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记者如何做好两会财经报道

时间:2022-10-28 06:06:57

地方媒体记者如何做好两会财经报道

如何做好地方媒体的“两会”财经报道,本人曾三次作为深圳商报记者参与“两会”报道,想从个人采访经历来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

会前锁定目标

“两会”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直接采访的好机会。无论是重要部委的官员,还是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有一个直接面对面采访的机会,这也是平时几乎根本没有或难得的采访机会。如何逮住这些机会获得需要的信息,必须在会前做好周密的准备。

首先,必须确定本报需要哪些信息。信息目标的定位往往与媒体的定位密切相关。深圳商报作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经济发展非常活跃,同时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读者相对素质较高,思想更为活跃,对经济的关注度也更高。为此,深圳商报对自身的定位一直是全国性的经济报道大报。为此,对于“两会”的财经报道就不仅要密切联系地方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也要抓住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报道。

围绕这一目标要制定周密的报道计划,这也是对跑线记者平时积累的考验――对于财经领域读者关心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什么,如何将问题细化,要锁定哪些采访目标,针对每一个采访目标要提哪些问题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在会前明确,采访就能有的放矢。

比如,中国股市去年由熊市转为牛市,吸引了越来越多老百姓参与其中,直接的表现就是投资股票和投资基金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股市的涨跌直接影响了百姓的钱袋子,无疑为百姓关注度最高。如何看待股市今年越来越大的波动?今年资本市场要实施的诸多重大举措如股指期货的推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等等时间表如何,将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在两会期间都可以直接向参会的中国证监会负责人提问。

此外,对于资金的走向和银行的监管还涉及银监会,如银行资金是否违规进入股市,这又涉及了对银监会的采访。

同时,今年资本市场的变革还包括市场的扩容、制度改革等多方面,对于市场关心,百姓关心的问题要尽量细化,不仅采访上述主管部门负责人,还要盯住一些具体执行部门,如参会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登记结算公司等负责人也是重点采访对象。此外,参会的经济学家,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对于资本市场热点问题的看法也值得关注。

如果将上述采访问题细化,就形成了一个关于两会的从宏观到微观的立体的资本市场的报道计划。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就不会打乱战了。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犹如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采访不仅涉及证监会,还涉及人民银行、银监会、国资委等多个部委,各条财经线不是“单兵作战”,一些重大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往往涉及多个相关部委,制定采访计划时要有宏观视野,注意采访“标的”与相关各部委之间的关系,这样做出来的报道才能更为全面。

瞄准目标,有的放矢

准备好了周密的采访计划,只能说是报道成功的基础,关键是要“逮住”采访对象。

今年参加两会报道的记者高达2000多名,关键的采访目标几乎都会被一些主要的媒体给盯住,因此记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这里说几个“盯人”的“战术”。

对于官员要盯牢盯实。首先,要了解采访对象的行程,在哪些公开场合可以“堵住”他(她)进行直接采访。其次,要了解细节,如人民大会堂、官员进出的大门与经济学家进出的大门是不一样的,要事先在准备的地方等待。一旦采访目标出现,记者一定要动作迅速,直接过去占据最接近的位置,否则很可能被挤出人群外。

对于经济学家也是如此,但两会期间,经济学家参与小组讨论,采访的机会相对较多,因此可以对经济学家可以就某个专题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采访。但值得注意的是,就重大问题对经济学家的采访,也必须采取盯人战术,否则,你的报道很可能会输在时间上――其他媒体已经在第一时间报道了。

“逮人”的采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提问。上述采访对象一出现,往往也被记者蜂拥而上地包围住了,记者提问一定要大声,同时问题要简短,越精准越好――一个精准的问题,往往让采访对象无法不回答。切忌问题太大太虚。

对经济学家的采访更是如此。经济学家的观点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理论体系支撑,每个问题之间都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因此采访经济学家之前要下很多功夫,如了解他关于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最新的观点,提问的时候尽量具体化,这样采访对象才会重视你的提问,并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如两会期间采访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本人想问吴老如何看待深港金融合作,他简单说这个问题我们政协已经有结论了,你可以问某某拿资料。但这个回答显然不是我想要的,我继续细化问题,深港金融合作是否进展较慢,是否出现了障碍,障碍在哪里?吴老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接着“趁热打铁”――“在现有条件下,深圳可以做哪些事情,有哪些优势?”问题具体之后,吴老就一个一个进行了回答。我也做出了一篇本报需要的稿件。

对于地方媒体来说,如何让重大问题“落地”――与地方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相联系也非常重要。首先,要了解地方最关注的是什么;其次,要了解哪些与会代表曾经参加过地方的相关主题的调研;三是,哪些热点与地方的关联度最高。在掌握了以上信息之后,就能找到合适的采访对象来谈地方问题,同时让重大的经济热点问题“地方化”。找到合适的对地方了解的采访对象,准备好周密而精准的采访计划,这样往往就能做出有特色而且内容扎实的“两会”地方报道。

(作者为深圳报业集团北京新闻中心首席记者)

上一篇:美国华文免费报刊的兴起和特点 下一篇:韩国电视购物的“流通革命”