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初探

时间:2022-10-28 09:14:06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初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现代小学数学要走向生活,走向学生素质的发展,首先需要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为出发点。为此,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施,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学生持久参与。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无意注意开始的,然后逐步过渡到有意注意。在一堂课中,上课刚开始的阶段,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前一节课或课间活动有趣的对象上。所以要通过组织教学把学生引向有意注意,让学生对新的内容产生兴趣。但在持续的有意注意的情况下,小学生往往难以始终如一地保持集中精力的状态。因此,需要在课中间经常创设一些无意注意的情境,来保持注意力的持久性和参与的持久性,使学生的学习既轻松又有实效。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表明: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往往始于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因为认识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存有探究意向的积极倾向,即求知欲。它能推动人去自觉学习、探求新知、发展创新能力。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一方面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由于好动使他们又不能长时间集中思想。因此,要使他们关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创造或利用适合于小学生特点的学习环境以及数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数学方法的直观性,使学生面临具体的学习任务,不断激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及时运用评价等手段,引导并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可以促发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其处于思维激活状态,为新旧知识提供接触点。例如:教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立一个情景:一个动物王国,小动物们正在做题比赛,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小朋友想不想也和小动物一样得到一把金钥匙呢?”。学生的兴趣盎然,进入了情景,教师出示十以内加法复习题,让学生快速解答,然后教师宣布“答得又对又快的小朋友已拿到了金钥匙”,现在要开启第一道知识大门了。面临新的任务挑战,学生们充满好奇和期待,这时出示新授内容:一只盒子里放了9 只球,盒子外放了8 只,猴子在思考:一共有多少只球?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猴子吗?怎样列出算式?怎么可以很快得出答案?这时,让学生们拿出学具自已探索,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自己找到了“凑十法”这把“钥匙”,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打开第二道门,第三道门……。

3、提供机会,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获得成就感,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也是将激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多给学生肯定。例如:教学“比长短”时,可以事先准备好长短不一的绳子,请小朋友两人一组拿了各自的绳子试试,哪根长,哪根短,分别请几组小朋友演示,其他小朋友评议演示的方法、语言的表述是否合理、正确。如果有不同方法的请上台向大家演示并讲述理由。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新的问题“:一组绳子中的一根短绳子,比另一

组绳子中的一根长绳子长。”请学生由原来两人一组去找到符合问题情景的另一组,并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比长短,讲出比较结果。同样的学具,同样的比长短,由于情景设置的变化,丰富了“比较”的内涵,提高了思维的要求,在新的问题中,小学生们通过主动的学习活动,对“比较”长短获得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具体形象的亲自操作,思考中,初步发展了辩证的相对思想。

4、精心设计练习、促使学生主动运用知识。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在练习中,教师除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外,还可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指导对策而这些具体形象的教学方法设计,又必须立足于更好地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性。

5、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识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民主和谐的课堂,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展现自我,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教师要努力做到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到学生中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教师课外也应该舍得感情投资,多和学生接触,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谈心,询问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个性、学生的选择,关心、爱护、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能蛮横责骂,只可做些不过分的批评教育,让学生有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殷殷期待之情,以此打动学生,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之中。

6、注重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开放式的教学允许学生保留自已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受尊重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是:求知欲望、不刻苦、好动、没有耐性等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上,教师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否发挥,关键在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期待对学生具有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要精心创设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三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布置分层作业;再次要展示成功,营造享受成功快乐的氛围。

7、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正确评价学习成果。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开展一些课内外竞赛活动,正确评价成果,如单元测试,口算谁做得快,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等。竞赛形式要多样化,分层次分目标,使优、中、差生都有获奖的可能,使学生在竞赛中获得兴趣,主动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Evaluation of Optimal Split-Plot Designs 下一篇:从市场失灵到政府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