度难以把握,容易导致对游戏的支配和过多干预,从而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独立性的实现。因此,在游戏指导中,教师的旁观者身份与儿童的关系同样也是平等、民主的,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教师以旁观者身份影响幼儿游戏,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包括言语、非言语混合的方法,重在启发、诱导、暗示幼儿去如何做。

言语指导式互动主要包括提问启发、提醒建议、询问质疑、评价矫正等。

提问启发:教师采用问题的形式,启发引导幼儿探索、思考与表达。

如:在进行“宝宝银行”的游戏分享时,一位扮演银行工作人员的小朋友提出:今天遇到一位来存钱的顾客,他们要顾客填存钱单子时,发现没有存单,只有取款单,我……。(幼儿发起――表白式互动)

教师接过话题,问全班小朋友:“你们会怎么做?”(启发式互动)

甲:“做不同标记。”

乙:“写字――存、取。请老师写。”

丙:“拿不同颜色的纸写。”

于是,我请扮演银行工作人员的小朋友接着说:“我用不同颜色的笔写。”

在一个问题的启发下,幼儿通过集体的智慧,寻求出多种解决的办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醒建议:教师通过言语式试探地提醒或暗示幼儿去做什么和如何做,重在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引导,进而形成规则。

案例四:在建构活动中,幼儿用中型积木接插、拼接有关部件,教师判断幼儿在搭一个东西,就问:“你们在搭什么?”(询问式互动)

一幼儿说:“桥。”

教师:“桥是什么样的?”幼儿比划了一会儿,原来他是想造立交桥。

教师:“这么大的桥,需要很大的地方来搭。”(提醒式互动)

在教师的提醒下,幼儿将积木从绿垫上换到活动室,有了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幼儿将中型积木架空并连接成一个环行,高呼:“立交桥造好了!”

渐渐地,教师观察有的孩子开始无所事事,在环行里外跳进跳出,教师意识到孩子们不知接下来该做什么,他们缺乏相关经验,需要支持。于是,教师组织幼儿讨论:“谁上过立交桥,桥上有什么,桥下有什么,桥有几环,桥的周围有什么”等。(讨论式互动)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提议大家收集相关资料,如:照片、图片、剪报,等,并将资料张贴在活动室,有了丰富经验的支持,幼儿又能继续开展游戏了。(建议式互动)

建议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游戏主题,明确自己的角色,扩展游戏的内容,开拓幼儿的思路等。

询问质疑:询问是指教师为了解幼儿而发出的疑问,以鼓励幼儿用言语描述自己的行为或所发生的事情。质疑是指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在探索、思考中提出疑问。例如:刚才乐乐餐厅里来了一个客人,他要点一盘昌鱼,可是餐厅里没有货,杨文磊你给大家讲讲你是怎么做的?”“少儿频道里的动漫世界节目是由一个主持人与人偶“顽皮”一起主持的,昆昆你在主持这个节目时没有人偶“顽皮”做伴,你想出什么办法来替“顽皮”主持?等等。询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想法,同时也鼓励幼儿用言语整理、表达自己的想法。质疑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宜,例如:“我们该怎样铺出这么好看的路面?” “故事《小黄鹂的歌声》里需要小朋友来扮演小熊,没人来演怎么办?”“宝宝家里的蚊子可真多,怎么办呢?”

评价矫正:教师通过自己言语或与幼儿共同评价游戏中的幼儿及行为,从中表扬和肯定正确的,指出不足或提出建议帮助矫正,这是影响幼儿游戏的一种重要方法。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以调动起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评价方式有幼儿互评――有关角色双方进行讲评;集体讲评――游戏中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例如:“这个房子是你建的吗?很牢固也很漂亮,你真能干。”“年货大集里的年货很丰富,价钱订得怎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再商量。”

非言语的指导方法,即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身体运动的方向等非言语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

3.2 以材料为媒介发起指导式互动

教师以通过提供材料的方法来影响幼儿,支持和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和发展。例如给幼儿提供需要多人合作才能玩的综合型玩具,让幼儿寻找同伴一起玩,促进其游戏的社会水平的提高,或者提供可以一物代替的材料,培养和发展幼儿创造想象和能力等。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因此应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学习、探索,引导幼儿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游戏材料的投放应具有多功能性、原始性,多投放可复合的半成品材料,能引导幼儿与环境互动。如:结合开展认识石头活动,在乐乐小餐厅中投放一些石头,然后引导幼儿用石头组合制成各种食物―鱼、饼等,真正实现材料选择的自主性,材料投放的多用性,为幼儿提供“做中学”的经验。如:新引进的大型创意建构材料,一改以往“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变的情形,幼儿可以寻找同伴一起随意建构自己心目中的“家”的造型,还可根据游戏主题变化搭出符合活动需要的造型,使幼儿有新鲜感,也促进其游戏的社会水平的提高。

3.3 以幼儿伙伴为媒介发起指导式互动

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代替或取代幼儿与伙伴之间的互动。游戏是幼儿学习与伙伴交流、互动的很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伙伴互动这一因素,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游戏与发展。例如建议幼儿结成小组,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过程中还要处理好面向幼儿群体互动与面向幼儿个体互动的关系。如:在开展“汽车”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设站台、设计车票、定价格。

教师:“车价该如何定呢?”幼儿随意说。

教师:“小朋友和家里的大人一起乘过的士或公共汽车吗?它们是怎样收费的?”幼儿答不上来。

于是,教师提议:在双休日里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坐车体验并记录(坐了几站,花了多少钱)。到了周一,幼儿都带来了坐车的快乐体验及记录,得出:坐公共汽车只要花一元钱可以从起点一直坐到终点;打的要看路途远近收费。

接着,玩汽车游戏的小朋友分成两组,一组是公共汽车组,一组是的士组,公共汽车组的小朋友设计车票及定价格就容易了,关键是的士组,幼儿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脚步测量法确定路途的远近后,定价格就有谱了。

当幼儿进入角色分配时,个别就会出现争吵,这时教师便要与其实施个体互动,讲明原因,使其学会与同伴商量,学会轮流,或在猜拳游戏中达到解决争吵的目的,并从中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幼儿的能力有强有弱,知识经验有多有少,幼儿之间接触多,并且他们之间关系平等,有共同语言,有时更容易相互学习、影响。

4 善于确定良好的指导时机和节奏是关键

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存在着节奏问题,在游戏中,成人却常常犯忽视幼儿学习速度的错误,不懂得必要的“等待”,往往急于用我们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幼儿的想法,不给他们思考、探索的时间,不给他们与伙伴互动、“磨合”的时间。要把握好与幼儿互动的节奏,要求教师站在幼儿角度,敏感察觉幼儿真正的兴趣、需要是什么,能够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及步骤。

案例五:背景:午餐后,大班。幼儿进餐后象往常一样自由结伴活动,却见几个孩子围在玫玫妈妈(玫玫妈妈是来接玫玫回家的)的身边,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说着什么,玫玫在一旁擦眼泪,此时,我正巧路过班级,便驻足倾听,原来几位女生说玫玫把珊珊的书撕破了,而玫玫说,书不是她撕的,那两页书是她在翻的时候掉下来的。双方争执不下,玫玫妈妈有点急了,我说:“玫玫你先跟妈妈回家,明天上午我们再说这事。” 玫玫随着妈妈回家了。

下午角色游戏,我以开个“侦探服务所”为由,玩侦探游戏,要求侦探们解决“书”的问题,于是我便拿出珊珊破了的书,请来招聘的侦探们支招,听听“侦探”们的分析:

甲:我看是撕的,撕的有一齿一齿的。

乙:我觉得是自己掉下来的,翻太久了,就掉了。

丙:我去问了珊珊,她说她看到那两页书自己掉下来。

……最后,分析书是撕破的。凡是与甲幼儿意见相同的幼儿都被聘为侦探。

在这个案例里,教师能“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没有急于处理这件事,“善于发现幼儿偶发事件中隐藏的教育价值”,扮演观察者和倾听者的角色,针对存在的行为问题,,把握时机,创设游戏情境:侦探服务所,让大家一起支招,层层关注与推进,“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其方式:帮助―受助,提醒―思考,协商―讨论;境幼互动;幼幼互动。幼儿从撕书所引发的事件中,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积累经验。

总之,指导式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游戏过程中的指导是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职责。恰当适宜的指导式师幼互动,不仅促进幼儿游戏本身的发展,也有助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不同家园联系途径的互补性探讨 下一篇:幼儿园主题活动评价与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