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文的“临写”与“摹写”

时间:2022-10-28 10:47:07

论作文的“临写”与“摹写”

“今年作文的热点是什么?”“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作为语文老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这两个问题是被问得最多的。其实,作文教学过程中,不应过分强调“热点”等表面的东西,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同一个材料,有的人言之无物,有些人则可以写成一篇漂亮的文章,这是由写作水平决定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临”与“摹”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两个重要途径。

临摹本是中国书法练习的方法。摹是在范字上直接写,或用透明纸压在范字上描。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写。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古人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意思是说,临容易学到笔画,可是不容易学到间架结构;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可是不容易学到笔画。从难易程度来说,摹易临难。不管是临还是摹,都要以与范字“相像”为目标,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作文的训练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一种方法为“摹写”,完全按照范文原文的内容进行复述性写作训练。另一种方法为“临写”,根据范文的结构、语言等进行仿写训练,内容可以不同。

复述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要求学生把自己读过的课文、听过的故事等,按照一定的要求具体地讲述出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复述是用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将其应用于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将这种方法称之为作文的“摹写”。这种写法其实在一些学生的作文中经常“自发”出现,一般会被老师判为“抄袭”并加以批评和禁止。其实,规范化地进行“摹写”训练,是一种较为高效的作文训练的手段。语言大师吕叔湘曾总结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即模仿变化创造。第一个阶段就是模仿,可见,“摹写”训练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

“摹写”首先要求学生限时阅读一篇高水平的范文,然后进行复述性写作,写作时不许再看原文。整个过程不要求背范文,也不需要一字不错,当然,也不要求创造性,学生们相对比较放松。通过复述性写作,学生首先通过阅读欣赏了范文的语言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其后的写作过程中,虽然不能完全学会原文的遣词造句,但是对文章布局、精彩语言等会不自觉地进行运用。进行“摹写”训练的过程中,不需要学生进行内容构思、谋篇布局,学生们压力小,写作兴趣大。同时,范文水平高,使学生训练时就站在一个高起点。根据经验,大部分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作文较之以前会有较大的改观。主要表现在文章结构把握得很好,错字和句子不通的现象少了很多,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词语和句子等亮点。甚至有些同学把原作者的几句话变了顺序,读起来更顺了;或者把原作者描写的景物做了改变,看起来就更美了。这其实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创造性“摹写”的过程。其实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简单摹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摹写”训练。创造性“摹写”,是以范文内容为依据,对某些方面加以改变或扩展的一种练习形式,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对原文加以变化:变顺序、变人称以及扩充内容。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摹写”训练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临写”训练。“临写”训练的重点在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两个方面。任何作文内容都要通过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训练,将这五种表达方式的基本功融会贯通,可以举一反三,是最终解决作文难题的关键和根本。文章都有一定的结构模式。文章体裁,例如散文、诗歌,都有各自的结构。结构大都是前人的写作理论认识。一种结构用得多了,或者社会有某种需要如对公文的特定规格要求就形成了模式。“临写”训练主要是学习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技巧,但是所写文章要有自己的东西特别是中心思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要写自己的经历和体会,二是使用自己个性化、生活化的语言。“临写”可分为全篇“临写”和片段“临写”两种。全篇“临写”可以对范文从结构、选材特点、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仔细体会,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选取相似的题材,用自己的语言撰写新的文章。写人、写景、写事等内容,都需要借鉴范文,进行精心的安排。若一篇文章中,某一段写得很好,非常有特点,如人物对话、外貌描写、选词用词等,我们就模仿这一点。这种专一模仿某一点的方法就是片段“临写”。“临写”需要认真阅读范文,掌握原文的写作特点,通过自己的观察,创造性地去模仿原文, 切不可生搬硬套,照抄原文。

总之,作文的“临写”与“摹写”是两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写作必然经历的学习阶段。有的人包括一些老教师一味反对模仿,认为模仿束缚了创造性,这是不对的。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临摹”优秀范文。当然,若仅停留在“临摹”阶段,作文难免僵硬、缺少生气和活力。“临摹”仅仅是出于训练的需要,最终还是要跳出“临摹”这个阶段,达到“我笔写我心”的境界。

上一篇:浅谈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现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